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惠公是怎样的人(晋惠公愚蠢缺德)
晋惠公是怎样的人(晋惠公愚蠢缺德)国不可一日无君,晋大夫郤芮劝公子夷吾用五座城池之厚礼贿赂秦国、许诺土地给里克、丕郑,以此助他回国称王。夷吾非常赞同这个主意。随后,齐、秦二军送夷吾回国即位。这件事情足以看出夷吾的猜忌和好胜之心。贵为秦国之主的秦穆公穆公自然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并且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放长线,钓大鱼。晋献公去世。里克、丕郑发动申生、重耳、夷吾三位公子的党羽作乱,不想让奚齐继位。同年冬天,在献公还未安葬时,里克在守丧的房里杀死奚齐,安葬完献公后,又杀死公子卓。太子申生被除,骊姬又把目光转向夷吾和重耳,诬陷两位公子也参与鸠杀献公之谋。面临血光之灾,重耳逃到蒲城,夷吾逃到了屈邑。后来,随着追杀越来越紧迫,重耳赴狄,夷吾则被梁国接纳,奚齐当上了太子。这是后话。以上就是骊姬之乱的梗概。也是夷吾的前半生的屈辱史。继续往下说。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流传了多少年代,就激励了多少代人——当一个人受尽了折磨、大破大立之后,面对不堪回首的往事,都会痛定思痛改掉之前的毛病,淬炼自己的性格,开拓自己的眼光,拓展自己的胸襟,从而脱胎换骨。凡事无绝对,春秋时期有这么一位君王,在饱受侮辱、颠沛流亡的曲折中遇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但是他并没有抓住这个机会建立一番功业,相反在逼仄的多重性格左右之下,做出了一件又一件荒诞无稽的事,打臭了一手好牌。这个人就是今天的主角晋惠公,公子夷吾。
(各位看官,此夷吾为晋国公子夷吾,非管仲管夷吾,特此说明)
骊姬之乱的受害者
夷吾和重耳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俩。早年,晋献公不听大臣之言立了骊姬,骊姬生下奚齐,骊姬的妹妹生了卓子。
骊姬是一个包藏祸心、欲无止境的女人,为了把儿子奚齐立为太子,暗生毒计:以献公为名让申生到曲沃祭祀母亲齐姜,祭祀结束后申生把祭肉带回供献公享用。等献公回来以后,骊姬在肉中投毒后献了上去。献公将肉祭地,地面突;把肉给狗吃,狗当场死;给侍臣吃,待臣死。眼看时机成熟,骊姬遂将投毒之事嫁祸给了申生。申生情急之下逃往曲沃 ,有门客建议对申生向献公说明情况,申生则辩解道:“父亲没有骊姬,就茶不思饭不想。我如果辩解,骊姬必定有罪。父亲年事已高,骊姬如果被杀,父亲一定会难受,作为儿子的我我也不会开心。”门客见状便让申生逃走,但是申生坚决认为待罪之身逃走不会有人怜悯,遂在曲沃自尽。
太子申生被除,骊姬又把目光转向夷吾和重耳,诬陷两位公子也参与鸠杀献公之谋。面临血光之灾,重耳逃到蒲城,夷吾逃到了屈邑。后来,随着追杀越来越紧迫,重耳赴狄,夷吾则被梁国接纳,奚齐当上了太子。这是后话。
以上就是骊姬之乱的梗概。也是夷吾的前半生的屈辱史。
铲除党羽和旧部的多疑忘恩者
继续往下说。
晋献公去世。里克、丕郑发动申生、重耳、夷吾三位公子的党羽作乱,不想让奚齐继位。同年冬天,在献公还未安葬时,里克在守丧的房里杀死奚齐,安葬完献公后,又杀死公子卓。
国不可一日无君,晋大夫郤芮劝公子夷吾用五座城池之厚礼贿赂秦国、许诺土地给里克、丕郑,以此助他回国称王。夷吾非常赞同这个主意。随后,齐、秦二军送夷吾回国即位。这件事情足以看出夷吾的猜忌和好胜之心。贵为秦国之主的秦穆公穆公自然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并且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放长线,钓大鱼。
夷吾回国后,周公、王子党会合齐大夫隰朋等人拥立夷吾为国君。此时已为为晋惠公的夷吾为了讨好他们,将里克等人的恩惠抛之脑后准备杀掉里克。面对夷吾的小人得志,里克拔剑自杀,当年与里克肃清骊姬之乱的丕郑由于正在秦国为夷吾推迟所赠城池之事前往致歉,幸免于难。夷吾能回国称王,秦穆公居功至伟,但是称王后面对事先答应秦国的厚礼却反悔,迟迟不兑现诺言,此乃十足小人之举;夷吾称王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里克平骊姬之乱,这件事为夷吾称王创造了内在条件,夷吾对如此股肱之臣非但不重用,却借着讨好秦国的理由趁机将其除掉,离心离德。
