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不完美和破碎(不完美的完美--)

不完美和破碎(不完美的完美--)所谓残缺美,关键在残缺得自然,就是道法自然。就像人一样,高矮胖瘦、富贵贫贱,只要活得自然,就都很美妙。残缺美17世纪的佛教僧人和诗人松尾芭蕉诗反映了两个最重要的禅意理念:侘(wabi)与寂(sabi)。侘(wabi)。芭蕉认为是指甘于简朴,而寂(sabi)是指安于清寂。“棣棠花籁籁,可似急湍辘辘”侘与寂的是自然本身而非他物,逐渐产生出了一层美感的含义:从老旧的物体(人)的外表下,显露出的一种充满岁月感的美;即使是外表斑驳,或是褪色暗淡,都无法阻挡(甚至会加强)的一种震撼的美。

不完美和破碎(不完美的完美--)(1)

订阅了么?点击标题下‘琅沐创意年代’一键关注

陶瓷设计师泥人lungmo11 欢迎喜欢陶瓷的朋友添加交流

日本陶艺家乐吉左卫门先生传作很多乐氏茶碗,全部放入窑里烧制,等出窑后他一定会一个个检查砸碎,最后能剩下的也是精品中的精品。陶瓷创作出了手上功夫外,还要有自然天成的偶然,这就是艺术创作中的惊喜。

不完美和破碎(不完美的完美--)(2)

不完美和破碎(不完美的完美--)(3)

不完美和破碎(不完美的完美--)(4)

不完美和破碎(不完美的完美--)(5)

不完美和破碎(不完美的完美--)(6)

不完美和破碎(不完美的完美--)(7)

松尾芭蕉:侘与寂

17世纪的佛教僧人和诗人松尾芭蕉诗反映了两个最重要的禅意理念:侘(wabi)与寂(sabi)。侘(wabi)。芭蕉认为是指甘于简朴,而寂(sabi)是指安于清寂。

“棣棠花籁籁,可似急湍辘辘”

不完美和破碎(不完美的完美--)(8)

侘与寂的是自然本身而非他物,逐渐产生出了一层美感的含义:从老旧的物体(人)的外表下,显露出的一种充满岁月感的美;即使是外表斑驳,或是褪色暗淡,都无法阻挡(甚至会加强)的一种震撼的美。

不完美和破碎(不完美的完美--)(9)

不完美和破碎(不完美的完美--)(10)

不完美和破碎(不完美的完美--)(11)

不完美和破碎(不完美的完美--)(12)

残缺美

所谓残缺美,关键在残缺得自然,就是道法自然。就像人一样,高矮胖瘦、富贵贫贱,只要活得自然,就都很美妙。

不完美和破碎(不完美的完美--)(13)

金缮在日本被称为Kintsugi (金継ぎ) 或 Kintsukuroi (金繕い) ,是源自日本的一种高陶瓷器修复工艺,非常符合侘寂的审美理念。

不完美和破碎(不完美的完美--)(14)

不完美和破碎(不完美的完美--)(15)

不完美和破碎(不完美的完美--)(16)

不完美和破碎(不完美的完美--)(17)

不完美和破碎(不完美的完美--)(18)

不完美和破碎(不完美的完美--)(19)

守破离

守破离(Shu Ha Ri)是日本剑道(Kendo)的哲学。守是模仿, 遵循,是无我的过程。到某程度这种修练进步后,藉自己的机智等将它突破,相当于第二阶段的『破』的修行。终于不知不觉的升离, 但这一切还是不失法不越矩,到达一个独立开拓的境地,这是第三阶段的『离』的阶段。

不完美和破碎(不完美的完美--)(20)

日本茶道的源流,应上溯至8世纪上半叶。那时日本从中国引进茶文化,完全是照搬中国贵族书院式的茶道模式。到了16世纪,千利休贯彻于茶道中的“空寂” 是强调从“无”的境界中发现完全的、纯粹的精神 就是说物质生活纵然贫困 精神生活也是丰富充实的,去掉一切人为的装饰,追求至简至素的情趣。没有千利休对茶道“破”的理念与追求,就没有日本茶道。

不完美和破碎(不完美的完美--)(21)

不完美和破碎(不完美的完美--)(22)

1906年日本明治时期著名的美术家冈仓天心的英文著作The book of tea《茶之书》后,书中写道: “茶道是一种对残缺的崇拜,是在我们都明白不可能完美的生命中,为了成就某种可能的完美,所进行的温柔试探。”

不完美和破碎(不完美的完美--)(23)

不完美和破碎(不完美的完美--)(24)

不完美和破碎(不完美的完美--)(25)

不完美和破碎(不完美的完美--)(26)

意外之美

中国画家潘天寿曾说:“艺术之境,虽近在咫尺,辛苦一世,未必梦见。”水墨画中水的是心,墨的是魂。笔触的“破”带来的意外之美是可遇不可求的。

不完美和破碎(不完美的完美--)(27)

不完美和破碎(不完美的完美--)(28)

不完美和破碎(不完美的完美--)(29)

不完美和破碎(不完美的完美--)(30)

不完美和破碎(不完美的完美--)(31)

不完美和破碎(不完美的完美--)(32)

不完美和破碎(不完美的完美--)(33)

如何搜索您想查看的内容?

在琅沐平台回复栏内输入要查找的相关内容,前面须加"搜"字,快来试试吧!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