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老年人一天比一天瘦怎么回事(老年人的一天又一天)

老年人一天比一天瘦怎么回事(老年人的一天又一天)稍有留心的人会发问了,我这一天接一天,净是读书、摆棋、写字、上网乃至工作的,难道生活中就没有孩子、家务和日常琐粹吗?有的、有的。只一个孩子,属于响应国家那个时期独生的号召,陪伺时间有限,已经到大学了,落下一身轻松,正是文艺欠债疯狂恶补的好时机。家务得益于“家中有老是个宝”的老娘,每天回家吃现成的。大家大落的,不多这一双筷子。至于其他浆洗抹扫的杂务,想通了觉得人不活两生,花点小钱请个钟点工打理。其他琐粹,我袭用了工作中屡试不爽的不留事情过夜和 统筹兼顾法,尽量一趟水办成几件事,一半天完成一周甚至一个月的麻烦事,生活上越简单越好。 还有个需要伺候的“冤家”是围棋。这么多爱好选项比较起来,只有围棋算是有点童子功的,十七岁时,情陷黑白,从来没有远离,一直无怨无悔地热爱着。只是这些年其他选项分去了投入时间,不够那么专注罢了。不过不打紧,现在手机网方便,每天的最新资讯是要关注的。当红棋手的棋谱基本也要

青青子矜,悠悠我心。凝心感知一切存在,聚爱融化世间冰点。无论波澜壮阔,亦或风轻云淡,自信不可阻挡,穿透人生百味……

每 天

武穴市老龄办 夏柱彬


早上,晨光透过窗棂,户外渐有喧嚣,大约是生物钟感应吧,我准时地睡醒了。

老年人一天比一天瘦怎么回事(老年人的一天又一天)(1)

快到知天命之年,再也享不了以前打个翻身再睡回笼觉的福,醒来睡不着躺了还挺难受。于是慢慢靠枕坐起,拿手机看时间、开网接收围棋网每日馈赠的道具、关注余额宝、阅读早新闻。中老年了现在也挺注意养生的,早起就这样缓一缓,刻把钟过后才起床濑洗。熨帖之后再瞧时间,还早,听说晨练有负面作用,再说昨天的万步行坚持得挺好,那就找点非运动类的事来做吧。如果昨天落下了阅读债,也就是每天心定的读书任务没有完成,就拿起时刻带在身上的书,打开阅读补课,感到差不多才撂。最近把以前储备下总静不下来心看的那本《苏轼词全集》找出来了,一首诗词一首诗词,边读边寻绝妙好句,打杠划记号,以待下一步做笔记。没打开这本全集之前,一直以为苏氏留给世人就是那几首流芳千古的豪放词,一翻开发现错到北街里去了。东坡公的诗词要在我晓得的数量后面添两个零,一读,真是首首字字珠玑,怪不得余秋雨认为苏东坡是人类公元纪年第二个千年的中国文艺冠军呢!苏全集这样的大部头让人越品越有味,我想今后凡是带有辞典性质的工具大书就都这么对待,每日做点功课,总能慢慢啃完。有时兴致来了,就在沙发上放块棋盘摆一局时新围棋谱。围棋作为致命的爱好,也有个默然于心、绝少外宣的宏愿:把自己存有的千册棋书,所有认为有价值、配了高手解说的棋谱都打一遍,解读职业高手智慧结晶的过程蛮享受呢。这也需要日日做功,才有可能完得成,争取做好每天吧!以上举动曾经都遭到过经商老婆的河东狮吼,经过讲策略、不屈不挠的斗争,她现在基本消停而听之任之了。幸福靠打拼,胜利属于艺术抗争的人!

老年人一天比一天瘦怎么回事(老年人的一天又一天)(2)

