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大梦谁先觉的读音(大梦谁先觉)

大梦谁先觉的读音(大梦谁先觉)盖因天下之学术论著,各学术流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数千年道学曾使华夏大地多少文人学士皓首穷经,以期探知生命存在的真谛,最终无不感慨“人生如梦”。试问天下诸君,人生自古谁无梦,梦醒时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一卷尘封落寞两个世纪的古籍一部三教无玄的梦书《秋宵呓语》一种千年梦觉的天籁之音。

天籁之音

在三江流域的夹缝中

在茶马古道的延伸下

一片遗落在彩云边陲的枫叶

一卷尘封落寞两个世纪的古籍

一部三教无玄的梦书《秋宵呓语》

一种千年梦觉的天籁之音。

盖因天下之学术论著,各学术流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数千年道学曾使华夏大地多少文人学士皓首穷经,以期探知生命存在的真谛,最终无不感慨“人生如梦”。试问天下诸君,人生自古谁无梦,梦醒时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秋宵呓语》阐述梦境中三教九流,奇人异士在梦中说梦,而守园公与其中试图探知“人生如梦,梦醒时分”的答案,就如象梦中在说梦话。我们知道佛教自隋唐传入中原后,与儒教道教文化水乳交融而产生禅宗,禅宗有一句格言:“贵在超然,易及空幻”。《呓语》一书之思想根源如超然状态,融佛、道、儒、医、易各家为一炉,使之交相辉映。并在文中已明示《呓语》即《易语》,该书以群经之首“易学”为主线,穿插书籍典训,以嘉庆道光年间时空为经,三教九流为纬,借天地梦场,人生梦境之布局,打破“易及空幻”而获先知先觉,以期以己之觉而觉人。

大梦谁先觉的读音(大梦谁先觉)(1)


大梦谁先觉的读音(大梦谁先觉)(2)


大梦谁先觉的读音(大梦谁先觉)(3)


大梦谁先觉的读音(大梦谁先觉)(4)


大梦谁先觉的读音(大梦谁先觉)(5)


大梦谁先觉的读音(大梦谁先觉)(6)


大梦谁先觉的读音(大梦谁先觉)(7)


大梦谁先觉的读音(大梦谁先觉)(8)


大梦谁先觉的读音(大梦谁先觉)(9)

整部《秋宵呓语》始终贯穿这样一种哲学思想,天地梦场也,人生梦境也,圣人则之所谓能觉者也,华夏大地数千年道学之玄旨如漫漫长夜,于黑甜睡梦中困惑众生,守园公于千年睡梦中恍然而悟,书名《呓语》是暗示千年道学之梦觉。所称谓佛、道、儒三教之玄学奥义,人人可解,人人可得。指出仙佛不过人为,上帝是谓真炼己,道法由世法,世法了时道法明,天心在人心,人心空处天心现。三教奥义无玄,只就人本身处说起。

守园公以辩证的言辞剖析千年道学梦局,在《白子》中写道:“学大道,是大盗,挖人心肝抉人窍,蜜口蛇心不可道,说起来真可笑”。千年梦觉,一笑可解,如佛之拈花,迦叶一笑。是否?是否?请诸君随《呓语》通览无玄的梦局。

被尊为三玄之冠的《易经》、《道德经》、《莲华经》 《呓语》点示,五千言道德,十二部经藏,枕藉故纸堆,灵文亦魔障。如要谈玄哪用文字,水流花开,鸟飞鱼跃,活法只许神会,带你进入一种玄奥空灵的无字境界。最后万学归宗,只要会读易,即可识天道,而此经浩繁为三玄之首,直白指出所谓易理为至简至易,人人可参透,万变理数皆有法,但通一窍百窍皆通。以上为《秋宵呓语》之大体脉络梗概,至于是否属一家之言,现摘录部分篇目以飨诸君。

