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寅飞哪个相声社(从李寅飞雷劈观众)
李寅飞哪个相声社(从李寅飞雷劈观众)一、相声改变了博士PS:李寅飞是清华大学的博士,本文中的博士也并非单指博士,也可以引申为“高级知识分子”。对此,笔者认为,这件事其实很小,李寅飞也没有恶意,他就是一时没把观众当外人,把一个现场跟熟客砸挂的话发到了网络上。就是这么点事,没啥大不了的,也没有观众受到伤害,估计也不会影响大逗相声的票房,因为生客该不去还是不去,熟客只会觉得这句砸挂有点儿好玩,以后还可以拿来在台下给李寅飞起哄用。笔者想说的是,这件事的背后引发了一个思考,那就是,到底是博士改变了相声,还是相声改变了博士。
从2018年开始,相声演员李寅飞虽然没有大红大紫,但名气和话题在相声圈里一直保持在比不温不火强一些的状态上,其中还在2021年再上春晚,算是里子面子都齐活的一位相声演员。
最近一段时间,李寅飞又连续出现小话题,其中一个不太好看的是他在宣传大逗相声的时候突然来了一句对观众的砸挂,大致意思是调侃观众还不买票,等雷劈呐?
虽然李寅飞也很快意识到了此话不妥,随即在社交平台上做出了一个道歉:刚才言语不周,再次致歉。
但是,网络时代就是这样,网络有记忆,影响已造成,这就成了一些网友调侃李寅飞的话把:李寅飞雷劈观众。
对此,笔者认为,这件事其实很小,李寅飞也没有恶意,他就是一时没把观众当外人,把一个现场跟熟客砸挂的话发到了网络上。
就是这么点事,没啥大不了的,也没有观众受到伤害,估计也不会影响大逗相声的票房,因为生客该不去还是不去,熟客只会觉得这句砸挂有点儿好玩,以后还可以拿来在台下给李寅飞起哄用。
笔者想说的是,这件事的背后引发了一个思考,那就是,到底是博士改变了相声,还是相声改变了博士。
PS:李寅飞是清华大学的博士,本文中的博士也并非单指博士,也可以引申为“高级知识分子”。
一、相声改变了博士
如果“雷劈观众”这个砸挂来自于一位普通的相声演员,那笔者一点都不会惊讶,因为在相声行业里,比这个还过分的砸挂也不是没有,艺人和熟客之间的关系有时候确实很亲密,受得起一些看似过分实则亲密的言语。
李寅飞能用“雷劈观众”这样的砸挂和顾客开玩笑,证明他确实融入了相声行业,身上有了相声演员的那个劲儿,包括在生活中开玩笑也是相声艺人的范儿。
从这一点来看,相声应该是改变了李寅飞博士,他首先是一位相声演员,然后才是清华博士。
二、博士应该改变相声
笔者写此文的目的当然不是为李寅飞的砸挂开脱,而是一种有感而发,因为,比起相声改变博士来,本该是博士改变相声的,他们这些高级知识分子本该是相声行业发展的助推剂和引领者的。
在相声历史一百多年里,几乎每次行业跃进式的发展都离不开知识分子的推动。
相声初创时期,朱绍文是秀才,阿彦涛、恩绪、钟子良等人都是有文化的旗人,他们创作了大量传统相声,很多作品尤其是文哏相声都流传了一百多年。如果没有这些当时的高级知识分子加入,相声行业也许还停留在凭借三俗笑话赚个仨瓜俩枣的撂地时代,永远不能登堂入室成为语言艺术。
在解放后,老舍、何迟为代表的文化人也进入了相声行业,尤其是老舍先生,他是全国闻名的文学大家,正是他为相声改革把了脉领了头,还指导侯宝林等人创作了一大批新时代相声,让相声成为新中国的文艺轻骑兵。
在改革开放后,以梁左为代表的新一代高级知识分子加入相声行业,他们创作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新相声,由此开启了相声的电视时代,并且顺利将相声推上了曲艺之首的位置。
可以说,如果没有几代高级知识分子的前赴后继,相声行业也很难达到如今的地位,要知道,朱绍文时期的相声艺人只有几十人,解放前夕的相声艺人不过几百人,到改革开放后,相声演员几乎以几何倍数增长,到二十一世纪的2020年,据相关统计,全国的相声团体已有近两百家。