无进取心却好斗的无能者
事实上,夷吾的狭窄短视早在被献公发配至屈邑时就可见一斑。当时献公让其筑城,大夫士蔿将墙里放进了木柴。发现此事后夷吾向晋献公打了小报告,导致士蔿被责骂。《左传》上说士蔿此举是不小心,但是我更愿意理解为士蔿为了保护晋国而为之。夷吾没有对自己被派遣至边疆之事上感到屈辱而奋进,相反如此对待用心良苦之人,这在讲究道义的春秋时期,是一个十足的奇葩。
夷吾这种处世之道,被丕郑深恶痛绝,在秦国道歉期间,丕郑对秦穆公说:“晋国大夫吕甥、郤称、冀芮不同意给秦国土地。若以厚礼将他们骗来,我赶走晋君,您再让重耳回国即位,一定会成功。”
与秦穆公达成一致后,秦穆公派人至去晋国回聘吕甥等人。但是被郤称等人发现,随后将杀掉了丕郑,同时将其党羽全部除掉。此时,晋惠公杀光了所有曾经帮助他回国的晋国大臣,内忧几乎达到顶点。
冷酷无礼的厚颜者
说完了对待功臣的手段,再来看夷吾自己一手制造的外患。
前面说过,夷吾称王得到了周天子的支持。僖公十一年,周天子派人赐爵夷吾,但是夷吾在接受玉壁时毫无礼貌。在稳坐国君后,夷吾礼崩乐坏的行为开始变本加厉。
晋国发生严重饥荒,先前许诺秦穆公城池之事尚未兑现,夷吾居然又派人到秦国请求购买粮食。按照平常人的理解,秦穆公必然会拒绝这一请求,并趁机攻占晋国。但是秦穆公又一次体现了他的仁爱和睿智,他否决了丕郑之子丕豹攻打晋国的建议,命令把粮食从秦都雍运送到晋都都绛,运粮队伍极其壮观——史称“泛舟之役”。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事实证明这句话和夷吾没有半毛钱关系,甚至可以说夷吾压根就配不上这句话——
同年冬天,秦国发生饥荒,穆公派人到晋国请求购买粮食,晋国不答应。大夫庆郑费尽口舌劝夷吾弄忘旧恩,惠公死活不听。期间一些话颇有破罐子破摔的味道。用人脸朝前,自私自利登峰造极。
不敢正视自己的懦弱者
夷吾回国除了答应秦穆公等人的条件外,秦穆夫人(献公之女)还将申生之妃贾君嘱托给他,并让他把流亡在外的公子都接回来。夷吾称王后,把这些事全部抛之脑后。不但与贾君通奸,还派人刺杀哥哥重耳。此举也令穆姬非常生气。
从曾经答应给里克等大夫馈送财礼,到后来杀人灭口;从答应送给秦穆公五座城池,到后来失言事情过后都没给;从求秦送粮到拒秦以粮。种种背信弃义的行为激起了强烈的民愤,在内忧外患之下,秦穆公所等的那个时机已然成熟,遂出兵攻打晋国,三败晋国。最终韩原之战夷吾刚愎自用,不听庆郑、韩简之言,被秦穆公生擒。若不是秦穆夫人念及宗情以自杀相逼,夷吾又要在秦国呆多久,真不好说。而这一切,夷吾又把所有的锅甩给了自己的父亲晋献公将女儿嫁给秦穆公做夫人一事上。面对秦穆夫人以死相救,丝毫没有感恩之情,此等小人,世间少有。按照我的理解,如果不是晋献公夯实了晋国的基础,晋国早已被夷吾霍霍灭亡了。
对屈辱已经麻木的外强中干者
夷吾被抓期间,晋国大夫请阴饴甥出山维稳,任务完成得超乎所见:阴饴甥立公子子圍为晋怀公,不久又请辞秦穆公放回了夷吾(这段辞令闻名了两千多年,感兴趣的看官可以翻翻古文观止)。最为重要的是,面对如此内忧外患的形势,阴饴甥创立了“州兵”制度——这或许是夷吾除了给重耳铺路之外,对晋国做的仅此贡献。
几近亡国,受尽了百般屈辱,却依然没有改变夷吾无能又好胜的窝囊性格——回晋第一件事,就是杀了另外一位贤臣庆郑。面对将多手好牌打得稀烂的夷吾,也不必再说什么了。因为在他回晋的这一年,晋国又发生了饥荒。秦穆公再次送给他们粮食,但是这次送粮之后,秦国开始在晋国河东之地征税,设置官员掌管政事,顺理成章地开始介入晋国的管理。
留下烂摊子后溘然长眠
翻过年,夷吾病亡。怀公即位后,依然延续了夷吾的这种无能而乖张的执政风格。没过多久,时年六十二岁的老公子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即位,是为晋文公,在他的带领下,终于结束了这跨越半个世纪的闹剧,晋国也登上了春秋霸主的地位。
结语
晋惠公是一位热衷于称王却没有能力的人,多疑而好强,窝囊而不自知,历经极端屈辱却依然扶不起来,正是这种矛盾而怪诞的性格,决定了其水平层次。晋惠公当政期间,在抵抗狄入侵上得到过周天子的一些肯定,但是甚微;在改葬公子申生一事上体现了一些人格魅力,但是过于虚伪。他的当政几近败光了晋献公辛辛苦苦积累的基业,导致晋国内忧外患。他的所作所为和颠沛流离却又历练涅槃的重耳形成了鲜明对比。从这一层面来看,他为重耳登上历史舞台增加了不可缺失的必要性。
重耳盘
参考资料:《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