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四川笛箫大师(四川莲箫68岁唯一传承人四处觅弟子)

四川笛箫大师(四川莲箫68岁唯一传承人四处觅弟子)说起现在莲箫的发展,面对记者镜头起初还很平静的文莉突然有些激动,“我不能让它断在我手里,这样我就成了千古罪人了。”拿着两根竹竿前后左右十字跳,喊出独具标志的“柳啊柳连柳……荷花柳灯儿莲,海棠花……”这便是四川莲箫。它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正在跳莲箫的文莉『一曲“中江表妹”』下岗后走上从艺之路 一天能挣七八百

临了,文莉一边送记者出门,一边喃喃自语: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我要继续找传承人……

文莉,68岁,四川成都人,是目前四川莲箫(民间也称‘连萧’)的唯一传承人,大家都喜欢叫她“莲箫姐姐”。

几年前,师父牟庆云在弥留之际,把三位师兄妹叫到病床前交待,最终选出了她。师父紧握徒弟们的手嘱咐,“你们要团团结结地帮助大师姐,把牟家军发扬下去……”

随着传统曲艺缓慢落幕,以前一天跑三场,挣七八百的日子一去不复返。面对越来越少的人知晓四川莲箫,文莉这条传承之路要走下去,有点艰难。

四川笛箫大师(四川莲箫68岁唯一传承人四处觅弟子)(1)

↑正在跳莲箫的文莉

『一曲“中江表妹”』

下岗后走上从艺之路 一天能挣七八百

拿着两根竹竿前后左右十字跳,喊出独具标志的“柳啊柳连柳……荷花柳灯儿莲,海棠花……”这便是四川莲箫。它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

说起现在莲箫的发展,面对记者镜头起初还很平静的文莉突然有些激动,“我不能让它断在我手里,这样我就成了千古罪人了。”

拿着手中已经有些岁月的“金钱棍”(四川莲箫的道具),她还记得那段光辉岁月。

1995年,原本在机械厂工作的文莉成了下岗职工,那时她才43岁,与远在东北的丈夫分开,带着一双儿女以及年老的母亲,靠一个月30多元的下岗费生活是不可能的。

大家让她去劳动市场找工作,但是那里都是一些家政、保姆的工作,“家务事我确实做不来。”这条路没有走通。

文莉从劳动市场回家的路上经过音像店,店内正循环播放着四川谐剧,其中极富特色的中江话,她说了几句就会了。文莉说,自己从小就对艺术感兴趣,曾经也是厂里的文艺骨干。于是,她准备把爱好,当成生存技能。

四川笛箫大师(四川莲箫68岁唯一传承人四处觅弟子)(2)

↑文莉表演“中江表妹”

最开始,文莉外出在街头、坝坝上表演,招牌是“中江表妹”:手挎竹篮,身穿花衣、花裤,头绑两股辫儿,走起路来轻快灵活,说起话来风趣幽默。但文莉说,最开始她的表演是没人认可的,“有时连孩子的零花钱都拿不出。”无人认可,她就干脆不要钱,免费演给大家看。

见她说中江话不太地道,四川车灯表演艺术家夏曼云得知了她的家庭情况,于是从中指导,之后她才慢慢得到认可,演出费从一场3元,慢慢涨到5元、10元。

为了能多去演出,她也有自己的想法,“多学!别人一个人演一个节目是这么多钱,那我就一个人演几种。”在她陆续学了四川清音、四川车灯和四川盘子后,找她演出的人多了起来。

她记得2007年左右,她一天可以进行三场演出,每天带妆骑着一辆烂单车满城跑,“一天挣七八百,那基本是别人一个月的工资。”文莉笑着说,“那时自己在家的待遇都提高了……演出完回家饭都是煮好了的,连洗澡水都烧好了。”

『一声“礼成”』

两遇莲箫大师 最终成为其弟子

2007年,文莉拜四川莲箫大师牟庆云为师,她的技艺列表中又增加了一项。一点就通的文莉也让牟庆云很惊喜,视为爱徒,带她去参加节目录制,把她介绍给众人。

她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其实学习四川莲箫,是师父先找的她。最初在一次比赛中二人有过短暂交流,2006年,文莉拜师四川车灯传承人夏曼云为师,她与牟庆云又再度相遇。

经过一年的“考察”,2007年,牟庆云把文莉约到青羊宫的茶铺里喝茶,牟庆云先开了口,他说:“我要收你为徒弟,你来不来?”