近十年来,随着老一辈的相声演员和相声创作家逐渐老去和逝去,相声行业进入了一个缺乏高级知识分子的时期,这个缺乏不是说相声演员里没有高级知识分子,而是这些高级知识分子压根不能和前辈如梁左、何迟等人相提并论。
说穿了,这些所谓博士,他们到相声圈也是混口饭吃的,并不是为了带动相声跃进式发展的。
比如那位“著名”的公式相声李宏烨,他和妻子郑钰可是正儿八经的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在最新的一项大学排名中,上海交大位列全球大学排行榜第84名,全国第五。
李宏烨夫妇论学历可比梁左还高,他们也确实有改良相声的想法和行动,但是,他们对相声的理解有偏差,本身的创作能力又完全无法和梁左等人相比,因此李宏烨夫妇改良相声的努力和决心虽值得钦佩,但其对相声行业发展的帮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如果说李宏烨夫妇剑走偏锋却更像走进了相声的死胡同,那以李寅飞为代表的其他博士对相声的发展也谈不上有多大帮助。
说句不好听的,像李寅飞的大逗相声看起来更像是相声市场的跟随者和参与者,绝非领航者和改革者,他们只是相声市场上的一个小角落,对相声行业整体来说,作用比李宏烨夫妇也大不到哪儿去。
所以,这些左一个又一个说相声的博士,看起来学历都很高,也都算高级知识分子,但对于相声行业,他们存在的意义并不大,更没法和何迟、梁左等人相提并论(说老舍有些欺负人),他们的学历和知识应该改变相声,但他们的能力和决心却改变不了。所以他们只能和一帮初中生抢饭吃,有时候还抢不过人家。
三、相声的发展能指望谁?
也许有人会说,相声行业的发展有领头羊啊,德云社就是。
不好意思,我们得承认,德云社在利用相声攫取经济利益方面确实做得不错,但对相声行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的作用也非常有限,他们最多能起到激发一部分量变的作用,但这个量变由于德云社内部缺乏深层次的创作能力和改革动力,也确实产生不了质变,所以相声行业就出现了一个让人有些绝望的现象,德云社的相声市场越火,相声艺术的发展反而越退步,甚至在有些时候已经不像相声而像二人转里的小帽了。
那么,能不能指望苗阜王声、卢鑫玉浩、马军盛伟这些人呢?
恐怕也不行,他们的相声虽然也各有特色,但一方面他们只是相声市场的跟随者,另一方面他们也缺乏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动力。
至于老一辈的姜昆、冯巩、李金斗等相声名家,他们的岁数摆在那里,指望他们焕发青春重新引领相声发展也不太现实。
在近些年来,可能唯一让笔者产生希望的人恰恰也是一帮说相声的知识分子,那就是王自健和陈溯为代表的相声第二班。
这个相声团体的主力演员均为有学历有文化的相声爱好者,他们拥有文化基础同时还拥有对相声的热爱,同时还有表演能力,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创作和表演的相声曾让人耳目一新,因为他们不仅能紧扣时代脉搏,直击社会痛点,其表演风格也颇受年轻人欢迎,更主要的是,他们的相声并没有脱离相声范畴,是实打实的相声演员。
可惜的是,这个相声第二班并没有持续发展下去,但在这个有朝气的优秀团体基础上却衍生出了另一个团体,以李诞、王建国为代表的脱口秀明星们,他们掀起的脱口秀改革热火朝天,甚至可以和相声市场的老大德云社分庭抗礼。
这本来是相声的一次机会,却阴差阳错成就了另一个语言艺术。
历史,似乎给相声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所以,我们还能指望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