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逛享乐在魔都(闲逛魔都复兴西路)
游逛享乐在魔都(闲逛魔都复兴西路)小小的格子窗户,搭配上装饰立柱与淡黄色墙面,不同于现代冷冰冰钢铁丛林的建筑风格。复兴西路313号的西班牙风格建筑
大家好,水缸又来闲(mo)逛(yu)啦~什么,今天是周末?那没鱼可以摸了,不过没事,秋天的魔都有阳光的午后适合在树下漫步,欣赏沿途的风景,那么就放松心情,跟着水缸的镜头一起在梧桐区闲逛吧~
复兴西路华山路处的夏朵花园,话说好想去丁香花园看看,但是一直没什么机会,下次一定。
疫情关系门口没什么人,怀念人来人往的那时候。
复兴西路313号的西班牙风格建筑
小小的格子窗户,搭配上装饰立柱与淡黄色墙面,不同于现代冷冰冰钢铁丛林的建筑风格。
复兴西里,现在里面的店好像没开的了,只能看看外观。
复兴西路246号,充满异国风味的建筑,是吴景祥48年设计的自宅。
独立式小住宅在20世纪末的中国并不稀奇,但在上世纪30~40年代,能够住在这类房子里的上海人委实不多。
现在看的是橙色外墙,不过有过一段时间是紫色的。
正好拍到骑车路过的歪果仁
门上的这个是啥?恶魔吗
复兴西路271号的高邮公寓,闹市区的幽静之地。
想知道这边的窗户看出去是不是满眼都是梧桐的绿色。
复兴西路133号,可惜只能看个外墙。
复兴西路一带有着不少西班牙式特征的住宅,米黄色墙面点缀着半圆形券门,屋顶覆盖有红色筒瓦。
水缸反正不是很懂建筑,看到漂亮的按快门就对了~
又见一步阳台,话说新华路的外国弄堂好像还没去过,等有时间加上天气合适的时候去看看,新目的地GET~
一张照片里有三种不同形状和大小的门,可能是给不同身份的人进出用?
不同于现代的建造风格,当年那时代的建筑设计有独特的美感。
复兴西路147号,记得应该是我国知名作家、编剧家、评论家柯灵的故居。
可惜好像因为疫情影响就没怎么开放过,有点想再进去逛逛。
西班牙风格的建筑前出现了一只中式的石狮子,不过不要误会,狮子是右边那扇铁门的,镜头外还有一只。
一层一层一层递进的外墙
楼道间的窗户,采光有保障。
一家一户的水表,已经属于是后期改造的结果。
小门,会是什么样的人从这里进出?
143号,如果门上没有贴那些东西就好了,画面会更漂亮,或者可以分类到纪实照片?
141号,门上多了一串干花。
来张干花的特写
还有种着的绿植,比较养眼的颜色。
从阳台的窗户可以看到里面的灯光,好像是家漂亮的小店。
窗台上的花瓶,已经背景中半开的门,空间的纵深感。
好像是木雕,荷花与佛手。
窗户前的绿色瀑布
纯装饰性的窗户?好像不能打开的样子只能采光。
曾经的修道院公寓,现在是衡复风貌馆。
其实修道院公寓与修道院无关,仅取同名而已,该公寓原为英国人密绒线厂主的住宅。
除了一楼的常设展览区外,二楼花厅经常会有特别的小展,这次就正好逛了个名为“我想象天使”的展。
窗内的装饰纹饰好像孙猴子头上的紧箍诶
窗上玻璃倒映出树影,形成了点点光斑。
跑马路对面再拍一张,没办法定焦就是要靠走。
19号对面也是一栋老的公寓楼。
复兴西路24号的麦琪公寓,因乌鲁木齐中路当时名为麦琪路而得名。
这里就是“赉安街角”,复兴西路17号白赛仲宅(今伊朗驻沪总领事馆)、复兴西路26号白赛仲公寓以及眼前的麦琪公寓。
6层楼高,呈现不规则五边形的白赛仲公寓。
再往东走几步就是淮海中路,我们的复兴西路之行也告一段落,10月倒是逛了不少马路,比如瑞金路华山路绍兴路等等,都是不错的写作素材,最近应该逛街内容多一点,那大家下期见,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