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徐茂公最后遗言(就让大唐三代而亡)

徐茂公最后遗言(就让大唐三代而亡)旧唐书书影李勣并不是世家大族子弟,早年流落于绿林草莽。后来赶上了隋末大乱,李勣先投瓦岗寨翟让,后来跟随李密反隋。李勣军事才能突出,众望所归,结交了大批关东豪杰,成为他们的领袖。这一切还要从徐茂公的早年说起。 ~ ~ ✿ 1 ✿ ~ ~两《唐书》记载徐茂公,本名世勣、字懋功,李唐王朝赐李姓,称李世勣。唐太宗李世民时期,“世”、“民”两个字不连用的就不用避讳;而在唐高宗时期,才避讳“世”和“民”,因而史称李勣,封爵英国公。

徐茂公最后遗言(就让大唐三代而亡)(1)

隋唐英雄传剧照

◎引言

徐茂公,在《隋唐演义》、《说唐》等小说、影视和评书里,他是无所不知、能掐会算的军师,一幅道装打扮,俨然世外高人。然而这与历史上真实的徐茂公判若两人!

历史上的徐茂公是初唐名将,深受唐高祖、唐太宗的器重,他北讨突厥、东灭高句丽,为大唐立下了不世的功勋!

然而,为什么他又不惜跟长孙无忌、褚遂良等老臣唱反调?为何支持唐高宗李治册立武则天为皇后?正是由此,武则天登上了历史舞台,后来改唐为周、杀唐子孙殆尽!

这一切还要从徐茂公的早年说起。

~ ~ ✿ 1 ✿ ~ ~

两《唐书》记载徐茂公,本名世勣、字懋功,李唐王朝赐李姓,称李世勣。唐太宗李世民时期,“世”、“民”两个字不连用的就不用避讳;而在唐高宗时期,才避讳“世”和“民”,因而史称李勣,封爵英国公。

李勣并不是世家大族子弟,早年流落于绿林草莽。后来赶上了隋末大乱,李勣先投瓦岗寨翟让,后来跟随李密反隋。李勣军事才能突出,众望所归,结交了大批关东豪杰,成为他们的领袖。

徐茂公最后遗言(就让大唐三代而亡)(2)

旧唐书书影

◎献土归唐

李密被王世充打败后,到长安投降了李唐政权。作为下属,李勣将自己镇守的黎阳一带州县土地完全交给李密,让李密献给唐朝。唐高祖李渊对李勣的行为大加赞赏。

(李勣)谓长史郭孝恪曰:"魏公既归大唐,今此人众土地,魏公所有也。吾若上表献之,即是利主之败,自为己功,以邀富贵,吾所耻也。今宜具录州县名数及军人户口,总启魏公,听公自献,此则魏公之功也。"乃遣使启密。……高祖大喜曰:"徐世勣感德推功,实纯臣也。"诏授黎阳总管、上柱国,莱国公。寻加右武侯大将军,改封曹国公,赐姓李氏,赐良田五十顷,甲第一区。--《旧唐书》李勣传。

作为合格的君主,只会说应该说的话,而不是说自己想说的话!李勣侍奉李密有始有终,献土地、不争功!难道唐高祖李渊真的认为李勣是憨厚的“纯臣”?这样的政治童话,哪里能瞒哄过一个开国帝王;如果李渊心里真的这么想,那才是幼稚!

  • 李密之所以入唐而不是投奔李勣,就足以说明当时李勣已经是独立状态了,根本不会臣服于李密;
  • 李勣以黎阳州县归降唐朝时,又爱惜自己的政治羽毛,担心有人说自己“利主之败,自为己功,以邀富贵”,这才表演出了“感德推功”的一出戏;
  • 其实李勣正是看准了把黎阳之地献给唐朝,不管是通过李密之手、还是李勣自己之手,唐高祖李渊只可能将功劳记在李勣的名下。

如此一来,李勣所谓的“感德推功”只是权谋之术罢了。这样的表演糊涂人看了,自然会感佩和敬仰;而李渊只会暗暗心惊!李勣欲盖弥彰,将缜密的心思和权谋完全暴露在李渊父子面前,李唐朝廷虽然明面上表彰,但内心深处一定处处提防着。

徐茂公最后遗言(就让大唐三代而亡)(3)

仿唐建筑

◎长城之喻

贞观四年初,李勣辅助李靖发动了对东突厥的全面反击战,这场战争虽然持续时间并不长,但是彻底打垮了东突厥,解决了唐朝北方的威胁。这场战争洗刷了唐高祖对突厥称臣、唐太宗渭水之盟的耻辱。

(唐太宗)谓侍臣曰:“朕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往者国家草创,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突厥,朕未尝不痛心疾首……今者暂动偏师,无往不捷,单于款塞,耻其雪乎!”--《旧唐书》李靖传。 太宗尝谓曰:“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足报往年渭水之役。”--《旧唐书》李靖传。

李勣为大唐立下了大功,在这次会战中功劳仅次于主帅李靖,然而,除了基本的赏赐之外,李勣并没有受到实际的重用!