文莉说:“可我已经拜夏老师为师了啊。”

“艺多不压身嘛。”

觉得此言有理,文莉当天便在茶铺下跪敬茶拜师,而让她没想到是,多年前茶小二在茶铺内的一声“礼成”,竟让她“背负”起非遗传承人的重担。文莉说,她自己也没想到师父最后会把传承人给她。

四川笛箫大师(四川莲箫68岁唯一传承人四处觅弟子)(3)

↑四川莲箫濒临失传

起初,她跟着师父边学边演,很受人欢迎。她也听师父谈起那时的四川莲箫,出去演出虽不能大富大贵,但能把儿女养大成才,还置办了几处房产,也算过得不错。

“那时传统曲艺辉煌,到哪里人都是爆满,也受人尊敬。”文莉说,随着《超级女声》一炮而红,流行歌曲走上大众舞台,传统曲艺开始缓慢退场,“这不是四川莲箫遇到的问题,评书、相声、金钱板……这是整个传统曲艺都面临的问题,没有大舞台,都是自己在下面找。”

『一股执念』

从学校到广场 四处寻觅传承人

更为小众的四川莲箫,似乎找舞台的难度更大。文莉说,到2008年左右,演出就少了,到了2010年以后,就基本没有了。她收起表演时的花衣服,把四川清音的竹鼓也收了起来。唯一不愿收的,就是那几根叮铃铃作响的“金钱棍”。

那时她已经50多岁,到了退休的年龄,有了退休工资,她便邀约周围爱好莲箫的人组成舞队,“一周排练一次。”但由于四川莲箫要运用棍子,难度较大,所以久而久之大家更愿意排练纯舞。现在,舞蹈队基本没有排四川莲箫,她就一个人在家中的客厅,放上音乐自己跳。

说起自己钟爱的莲箫,文莉说:“音乐好听,朗朗上口,掌握了诀窍之后,见啥唱啥,而且跳起莲箫来,整个身体都跟着动,也强身健体。”她说母亲早些年也曾跳过,看到莲箫,她就觉得很亲切。

四川笛箫大师(四川莲箫68岁唯一传承人四处觅弟子)(4)

↑四川莲箫的“金钱棍”

2017年,师父牟庆云病重,文莉主动到医院照料了几个月,“师父身上痛,我就和她在病房里跳莲箫,歌声吸引大家,病房外站了一走廊的人。”最终,牟庆云在几个月后病逝。

文莉说,师父有100多个弟子,但在弥留之际,她只把文莉及另外两位师兄妹叫到病床前,“我现在身体这样了,已经没有能力再教你们了,我也要交班了,你们看着办。”最终,师兄妹推选了文莉,牟庆云也表示赞同,“那就这么定。”

师父伸出手,另外三双手也搭了上来,牟庆云紧握住大家的手:“那你们以后就要团团结结地帮助大师姐,把牟家军发扬下去。”

在师父面前的保证,让她倍感压力,“因为不能在我这里传没了。”文莉说,为了传承四川莲箫,她曾主动找到一所小学的校长,表示可以免费教学生,“但学校说已经学了清音,下次有需要再联系。”两年已过去,对方到现在也没有联系她。

四川笛箫大师(四川莲箫68岁唯一传承人四处觅弟子)(5)

↑文莉

文莉没放弃,自己背上“金钱棍”去广场找。看到底子不错、有灵气的孩子,她就会主动上前询问,“你喜不喜欢打在手上还有铃铛响的舞?”有孩子以为她是人贩子,害怕着跑开,也有的孩子叫来妈妈,她就对家长大说特说四川莲箫的来历,以及这门艺术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位。每当家长问及“学了这个,一次演出费多少”,文莉便焉了气。“我怎么给别人说嘛,我也不好说没得钱啊。”

最终,得知有人愿意帮她联系一所小学,挑出二三十个学生来训练、创作四川莲箫时,文莉在微信中回复:“太好了!我给你叩个响头!”

