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日本为什么发展kcar(方盒子K-Car为何风靡日本街头巷尾)

日本为什么发展kcar(方盒子K-Car为何风靡日本街头巷尾)日本人的空间魔术,蜗居变窝居日本高速公路法定限速是100公里/小时,目前主流K-Car的最高时速可以跑到160-180公里/小时,动力完全没有问题。而K-Car发展至今,其改装潜力和火热程度已经丝毫不输常规全尺寸汽车,因此同样聚集了一大批热爱性能的热血车迷与粉丝。日本本土有大量的改装品牌专门针对K-Car开发各种外观或性能改装件,从竞速、VIP风格到漂移K-Car应有尽有,你能想到的细分领域几乎被挖掘殆尽。K-Car名称从何而来?这类车型的日文“轻自动车”的罗马拼音为“Keijidousha”,于是顺理成章就有了K-Car这个名称。日本政府对其车身尺寸和发动机排量有明确规定,长度不超过3.4米、宽度不超过1.48米、高度不超过2米,排量不超过660毫升。只要不越过政府的限定范围,汽车厂家可以自由发挥。这些外形方正的小车除了尺寸和排量较小,其他方面与全尺寸汽车并没有什么大不同。K-Car车型

东京西北部的练马区,漫天的电线和低矮的民房,道路狭窄局促却异常干净,便利店和自动售货机随处可见,身背双肩书包的小学生时不时从身旁走过。这是霓虹国一处典型的居民住宅区,侧身站在狭窄的马路上稍微留意一下路过的汽车,就会发现它们当中的绝大多数拥有两个特点:一、体型异常之小;二、方方正正像盒子,其中比较常见的车型有日产NV100、铃木Wargon R、大发TANTO等,其实还有大量的车型我连名字都叫不上来。

日本为什么发展kcar(方盒子K-Car为何风靡日本街头巷尾)(1)


这些看起来有些呆萌的小车就是日本独一无二的K-Car。事实上,不仅是充满生活气息的市井街巷中充斥着小而方的K-Car,即便如新宿、涉谷这样繁华的商业区一样能见到不少K-Car的身影,只不过K-Car在住宅区出现的比例明显比商业区更高一些而已。



在日本的大街小巷辨认K-Car也很简单,区别与其他全尺寸汽车,K-Car的车头车尾统一悬挂黄色小尺寸车牌——黄底黑字或者黑底黄字,前者代表私家用车,后者代表商业用车。

日本为什么发展kcar(方盒子K-Car为何风靡日本街头巷尾)(2)


岛国汽车的二次元空间

K-Car名称从何而来?这类车型的日文“轻自动车”的罗马拼音为“Keijidousha”,于是顺理成章就有了K-Car这个名称。日本政府对其车身尺寸和发动机排量有明确规定,长度不超过3.4米、宽度不超过1.48米、高度不超过2米,排量不超过660毫升。只要不越过政府的限定范围,汽车厂家可以自由发挥。这些外形方正的小车除了尺寸和排量较小,其他方面与全尺寸汽车并没有什么大不同。K-Car车型种类从三厢、两厢、MPV、SUV到卡车应有尽有,甚至还包括皮卡、自卸车、跑车,几乎涵盖所有细分市场。

日本为什么发展kcar(方盒子K-Car为何风靡日本街头巷尾)(3)


千万不要以为K-Car就一定是温顺的家居小绵羊,除了自然吸气发动机,K-Car也可以有涡轮增压、混合动力及纯电动等各种动力形式,变速箱有手动、自动及CVT无级变速箱,驱动形式也是从前驱、后驱到四驱应有尽有。下面这台深受日本大叔喜爱的本田S660就是K-Car规格,采用超跑才会用的中置后驱布局,它应该也是全球最便宜的中置后驱跑车了。为什么我说是大叔喜爱?因为日本这一代年轻人成长于互联网时代,并不像他们的父辈那样热衷于汽车;另外一个很现实的原因,年轻人经济实力有限,S660价格虽然只是同为中置后驱布局的法拉利的零头,但对绝大多数年轻人来说还是太贵。所以,本来针对年轻人的S660上市之后反倒成就了不少日本大叔的中置跑车梦。

日本为什么发展kcar(方盒子K-Car为何风靡日本街头巷尾)(4)


本田S660,中置后驱的K-Car小跑车

日本高速公路法定限速是100公里/小时,目前主流K-Car的最高时速可以跑到160-180公里/小时,动力完全没有问题。而K-Car发展至今,其改装潜力和火热程度已经丝毫不输常规全尺寸汽车,因此同样聚集了一大批热爱性能的热血车迷与粉丝。日本本土有大量的改装品牌专门针对K-Car开发各种外观或性能改装件,从竞速、VIP风格到漂移K-Car应有尽有,你能想到的细分领域几乎被挖掘殆尽。