这次战役之前五年,李勣镇守并州;战役之后十一年,李勣任然镇守并州。李勣前后十六年,一直都在并州镇守边防,根本没有进入唐朝中央决策层!

李勣镇守并州十六年,史书有八个字的评价:“令行禁止,号为称职”。恐怕唐太宗也觉得对李勣过于冷淡,本着安抚大臣的意思赞扬了李勣。

太宗谓侍臣曰:"隋炀帝不能精选贤良,安抚边境,惟解筑长城以备突厥,情识之惑,一至于此!朕今委任李世勣于并州,遂使突厥畏威遁走,塞垣安静,岂不胜远筑长城耶?"--《旧唐书》李勣传。

唐太宗对李勣的这个评语历来被人们引用,用来证明唐太宗对李勣的重视、以及李勣的重要作用!但是仔细思量,恐怕言不符实。

  • 第一,在定襄会战之前,李勣镇守并州已经多年,大唐仍然被突厥严重威胁,太宗登基之初还发生了“渭水之盟”的耻辱。
  • 第二,定襄会战之后,大唐已经彻底打垮了突厥,突厥的颉利可汗被抓到了长安,东突厥灭亡,这时候镇守并州根本没有什么难度。

由此可见,唐太宗把李勣比作“北方的长城”完全是安抚大臣的官样文辞!其本质则是不重用李勣,把李勣排斥在朝廷外围,关陇集团把持中央朝廷,排挤山东豪杰!

徐茂公最后遗言(就让大唐三代而亡)(4)

万里长城

~ ~ 2 ~ ~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这位文治武功震古烁今的皇帝,最不放心的仍然是李勣!唐太宗用尽了最后的权谋机关,然而历史证明这却是一着臭棋!

◎帝王思维

唐太宗为了儿子李治的皇位,可谓费劲了心机。李世民临终告诉太子李治自己最后的权谋。

李世民临死前把李勣贬官到外地,让太子李治登基之后再把李勣召回来重用;李世民希望通过自己的“打”,给太子提供“施恩”李勣的机会,让李治以此来驾驭“悍将”李勣!

上谓太子曰:"李世勣才智有馀,然汝与之无恩,恐不能怀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于后用为仆射,亲任之;若徘徊顾望,当杀之耳。"--《资治通鉴》唐纪。

唐太宗临终的布局,应该有四层含义:

  • 第一,一拉一打,让太子更容易驾驭武将,这一点唐太宗已经说明了;
  • 第二,在皇位更替的关键时刻,将李勣调出京城,防止武将政变的不安定因素;
  • 第三,通过“贬官外放”来测试李勣的忠诚度;
  • 第四,如果李勣真是大唐的忠臣,日后太子重用他,也算是在朝廷引入了一支对抗关陇集团的重要力量。

睿智的唐太宗已经出牌了,那么李勣如何拆解?

徐茂公最后遗言(就让大唐三代而亡)(5)

步辇图

◎将计就计

在强势的皇权面前,大臣是没有谈判资格的。李勣的应对策略也很简单,就是按照唐太宗的思路来回应。

戊午,以同中书门下三品李世勣为叠州都督;世勣受诏,不至家而去。--《资治通鉴》唐纪。

李勣接到唐太宗的贬谪诏书后,从宰相署出来,连家都不回去,直接就骑马去叠州上任去了。皇帝希望他表现出八十分,他就给皇帝表现出一百二十分来!

  • 皇帝无非就是想试探我的忠诚度,我保证全心全意忠于大唐;
  • 皇帝想测试我是否会对贬谪有怨言,我保证“领旨谢恩”;
  • 皇帝想看看我是否会找借口逗留京城、拖延时间,等待形势变化,我连家都不回、从办公署直接去外地赴任!

难道李勣真的就毫无怨言、忠心耿耿么?史书没有记载李勣的心理活动和言语,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李勣完完全全看透了唐太宗的驭下之术!同时内心也彻底冰冷了。

李勣从大唐开国的纳土归降,到后来的定襄会战立功,以及十六年忠心耿耿镇守边庭,这一切都换不来朝廷的信任,唐太宗在临终之际还要如此的算计自己。李勣都可能有些后怕,如果自己没有看破皇帝的心思,稍有迟疑,早就人头落地了!

