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致敬奋斗者记录拼搏的每一天(让奋斗者号驶向深蓝)

致敬奋斗者记录拼搏的每一天(让奋斗者号驶向深蓝)成为真正的国之重器他们完成了一次次突破将党旗插向了万米深海从“探索一号”到“深海勇士”号再到“奋斗者”号万米载人深潜

有一支科研团队

工作在密闭狭小的潜水器内

和恶劣海况做斗争挑战极限

他们将支部建在了科考船上

将党旗插向了万米深海

从“探索一号”到“深海勇士”号

再到“奋斗者”号万米载人深潜

他们完成了一次次突破

成为真正的国之重器

作为万米载人潜水器,2020年11月13日,“奋斗者”号于10时43分在10909米深度坐底,随后,通过海底定位技术准确捕捉到了万米级深海视频着陆器“沧海”号的所处位置,并成功开展联合作业,在全球首次实现万米洋底直播。

致敬奋斗者记录拼搏的每一天(让奋斗者号驶向深蓝)(1)

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潜航员 叶延英:

我们观察到,海底的地形是比较平坦的。现在由我们的左驾驶给大家展示一下,我们用手机拍到的“沧海”号的照片。

这次全球直播,突破了深海视频采集、数据处理、信号传输等一系列世界海洋研究领域共同的难题,为深海环境探测、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回忆起当初的高光时刻,潜航员叶延英记忆犹新。

致敬奋斗者记录拼搏的每一天(让奋斗者号驶向深蓝)(2)

其实,从4500米下潜到万米的坐底,潜航员们经过了无数次的尝试和实验,叶延英说,有时候心里还是没底。

致敬奋斗者记录拼搏的每一天(让奋斗者号驶向深蓝)(3)

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潜航员 叶延英:

由于两个系统里面可能还存在一些系统本身的误差,虽然我们借助了声学的一些定位手段,从茫茫大海里面找到“沧海”号着陆器还是比较困难的。另外在水下我们全部灯光打开以后,可能也就只能照亮20米左右的区域,光凭肉眼观察是比较困难的。

找到“沧海”号着陆器只是第一步,调整潜水器和着陆器之间的艏向角,才能保证拍摄到“奋斗者”号的最佳效果。另外,“沧海”号着陆器连接的微细光纤也是一个巨大风险,要保证通信畅通,就得保证潜水器在航行过程中不能触碰到光纤。有时为了避开光纤,还需要不停想办法。

致敬奋斗者记录拼搏的每一天(让奋斗者号驶向深蓝)(4)

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潜航员 叶延英:

我们当时是想了一招,用潜水器前面的这个机械手,调整完以后,进行了一些联合的拍摄作业,还有视频直播作业。

潜航员不但要掌握潜水器的各项操作技能,还要担负着水面解、系主吊缆、拖曳缆的蛙人工作。虽然这是个简单而重复的规定动作,但是它的危险性极高,特别是在恶劣海况中作业时,拼的是速度、经验、体力和胆量。

致敬奋斗者记录拼搏的每一天(让奋斗者号驶向深蓝)(5)

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潜航员 叶延英:

我记得有一次是在万米海沟,潜水器作业快要尾声的时候,当蛙人冒着7级风的风险下到小艇,进行潜水器的回收挂钩工作时,天气突然变坏。小艇的起伏就很厉害,有时候感觉被抛离这个海面已经有好几米,当时咬紧牙关就跳过去了。

深海作业团队取得的成功,离不开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各部门的配合。正是有了“探索一号”两赴马里亚纳海沟深渊科考,我国才进入了万米科考时代。在2017年的航次中,由80后年轻共产党员组成的团队,在接替其他队员搜索海底地震仪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致敬奋斗者记录拼搏的每一天(让奋斗者号驶向深蓝)(6)

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钳工 周皓:

每天只有3、4个小时睡眠,对我们已经挑战生理极限了,每个人就感觉生物钟都严重紊乱,但是在那种情况下,党组织号召我们去接替那些搜索队员,进行(海底地震仪)OBS仪器的搜索工作,大家都没有半点犹豫。

全系列国产化研制 科考母船提供有力保障

无论是2016年的马里亚纳海沟深渊科考,还是后来的载人潜水器海试应用,都离不开科考母船的有力保障。特别是“探索二号”科考船,在船改任务重、工期近的双重压力下,攻坚克难,如期交付,项目背后凝聚着怎样的重压?

“探索二号”科考船建造项目,在国内首次采用了全系列15台套科考装备的国产化研制,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本身面临很大挑战。而项目在进行到一年时的关键时刻,又遭遇了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的外部影响。项目攻坚阶段,中科院深海所,联合35家参研参试单位,选出56名常驻一线的党员组成了临时党总支,成立工程突击队和各专业技术攻关小组。项目团队成员夜以继日的咬牙坚持,最终实现了高标准通过检验,并创造了以短短的一年半的时间,完成整个建造改造项目的奇迹,有力保证了“奋斗者”号万米载人海试工作的时间窗口。

致敬奋斗者记录拼搏的每一天(让奋斗者号驶向深蓝)(7)

“探索二号”船改项目临时党总支书记 唐古拉山:

从功能上来讲,它可以满足常规的深远海科考调查。第二是它可以满足载人深潜、无人深潜的支持作业。从成本上来讲,它花的应该是同等船不到一半的价格。船在2020年6月份出厂以后就直接投入使用,参与了南海的载人海试,以及马里亚纳海沟的万米海试,取得了成功,所以说从最终的质量上来讲,实现了“多快好省”这么一个目标。

“探索二号”科考船叠加了工程船舶所具有的动力和定位性能,为海上科考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和精准的定位功能。自2020年6月25日船舶出厂以来,其全系列国产化科考装备,在后续的科考航次中发挥了全方位的作业和探测能力,成为了一条独特的深远海综合科学考察母船。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