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听英雄泪的感悟(采访笔记男儿泪)

听英雄泪的感悟(采访笔记男儿泪)李德贵,1963年10月14日黄国庆,1963年9月29日邓昌荣,1963年6月12日韦清明,1963年6月23日张敏灵,1963年9月12日

——讲述《剑指扣林山》的故事

听英雄泪的感悟(采访笔记男儿泪)(1)

2017年3月,《剑指扣林山》编写组到贵州采访,返回昆明后,在整理采访笔记时,我突然发现:所采访的81年度兵,竟然都是1963年出生的,他们的出生年月如下:

居争光,1963年2月 日

顾 洪,1963年3月1日

邓昌荣,1963年6月12日

韦清明,1963年6月23日

张敏灵,1963年9月12日

黄国庆,1963年9月29日

李德贵,1963年10月14日

陈开贵,1963年11月28日

… …

听英雄泪的感悟(采访笔记男儿泪)(2)

(居争光烈士之墓)

也就是说,这批兵,在入伍时尚不满18岁,有的尚不满17岁。

听英雄泪的感悟(采访笔记男儿泪)(3)

(陈开贵,步兵第125团9连战士,17岁。在扣林山作战中,他所在的连队配属126团作战。)

( 一 )

年龄最小的陈开贵清楚地记得,他是1980年11月23日从贵阳南站出发,25日到达部队驻地的。到达部队的第三天,新兵班长组织新战友们为他过17岁生日。那是什么生日哦,没有妈妈、没有哥哥姐姐,没有蛋糕、没有蜡烛,更没有葡萄酒,只有一碗加了一个荷包蛋的生日面。小陈开贵端起这碗生日面的时候,他哭了,哭得很伤心。陈开贵兄弟姊妹7个,上有4个哥哥2个姐姐,他是幺儿。爸爸在他一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是母亲含辛茹苦地把他养大。这样的幺儿在这样的时间,这样的场合哭起来,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看着新战友们傻傻地看着自己,小陈开贵“恨”自己,“恨”自己不争气的眼泪… 36年后,陈开贵依然说不清他那时怎么会哭成那样?想爸爸妈妈?想哥哥姐姐?想他16岁生日的时候,妈妈为他做的那一大桌“生日宴”?想起姐姐给他卖的那双“回力鞋”?…

​陈开贵发誓不再哭了!可是,当他在扣林山山脚下见到妈妈的时候,那好一个哭啊…

  1981年7月,扣林山的防御态势已基本稳定,整个扣林山阵地由边防部队防守,步兵第126团和配属作战的兄弟部队“撤”了下来,陈开贵所在的125团9连撤到了XX地…陈开贵做梦也没想到,妈妈在4哥的陪伴下,竟转辗到了前线,来到了他的身旁。陈开贵告诫自己:不能哭!不能流泪!在妈妈面前,陈开贵一脸的“轻松”,一脸的“微笑”。而见到还活着的儿子,陈妈妈的心终于落了下来,可她老人家的脸上依然是“愁云密布”…许久,妈妈问:儿子,你伤到哪啦?儿子说我没负伤啊!陈妈妈正是听到了儿子受伤的“传言”,才火急火燎地赶来看儿子的。妈妈捏捏儿子的手、捏捏儿子的脚,再捏捏儿子的胳膊,摸摸脸、摸摸头…当妈妈转到儿子的后背时,儿子很机敏的也转过身,一直正面面对着妈妈。妈妈说,让我看看你的背,儿子说背好好的。妈妈让儿子把衣服脱去,儿子说部队规定不能“光背”。妈妈坚持要看看儿子的背“验验伤”,儿子以种种理由就是不让妈妈看他的后背。妈妈拗不过儿子,哭了…妈妈的哭是伤心至极的哭,哭声虽然不大,可每一声都在撕裂着儿子的心。妈妈的哭太过悲拗,似乎要晕厥过去。这时开贵的4哥“噗通”一声跪在了开贵的脚下,泪流满面的哥哥泣不成声地说:兄弟,你知道你在前线的这几个月,老娘是怎么活过来的吗?妈妈在家,整天不吃不喝,整夜整夜地哭,白天她只在家中呆坐着,你那张穿军装的照片,落下了妈妈多少的泪啊…此时的陈开贵再也克制不住了,他也哭了。哥哥的哭诉仍在继续:你保家卫国,你勇敢作战,你是大英雄,你再英雄,你也不能忘了你这个老娘啊!开贵再也受不了了,他向哥哥摆摆手,哥哥依然没有停下来:你既然没有伤到,你就让她看,你不让她看,你要让她今后仍然在泪水中生活吗?这时,陈开贵僵直的站起来,僵硬的脱去了军装,然后,跪在妈妈的脚下,他把头深深的埋进妈妈的怀里…陈开贵的背,那是怎样的一个背啊,整整一个后背是无数次被磨烂,磨烂后又被雨水、汗水、血水反复寖泡一直不能愈合的那样的血肉模糊的背…母子三人这时的哭声,啊!这哭声啊…!

