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仲裁庭对南海是如何仲裁的(起底南海仲裁案)
国际仲裁庭对南海是如何仲裁的(起底南海仲裁案)然而,柳井作为国际海洋法法庭法官的“硬伤”恰恰在于,他在国际海洋法法庭任职期间“一心两用”,并深度参与到与日本军事、安保政策密切相关的政府智囊团中。《国际司法独立性原则》第8段明确规定,法官/仲裁员从事的司法职能以外的活动不得与司法职能相冲突,不得减损其司法任职的公正性。《国际司法独立性原则》第10段明确指出,与争端一方当事国存在的过往联系,可能构成对法官公正性质疑的依据。在司法实践中,这种过往联系往往取决于法官的过往职业背景。那么,柳井有怎样的职业经历呢?柳井1961年进入日本外务省,此后40年间,先后出任多个要职,并曾参与钓鱼岛问题、日美安保等敏感事项。2001年10月,因卷入外交机密费挪用丑闻,柳井受到严重训诫处分并遭解职。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有职业污点的人物,2005年被日本当局举荐到国际海洋法法庭出任法官,并于2011年至2014年担任法庭庭长。正是在柳井担任庭长期间,菲律宾单方面
菲律宾南海仲裁案是一场披着法律外衣的政治闹剧,临时仲裁庭的五个仲裁员并不是由位于荷兰海牙的常设仲裁法院指定的,而是由位于德国汉堡的国际海洋法法庭前任庭长日本人柳井俊二指定的。
柳井俊二一手搭建了临时仲裁庭。虽然建这个仲裁庭在程序上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相关规定,但他的独特身份、特殊背景、过往言论、政治倾向等一干因素,都与《国际司法独立性原则》的规定相违背。这决定了这个仲裁庭从组建之日起便存在公正性与合法性的原初缺陷。
柳井俊二:有职业污点竟出任“法官”
《国际司法独立性原则》第10段明确指出,与争端一方当事国存在的过往联系,可能构成对法官公正性质疑的依据。
在司法实践中,这种过往联系往往取决于法官的过往职业背景。那么,柳井有怎样的职业经历呢?柳井1961年进入日本外务省,此后40年间,先后出任多个要职,并曾参与钓鱼岛问题、日美安保等敏感事项。2001年10月,因卷入外交机密费挪用丑闻,柳井受到严重训诫处分并遭解职。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有职业污点的人物,2005年被日本当局举荐到国际海洋法法庭出任法官,并于2011年至2014年担任法庭庭长。正是在柳井担任庭长期间,菲律宾单方面发起了南海仲裁案。庭长的权限使柳井得以决定组建临时仲裁庭,并在中方缺席的情况下指定5名仲裁员中的4名。
柳井俊二:“国际法官”?首相智囊?
《国际司法独立性原则》第8段明确规定,法官/仲裁员从事的司法职能以外的活动不得与司法职能相冲突,不得减损其司法任职的公正性。
然而,柳井作为国际海洋法法庭法官的“硬伤”恰恰在于,他在国际海洋法法庭任职期间“一心两用”,并深度参与到与日本军事、安保政策密切相关的政府智囊团中。
2007年,安倍晋三组建首相咨询小组“安保法制恳谈会”,选用柳井出任会长,后因安倍辞职“恳谈会”暂歇。2012年安倍重新上台后,马上重启“恳谈会”,仍由柳井担任会长。2014年5月,“恳谈会”向安倍提交了建议修改宪法解释、解禁集体自卫权的报告书。安倍政府以此为蓝本,在一年多时间内,飞速完成了解禁集体自卫权的新安保法立法。
柳井俊二:日本右翼阵营代表人物
《国际司法独立性原则》第7段规定,法官/仲裁员享有的言论与结社自由不得妨碍其司法职能公正、独立的践行。
柳井作为日本右翼阵营代表人物,个人政治立场非常明确。“安保恳谈会”任内,柳井在日本媒体上多次强调,日本“没有放弃宪法第九条的集体自卫权”。此外,柳井甚至扬言,在安全保障方面,联合国实际上没用,只能靠日美安保条约。这与其在其他国际场合以国际秩序维护者的形象大相径庭。
中国外交部:仲裁庭成立不合法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7月12日指出,柳井在协助安倍政权解禁集体自卫权、挑战二战后国际秩序的束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此可以看出,仲裁庭从成立之初就已政治化了。该仲裁庭的成立就不具有合法性,其越权审理并做出的所谓裁决是非法的、无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