忙乎一圈下来,上班时间到了,就提包出门步行到单位。关于拎包,不少次被人当面嘲笑:一个细干部,凭么事提一个大官样的包呀。笑一笑不辩解,转头来还是我行我素。其实包里主要装着在读的书,便于办公室和家里来回捎带,不然书离了身容易脱节,一脱节就不亲近,也许悦读的心气就没了。还有包里装有零钱、证件大杂烩的手包,年纪来了记性不好,碰到事事儿包里现成能拿得出来,方便。关于步行,这是每日万步行的开始,除开有急难险重任务,尽量不开车,用脚量步。每天到固定的早餐店过完早,来到办公室:烧茶、开机、泡笔、摆本,一样都不能少。喝茶是养生需要,以前是大众茶,逮什么喝什么,现在听从内行朋友的建议,也讲点营养搭配早晚浓淡了。开机是打开电脑工作,现在用电脑撰写文字材料,的确方便多了,反而有点惦记传统的手写,但想到工作效率问题,还是把手写当作辅助手段吧。这几年手机功能开发得很前卫,电脑干的事渐渐有被手机完全取代的趋势,有点怀旧。泡笔是泡开毛笔习字。听行家建议毛笔每天写完要洗要挂,第二天泡开再用,讲究着呢。关于学书法,不止一次被相熟的本地书家宣判“死刑”,说明确实缺少天赋,但写不好不代表不能爱吧,叶公好龙有什么罪?现在每天大约写几十个字,先打算把前几年购置的历史名家法帖全部过一遍,至少做到了解吧,不说外行话就蛮满足。至于喜欢写而能够造诣到什么水平,不想好高鹜远找个葫芦挂颈,只是想形成一种书写习惯而已,因舞文弄墨而快乐,千金难买呢!摆本是要记笔记。俗话说人过四十五,就吃老头儿的饭,我大约是从这个时间节点开始选择人生做减法的。所谓减法,就是把现有的文艺存量(文艺书、棋谱、字帖)消化一本少一本,目标最终归零。记笔记是阅读的后续,很有必要,不记笔记的阅读,无异于看闲书纯消遣,泯然众人矣。每看一本书,我都要把佳词妙语划上杠杠,然后得空全部收录到笔记本上。其实做笔记年轻时是有抵触的,读书时代师道尊严,强迫记不感兴趣,被以后看来完全没有用但必须考试过关的知识内容,有点伤着了。那时记过不少笔记没保留下来一本,除开对青春痕迹的怀念没有其他的遗憾。时代不同也,知天命之年有所悟。此时做笔记非彼时记笔记,这是人过中年天命所夙、水到渠成的本能知识追求,没有一丝一毫的强迫成分。做笔记好比渔夫网鱼,把个大肥美的全请进鱼篓,至于如何享用,则是下一步考虑的事了。这辈子,初步计划是做好手写笔记20本,现已基本完成3本,是从去年加速度的。有人建议我网上读书,网上做笔记,建议前卫则前卫矣,但想想这么做笔记可能反刍的机率不大,忍痛没有接受这项新鲜事物。

题外话这么多,其实精力主要还是放在工作上面,所谓读书、打谱、写毛笔字、记笔记都是见缝插针完成的纯业余爱好,职业饭碗任何时候都看得很重,这个我拎得清。这些年呆在体制内拿大众化报酬,周边总有人以划得来划不来说道,我以为这是自己选择的路,都这么多年过来了,无怨无悔。职业可能没有以前那么风光,但这反而是最正常真实的拥有。再说本人对物质追求已经修炼得快要 简单到原始,对此类的聒噪一笑置之吧!供职在人员少、职能弱的小单位,掂量自己没有不得了的能力,只有全天候呆在单位,全身心扑在工作上面,遇事以担当带头的作派对待,就这么认真把日子往后过。当还有朋友严正指出人生应该有更高的追求时,莞尔一笑,不置可否。心里想,事非经过不知难,旁人是黄鹤楼上看帆船,自己振奋过打拼过,一场忙乎下来,日子过匀点、活好当下,也许是人生的正解。这些年能在合适的群体里挣下应有的口碑,就觉得值了。

老年人一天比一天瘦怎么回事(老年人的一天又一天)(3)