序一

天地梦场也,人生梦境也。庸众忘其为梦,愈是梦中作梦,愈梦愈幻,愈幻愈梦。黑甜乡中遂至颠倒,不能自持,就中讨真消息则莫如呓语……则谓之呓语焉,可谓之正论焉;可即以己之自觉而觉人焉,俱无不可。

道光丁亥(1827)年岁仲秋月

谷旦日山人题於从游观之闲闲山房

序二:亘古天不受道而马出河,龟出洛,圣人则之所谓能觉者也,爰以斯道觉斯民,三教同出一揆。……梦之中大有人在,人之中原有觉在。弥以见觉世者之一种苦心……俟他时,聪颖之子得予斯语,自能打破梦觉关头,而实获圣之先觉,仙之大觉,佛之正觉,当不至以梦梦视天矣,余方为后觉者幸甚快甚。

松坪山人洗洗手敬撰

自序:梦固幻境而幻中有异,即信以为真……余生平不多梦,纵成梦仍不甚记忆……则见其张本於诗之体裁,半庄半谐,书之典训,可启可沃,易之奥秘,兼正兼喻,春秋之微旨,开一元以统始终……余处安能作斯语,正拟议中,恍然而悟,得毋神会其衷耶,达者称其良是,始击醒曰,信非幻也,爰弁梗概云

愚谷山人敬撰

《九 子 母》

七月初一梦在小斋静默欲调息,突有美妇人年约四十许拍余肩一掌诃曰:汝在此干什么事……其实纵以文字说法,今天下蓍字变化孰有过於予者。因之,余即拈来呼吸二字请柝,答云此二字非呼吸,实为吞吐,吞乃谓之吸,吐乃谓之呼,天一生水是以吸从坎肾中起,地二生火是以呼从离心中发,经曰一呼一吸为天地根,此之谓也。问心答生天生地为仙为鬼为事为物总不能离得此字,盖心字之内五行俱在其初下手一点、为水,次下写一钩,为金,又下写一点、为火,又下写一点、为木,只是土无专项,因说偈日,千修万修总不离心,四象俱备,戊已难寻。问病字答水火间隔则生病,去其中间厂,?为水,丙为火,所谓水火即济病安得成。……问天可能学,答能,但只要将天子拆得去,合得来,揉得碎,贯得穿,拉得圆,扯得方,凑得拢,化得空,生得出,用手画掌写出囚字,此字内又须在两空出用功。问病可好否,答好。问如何方好……汝病在中宫,土寒木来侮土,秋字为水火相生,故七月为大火流时,汝能立了秋则百病休矣。……问去病可要服药。答服也可,盖以草而约束脏腑使之顺轨,而病愈,是为药可服,不服也可。盖能去其草而寻药,是则不成药而病亦可愈,是为药不必服。……汝本何姓,答以姓杨,妇云木得阳气则生旺矣。余因问之尊驾是何神人乃能於字法熟透天机。妇云我乃九子母,余曰子为壬水居亥天皇宫中,莫非九天玄女乎?则笑而不答旋逸去。

《西山根医士》

是月十四日在从游山房为学徒改写文艺,颇觉神疲,怔忡症复发,倦而就寝……

翁全以术游戏,何以令人诚服。则答云此正是术,但三教靡不有术,惟禅不以术称,而机即是术,医非多术何以去人病根。余初奇其语,因请视脉。答云毋庸入。曰望闻问切医家恒例。答云庸医乃尔,吾则用望而已,凡大症三百六十,中症三千六百,小症三万六千,悉以此治之,无不中肯。既而告以仆病原在心肾。答云非然,实在魂魄,但魂病得七分,魄病有三分目,今君之魂固以离身。余乃惊询曰,仆闻魂离则躯亡是否?......

至人由顶内,中人由口鼻,庸下人由肛门。其为物也是宇宙氤氲之气酝酿而成,无形无影,无声无臭,付之於人肉躯,譬如宅舍,静则欲藏於密,动则弥纶无际,上游九霄,下通九冥,变幻无方,瞬息万里。.....