『一段“四川莲箫”

年轻人没共鸣 她创作适合广场舞的《好了歌》

2017年,文莉曾收了四名弟子,但现在都是断断续续。“这只能当作一种爱好,真要当成吃饭的本事……”文莉摆摆手。其中一位弟子是一名小学生,就住在文莉家附近,但其妈妈得知学莲箫没有收入,怕以后没有出路,便不同意女儿再学。

文莉说,每次看到徒弟小声喊“师父、师父”,心里很不是滋味。

四川笛箫大师(四川莲箫68岁唯一传承人四处觅弟子)(6)

↑文莉与徒弟们合影

“只要有人喊我教,我比哪个都跑得快。”文莉说,四川眉山、简阳,她都去过,“不仅免费教,连车费都自己出。”文莉每个月2500多元的退休金,每月要给读大学的外孙女留1500元,剩下一千左右的生活费,很多时候,制作一首歌的几百元费用都要省。

五块石干杂批发市场(食品城)楼上,是文莉住了20多年、50多平方米的二居室。市场门口卖盒饭的商贩们对她都很熟悉,“经常来我们这里吃。”

但不少时候因为要去“网罗”传承人,文莉过了中午饭点才来,“还有饭没得?”

“你再来晚点嘛。”商贩抱怨里带着关心地说。

打上一盒米饭,把仅剩的菜及菜汤浇在米饭上面,就是她的午餐。这时,商贩卖10元的盒饭也会主动给她免单,“算了嘛!”“不行,5块还是要收的。”

文莉知道,自己的努力是微小的。她尽可能地带上四川莲箫的资料,找区关工委、区文化馆、街道办及社区,请相关部门提供帮助。

属地赛云台社区工作人员贺正果也知道文阿姨,他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文阿姨是社区艺术团的重要成员,“是一个很宝贵的人物。”社区每次搞活动都会积极邀请文阿姨参加。文阿姨也获奖无数,最佳表演奖、十佳业余文艺团队、成都家庭春晚总决赛二等奖……2016年,还上了央视的《社区英雄》栏目,与全国14个城市社区英雄同台PK。

他说,社区也相当重视传统文化,他们将非遗文化进行梳理,集中上报。他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可以积极地去了解、学习、传承传统文化。

四川笛箫大师(四川莲箫68岁唯一传承人四处觅弟子)(7)

↑文莉的荣誉证书

文莉很感谢社区给的舞台,但对她来说,当务之急是找传承人,“毕竟我都68了,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

采访前,她特意准备了厚厚一沓有关四川莲箫的介绍,“上打雪花盖顶、下打古树盘根、左打青龙现抓、右打黄龙缠腰……”她激动地不停说着,想把平时没有讲的都一次性讲完。但似乎没有引起现场年轻人的兴趣,他们对视一眼,有些懵。她又拿出今年为新冠肺炎疫情写的歌曲《打赢这场防控战》,试图再找一些共鸣。

四川笛箫大师(四川莲箫68岁唯一传承人四处觅弟子)(8)

↑文莉创作的《打赢这场防控战》

她也尝试创新,把四川莲箫结合医疗保健,创作出强身健体的《好了歌》,她觉得这首歌应该很适合跳广场舞。

在采访最后,她穿上许久未穿的演出服向红星新闻记者展示了一段四川莲箫,20多年前制作的衣服,虽然尘封许久,但依旧像新的一般。她告诉记者,“今天真的太高兴了!”她希望这件衣服能经常穿起来。

红星新闻记者 胡挺 章玲 摄影报道

编辑 于曼歌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四川笛箫大师(四川莲箫68岁唯一传承人四处觅弟子)(9)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