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蜈支洲岛每天限制登岛人数(牧海新征程蜈支洲岛再投放870个人工鱼礁为鱼儿)

蜈支洲岛每天限制登岛人数(牧海新征程蜈支洲岛再投放870个人工鱼礁为鱼儿)据了解,2011年,三亚蜈支洲岛旅游区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引导下以及以及海南大学王爱民教授团队的技术指导下启动了中国第一个热带海洋牧场项目,2019年获得第五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称号。至2020年底,蜈支洲岛海洋牧场建设在农业农村部、三亚市政府、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海南省科技厅等政府部门以及海南大学创新技术的支持下,积累投资近4000万元,投入人工鱼礁及船礁等4万多空立方,已形成完整的珊瑚礁、鱼虾贝等海洋生物圈,海洋生态修复和渔业资源养护取得了显著成效,建成了南海区规模最大的热带海洋牧场。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蜈支洲岛海洋牧场致力于将海洋牧场与潜水海钓、渔业增殖、科研推广等产业相融合,打造循环经济。依托高效资源指导和技术支持,积极完善“投放生态礁、放流恋礁鱼、整治海岸线、推进智能化、提升服务能力”五配套,着力推进“渔旅融合”,在热带海洋牧场的基础上继续建设开放的海底生态公园,包含海底村庄、海

蜈支洲岛每天限制登岛人数(牧海新征程蜈支洲岛再投放870个人工鱼礁为鱼儿)(1)

海南网台、视听海南客户端4月8日消息(记者李莎 陈伦福 通讯员 陈文欣)4月8日,三亚蜈支洲岛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人工鱼礁投放仪式在蜈支洲岛旅游区举行,标志着中国第一个热带海洋牧场——三亚蜈支洲岛国家级海洋牧场人工鱼礁礁体投放项目的日趋成熟和完善。

蜈支洲岛每天限制登岛人数(牧海新征程蜈支洲岛再投放870个人工鱼礁为鱼儿)(2)

上午11点,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省科协主席,海南大学校长骆清铭、海南大学科技处处长邹勇华、海南大学海洋学院教授,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牧场团队王爱民,海南大学海洋学院院长周永灿、海南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周智、三亚市农村农业局党组成员邢精华、三亚市海棠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张东升、三亚蜈支洲岛旅游区总裁孙林、三亚蜈支洲岛旅游区副总裁丁峰等领导出席投放仪式,并现场观摩人工鱼礁投放。此次人工鱼礁投放将一个月内完成870个人工鱼礁投放,达3万多空立方。该项目建设完成将极大地提高海洋牧场的生态功能、经济效益和科学管理水平。

蜈支洲岛每天限制登岛人数(牧海新征程蜈支洲岛再投放870个人工鱼礁为鱼儿)(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省科协主席,海南大学校长骆清铭表示,三亚蜈支洲岛海洋牧场是海南大学与海南蜈支洲旅业开发股份公司校企合作十年的科研开发成果,也是我们教授“把论文写在大海上”的具体体现。在此期间,海南大学海洋学院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王爱民教授团队充分发挥其人才、科研、技术等方面优势提供技术支持,通过科研数据分析与监测总结,先后对其开展人工鱼礁投放、海洋环境修复等工作,有效改善区域海底底质环境,为海洋生物种类提供繁殖、生长发育、索饵等生息场所,以此来推进海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和保护。

蜈支洲岛每天限制登岛人数(牧海新征程蜈支洲岛再投放870个人工鱼礁为鱼儿)(4)

海洋牧场建设的这10余年间,蜈支洲岛始终秉承“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理念,积极投入到海洋牧场的建设当中,三亚蜈支洲岛旅游区总裁孙林在启动仪式上说道。蜈支洲岛海洋牧场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企业和院校的支持,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探索海洋牧场建设,走绿色发展道路,相信在政府、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下,三亚蜈支洲岛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将取得建设性成果。

据了解,2011年,三亚蜈支洲岛旅游区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引导下以及以及海南大学王爱民教授团队的技术指导下启动了中国第一个热带海洋牧场项目,2019年获得第五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称号。至2020年底,蜈支洲岛海洋牧场建设在农业农村部、三亚市政府、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海南省科技厅等政府部门以及海南大学创新技术的支持下,积累投资近4000万元,投入人工鱼礁及船礁等4万多空立方,已形成完整的珊瑚礁、鱼虾贝等海洋生物圈,海洋生态修复和渔业资源养护取得了显著成效,建成了南海区规模最大的热带海洋牧场。

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蜈支洲岛海洋牧场致力于将海洋牧场与潜水海钓、渔业增殖、科研推广等产业相融合,打造循环经济。依托高效资源指导和技术支持,积极完善“投放生态礁、放流恋礁鱼、整治海岸线、推进智能化、提升服务能力”五配套,着力推进“渔旅融合”,在热带海洋牧场的基础上继续建设开放的海底生态公园,包含海底村庄、海底雕塑艺术区、海底军事博物馆等,实现海洋生态恢复与旅游相结合的新模式,打造“海上旅游丝绸之路”的新支点,为海南旅游经济的发展增添蓝色底蕴。届时,不仅为众多底栖鱼类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和活动空间,人们还可以借助潜水工具深入海底观光旅游,与美丽的海洋生物近距离接触。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