是以自古圣贤都在魂上切实做功夫,儒释二家逐刻查照伊,后恐其偶尔出游,若道家则趁此壳舍牢固之日,专意操练,先则严禁其出入,继乃节制其出入,随心驱遣,无有挂碍,久之与我合一,亦不如其孰为彼此也。至若常人则不能防闲其出入,并亦不能察觉其出入,遂与魄渐相阂隔,五脏六腑万病从生,是诸疾苦悉则魂所致也。……

余陈颇习青鸟术,究杨赖正传,虽不甚精,可代觅佳穴……余正鼓掌狂噱,忽西南角寺钟吼动旋惊寝。

《星 君 降》

七月十五日梦在庭前步月,引颈上仰,忽见冰轮中冉冉飘下一人,仅五寸许,渐进而大,倏到詹前凭虚立紫云,端戴金冠披五色袍,如世间所谓星君像,俯瞻诏余曰:“汝可是杨生某……”

循墙摸壁费疑猜,此子何曾悟得来,

欲识本来真面目,会须娘腹更投胎,

大道无为却有为,个中机关转难窥,

丹书万卷空闲却,证悟全凭没字碑,

机关漫说口难传,说到玄机玄又玄,

一泓秋水明月在,枉从他处觅先天,

暗室钻研苦莫胜,天涯底处续传灯,

身心放却全无事,便是禅宗最上乘。

……随又出“知天地之化育”一句为题,命余作制艺一首。因构思未就,遂拂衣仍飘飘上青宵去。

《张景阳老人》

不能入世,何以出世。定要出世,必须入世,

欲行入世,不沾于世。非世即世,即世非世。

世而无世,了达三世。

《七月十七庚申日仙考会》

子夜王南庐来家约往赴科……子尚梦梦耶,近日上界开仙考巍科,期在本月……但见空际陈列金字上书:“元始甲科准以某日会齐天界,入场另出期,毋得自误云云。”……所给试卷系天青丝绢所制,非雾非烟,光灿夺目。……余方隐计未设文具而各色忽已至前。笔砚等物极其精工,不类人世所有,墨笏七寸许,长描二金龙蟠蜒其上,余偶嗅之则异香清芬,但觉二股直透泥丸。……高瞻霄际但见开裂数十丈,微从裂处上仰,青光层层,飘渺无际,心颇异讶。舍卒解之曰,此即天外有天也。……君可备用一金,仆堪代为探讨春光消息,余骇曰,此处何以公然行贿……商酌归乡事,寻向来时路,斗然而觉。

《知天地之化育》

心天地者,知天地也。

夫天地无心,而化育即其心也。…

行天地之事即可识天地之心,惟然而至诚之功用,可进言己,参三才而立极,效崇法卑,何殊一合一开也,配易简於至德之余,而履中蹈和,至量频彰,位育备万物於当躬。作君作师不异为覆为载也,朔阴阳於维皇之始,而范围曲成,能事独具化裁何也,至诚一天地也。化育岂不知乎。盖宇宙寥廓之处,悉於穆之气所栖。…

至诚则尽兴至命 喜怒哀乐发之即为舒惨行生之机,而人事毋容於妄参 至诚即天地也,若不知化育,必非至诚。

《金丹说》

金丹之道,在修其身,欲修其身,在正其心。

粤稽黄帝,志慕玄津,意诚心正,驭气饴神。

九五当阳,亿兆莅临,履中蹈和,由义居仁。

用贤去妄,富国足民,时和道泰,四夷来宾。

千秋万载,鼎湖上升,若能则效,白日登真。

《天王庙庙祝》

是月二十七日夜中梦往天王庙酬神……余甚异之,往询庙祝,公得何术乃能前知。答云,此固不难,若解学天,则尽人皆可至,惟其不学,是以无术。夫人当未生之初,心在於天,即生之后,天在於心,不知所学,斯天心旋变为人心,所以梦梦耳。余曰天从何处学起,答云学易固是学天,《易经》一部即天书也,是以大圣人身届晚岁,独为矻矻穷研靡已,诚非无故也。因问学易便可前知古人,何取必於蓍卜龟策乎。答云万物并含於一,在天原具前知之体,但非发动其端倪,则彼前知之体,亦且静涵於溟宰杳邈之乡,而寂然不著,所谓鬼神莫测者此也。

