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枫老人故居(彭雪枫纪念馆)
彭雪枫老人故居(彭雪枫纪念馆)彭雪枫(1907年9月9日生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是我军36位军事家之一。1926年入党,1933年任红三军团四师政委,参加过第三、四、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2月,部队在扎西地区缩编,任团长。两次率领本团攻占娄山关,直取遵义城,横渡金沙江,飞越大渡河,进军天全城,通过大草原,中央红军穿过草地后改为陕甘支队,彭雪枫任第2纵队司令员,为长征胜利作出重大贡献。大家可能对这一职务没有感觉,但是当你知道陕甘支队的三个纵队中,第一支队队长是林彪,第三支队队长是叶剑英的时候,就会知道他的位置有多么重要了。当时刘亚楼是他的副手,肖劲光是他的参谋长,耿飚和张爱萍都是他的下属。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总部参谋处处长兼驻晋办事处主任。1938年春调赴河南确山竹沟,任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部长,组织训练抗日武装。同年9月组建新四军游击支队,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部挺进豫东敌后,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
2018年在河南南阳碧桂园施工,专程乘班车到南阳的镇平县参观彭雪枫纪念馆,因为是周一闭馆,没能进入馆内,只在纪念馆正门的彭雪枫铜像前进行了瞻仰。
镇平县彭雪枫纪念馆是1988年11月建成开馆的,2004年夏又进行了二期扩建,纪念馆前为雪枫广场,广场右侧伫立着一块巨石,上面刻写有杨尚昆题写的馆名“彭雪枫纪念馆”,广场中心矗立着高3.2米,重1.5吨的将军戎装铜像,周围苍松翠柏、鸟语花香,两侧分别为碑亭(左为“彭雪枫将军传略”;右为“彭雪枫纪念馆馆志”)。碑廊(各39块碑文,作为毛主席、朱德、刘少奇等领导人当年为彭雪枫所作的挽词,以及江泽民、李先念等人的题词。右为全国著名书法家为彭雪枫将军所写的挽联、题词)。另一边建有镇平解放纪念碑。
铜像后是座北面南框架结构的主体建筑,前为八角形瞻仰大厅、后为展室,平面呈“回”字形,寓现代特色和民族风格于一体。
瞻仰大厅门两侧为中共中央委员会1945年为悼念彭雪枫将军题写的挽联:“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死入生,功垂祖国;打日本,打汉奸,千百万同胞自由平等,泽被长淮。”
彭雪枫(1907年9月9日生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是我军36位军事家之一。1926年入党,1933年任红三军团四师政委,参加过第三、四、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2月,部队在扎西地区缩编,任团长。两次率领本团攻占娄山关,直取遵义城,横渡金沙江,飞越大渡河,进军天全城,通过大草原,中央红军穿过草地后改为陕甘支队,彭雪枫任第2纵队司令员,为长征胜利作出重大贡献。大家可能对这一职务没有感觉,但是当你知道陕甘支队的三个纵队中,第一支队队长是林彪,第三支队队长是叶剑英的时候,就会知道他的位置有多么重要了。当时刘亚楼是他的副手,肖劲光是他的参谋长,耿飚和张爱萍都是他的下属。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总部参谋处处长兼驻晋办事处主任。1938年春调赴河南确山竹沟,任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部长,组织训练抗日武装。同年9月组建新四军游击支队,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部挺进豫东敌后,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壮大抗日武装。尔后东进,领导开辟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任中共豫皖苏边区委员会书记。1939年11月所部改称为新四军第6支队,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0年7月第6支队与八路军南下部队合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任司令员。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4师师长兼政治委员,1942年兼淮北军区司令员,先后取得1942年冬季淮北反“扫荡”和1943年3月山子头战役的胜利,巩固和发展了淮北抗日根据地。并主持创办了新四军第一支骑兵团。 1944年9月11日在河南省夏邑县八里庄指挥作战时牺牲,年仅37岁。如果不牺牲的话被授予大将军衔是没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