  • 唐太宗的刻薄与猜忌,让李勣真正政治成熟了;
  • 在永恒的政治利益面前,谈情谊和信任,那就是幼稚,这样的幼稚是要带来杀身之祸的;
  • 李勣真正明白了,自己就是在朝做官而已,至于谁是皇帝、谁人掌权,其实不重要!

李勣成功地通过了唐太宗的临终考验,唐高宗登基以后,把李勣调回长安、委以重任。二次回朝的李勣,一句话就让大唐三代而亡、唐室子孙几乎被斩杀殆尽!

徐茂公最后遗言(就让大唐三代而亡)(6)

唐太宗昭陵

~ ~ 3 ~ ~

唐高宗登基以后,朝廷形成了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和李勣四大臣辅政的格局。长孙无忌是唐高宗的舅舅,也是首席宰相;褚遂良和于志宁是唐太宗的亲信大臣;李勣是军方代表,也是关东政治势力的代表。这样的局面貌似平稳,照顾到了各方的利益,大唐朝廷也的确这样向前发展。

但是,随着唐高宗李治年龄的增长,以及处理朝政经验的积累,越来越感觉皇权被大臣死死地压制!皇帝急需要在朝廷打开一个缺口!

◎废王立武

朝堂上的事情,唐高宗李治的主张是难以贯彻的,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宰相集团会滔滔不绝地引经据典,来驳斥皇帝的想法。

于是唐高宗李治把目光投向了后宫,他决定以“皇后无子”的名义废黜王皇后。废黜自己的皇后,皇帝的发言权总会大一些吧!

帝召勣与长孙无忌、于志宁、褚遂良计之,勣称疾不至。帝曰:"皇后无子。罪莫大于绝嗣,将废之。"--《新唐书》李勣传。

唐高宗把自己的想法说给了各位辅政大臣,褚遂良当即反对,还自称如果答应了皇帝的要求,那就是对不起先帝的在天之灵!

遂良对曰:"皇后名家,先帝为陛下所娶。先帝临崩,执陛下手谓臣曰:'朕佳儿佳妇,今以付卿。'此陛下所闻,言犹在耳。皇后未闻有过,岂可轻废!臣不敢曲从陛下,上违先帝之命!"上不悦而罢。--《资治通鉴》唐纪。

碰壁的唐高宗愤懑不已,皇权仍然死死地被大臣压制!唐高宗又向李勣去求援,李勣的态度让皇帝大喜过望,这彻底扭转了朝庭的力量对比。

帝后密访勣,曰:"将立昭仪,而顾命之臣皆以为不可,今止矣!"答曰:"此陛下家事,无须问外人。"帝意遂定,而王后废。--《新唐书》李勣传。

区区“此陛下家事,无须问外人”十个字,是李勣对唐高宗的强大支持,也标志着李勣完全倒向了皇帝、打破唐太宗的临终布局!李勣的态度其实是利益权衡后的取舍,也是对唐太宗凉薄猜忌的报复!

  • 第一,在长孙无忌为首的宰相体系里,长孙无忌等三人是关陇集团的代表,而李勣则是山东豪杰的代表,朝政主要由关陇集团把持,李勣被孤立;
  • 第二,李勣如果支持唐高宗独掌皇权,李勣的权势必然会再上一个台阶,将会驱除长孙无忌的宰相系统;
  • 第三,破除唐太宗的临终布局,或许也能让李勣内心得到些许补偿。

徐茂公最后遗言(就让大唐三代而亡)(7)

二圣并肩

~ ~ 4 ~ ~

新的朝廷格局形成以后,唐高宗逐渐把皇权集中了起来,内有武皇后的相助、外有李勣的辅佐,加上大力提拔下层官吏充斥朝廷,长孙无忌、褚遂良等老臣势力逐渐削弱,最终全部被贬黜,长孙无忌自杀身亡、褚遂良老死他乡!

◎李勣在唐高宗和武皇后的充分信任之下,发挥卓越的军事才能,一举平定高句丽。

这个隋、唐几代皇帝的宏愿,终于在唐高宗和李勣的君臣组合之下实现!李勣也迎来了自己的武功巅峰!

◎因为李勣的一句话,武皇后一步登天成了皇后。

日后武则天革唐鼎、改国号,大唐开国三代就灭亡,高祖、太宗的的子孙被斩杀殆尽!

徐茂公最后遗言(就让大唐三代而亡)(8)

武周洛阳明堂复原图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