余曰公即通天道自必精玄理。

答云玄理既是易理别无他术。

余曰玄宗如胎息一事未载於经何故。

答云易辞所在多言息字,何得谓之有无,如坤之黄中通理,泰之小往大来……如斯类者不胜指数,皆谓是也。但此事其理最为深奥,毋论儒释道三教登真成圣,终始离他不得。盖古今一息,六合亦一息而已。未有天地以前先有此息,迄今两仪即判此息流行与其间,尊卑以之而奠定,刚柔以之而温摩,风雷以之而鼓动,雨露以之而霈濡,川狱以之而停峙,时序以之而运行,民物以之而重毓,昼夜以之而升恒……即从人正中处来,上达泥丸,下通元海,虽则散寄於坎离二宫,而实为乾坤主宰。余问身之正中处,又如何从而来。答云从自然中来……

余曰敬佩高论,汲古已得修绠,但未释一解也,似公明透如此,胡乃以敝衣穿履自苦其身。答云子曷不闻毛诗有言,依锦尚迥乎,矧吾之所衣,在道门谓之清净衣,在禅门谓之柔和衣,在儒门谓之贞白衣,子奈何以肉眼相视。随解其衣,翻出里面,则五色俱备,光灿夺目,拂衣而返其室。余踩之,遂不见,觉而自维则庙中无是公,仍拟即畴昔之夜乌有先生也。

注解:《周易参同契》是一部用《周易》黄老与炉火三者参合的道教修仙炼丹之作,是世界上现知最早的包含着系统的内外丹理论的养生著作,有明显的黄老道家特色。东汉魏伯阳著。后被道教吸收奉为养生经典 其学说以黄老汇融周易、丹火之功于一体,用《易》的阴阳变化之理,阐述炼丹、内养之道,证明人与天地、宇宙有同体、同功而异用的法则。不仅继承了道家养生学的理论,亦是中国古代化学、药物学、天文历算等学科的发轫之作,如国人引以为骄傲的四大发明之一"火药",其原理即从此书而来。因其涉及诸多学科知识,艰深晦涩,素以"天书"著称。

《黄宫伟丈夫》

是月二十六日夜中梦……若言方士直能於生前出神入化遨游三界,则丹经所云采铸工夫或亦非谬。答云此事信亦有之,但为下根人说乃尔,若是大罗金仙欲脱尘环,端不借此,且子谓神仙不死,子又见古今来哪个神仙不从死里讨生乎,盖神仙之形俱死,惟其神不得死,是以称为神仙,在儒门圣贤亦然,是以目为圣贤。余又问信如是说,则学得圣贤即不啻成仙佛耶。答云此何待言只是圣贤之书昭如日月,明显易读,求之即得。至如玄奥一门则秘於方外,猝难得彼真传,纵使得其奥传亦不能出孔孟心源之外,何劳拾水掬波哉,子若从是於此即言《羲经》一部已将玄微泄尽,今以所称方士之说法,说来其中亦何所不有,随以掌拍其胸,飞落黄绢一幅在手,上书有九条经文,……。

显易如此尚需注脚,子读书五十年,毕竟何处用着,今再去一读,久当自知耳。……

注解:《羲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 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 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之书.《周易参同契》全书托易象而论炼丹 参同「大易」、「黄老」、「炉火」三家之理而会归於一,以乾坤为鼎器 以阴阳为堤防 以水火为化机,以五行为辅助,以玄精为丹基等等 从而阐明炼丹的原理和方法 为道教最早的系统论述炼丹的经籍。

《玉河客子》

是月二十九日夜中梦 客从北方至 投以一函 启视之 乃故人马子云所遗书 备云别来心厌尘迹 远逐玉龙山潜悟心学 颇解释微言 抒为四章韵语 质之齐辈 未稔方家以为若何 之龙再拜 其诗曰:

休说鼎炉与姹婴 自来丹经亦强名

张弓便可知天道 终日射候不出正.

