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香炉熏香家用(古人熏香神器)
古代香炉熏香家用(古人熏香神器)唐绿釉龙柄博山炉 西安市长安区北塬出土——南朝梁·刘孝威《怨》 ▍《再生缘》第一卷第七十四回“娶新人翁姑心乐”也说:炉瓶三事茶几摆,汉铜宝鼎设中间,金银酒器调羹碟,茶杯象着玉杯盘。上边俱用红绳系,彩袱遮盘颜色鲜。 明代文士徐渭曾言:“午坐焚相枉连岁 香烟妙赏始今朝”。明代时期,品香是读书人重要的艺文活动,会在家中特别规划品香专用的空间,称为「香室」,或邀请好友品香习静,称为「香席」。烛避窗中影,香回炉上烟。
香在中国古代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使用。从熏燃、悬佩到涂傅、饮用、乃至到奇思妙想地用来计时,都反映了古人对“香”这种海外来物的认识以及古人精致的生活情趣。从古至今,无论遇到何种情境,只要在香熏里把它点燃,自然就能保持面部表情松弛,一副悠然自得的神态。
“《仕女图》中炉瓶三事的描绘”
焚香、品香是文人居处斋阁中须臾不可或缺的清雅活动,与古人的雅致生活难舍难分,特别是到了明清两代,无论是演义小说、戏曲弹词,还是文人诗词、丹青画作,必定少不了焚香情趣的体现;且只要有“炉瓶三事”的身影。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这里贾母花厅上摆了十来席酒 每席傍边设一几 几上设炉瓶三事 焚着御赐百合宫香。”又有:“贾母歪在榻上。榻下……只一张高几 设着高架缨络、花瓶、香炉等物。”
▍《再生缘》第一卷第七十四回“娶新人翁姑心乐”也说:炉瓶三事茶几摆,汉铜宝鼎设中间,金银酒器调羹碟,茶杯象着玉杯盘。上边俱用红绳系,彩袱遮盘颜色鲜。
明代文士徐渭曾言:“午坐焚相枉连岁 香烟妙赏始今朝”。明代时期,品香是读书人重要的艺文活动,会在家中特别规划品香专用的空间,称为「香室」,或邀请好友品香习静,称为「香席」。
烛避窗中影,香回炉上烟。
——南朝梁·刘孝威《怨》
唐绿釉龙柄博山炉 西安市长安区北塬出土
古人束香草燃之而取其香,有提神醒脑,驱除邪气的功用,因此很早就创造了香薰这种器具,上至皇室宫廷、王公贵族,下至民间的大户人家等都有使用香薰的传统。南北朝后,因佛教在中原地区广为传播,炉具开始流行,香薰的功用与炉有所重叠,因此专用的香薰逐渐稀少而改为熏、炉合一,甚至直接采用炉来取代熏的功用。
唐绿釉香薰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最初香薰用来供奉神明,袅袅的烟雾寄托古人对天神的遐想;到了汉朝人们发现香薰具有美容、增添气质的作用,皇宫的嫔妃们皆争相使用香薰来增加自己的魅力 如在东汉方士郭宪所撰《洞冥记》中就曾记载,“金日磾既入侍,欲衣服香洁,变胡虏之气,自合此香,帝果 悦之。日磾尝以自薰,宫人见者以增其媚”。妃子们为了争取皇帝的宠爱,增加自己的吸引力,使用各种香料提高香的持久性,当时的香薰就如同现今的香水。
隋唐 白釉博山炉 火奴鲁鲁艺术馆藏
古人对香的认识和利用,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宋代丁谓所著《天香传》中云:“香之为用从上古矣。所以奉神明,可以达蠲(juān)洁。”可见,上古时期,人们焚香主要是为供奉神明,其次才是为辟秽清洁的目的。
青瓷褐彩云纹熏炉
唐(618—907年)
临安唐天复元年(901年)水丘氏墓出土
杭州市临安区博物馆藏
景德镇窑鸭熏
芝加哥美术馆
宋影青鸳鸯盖香炉 Lally藏
宋代 青白瓷狻猊香薰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藏
宋影青狮盖熏炉 Lally
▲高丽 靑瓷透刻七宝纹香炉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
▲青瓷狮子盖香炉 高丽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
五代北宋越窑刻花卷草纹镂空香薰,1975年江苏常州武进区西林出土,现藏常州博物馆
北宋影青莲瓣镂空香薰,1980年姜堰区腰庄北宋政和六年陈钦止墓出土,现藏泰州市姜堰区博物馆
北宋青白釉镂空香薰,1991年江苏省南京市江浦星甸出土,现藏南京市博物馆
北宋青白釉熏炉,1971年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出土,现藏淄博中国陶瓷馆
北宋白釉镂空熏炉,1958年山西省太原市金胜村出土,现藏山西博物院
宋白釉兽足熏炉 河北博物院藏
宋 景德镇窑青白釉博山形三足熏炉 广东省博物馆藏
宋青白釉香薰 扬州博物馆藏
南宋青釉透雕卷草纹香薰,1974年江西省鄱阳县磨刀石公社出土,现藏江西省博物馆
·宋代花式熏炉 宋代耀州窑址出土
绿釉熏炉 北宋至道元年(995年)平定窑 2005年平定天宁寺西塔地宫出土
清光绪绿釉镂雕球形带座香薰,现藏江西省博物馆
明成化素三彩鸭形香薰
香薰的历史非常悠久,香薰从汉晋时期一直流行,它的器形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早期的香薰与宋代之后的存在明显的造型区别,更趋向简洁和古朴。
三国吴青釉镂空香薰,1987年浙江省嵊州市浦口镇大塘岭东吴太平二年(257年)墓出土。现藏嵊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西晋青釉镂孔香薰,1953年江苏省宜兴市周墓墩二号西晋元康七年(297年)墓出土,现藏南京博物院
西晋青釉香薰,1958年湖北省鄂州市西山M6出土,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战国 凤鸟衔环铜熏炉 1995年陕西凤翔雍城遗址姚家岗宫殿建筑遗址出土 凤翔县博物馆
西汉彩绘陶熏炉 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
西汉错金博山炉 1968年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
西汉骑兽人物博山炉 1968年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
秦汉时,方士神仙之说非常盛行,从皇帝至普通百姓,都希冀求得长生不老之术,贵族府中之物也多寓意长生,比如汉代的博山炉。这种熏炉炉盖耸起,镂空做山云图案,象征海上仙山“博山”。使用时,当香料在炉内燃起,青烟从镂孔溢出,盘桓而上,营造出山间云雾缭绕,山景朦胧的效果,如真的仙山一般。博山炉的出现正是长生不老的观念在艺术中的体现。
桃形忍冬纹五足银熏炉
鎏金银竹节铜熏炉 1981年汉武帝茂陵1号无名冢陪葬坑出土
朱雀铜熏炉 汉代
陕西蓝田北宋吕氏家族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