我的海量阅读时间节点,主要在午休和晚寝之前的那段时光。阅读是需要静处,独静是一个人的狂欢。由入静而眠的这段时间差,读点内容神仙来了也不换。以前发过日读五十面的毒誓。后来发现全面完成誓言,会影响晚上最佳睡眠时间,久之会影响生命的长度,也就随意一些了。只要做到日有所读,也觉得挺好。如有一日没有阅读,这个心呐,就有点失魂落魄,感觉这一天白活了。有句话叫习惯成自然,发誓要把心仪的文艺选项伺弄成习惯。之后道法自然,久久为功,功成圆满也就水到渠成了。先贤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个目标不太敢想,读完千本的把握还是有的。有个千本阅读计划,说不好听点是为自己青春年代的学习搁浅还债。这几年加起来,大约完整阅读完各类书近三百本,政治的、业务的、棋类的,主要是文学书。计划完成千本大关后就放缓速度,把重点放在写作产出方面,尽管写作更非凡夫俗子所为,很怀疑这是自己痴人呓语的海市蜃楼幻觉。权当美梦吧,有梦还有希望。现在每年投入购书的费用总有个小几千,年末订刊、出差找书、地摊淘宝、逛遍书店,论本买、折扣买、称斤买,只要看得中,一摞摞拎回家再说。网上购书也有关注,不过能当面翻翻找找感觉更踏实,认真把手头的书看完,再想其他吧。现在看书,已不再像年轻时那么随性,花了钱的东西是一定要认真消费一遍的,至少要做到全文通读。好比轧米,谷在机器里过一遭,米糠是一定要分出来的。觉得有价值的,除开做笔记过滤一遍,还得做个记号,留待今后用得着的时候查找反刍。价值不大的书,权当收藏吧。关于读书,我对读老书的人特有好感,能开口闭口唐诗宋词的,“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四书五经了然于胸的,那是真的肚子有货。这些年国学大热,我认为那些读老书不太迂腐的人群近水楼台先得月,像我等只是在学校学些基础知识完成义务教育的,可能要用一生的阅读补课才能补齐知识短板,愈读愈生敬畏心。自己打算好好阅读下去,天涯只此好,生命同始终。

还有个需要伺候的“冤家”是围棋。这么多爱好选项比较起来,只有围棋算是有点童子功的,十七岁时,情陷黑白,从来没有远离,一直无怨无悔地热爱着。只是这些年其他选项分去了投入时间,不够那么专注罢了。不过不打紧,现在手机网方便,每天的最新资讯是要关注的。当红棋手的棋谱基本也要点开消化一遍,一般还要在晚上锻炼间隙,抽出时间下盘训练棋,还有个作为主力选手代表武穴参赛的主体责任呢,得常下网棋保持住状态。感慨现在职业高手的棋越来越数字化了,越来越没有风格了,有点和没有感情的AI接轨。这究竟是棋界之幸还是祸目前还不好说。不过好在自己身份业余,虽然渐渐下不过一茬茬冒出的新生代,在中老年领域也算得上 地级棋协点的元老。那年在安徽潜山比赛,有一局对面外省选手对着我桌签上的名字犯愣,和身旁队友嘀嘀咕咕,说这个名字好像挺熟。及至后来相熟棋友一介绍,才恍然大悟状大步过来握手致意,连道久仰久仰。哦,原来是这些年自己有些份量的围棋通讯,常常在全国惟一棋刊《围棋天地》上刊出,大约多少有些趣味性,被对面选手留印象了。随着自己近来围棋活动开展得火热的对河九江市凑热闹,作为鄂赣皖三省边区著名围棋界写手的标签,算是比较明朗化了。去年在围棋对弈第一平台弈客围棋上,连载几十篇稿件,现在见棋友面几乎就是被久仰被拜读之类的。写稿风头有点盖过棋艺,这究竟是自己的幸与不幸,感觉很复杂,因为下棋是快乐的,写稿却经常苦恼。年近半百,参加围棋比赛盘点下来,也没有取得多么了不得的成绩,靠这个特长安身立命不容易 ,但基本成为了县域棋艺标识,也聊可自慰吧。这些年像候鸟一样被上级棋协、体工部门和知名棋友相邀参加各类围棋活动,觉得特别享受,打算永远保持纯粹的热爱坚持下去。特别珍惜作为围棋手的独特人生!

老年人一天比一天瘦怎么回事(老年人的一天又一天)(4)

稍有留心的人会发问了,我这一天接一天,净是读书、摆棋、写字、上网乃至工作的,难道生活中就没有孩子、家务和日常琐粹吗?有的、有的。只一个孩子,属于响应国家那个时期独生的号召,陪伺时间有限,已经到大学了,落下一身轻松,正是文艺欠债疯狂恶补的好时机。家务得益于“家中有老是个宝”的老娘,每天回家吃现成的。大家大落的,不多这一双筷子。至于其他浆洗抹扫的杂务,想通了觉得人不活两生,花点小钱请个钟点工打理。其他琐粹,我袭用了工作中屡试不爽的不留事情过夜和 统筹兼顾法,尽量一趟水办成几件事,一半天完成一周甚至一个月的麻烦事,生活上越简单越好。

每天每天,都过着近乎重复、步调简单、至真的生活,丝毫没有觉得单调无聊,总是对明天抱以新生似的鲜活期盼,这是不是信仰般的文艺情结潜移默化使然呢?

特别声明:著作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发!转载作品请注明出处!

作者:夏柱彬(武穴市老龄办)

本期编辑:雷世达 江帅 冰城冷雪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