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毅和蒙恬怎么认识秦始皇(秦始皇死后蒙毅)
蒙毅和蒙恬怎么认识秦始皇(秦始皇死后蒙毅)那么赵高,李斯为何要联合胡亥做矫诏杀死扶苏呢?对于李斯来说,扶苏与蒙恬关系好,并且非常有主见,能力突出,如果扶苏即位,丞相位置自然是蒙恬的;如果胡亥继位,胡亥没有治国能力,必须完全依靠外人,并且自己拥戴有功,一定还被立为丞相的,谁能想到鸟尽弓藏,胡亥和赵高随便找个理由杀了李斯灭口。胡亥其实能够继位,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三个因素。秦始皇驾崩,李斯秘不发丧,知道人不多,胡亥占有地利;胡亥和赵高恰好这次跟秦始皇出游,此为天时;李斯贪于权势,失道寡助,极易被打倒,胡亥占有人和优势。正是秦朝皇位继承制度不明确,尽管秦始皇给扶苏诏书表明有意传位于长子扶苏,但是丞相李斯担心问题有变,秘不发丧;这也就使秦朝皇位继承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同样的情况出现在汉代,结局完全不同,刘邦驾崩后,吕后虽然秘不发丧,但是皇位是由刘邦和吕后的长子汉惠帝继承那是天下共知的。那么秦始皇死后,秦朝是什么情况呢?我们先来谈谈胡亥:秦
秦始皇死后,蒙毅、蒙恬二人一内一外,手握重兵为何不支持太子扶苏继承皇位,反而束手就擒呢?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这两个问题,扶苏不是太子,扶苏只是长子;秦朝并没有明确皇位继承制原则,即嫡长子继承制,长子继承制,择勇猛者继承还是其他继承方式;秦始皇生前并没有预立太子,皇位继承制还不明确,这是秦始皇在处理皇位继承上最大漏洞。
秦始皇从第一次巡游天下,到第五次带病出游,最后病死在外面,他都没有对皇位继承问题严峻性给予充分认识。原因不过是两个,原有秦国国君继承相对平稳,并没有出现大的波动;曾出现兄终弟及制,长子继承制,嫡子继承制,以及择勇猛者立之等继承王位制度。另一个原因是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对王位、君位继承方面并没有给出多少有参考价值的理论,儒家、法家、墨家的意见,并未引起秦始皇足够警醒,反而使他对权力继承有充分信心,故而在临死之前,才下诏让扶苏“与丧会咸阳而葬”,这个大意之举,葬送了秦朝命运。
我国封建时代皇位传承基本原则就是“嫡长子继承制”,个别情况也存在兄终弟及,小宗继承大宗,秘密立储制等,此外,我国历史上还有多次禅让制,北魏孝文帝将皇位传给太子;北齐武成帝因彗星出现,将皇位传给太子;唐朝宣武门之变后,唐高祖李渊将皇位被迫禅让给唐太宗李世民;靖康之难宋徽宗将皇帝这个黑锅扣在了宋钦宗的头上。皇位继承存在这些不确定因素,秦始皇有十多个皇子并没有立太子,并且没有确定皇位继承制,秦始皇驾崩后,其局势可想而知了。
正是秦朝皇位继承制度不明确,尽管秦始皇给扶苏诏书表明有意传位于长子扶苏,但是丞相李斯担心问题有变,秘不发丧;这也就使秦朝皇位继承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同样的情况出现在汉代,结局完全不同,刘邦驾崩后,吕后虽然秘不发丧,但是皇位是由刘邦和吕后的长子汉惠帝继承那是天下共知的。那么秦始皇死后,秦朝是什么情况呢?我们先来谈谈胡亥:秦始皇对次子胡亥也十分疼爱,让曾经被赦免死罪的赵高作为胡亥老师,但秦始皇始终没有立胡亥为嗣君的想法;却迟迟不立扶苏为太子,这说明秦始皇心里很矛盾,也没太在意继承人问题。
胡亥继承皇位是否由合法性,关键点在于秦始皇的遗诏,秦始皇给扶苏遗诏是“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对于这个遗诏,赵高对胡亥解释是“皇帝死时,并没有遗诏传位哪个皇子,只是给了长子一封信,长子到,即为皇帝”;赵高对丞相李斯令一种解释“皇帝死了,给长子一封信,在咸阳治丧后立其为太子”,这显然说明赵高也认为秦始皇的遗书是将皇位传给长子扶苏;关键的问题是,秦始死后,其遗诏的真实性受到了考验,而赵高恰好是掌管秦始皇发布诏令的人,只有赵高能够做手脚。
