闲来无事圆明园一游(流津岁月独有张园)
闲来无事圆明园一游(流津岁月独有张园)张园与溥仪21860年,张彪出生于山西省榆次县一户贫苦农民家庭,18岁考中武举人,后深受张之洞赏识、提拔,成为官居一品的“封疆大吏”。张彪是张之洞“洋务运动”的得力干将,办工业、兴教育、练新军屡建功绩。张之洞奏请清廷组练“新军”,由张彪任统率,使他成为“中国近代陆军第一人”。张彪既是晚清王朝的旧臣,又是中华民国的“建威将军”,这两种矛盾的身份,也造成了他的多重性格。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滚滚向前,左右为难的他后来几经周折,选择隐居津门,建张园、办实业,于一方天地间护持自己。其实,只有对一个人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才能够真正理解他所做的事情,先看了张彪的过往经历,心里便有了一定的理解基础,然后饶有兴致地继续观览。
张园,位于鞍山道与山西路交口处东南,是原湖北提督兼陆军第八镇统制张彪的花园别墅。园内散布假山、溪流、小桥、喷泉、荷花池、八角龙亭、石桌、石凳等,树木舒密有致,花草点缀其间,美不胜收。园中的西式三层建筑平远楼始建于1915年,1935年平远楼被拆除后,人们在原址重建一幢二层楼房,作为司令官官邸。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栋大楼就是当时所建。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会选择将静园作为天津旅游的必去景点之一,但是却忽略了张园。来天津之前,曾听说张园是溥仪到天津首先入住所在地,于是便把张园划入此番行程之中,想要亲自动身去张园感受一下。
1
张园与张彪
1860年,张彪出生于山西省榆次县一户贫苦农民家庭,18岁考中武举人,后深受张之洞赏识、提拔,成为官居一品的“封疆大吏”。张彪是张之洞“洋务运动”的得力干将,办工业、兴教育、练新军屡建功绩。张之洞奏请清廷组练“新军”,由张彪任统率,使他成为“中国近代陆军第一人”。
张彪既是晚清王朝的旧臣,又是中华民国的“建威将军”,这两种矛盾的身份,也造成了他的多重性格。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滚滚向前,左右为难的他后来几经周折,选择隐居津门,建张园、办实业,于一方天地间护持自己。
其实,只有对一个人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才能够真正理解他所做的事情,先看了张彪的过往经历,心里便有了一定的理解基础,然后饶有兴致地继续观览。
2
张园与溥仪
1925年,溥仪入住张园,张彪为此耗费财力添置家具,召集女眷赶制上百件床品。想一想,溥仪当时的处境,在暂时的落脚处,仍有此善待之人,应该也是在动荡飘摇的宿命中感到安慰的事情。
当年的时尚玩法,没有球袋的台球桌,你见过吗?可见,当时很多洋货在贵族阶层还是十分流行。
从墙角瓷器的摆设,桌椅的摆放,彩色玻璃等细节,可以想见溥仪当时虽然落寞但毕竟曾经身处极为尊贵荣宠的地位,仍有一以贯之的生活品味。
3
张园与孙中山
拾级而上,映入眼前的是典型的欧式彩色玻璃,让整个空间变得通透开阔的同时,玻璃上的草绿色又显现出勃勃生机。多年前的旧物,却一点不惹尘埃,今日观之,仍心生安宁。
忧国忧民的孙中山曾三次来到天津,前两次都是取道,路过天津,最后一次是在张园居住了27天。据讲解员介绍,他当时的身体已经很虚弱,从仅存的照片中也能看出他脸上的病容,但他仍然日理万机,为国家谋划踌躇,离开天津不久就过世了。想象孙中山先生当年演讲呼号的场面和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赤城,不禁恻然,脑中不断闪回“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诗句。
二楼的房间内,复原了孙中山第三次来天津的办公室及卧室的场景,让我们近距离的感受到孙中山先生的日理万机和普通的生活场景,一个遥远的只存在于历史课本中的人,通过这些场景的复刻,一下子就有了温度,有了力量。
从对孙中山的缅怀中走出来,环看四周,极具风格的特色灯具、繁复的雕线刻花,经典复古的楼梯扶手,吱吱作响的陈年地板,自顾自地在诉说着张园的前世今生,这种历史气氛下,让人不禁肃穆郑重起来。旅行,不应只是流连山水之间,还有更多需要驻足停留的地方在等待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