听英雄泪的感悟(采访笔记男儿泪)(4)

(韦清明,步兵第126团100炮连战士,17岁。)

( 二 )

  17岁,还算不得“男儿”,既然不是男子汉,哭哭又何妨?可直到今天,韦清明依然不承认他哭过。小韦可能是参战部队中,哭的最早的人了,5月4日晚上他就哭了。当晚,我们100炮连先要把炮弹送上阵地,每人4发,32公斤。32公斤压在未满18岁的韦清明肩上,够他受的。副班长王永跃执意要帮小韦分担一发,可小韦怎么也不答应,俩人争了起来,小韦对副班长说,你背5发,我背3发,都不平衡,更难背。副班长拗不过韦清明,只想着等他背不动的时候再帮他吧。然而,刚出发不久,韦清明就从一个“双竹桥”(两根竹子搭就的桥)上掉下去了,等战友们将他扶起来的时候,他已全身透湿了。扣林山五月天的夜啊,怎么就这么的寒冷啊?韦清明眼含泪水,但却没有一声抽泣…  

听英雄泪的感悟(采访笔记男儿泪)(5)

(顾洪,步兵第42师侦察连战士,17岁。)

( 三 )

顾洪的长相实在“太嫩”,身体像个娇弱的小姑娘,如果不是穿着那身军装,没有人相信他会是一个解放军战士。扣林作战后,顾洪父亲到云南出差,想顺便到前线来看看儿子。顾父到开远后,找到他的学生陈国建(14军保卫处干事),陈干事劝顾老师不要再往麻栗坡去,那时边境冲突还持续不断,而顾洪所在的侦察连还在担负着对老山的侦察任务,一路都不安全。父子不能见面,可以通话吗?陈干事把这事向上级作了汇报,部队首长批准了这一请求,当电话打到师侦察连连部时,顾洪却还在前哨阵地执行侦察任务。连长令顾洪火速赶回。当顾洪从1574.7主峰回到连部时,两个多小时过去了,当电话重新接通时,顾洪父亲用颤抖的手拿起话筒,用哽咽着的声音问道:小洪,你好吗?就这么一句,顿时让顾洪哭得什么也说不出来。顾洪这一哭,把电话那边的父亲也“引”哭了。顾洪说,在他18年的人生经历里,他从未见过父亲哭,也未听过父亲哭声,父亲那天的哭声,很难听、很是吓人,父亲的哭,让顾洪终身难忘…当父亲得知顾洪不仅上了战场,还表现得很勇敢时,“泣极而喜”,电话那端,父亲用骄傲和自豪的口气连连说道:“好!好!好!”

听英雄泪的感悟(采访笔记男儿泪)(6)

(黄国庆,步兵第126团7连战士,17岁。)

( 四 )

