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服饰老百姓(130多年前的天津人的服饰风格和精神状态)
清朝服饰老百姓(130多年前的天津人的服饰风格和精神状态)贵妇人侧影一名衣着华丽的贵妇人站在院落当中,她手里拿着一本洋书,长长的指甲套说明她无需做任何工作就可以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古寺庙天津的一座古佛寺,照片的原注中说这是一座著名的寺庙,与“蛇化龙”有关,从门前的对联上也能感觉的确如此。不知道到底是哪一座寺庙。贵妇人
今天分享一组清末时期的老照片,拍摄者为美国人罗明·希区柯克(Romyn Hitchcock),1890年前后,他曾到北京、天津、上海、芝罘、广州等地游览,并拍摄下不少的照片。
本组照片是在天津拍摄的,除了个别几张反映天津的街道和码头景象之外,其他多为人物肖像。照片质量很好,可以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130多年前天津人的服饰风格和精神状态。
天津街头
1890年冬季的天津街头,在一座大殿的墙外摆放着一些卖小吃的摊点,一些赶脚人正坐在长凳上休息,前景的路面上摆着他们的行李。
古寺庙
天津的一座古佛寺,照片的原注中说这是一座著名的寺庙,与“蛇化龙”有关,从门前的对联上也能感觉的确如此。不知道到底是哪一座寺庙。
贵妇人
一名衣着华丽的贵妇人站在院落当中,她手里拿着一本洋书,长长的指甲套说明她无需做任何工作就可以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
贵妇人侧影
从侧面看她,其发型可以了解得更加全面,这种发式形似喜鹊的尾巴,故名 “鹊尾头”, 很受当时满汉女子的欢迎。
年轻女子
一名年轻的旗人女子,梳着旗头,穿旗袍,脚下踩马蹄底鞋子,手里拿着香帕。虽然衣着华丽,但因为过于臃肿,缺乏美感。
合影
两名旗人女子的合影,坐在椅子上的女孩在前一幅图中已经出现,从穿着打扮上看,两个人很可能是主仆关系。
汉人女子
摄影师将镜头对准了一位汉族的小姑娘,她一手拿着手帕,一手扶着茶几,从她这个细微的动作中,我们能够看出其中的端倪。
侧影
罗明·希区柯克对着这名女子拍摄了最少四张照片。这是女子的侧门照,其身上臃肿的外套可以更充分地展现出来,和旗人女子最大的不同是她的脚和鞋子。姑娘裹着一双很小的脚,这在当年是很多女子梦寐以求的。而事实上,如此小的一双脚给她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这也是她在站立时始终要一手扶着茶几的原因。
坐像
即便是放在今天,图中的汉人女子依旧算得上非常漂亮的,嘴上涂着胭脂,微微有一点婴儿肥,且打扮得非常得体。显然也是来自于一个上流人家的千金小姐。
年轻男子
站在庭院中的年轻小伙子,身穿长袍马褂,头戴瓜皮帽,袖子很长,手里拿着一把遮阳伞。在当时,这种伞因轻便和实用而受到大众的欢迎。
巡捕
身穿“制服”的一名天津巡捕,头戴凉帽,手里拎着警棍,同样长长的衣袖。这身打扮很难让人相信他在紧要关头能够制服罪犯。
剃头匠
挑着担子的剃头匠人,担子前面是铜盆和火炉,后面是凳子和工具箱,这是他赖以谋生的全部家当。他替别人理发,自己的头发却是乱蓬蓬的。此时的他正站在庭院里,正午的阳光将他的影子投射到地上,
梳头
明代时的汉人拢发包巾,清兵入关后,强迫汉人剃发,最初是特别难看的金钱鼠尾头,到了清末,虽然在发型上有了一定变化,但依旧没有任何美感可言,尤其是剃出的光脑门,几天不打理,便显得脏兮兮的。
三名男子
在美国驻天津领事馆内工作的三名中国男子,衣着各不相同,他们的穿戴和工作性质有关,有文书,也有杂役。这张图和前面的图拍摄于同一地点。
天津码头
海河的一处港口,水面上挤满了大小船只。河岸和栈桥上堆满了货物,许多船夫正在船舱里忙碌,可见当年水运之繁忙。
冰船
冬季的海河结了冰,便有不少的“冰船”出现在冰面上,风吹帆带动“船体”在冰面上滑行。从图中风帆的造型看,这些“冰船”只是当时洋人们冰上游戏的一种工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