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干湖大米的特点介绍(斤的进口冰湖野米)
查干湖大米的特点介绍(斤的进口冰湖野米)它其实是菰属(Zizania L.,水生或沼生)植物的颖果,而菰属植物属于稻科稻族,和水稻有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那么即便“冰湖野米”不是米,确实也算的上是水稻的远方亲戚。严谨地讲,在植物分类学上,“冰湖野米”不是米,只是一个商品名。最近身边一朋友买了些,显然没达到他预设的期望值,有些许抱怨,问我“难吃”(他的主观感觉不代表我的意见)的冰湖野米到底是啥?可能不少朋友也有相同的疑问,今天我就给大家讲清楚“冰湖野米”或者更准确地说“菰米”的“123”。首先大家关心的一个问题可能就是冰湖野米到底是不是米?
冰湖野米,来自北美洲苏比利尔湖的米中“鱼子酱”。
因其黑色细长不同于普通大米的形态以及动不动就超过100元/斤的价格。(价格信息来自网购平台,售价在70——200元/斤不等)
近几年在美食博主、测评博主的推波助澜下,一度成为炙手可热的网红农产品,可谓赚足了中国消费者的眼球。
有人吹捧它,称其是“米中贵族”,当然也有人抨击它,觉得又是一个“智商税”。
最近身边一朋友买了些,显然没达到他预设的期望值,有些许抱怨,问我“难吃”(他的主观感觉不代表我的意见)的冰湖野米到底是啥?
可能不少朋友也有相同的疑问,今天我就给大家讲清楚“冰湖野米”或者更准确地说“菰米”的“123”。
首先大家关心的一个问题可能就是冰湖野米到底是不是米?
严谨地讲,在植物分类学上,“冰湖野米”不是米,只是一个商品名。
它其实是菰属(Zizania L.,水生或沼生)植物的颖果,而菰属植物属于稻科稻族,和水稻有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那么即便“冰湖野米”不是米,确实也算的上是水稻的远方亲戚。
因为冰湖野米主要来自加拿大和美国,所生产它的植物最可能是菰属的水生菰(Z. aquatica,也叫“南部野生稻”)和沼生菰(Z. palustris,也叫“北部野生稻”)。
水生菰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湾到南部大湖之间,沼生菰主要分布在加拿大沿海省份和纽英仑地区,两者很早就被美洲土著食用,不过并非作为主食,更多的是作为佐餐食用,比如说煮肉、炖汤的时候常常会放一些。
事实上在美洲大陆,所谓的冰湖野米不是啥稀罕物,北美的沼泽、湖区到处都分布着它们的野生种群,加之上世纪80年代后美国和加拿大开始人为种植水生菰和沼生菰(主要),量就更大了。
除水生菰和沼生菰,菰属还有两种植物。
其一是德克萨斯菰((Z.texana),它也分布在北美洲,细心的朋友会发现我前聊“冰湖野米”来源的时候把它排除了,原因很简单,德克萨斯菰是濒危物种,拿来给你造米吃的可能性太小了。
其二是菰(Z. latifolia),又名“中国菰”。
加了“中国”二字,事情变得有意思了,没错它主要分布在我国,并且是我国原产植物,分布相当广泛。
菰的“原产”、“广泛”和大多数朋友 的 “没听过”、“不认识”甚至是“没听过”,很冲突。
不过其实也没啥,我国古代确实也吃过还种过,只不过从宋朝开始就逐渐地把它淘汰掉了,这个事接下来咱细聊。
六谷之一,帝王专享
菰原产于我国,除西藏外基本上全国范围内的湖泊、河泽均可见其身影,古人对菰的利用时间非常早,菰米作为粮食食用距今大约已有3000年的时间。
当前我们发现对菰最早的文字记录出现在《周礼》中
《周礼·天官·食医》:“凡会膳食之宜,牛宜稌,羊宜黍,豕宜稷,犬宜粱,雁宜麦,鱼宜苽。”
《周礼·天官·膳夫》:“凡王之馈,食用六谷”;(东汉经学家郑玄注“六谷”为“稌、黍、稷、粱、麦、苽,苽雕胡也”)
其中“苽”指的便是菰米,是西周时期帝王才能享受的高档粮食,后逐渐平民化,换句话说当前进口的冰湖野米,咱古人3000多前就已经吃过了。
多说一嘴,早期菰米确实珍贵,不过那个时期又有哪种粮食不金贵呢?
菰米饭
多种因素沦为荒年的救济粮
事实上直到唐代,菰米仍是我国大众化的粮食之一,这从文人骚客的众多笔墨中就可以显现出,李白、王维都写过菰米,我就不引诗句了。
而从宋朝开始菰米的粮食属性开始逐渐淡化,甚至沦落成了荒年的救济粮,不是咱空口白牙,有文字记载。
《图经本草·草部下品》记载:“菰草至秋结实,乃雕胡米也。古人以为美馔,今饥岁,人犹采以当粮。”
说得很明白,宋朝时饥荒年月人们才把菰米采来当粮食吃,再往后就只能在药典中才能找到菰的身影了,被彻底地踢出了“粮食圈。
之所以不再吃菰米,有几个客观原因,首先菰米要其它粮食作物的生长周期长;其次菰米产量低且不好采收、加工,采收菰米时需要撑个船用棍棒等工具把菰米敲下来,收集好的菰米还要去皮(古时没有机械,去皮工作相当繁琐);再者说白了,菰米不如稻米好吃,水稻产量还高,相比之下古人指定不会去选菰米。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菰这种植物,不只能当粮食,他还是一种蔬菜,当前有些朋友完全不知道菰米,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作为蔬菜的菰名气太大了,它叫“茭白”。
茭白
菰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茭白,当前对其都有一定的了解,它是菰的茎秆感染了菰黑粉菌(其实我认为说共生更好些),而导致茎秆变态膨大形成的口感极佳的蔬菜。
而菰的茎秆一旦感染菰黑粉菌后,有了茭白,就不会再结菰米,它们本是同根生却永世不得见。
古人吃茭白的时间也很早,《尔雅》中就有对茭白的记载,推测下来可能都不晚于菰米。
在菰米被踢出“粮食圈”后,由于茭白的存在古人并没有放弃菰,到了明清时期,菰的种植面积已经相当广泛和庞大了。
菰从粮食到蔬菜,正应了那句话,它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另外简单一提,未感染菰黑粉菌的菰茎秆其实也是菜,被称作“茭儿菜”,现阶段初夏时节湖北、江苏等地还有采食茭儿菜的习惯,口感也不错。
茭白收获
菰米有发展前途吗?冰湖野米卖那么贵,菰米咱自古就有,那能不能再发展呢?
我个人认为菰米是有一定发展前途的,并且目前已经有地区开始培育菰米了,这个地方就是湖州。
为啥是这呢?因为湖州在古代叫“菰城”,与菰有很深的渊源。
我个人之所以认为菰米有前途,是因为虽然菰米独特的口感虽然不太好,但是菰米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还有诸多研究表明菰米有一定的保健价值。
“故事”只要讲得好,很容易吸引消费者,最后期待国产菰米早日到来。
喜欢有关三农,农业、种植、农村生活、植物科普等类型的文章,那请关注、点赞头条号@依农看天下会把我了解的、学到的、看到的持续分享给大家。
原创不易,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赘述不详,欢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