黄国庆流泪的那天,是1981年5月24日。这一天,他尚不满18岁,而他刚满18岁的战友居争光正躺在他的怀里。他俩同是贵阳人,入伍后又一起分到了126团7连4班。

5月24日,126团7连对阵前敌人实施了反冲击。4 班的居争光和黄国庆同在一个战斗小组。反冲击开始,4 班沿左侧往下打,居争光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奋力向下冲去。时而,居争光又像一只灵巧的山中兔,向下蹦跳着、射击着。“着了一个!”这是 4 班机枪手鲁恒听到的居争光所报的战果。不一会儿,紧随居争光身后的黄国庆,又一次听到居争光脱口而出报出的战果:“嗨,又着一个!”“小心!小心!”黄国庆不停的提醒着居争光,他也非常警惕的护卫着居争光的侧翼。然而,一梭罪恶的子弹还是击中了居争光。这一次,居争光依然按照他自己的习惯,大声地发出喊叫:“着了!”听着居争光的这一声“着了”,黄国庆明白发生了什么。他掏出手榴弹扔了过去,两个敌人应声倒下。机枪手鲁恒冲过来,朝着倒下的那两个越军狠狠地打了一大梭子。黄国庆一个跳跃来到居争光的身旁,居争光胸部中了三枪,鲜血汩汩的流着,脸色蜡黄,气息越来越弱,木然的看着黄国庆,黄国庆也惊愕地看着居争光,身边的战友们,也围在一旁木然的看着他俩。“着了”。居争光再一次发出轻轻的一声。为居争光包扎的副班长权桂华也停下了手。不知过了多久,班长农炳权走过来,默默地掰开黄国庆的手,再掰开居争光的手。不满 18 岁的黄国庆爬在刚满 18 岁的同学、战友居争光的身上,放声大哭。营长杨乔发下达回撤的命令。瘦小的黄国庆背上已经牺牲的居争光往回撤,居争光的鲜血浸湿了黄国庆的整个后背。

听英雄泪的感悟(采访笔记男儿泪)(7)

(张敏灵,126团9连战士,17岁,荣立二等功。)

​( 五 )

  白白净净的张敏灵稚气未脱,书卷气更脱不了…1981年5月22日,张敏灵所在的126团9连3排正向83号高地发起冲击,在敌第一道战壕前的一个土坎下,全排被压制在那里,全都动不了,几乎是露头一个着一个。排长赵明德负伤了,7班长黄泽义代理排长指挥战斗,很快,黄班长就被抬了下来。排长的步谈机又传到了8班长赵祥润的手中。此时,谁都明白,战打到现在,“代理排长”这个职位,就是第一个流血、第一个牺牲的职位。

赵祥润“排长”重新调整了力量部署:他让李德贵他们班的重机枪移到左侧,避开敌人的正面火力,他又指挥82无炮往右侧运动,同样也要避开敌人的正面火力。接着,赵祥润把张敏灵所在的7班和9班剩下的战士集中在一起做了最后的交待:7班、9班战士负责投手榴弹,掩护8班发起再一次的冲击… 当3排冲上83号高地的时候,赵祥润也中弹牺牲,此时,全排只剩下7个人。同志们高喊着为战友报仇的口号冲了上去。张敏灵越过战壕冲上了83号高地,在摸索中搜剿残敌,这时,张敏灵发现一双手沿着战壕边缘向上攀爬,张敏灵不知道这是敌人还是战友,他把枪顺过来,瞄着…可是,过了好一会儿都没动静,张敏灵有点心慌了,这么长时间“守”着一个方向,后面有敌人摸过来怎么办?正想着,那双手又伸出来了,接着,头也露出来了,是敌人,张敏灵一抠扳机,一声从高处坠落的闷响传了过来,张敏灵紧接着把手榴弹投进战壕里,又一声鬼叫传了过来… 战后,张敏灵荣立二等功,并火线入党。当指导员把这一喜讯告诉他是,张敏灵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听英雄泪的感悟(采访笔记男儿泪)(8)

(邓昌荣与副团长赵鸿麟在阵地上。邓昌荣,步兵第126团警卫排战士,17岁。)

听英雄泪的感悟(采访笔记男儿泪)(9)

(《剑指扣林山》写作组与贵州战友)

《剑指扣林山》编委会

顾问:朱 启 王润成 荀友明 郭振龙 黑光赐 黄 贤 顾文美

主任:姚双龙

常务副主任:刘廷贵

办公室主任:张仁安

主编:杜 冰

编著:刘廷贵 杜 冰 张仁安 杨跃林 何才中

供图:李建云 杨建国

印务:刘昆华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