甲裹原无事 却效熊经及鸟申

先天枉自觅虚无 指出虚无便是诬.

不及西山演心易 人间访得自然圆

为道如登万仞山 猿梯鸟径几经攀

欲知造化从何起 常在举心动念间.

余阅亟 称赞其诗 送书者问言:此中所寓何事?

答以:谈论玄旨 尔所不知.

则长笑曰:君何薄视被褐人?吾祖居久住玉河滨

颇解办此.

若要谈玄那用文字,随袒荡其衣,但见遍体晶莹,胸膈上下如玲珑古石,胍络脏腑无不洞瞩。令余谛视则见其左右二贤中各生出黑气一线,从两边贯入精门……化作三股,绞入圈之中五色会合,化为一颗红珠……炳灼似整块宝石,通烛上下,异香芬馥,弥时方散。随大声曰,道道道是这个,这个窍须知道,孰为纲维孰主宰,聪明如孔难猜破,言讫忽不见。

注解:马子云(1782-1849)丽江最著名诗人

神州禁毒第一人 与杨守园为至交.

《七月十三日背剑道人》

夜梦住宅北院新竖厢房三间……余未启齿而彼姝已诣塌前,明眸善睐,丰颐丹唇,乌云瓣般下垂,首绾金玉珍贵珠宝,诚绝代佳人也……百计驱之终不欲去,且泣行行下,意稍怜之,听其暂留,谕令比肩而坐,则体出异香,馥馥满室,肌肤渐亲,温软如绵,几欲魂为之销,忽而转念,吾人一生之德业,全要向此处操持,力推远之……途次甸心道上,见有村氓围集,耍者一少年子演弄戏术,余亦挨身其间,正为刮目,旋见一道者,背长剑著青袍,自南而来,杂稠人中立,……乃启众曰此殆降龙伏虎也,道者狂噱云如是伎俩,胡以示人。少年怫然曰游戏虽小亦属罕有。道者仰天叹云:子所习极小而又失真,乃尔自夸,曷不看吾。随举手向东指则乌云突起,苍螭蜿蜒而下,势如银汉横空,又向西指,则烈风旋生,白额咆哮而来,形同烟岗拔地,过龙辄关,一啸一吟,盘亘南北,震撼数十里,霆电交作。观者惊愕罔措,匍面不敢呢视。徐而解所负剑,向空一挥则巨物中止,渐止渐缩,渐入蚓鼠,收纳葫芦中,四望齐晴如故。方自陈云:“吾於内外龙虎,俱用此剑制伏,罔有当其锋者,惜解人不可得索耳。”余趋而前甫问剑所自来,道者答云,此一口剑来由甚大。昔:“元始天王采莫邪之金、昆吾之石,和合七宝,用意粗炼。置诸昆仑峰顶,受日月精华,历三千年去取出,复投入太极炉中,遣南极真人运用先天真火加工,留心冶炼,阅九千年炼成。淬以溟勃之水,刻以金刚之字,藏诸龙皮之匣,应乎亢宿之精,内制三尸七魅,外制百崇千魔,传在紫微垣,历万劫方落人世。吾祖师辈用十二颗如意珠换来,今传及吾。”……余心疑为喻言,道者乃言云,子疑峰特峻,纵无其事,实有此理,犹龙氏五千言道德,哪一句是正言,若用子这番眼力去读诸书则句句解不下矣。……余心折服……以色论……星星微焰,若不扑灭,势将燎原,推余可力推……以吾此剑斩之,立化为乌有矣。余问安得此剑,答云人人俱有,任利钝各殊,但勤加磨励,自然可以供挥舞……此系前劫水族魑魅修成,今在世间播弄识神,蛊惑浅见,兹闻正论,不得不还本体,听之可也。……

