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背上两排尖刺离得很远的恐龙(头上顶着低音炮)

背上两排尖刺离得很远的恐龙(头上顶着低音炮)很有趣的是,从20世纪的30年代到60年代,因为副栉龙的嘴看起来长得像鸭子,而前爪上的皮肤看起来像蹼,就错认为这只恐龙是生活在水下的。在恐龙学界,随着副栉龙渐渐地被人们所认识,很多古生物学家在看到在它头顶所长出的冠饰后,都很好奇地想知道它的用途。但副栉龙的头顶总是顶着一个看起来很碍事的冠饰,这是为什么呢?那么,有关副栉龙冠饰的故事。就让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吧。1922年,加拿大古生物学家威廉·帕克斯,在加拿大的埃布尔达省发现了一种奇怪的恐龙头骨与部分骨骼化石,起名为副栉龙(walkeri),意为“几乎有冠饰的蜥蜴”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貌似在哪里见过的是鸭嘴龙科恐龙——副栉龙。

背上两排尖刺离得很远的恐龙(头上顶着低音炮)(1)

它是一种巨大的植食性恐龙,身长长达10米,

如果单从长相上看的话,在所有可怕的恐龙中,它也可以排得上第二位了。

特别是它的头顶延伸出的“冠”,就足足有1米长,这便是它与其它恐龙在外貌上不同的最明显特征。

但副栉龙的头顶总是顶着一个看起来很碍事的冠饰,这是为什么呢?

那么,有关副栉龙冠饰的故事。就让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背上两排尖刺离得很远的恐龙(头上顶着低音炮)(2)

1922年,加拿大古生物学家威廉·帕克斯,在加拿大的埃布尔达省发现了一种奇怪的恐龙头骨与部分骨骼化石,起名为副栉龙(walkeri),意为“几乎有冠饰的蜥蜴”

在恐龙学界,随着副栉龙渐渐地被人们所认识,很多古生物学家在看到在它头顶所长出的冠饰后,都很好奇地想知道它的用途。

很有趣的是,从20世纪的30年代到60年代,因为副栉龙的嘴看起来长得像鸭子,而前爪上的皮肤看起来像蹼,就错认为这只恐龙是生活在水下的。

所以,在当时,美国的脊椎古生物学家阿尔弗雷德·罗默(Alfred Sherwood Romer)认为,副栉龙的冠饰是当作潜水呼吸器使用。罗默博士说:“冠饰和鼻子连接在一起,再加上冠饰内部是中空的这一事实,当有霸王龙这样的捕食者出现时,副栉龙就可以跑到水中,到时候就可以把冠饰当作潜水呼吸器,从而在水中呼吸。”

后来,也出现了有很多类似的假设。

查尔斯·斯腾伯格(Charles Mortram Sternberg)和内德·科尔伯特(Edwin Harris Colbert)博士则认为,副栉龙的冠饰可以当作空气储藏室,可以保证它在水中待更多时间。


背上两排尖刺离得很远的恐龙(头上顶着低音炮)(3)

但正如你所预料的,这些假设很快就被推翻了。

首先,是当作空气储存的假设。

身长长达10米的副栉龙,与只有1米长的冠饰不成比例,如果冠饰用来储存空气,那么,在水中也不会产生太大的效果。

同样,关于潜水呼吸器的假设。

副栉龙前爪上的皮肤并不是蹼,经证实,这只恐龙曾经生活在陆地上,如果说副栉龙在潜水的时候把冠饰当作潜水呼吸器,那么冠饰的末端就要有个小孔,这样才能与外部的空气进行交换,

但在所发现的副栉龙化石中的冠饰,并没有发现任何小孔,而且冠饰的末端是堵死的。

就这样,潜水呼吸器的假设也彻底废弃了。


在这之后,又陆续出现了很多假设。

奥地利古生物学家奥赛尼奥·阿贝尔(Othenio Abel)认为冠饰是作为物种内打斗时的武器。

约翰·奥斯特伦姆(John Ostrom)则认为冠饰内有嗅觉上皮的延伸区域,可协助它们的嗅觉等等,虽然出现了众多不同的假设,但是这一切却没有确凿的证据。因此也没有被学术界接受。


背上两排尖刺离得很远的恐龙(头上顶着低音炮)(4)

那么,副栉龙的冠饰到底用在什么地方呢?

鸭嘴龙科类的冠饰的用途,在1931年,由卡尔·维曼(Carl Wiman)的假设开始得到释放。

他的假设在当时听起来很荒谬,他认为副栉龙的冠饰是用来提高声音的增幅器。

长期以来,这个假设一直没有得到人们的关注。

1981年,大卫·威显穆沛(David B. Weishampel)博士的研究,让卡尔·维曼的假设又一次受到关注。威显穆沛博士认为,因为副栉龙的冠饰里面是空荡荡的,所以是用来增幅声音的。就像管乐器一样,当天鹅发出声音时,通过在腹骨的空隙来增大声音,而副栉龙的冠饰内部也是空的,这与天鹅的声音放大原理类似。还有,根据副栉龙冠饰内部空间的大小不同,每一种副栉龙的声音都不同。

随后,威显穆沛博士根据冠饰长度和体积,分析了副栉龙声音的频率。结果发现,冠饰比较长的副栉龙可以发出 48-240 HZ的音频。这是一种低音。

然后,在1996年, 古生物学家汤姆·威廉姆森(Tom Williamson)和计算机建模专家卡尔·戴杰特(Carl Diegert)通过实验来证实了威显穆沛博士的说法。

他们按照副栉龙冠饰化石的模样,将冠饰植入电脑,建立了模型。进行了在中空的冠饰中注入空气的模拟实验。令人惊讶的是,副栉龙发出了低吼。声音听起来像是管乐器中的低音。

因为副栉龙的冠饰内部是中空的,通过鼻子吸入的空气在其中流动时,让声音产生了“共鸣”。

是不是很惊讶,如果这样产生的声音真的是副栉龙的声音,那么我们所听到的就是数千年前白垩纪恐龙的叫声。

背上两排尖刺离得很远的恐龙(头上顶着低音炮)(5)


但是这里还有一个问题。

副栉龙为什么要发出低至30赫兹的音频? 而且还要把这样的声音进行增幅?

汤姆·威廉姆斯博士这样认为,频率低则波长长,波长长的话,声音可以避开障碍物传播到很远的地方,从而减少声音来源被发现的危险。即,当副栉龙在发现肉食恐龙出现时,发出的声音可以传播到远处,提醒它的同类相关危险的警告,而自己的位置也不会被肉食恐龙发现,

低音的发出对它们的生存非常有利。副栉龙的冠饰是用来发送信号的是目前在恐龙学者中最受欢迎的说法。

还有一些与副栉龙同科的恐龙,对冠饰的说法也不同,如赖氏龙,它们同类之间拥有不同的冠饰,从而可以通过冠饰来区分同伴。

最近还有一些新的说法,认为冠饰有异性之间求爱的作用。哈哈。

你对此有哪些看法和不同观点呢,请写在评论区。

我是自娱自乐的小明,欢迎你的关注,在以后,我会给大家带来更多有趣的科普故事。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