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字草书入门基础教程(可以直接学习草书吗)
毛笔字草书入门基础教程(可以直接学习草书吗)宋黄庭坚《诸上座贴》唐怀素《苦笋帖》到了汉代,大量的草书简牍出现了(可以称之为草隶,如上右图)。东汉的时候,草书已经非常成熟,王羲之时代,今草也成熟了(如上左图)。我们今天讲的草书,一般指今草。今草到了唐代,又发展为大草甚至狂草,也就是草的程度不同。唐以后,草书一直获得最多的关注,尤其是明末清初。现当代,是草书的又一个高潮。初学者需要知道的历代名家,主要应该有:东汉的张芝,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并称二王),唐代的张旭、怀素(颠张醉素)、唐代的颜真卿(虽无专门草书法帖但其行书中往往颇多草书参杂),宋代的黄庭坚,明代的祝允明、徐渭,清代的王铎、傅山、八大山人,现代的于右任、沙孟海、林散之等。颜真卿行草书《裴将军诗》
能不能从草书入门?答案是肯定的。毛笔字零基础,也可以学草书,甚至更可以学好草书,因为没有楷书的桎梏。
当代社会,毛笔字已经失去了应用场合,为什么还有书法?那是因为,书法承载两个重要功能——游戏与抒情。在各类书体中,草书节奏感最强,构型最丰富,因此最有表现力。游戏与抒情的功能,都能在草书得到最突出的体现。
从历史发展看,书体的主流演化路径是篆→隶→草行楷。大约在东汉,今草、行书、楷书,都已经基本定型。到了东晋,王羲之尺牍那样的草书已经非常流行,而北魏则流行魏碑那样的碑楷。隋唐期间,专门用于书碑的碑楷,专门用于抄经的行楷,则非常流行。
因此,直接从唐楷入手并不是唯一的学书路径,更符合“发生学”的道路是,篆隶草行楷。实际上,先写写篆书,甚至大篆、甲骨文,都是很好的路径。一般建议从小篆练习用笔的基本功和空间分隔,从汉隶练习笔法与造型的多样性,从行草练习连续用笔从而强化书写节奏和自由表达,最终,涉足唐楷,练习更为精准微妙的表达,然后再涉猎历史上灿若星河的“诸子百家”,这样的学书道路稳妥而符合逻辑。
到了汉代,大量的草书简牍出现了(可以称之为草隶,如上右图)。东汉的时候,草书已经非常成熟,王羲之时代,今草也成熟了(如上左图)。我们今天讲的草书,一般指今草。今草到了唐代,又发展为大草甚至狂草,也就是草的程度不同。唐以后,草书一直获得最多的关注,尤其是明末清初。现当代,是草书的又一个高潮。
初学者需要知道的历代名家,主要应该有:东汉的张芝,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并称二王),唐代的张旭、怀素(颠张醉素)、唐代的颜真卿(虽无专门草书法帖但其行书中往往颇多草书参杂),宋代的黄庭坚,明代的祝允明、徐渭,清代的王铎、傅山、八大山人,现代的于右任、沙孟海、林散之等。
颜真卿行草书《裴将军诗》
唐怀素《苦笋帖》
宋黄庭坚《诸上座贴》
明祝允明《草书诗帖》
清王铎《草书杜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