宝剑如龙匣里吟,天涯走遍少知音。

怪来此物家家有,却舍华池向外寻。

《秋宵呓语》卷上终

注解:《无根树》是明代的张三丰先生在武当山天柱峰修道时留下的丹道名篇。顺为凡,逆修仙,

《化书》 “其说多本黄老道德之旨,文笔简劲奥质。”大抵本齐物以言道化,本虚无以言术化,本无为以言德化,本道德以言仁化,本税多民饥以言食化,本见素抱朴以言俭化。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化中,《化书》的核心思想就是“化”,“虚”才能“化”;凡自有而无,自无而有,即是“化”,虚”是道的本源。《锺吕传道集》论还丹第十三,有所谓「炼形成气,炼气成神,炼神合道。」与《化书》中常提到「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练虚合道」所论丹法异曲同工,这是内丹学中所谓“顺则生人”的原则;“形化气,气化神,神化虚”,是内丹学中“逆以成仙”的原则。逆修返源的理论,正是以老子“归根复命”的哲学为基础.

《三道桥讲艮卦》

吾从忠孝王处得之……释谓之空,道谓之静,儒谓之止。……但读易须知其始终浅深,隐显正变。可笼统读,可分散读,可於有字处读,可於无字处读。以一卦该六十四卦,以六十四卦纳於一卦,以一卦归於一划,以一划归于无划,斯为得知己。

《秋宵呓语》中卷终

《担火腿客》

如来说法数千场,正论处却是喻言,权说时靡非正论。是说是法,是法非说,是说是法,非法非说。盖真空妙偈,说者非以舌头指授,听者非以耳根承担,机锋相对 不待思维 自然而然 固不可言语形容也。……

《僧楼阅道德经》

……仙则死,人则生。从古世间,几见生能成仙,死尚为人者,惟仙人拼着死,死里或讨出生机,庸人贪着生,生时适成死路,且神仙亦何足深信,谓在天上,青汉渺渺,谓在地下,黄泉深深,谓在人间,尘环扰扰,谓在吾心,吾心空空。以鄙意论,不如做个完人,与天地并立为三,无大无小,无真无妄,无虚无实,无古无今,无来无去,无挂无拟,无恐无怖,落落人环,做切实功夫,享实落福泽。

《秋宵呓语》下卷终

《赤裸道者》

八月十五日梦……什么叫做玄,什么叫做禅,我只解做个人,做得人即可通天。《中庸》一部言天不废人,言人不废天,即言天道又言人道,只就一个人身上说起……只需会读易即可通天,尔听尔听,随口念三十六句诗,余不甚记忆,强记之。

“读易之法,先浣尘念。勿泥旧文,勿参新论。……人功已殚,天心立见,如斯学易,庶几称善”。……

《精 语》

天地数各五,五五括今古。

五八凡四十,三五一十五。

理为数之体,数为理之用。

理数一中该,无轻亦无重。

人中有我,我中有人,无我无人。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非空非色。

生为死之门 死是生之户

知生而不以生为生 是生亦如死。

知死而不以死为死.正生正死,一阴一阳。

……

《秋宵呓语》续集终

以上篇目为《秋宵呓语》一书中部分内容,诚所谓管窥见豹,一家之言是否引起共鸣,静待机缘。守园公自名愚谷子,百年谦卑,有待方家指证。引用其言:“言者梦梦而津津,听者惺惺而欣欣。奇奇怪怪,怪怪奇奇,奇怪之中多少自在。宝剑如龙匣里吟,天涯走遍少知音。”

时空跨越两个世纪,作为守园公后裔,依然梦中人,有感为证:“道可盗,非常盗,易可呓,非常呓,二者异名而同出。梦之中大有人在,人之中原有觉在。是名《呓语》,实则《易语》。吾不知其所以然而然,强谓之大梦谁先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