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赞美荠菜(蒌蒿满地芦芽短)
苏东坡赞美荠菜(蒌蒿满地芦芽短)注释:(1)惠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此诗的鸭戏图。(2)蒌蒿[lóu hāo]: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正是河豚欲上时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
春天真的是一个万物生发的季节,生命萌芽,花朵绽放,树木舒展腰身,鸟儿吐舌高唱,鱼儿前后追逐,鸭子悠悠戏水,空气中弥漫着各种令人愉悦的香味。对于这样的热闹场景,有一首诗,可以说是抓住了春天的魂魄,描写得尤为生动。
惠崇春江晚景
- 北宋·苏轼 -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1)惠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此诗的鸭戏图。(2)蒌蒿[lóu hāo]: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为奔忙赋闲,让生活有诗,欢 迎踏上时间诗旅。刚才轶伦为大家朗诵的是北宋诗人苏东坡写的《惠崇春江晚景》,他写道: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这首诗是苏东坡的名作,尤其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描绘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有一个段子说,这首诗实际写的是好吃的东坡先生在春天又开始食指大动了,说这首诗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春天终于到了,鸭子能吃了!笋子能吃了!河豚也能吃了!哈哈哈,好开森好开森!!!”听起来有些瞎搞,不过苏东坡的学生张耒就记载过,当时长江一带的人吃河豚,就是用蒌蒿、芦芽、菘菜这三样东西一起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说好吃的东坡先生写这首诗是为了吃,似乎也有点那个意思。
说起来,苏东坡是一个天才,这毋庸置疑,但是他的一生可真的是命运多舛,我们以前讲过,因为批评变法写诗 ,他被陷害入狱,差点投水自杀,然后就是连续地被贬谪,最后被贬到最远的海南,在那里几乎要饿死,靠吃野菜、煮苍耳勉强果腹,四年后,最终撒手人寰。
但是,我们读过东坡的很多诗了,从来没有发现他像其他一些诗人那样怨天尤人,相反,总是像今天这首诗一样,“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满怀热情和希望,那么, 面对命运的捉弄,人世的苦痛,东坡是如何做到坦然面对的呢?
首先,他心态好,乐天达观, 在海南饭都没有吃,他还在苦中作乐。有一天,他头顶着一个大西瓜,在田地里边走边唱,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婆调侃说:“翰林大人,你过去在朝中当大官,现在想来是不是像一场春梦?”他不但不生气,反而给老太太取了个外号叫“春梦婆”,跟她开玩笑。他评价自己说:”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在我眼中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尽管被贬多次,远离家乡,但他说: “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样积极达观的心态,帮他度过了各种艰险、困厄的人生境地。
其次,他非常热爱生活。 就如这首诗的“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美食就是他热爱生活的体现,被贬到哪里,他就吃到哪。 被贬到黄州后,发现当地猪肉价贱如泥土,人们也不会吃,他就告诉当地人怎么炖猪肉,大致是用很少的水煮开,加上酱油,文火慢炖数小时,相信你听出来了,这就是东坡肉。 被贬到偏远的惠州后,他却如鱼得水,发誓要“日啖荔枝三百颗”,而且,因为没钱,买不起羊肉,他就买没人要的羊脊椎骨过过嘴瘾,结果一不小心发明了如今风靡北京城的烤羊蝎子。每次被贬到一个地方,他就会在当地发现和发明至少一种后世以“东坡”命名的美食,你说这样的人能整天郁郁寡欢吗?
更为重要的是,他有审美的眼睛,能时时从平凡甚至苦难的世界里敏锐地捕捉到美,愉悦性情,给自己带来幸福感。 被贬黄州后,他住在一栋又破败又闷热的房子里,换做别人早受不了了,但他情有独钟,因为他是诗人,他能见到、感到别人即便在天堂也见不到感不到的美。他写道:“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绕,青江右回,重门洞开,林峦岔入。当是时,若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惭愧惭愧。”“午睡初醒,忘其置身何处,窗帘拉起,于坐榻之上,可见江中风帆上下,远望则水空相接,苍茫一片。”“临皋亭下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家乡水)。吾饮食沐浴皆取于此,何必归乡哉?江水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东坡是个艺术家,他情趣丰富,精神生活因此美满,他那审美的眼睛可以发现处处在在的美,将平凡甚至苦难的生活过得充满诗意。
如果只是这些,东坡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好玩可爱的文人,真正让他可敬而伟大的,是他身上的儒家入世精神。不管世界如何险恶,自身如何困厄,只要能起到一丝作用,他就会施行仁道,努力让周遭变的更好。
被贬黄州期间,他发现当地有杀害婴儿的恶俗,因为当地人只养二男一女,如果生多了就要残忍地将婴儿淹死。东坡听说后很痛苦,难过得饭也吃不下,提出要对杀婴者绳之以法,提议救济养不起孩子的穷人。他成立了一个救儿会,尽管俸禄微薄,但他带头捐钱,号召富人捐钱,贫苦的孕妇如果愿意养育婴儿,就赠予金钱、食物、衣裳。因为他的仁心和人道精神,当时的湖北乡村,救人无数。所以,湖北的听友们,也许你的先人就因为苏东坡的善举而存活了下来,你能够来到这个世界,可能真的还要感谢苏东坡,因此,说他是菩萨再世,也绝不为过。
在杭州期间,他关心居民用水,疏浚河道,修建水库;关心公共医疗,将有用的药方公之于众,并且建立中国最早的公立医院安乐坊,三年内治疗三千位病人; 在颍州,他看到成群的灾民,衣不遮体,在大雪中跋涉,于是便想办法从官仓里拿出柴和米赈济给难民;他看到人民因为王安石的青苗法几乎家家破产,忍饥挨饿不算,还因欠朝廷债务而被捕入狱,于是上表朝廷,请求宽免百姓债务,废除恶法。尽管官僚们都很淡漠,尽管他是单枪匹马,但他坚持反复上书,终于赢得太后支持,宽免了所有公债,救人无数。
上面的种种,是苏东 坡为什么经过千年依然受人爱戴和欣赏的原因。
每一个人来到世上都要面临一个问题:“人生充满悲剧性,因为生下来就面临必然死的结局。而且在由生向死的人生中,命运捉弄,世事无常,现实残酷,甚至苦多乐少,那我们该如何度过这样的人生,去面对这样的世界呢?”
东坡先生用自己的一生做出了最好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