赵高曾对胡亥说“天下的权力,天下存亡在长子扶苏、赵高和李斯丞相手中”;同样赵高也敢对李斯说“皇帝给长子的信,以及玉玺斗争胡亥手中,决定谁为太子全靠丞相和赵高的一句话”,由此,不排除胡亥、李斯、赵高三人在遗诏上做了手脚。
胡亥其实能够继位,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三个因素。秦始皇驾崩,李斯秘不发丧,知道人不多,胡亥占有地利;胡亥和赵高恰好这次跟秦始皇出游,此为天时;李斯贪于权势,失道寡助,极易被打倒,胡亥占有人和优势。
那么赵高,李斯为何要联合胡亥做矫诏杀死扶苏呢?对于李斯来说,扶苏与蒙恬关系好,并且非常有主见,能力突出,如果扶苏即位,丞相位置自然是蒙恬的;如果胡亥继位,胡亥没有治国能力,必须完全依靠外人,并且自己拥戴有功,一定还被立为丞相的,谁能想到鸟尽弓藏,胡亥和赵高随便找个理由杀了李斯灭口。
对于赵高来说,赵高做中车府令时,犯了大罪,蒙毅按照律法判了赵高死刑,后来秦始皇赦免了赵高死罪,从此赵高和蒙氏家族结下了梁子。蒙恬和蒙毅一内一外,手握重兵,几乎掌握了帝国所有最重要的军权和事权,他俩又是扶苏死忠,如果扶苏继位,基本就没有李斯什么事了,执法刚正不阿的蒙毅,更不会放过赵高的。
对于李斯来说,蒙恬文武双全,深谋远虑,名声好,功劳显赫,又与扶苏关系好,在多个方面都碾压李斯,如果扶苏成为皇帝,蒙恬自然是丞相,贪恋权力的李斯,当然不能让出丞相之位,于是联手赵高、胡亥杀死扶苏和蒙恬。我们再来谈谈扶苏,从秦始皇对扶苏的所作所为,可以看出将扶苏当成帝国接班人培养的。秦始皇能够得天下,奉行是法家之法,扶苏偏偏具有儒家思想柔弱的像个小姑娘,秦始皇坑杀儒生时,扶苏竟然求情,引起始皇不悦。秦始皇为了锻炼扶苏的性格,将他送到蒙恬军中做监军,接受军队历练,才配做帝国接班人。
秦始皇时期两大军队世家分别是蒙氏、王氏;这两家堪称帝国双壁,秦始皇对两家无限信任,将最精锐帝国部队交给蒙恬和王翦,甚至可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秦始皇用人不疑的态度,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此时,王翦已死其孙子王离和蒙恬这两位虎将共同辅佐扶苏,秦始皇把帝国最精锐30万部队交给了扶苏,其意义不言而喻。扶苏掌握帝国精锐部队,即使胡亥强行夺位,那也不能得逞的。谁知胡亥,赵高假传圣旨,骗过扶苏,虽然当时蒙恬似乎看出了破绽,建议扶苏先查明真相,其实扶苏只要声明圣旨是假的,蒙恬完全可以挥师清君侧,斩落李斯、赵高人头,然后公告天下,就可以顺理即位,实现完美翻盘。
但是扶苏天生仁慈,又有儒家愚忠愚孝思想在做崇“父要儿子,儿不得不死”,随后自己了断;扶苏一死,蒙恬失去抗争基础;如果扶苏在,他拥戴扶苏起兵,振臂一呼肯定不少人相应,如今扶苏已死,蒙恬若起兵就是反叛了,蒙恬的处境可想而知,最终难逃一死;蒙恬死后,赵高胡亥趁机除去蒙毅,夺回军权,为登基扫除障碍。
如果扶苏有李世民胆量和谋略,即使秦始皇不死,先斩后奏之后,拥兵自重,可以迫使秦始皇禅让皇位;再不济,扶苏也可以像西汉“巫蛊之乱”时太子刘据那样,率兵攻打皇宫,若汉武帝见到刘据的面,就一定会原谅他的;结果父子并未直接兵戎相见,在一片谗言中反目成仇,刘据兵败被杀。
所以,扶苏、蒙恬、蒙毅能有那样的下场,跟扶苏懦弱性格,愚忠愚孝的思想有关;蒙毅是赵高的死敌,蒙恬是李斯贪婪权力的天敌;胡亥有当皇帝的野心,狠毒心肠,却没有真实能力,扶苏仁慈之心和对朝政险恶的误判,这些原因交织叠加最终造成了扶苏的死亡和秦朝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