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将受益一生(守护孩子的好奇心)

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将受益一生(守护孩子的好奇心)反向提问让我们把陈述句变成疑问句,并进行下一步延伸。比如,当孩子说:“我不喜欢这个刷子刷东西的方式。”那我们可以让孩子说说原因:“为什么不喜欢这个刷子呢?”或引导孩子思考解决方式:“你认为可以怎么样改进它?”◆◆学会反向提问想起我们小时候放学回家,可能收到的父母提问是:“你有没有好好听老师的话?好好念书?”但在拉比的例子里,妈妈的提问是为了帮助孩子保持好奇心。这个持续不断地提问和探索的过程,也决定了拉比的思考方向、学习态度,甚至是未来的走向。在做出判断和行动之前,好的、正确的问题可以帮助孩子掌舵。如果你发现孩子好像没那么喜欢问问题,原因大多是我们没有给予孩子足够安全的提问空间,孩子没有感受到“自由提问”的氛围,也没有感受到大人对自己好奇心的支持,所以慢慢就抑制了自己提问的冲动。

作为创造力的重要伙伴,好奇心的研究也很有趣。我之前看过英国《独立报》的一个调查,调查者在采访了1500个家庭和小朋友后指出:一个2~6岁的孩子,平均每个孩子每天会提73个问题;宝宝好奇心达到峰值的年龄是在4岁左右;妈妈平均每周要回答孩子近500个问题;孩子提问的时间总长度可以高达14个小时;近1/3的爸爸妈妈表示面对孩子的好奇心时都感到“筋疲力尽、绝望、棘手、无所适从”。

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将受益一生(守护孩子的好奇心)(1)

但在这个调查中,约有40%的爸爸妈妈表示,正是因为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找到了变成“无所不能”超级爸妈的奋斗目标,最终成为孩子心中的榜样。的确,头疼归头疼,不管怎么说,提问是孩子有好奇心的表现,是激发创意的必经之路。在孩子不断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也是在主动地探索和成长。仅仅让孩子提问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帮助孩子把提问变成触点,让孩子借此打开创造力的世界,这才是最好的方向。

每个孩子都会迎来爱提问的阶段,有些孩子可能两岁便开始进入“十万个为什么”阶段,有些孩子可能要到3岁。孩子提问的过程,是启动自己大脑思考的过程,它需要一定的想象力,并且很需要父母的鼓励。

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将受益一生(守护孩子的好奇心)(2)

1944年,物理学家依西多· 拉比(Isidor Rabi)因发现原子核在磁场中的共振方式而获得诺贝尔奖。我们如今能够使用汽车导航找方向也是因这个发明才得以实现。当他发现前人未知的核磁共振技术的时候,曾经有人问其中的秘诀,想知道他为什么会有这么独特的想法。当时他回答说:“我小时候从学校回家,妈妈总是问我,孩子你今天上学问了老师什么问题呢?母亲的提问正是我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

想起我们小时候放学回家,可能收到的父母提问是:“你有没有好好听老师的话?好好念书?”但在拉比的例子里,妈妈的提问是为了帮助孩子保持好奇心。这个持续不断地提问和探索的过程,也决定了拉比的思考方向、学习态度,甚至是未来的走向。

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将受益一生(守护孩子的好奇心)(3)

在做出判断和行动之前,好的、正确的问题可以帮助孩子掌舵。

如果你发现孩子好像没那么喜欢问问题,原因大多是我们没有给予孩子足够安全的提问空间,孩子没有感受到“自由提问”的氛围,也没有感受到大人对自己好奇心的支持,所以慢慢就抑制了自己提问的冲动。

针对这个现象,有3个小建议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随手做起来:

◆◆学会反向提问

反向提问让我们把陈述句变成疑问句,并进行下一步延伸。比如,当孩子说:“我不喜欢这个刷子刷东西的方式。”那我们可以让孩子说说原因:“为什么不喜欢这个刷子呢?”或引导孩子思考解决方式:“你认为可以怎么样改进它?”

◆◆减少封闭式问题

封闭式问题是指可以用“是”或者“否”,或者一个具体的词来回答的问题。比如我们问孩子“你画的是太阳吗”或者“停车标识的颜色是什么”,便是封闭式的问题,这样的问题都要尽量少问。

◆◆多采用开放式提问

在激发孩子好奇心的过程中,开放式问题可以让孩子分享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思路,并且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重视。比如我们可以采用知识性的开放式提问方法:“你对这个东西有多少了解?”这些提问非常适合平时和孩子做科学实验、户外探索的场合,从好奇心出发,引导孩子从自己了解的部分入手,一点点地思考问题。

孩子的好奇心当然远不止上述这些领域,但家长的核心原则是帮助孩子搭建跟问题之间的“连接感”。什么是“连接感”呢?即教育是孩子生活的过程,所有的问题跟他是有关联的,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原来植物、动物和人类都有生命周期,原来全家人的手纹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的,这些都是把知识拉近孩子生活的示范。

学会提问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很重要的思维锻炼方式,能够让孩子学会深入理解一件事情。孩子最初的提问天马行空、无拘无束,我们需要保护好孩子这份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为他们创造安全的提问空间,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我相信,在学习提问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能学到比我们想象中更多的东西,这就是好奇心和有效思考碰撞出来的惊喜。

文/《超强学习力》(作者:薛文英 简志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