日本人的空间魔术,蜗居变窝居

市场上有不少车型打着功能主义至上的旗号,不过如果真的去比拼实用性,它们在K-Car面前一定会自惭形秽。在全世界所有的汽车门类当中,惟有K-Car在有限的空间内将功能和实用做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本田以前在中国市场推广飞度时曾经提出过“MM”设计理念,即“机器最小化,空间最大化”。实际上,K-Car将这个理念发挥到了极致。它们大多采用方正盒子造型,为了向纵向争取空间,相比车身长度和宽度,它们普遍不成比例的偏高,甚至比全尺寸的常规汽车还要高,看起来既不符合大众审美,跟空气动力学设计更是不搭边。机械布局方面,发动机舱尽可能做短,四个轮子位于车体四角,目的也是在有限的外形尺寸条件下尽可能为乘客多腾出空间。

日本为什么发展kcar(方盒子K-Car为何风靡日本街头巷尾)(5)


为什么全世界只有日本制造并流行K-Car

说白了就是地方太小,螺蛳壳里做道场其实是不得已!我采访过日产的高级副总裁兼首席创意官中村史郎先生,他认为:日本国土面积小、空间狭小是造成K-car流行的主要原因,而且日本人偏爱方方正正的造型。日本朋友大石先生则告诉我,在日本买车可不像中国那么方便(其实,国内很多限牌的城市也已经不易),购车者需要证明你有泊车位才可以上牌照,而在许多地区购买K-Car则无需泊车位证明,同时用户缴纳的税费和保险费相对全尺寸汽车也要低廉许多。

日本为什么发展kcar(方盒子K-Car为何风靡日本街头巷尾)(6)


这个车位也就只能停一台k-car,其他车辆想都别想

根据日本自动车贩卖协会联合会与全国轻自动车协会联合会联合发布的数据,在2014年的日本国内汽车销量TOP10排行榜上,除了丰田 Aqua、本田飞度及丰田普锐斯分别占据第2、3和4位,其余全为K-Car车型。它们分别是大发TANTO、本田 N-BOX、铃木Wagon R、日产DAYZ、本田 N-WGN、大发Mira及大发MOVE。这些K-Car的主要消费群体为老人和家庭主妇,与经济收入的高低并无直接关系。事实上,即便收入丰厚的家庭,他们的第二台或者第三台车往往也会选择K-car作为家庭成员的日常代步用车。比如,日本著名制动系统品牌DIXCEL的社长井田雅彦先生自己开奔驰C63 AMG,他的太太买菜和接送小孩时就开一台本田N One。

日本为什么发展kcar(方盒子K-Car为何风靡日本街头巷尾)(7)


在日本开K-Car并不人,大老板家里的买菜车同样是K-Car

日本为什么发展kcar(方盒子K-Car为何风靡日本街头巷尾)(8)

日本为什么发展kcar(方盒子K-Car为何风靡日本街头巷尾)(9)


K-Car畅销日本,为什么国内销售的日系车型当中见不到?

首先,因为K-Car的制造成本并不低,它绝非廉价粗糙的代名词。别看K-Car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配置丰富程度不输与全尺寸汽车,高配置K-Car除了空调、导航、倒车影像,甚至还能装备电子车身稳定系统、坡道辅助、自动刹车系统等,而且品质做工也不差。一台本田N One的售价折合人民币要8万多,比飞度在中国市场的乞丐版售价还要高,显然绝大多数中国消费者不会为这个价格买单;另外,方正盒子造型也难以为中国家庭消费者所接受。有人说了,引入中国可以二次研发 减配走低端路线啊。事实情况是,这条路更是被睹得死死的。不要忘了中国有五菱宏光,还有昌河铃木北斗星等等活跃在广大三四线小城的神车,这些微面只要三、四万人民币就能轻松引领老百姓走向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在这些价廉物不一定美的本土微面面前,K-Car无论进口还是国产都无法让厂家有利可图。

日本为什么发展kcar(方盒子K-Car为何风靡日本街头巷尾)(10)


其实,国内许多微面的原型车就出自K-Car,比如前面说的昌河铃木北斗星,其原型就是铃木Wagon R——一款在日本非常畅销的K-Car。只不过由于国内并没有法规限制,所以国内车型的尺寸和排量往往比日本原型车更大。

美国人钟情大块头皮卡,欧洲人热爱旅行车,中国人痴迷SUV,日本人更喜欢K-Car,这并无优劣好坏之分,只是不同的国家因为不同的地域特点和用车条件形成了不同的汽车文化。由于中国驾照的原因,我至今没能在日本的公共道路上亲身体验一把K-Car,但是我却能真切地感受到,在K-Car其貌不扬的方正盒子外表下,它所展现的极致功能主义哲学背后更折射现出日本这个岛国认真务实的一面。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