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黄帝内经温疟与寒疟讲解(通读黄帝内经之三十五)

黄帝内经温疟与寒疟讲解(通读黄帝内经之三十五)岐伯回答说:疟疾刚发作时,最先是毫毛立起,接着出现伸懒腰、打哈欠,进而感觉寒冷打冷战,全身发抖,下颌骨也跟着打颤,腰部脊椎全开始疼痛,等寒冷的感觉过去,就会全身内外都发热,头痛欲裂,干渴想喝凉水。 黄帝问(岐伯):一切的疟证都是受到风邪侵袭所致,但疟证的发作时间却有一定规律,这是为什么?  帝曰:何气使然?愿闻其道。  岐伯曰:阴阳上下交争,虚实更作,阴阳相移也。阳并于阴,则阴实而阳虚,阳明虚,则寒慄鼓颔也;巨阳虚,则腰背头项痛;三阳俱虚,则阴气胜,阴气胜则骨寒而痛;寒生于内,故中外皆寒;阳盛则外热,阴虚则内热,外内皆热则喘而渴,故欲冷饮也。 翻译如下:

《黄帝内经》一起读第35天,打卡,继续……今天是讲述疟病如何而来的——

《素问 疟论篇》

黄帝内经温疟与寒疟讲解(通读黄帝内经之三十五)(1)

原文:黄帝问曰:夫痎疟皆生于风,其蓄作有时者何也?

  岐伯对曰:疟之始发也,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慄鼓颔,腰脊俱痛,寒去则内外皆热,头痛如破,渴欲冷饮。

  帝曰:何气使然?愿闻其道。

  岐伯曰:阴阳上下交争,虚实更作,阴阳相移也。阳并于阴,则阴实而阳虚,阳明虚,则寒慄鼓颔也;巨阳虚,则腰背头项痛;三阳俱虚,则阴气胜,阴气胜则骨寒而痛;寒生于内,故中外皆寒;阳盛则外热,阴虚则内热,外内皆热则喘而渴,故欲冷饮也。

翻译如下:

黄帝问(岐伯):一切的疟证都是受到风邪侵袭所致,但疟证的发作时间却有一定规律,这是为什么?

岐伯回答说:疟疾刚发作时,最先是毫毛立起,接着出现伸懒腰、打哈欠,进而感觉寒冷打冷战,全身发抖,下颌骨也跟着打颤,腰部脊椎全开始疼痛,等寒冷的感觉过去,就会全身内外都发热,头痛欲裂,干渴想喝凉水。

黄帝问:哪种邪气让病人出现这些症状?我希望听听其中的道理。

岐伯说:阳气下行极而上,阴气上行极而下,阴阳上下交争,阴胜则阳虚,阳胜则阴虚,阴阳交替相胜虚实互相转化就出现了上述症状。阳气并入阴分,就会阴气实满阳气衰弱,阳明经经气虚弱,就会全身发抖战栗,下颌骨打颤;太阳经经气虚弱,就会腰部、背部、头颈部疼痛;如果三阳经脉都虚弱则会阴气偏胜,阴气偏胜就会感到骨骼里寒冷而痛,而寒又生于内,所以才内外都寒。阳气盛体表会热,阴气虚脏腑会热,内外都发热,病人就会气喘而且口渴,所以才想喝冷水。一切疟证都罹患于夏季,是被暑气所伤,暑热之邪强盛,藏在皮肤之内,肠胃之外,而这里是营气所在的地方。此邪气会让人汗孔疏松,腠理开泄,所以到了秋天之气来临时,如果出汗时感受了风邪,或是汗出时沐浴,水气就会停留在皮肤之内,和卫气一起“居住”。卫气,白天运行于阳分,夜间运行于阴分,所以当卫气在阳分中运行时邪气也跟着外出,当卫气在阴分中运行时邪气就跟着进入内里,邪气在身体内外出出入入,所以疟疾就每天有规律地发作。

黄帝问:那么,那种隔日发作的疟疾,又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说:这是因为病人体内的邪气居留的位置比较深,向内逼迫住阴分,使得阳气只能独自运行,而阴分中的邪气也因为阴阳相争而停留在内里无法迅速“脱身”,所以就出现了症状隔天发作的情况了。

黄帝说:好。有些病人的疟疾会逐日推迟发作,也有些病人则逐日提前发作,这是什么邪气造成的?

岐伯说:邪气从颈后的风府穴侵入,会沿着脊椎向下行进,人体的卫气每一天一夜就会会合在风府穴,而邪气则每天以一节脊椎的距离向下移行,所以疟疾症状的发作时间也就逐日推迟了。这是邪气先侵入脊背,而卫气运行到风府穴时腠理就会开泄,腠理开时邪气趁机而入,邪气进入后就会发作成疟疾,又因邪气每天向下沿脊椎移动一节,所以发作时间一天一天推迟。这种邪气从风府穴侵入并每天下移一节的情况,二十五天后邪气会到达尾骶骨,第二十六天进入脊椎内部,灌注于冲脉。邪气进入冲脉后,会沿着冲脉上行,九天后出于任脉的天突穴(胸骨上窝正中),此时邪气逐日上升,所以发作时间又一天比一天早了。

那种隔日发作的疟疾,因邪气向内逼迫五脏,横向绵连在膈膜间,道路比较远,所在位置深,所以移行比较慢,不能和卫气并行,不能同时溢出,所以才会间隔一天发作一次。

黄帝说:夫子您说卫气每每运行到风府穴,腠理就会开泄,腠理开邪气会趁机而入,邪气入就会发病。而今邪气沿卫气通路每天下行一节脊椎的距离,那么邪气发作时也不在风府穴,为什么却日日发作呢?

岐伯说:上面所说的,是邪气从风府穴侵入,沿着脊椎向下的所出现的症状。但病人身体的虚实不同,邪气侵犯的部位也不同,所以并不一定都是从风府穴侵入。所以,如果邪气是从头颈部侵入,当卫气运行到头颈时症状就会发作;邪气从背部侵入,当卫气运行到背部时症状就会发作;邪气从腰脊部侵入,当卫气运行到腰脊时症状就会发作;邪气从手足部侵入,当卫气晕车到手足时症状就会发作。卫气运行到哪里,如果与那里的邪气相合,就会发作。所以,风邪入侵是没有固定部位的,卫气运行到哪里,哪里的腠理就会开泄,一旦有邪气在此与之相遇,哪里就是发病的所在部位。

黄帝说:好。风病和疟病很相似又属于同一类疾病,然而风病在发病期症状会一直存在,但疟病在发病时症状却有时发作有时停息有一定规律,这是为什么?

岐伯说:风病的邪气侵袭了哪里就会滞留在哪里,不会到处乱走,所以发病时症状持续存在,而疟病的邪气会沿着经络循行,还会向内逼迫内脏,所以与卫气相合是症状才会发作。

黄帝问:疟疾发作时,病人先是感觉寒冷之后又会发热,这是为什么?

岐伯说:夏季时被严重的暑邪所伤,比如正在大量出汗,腠理大开之即,遭遇了寒凉水湿之邪气,邪气就会潜藏在皮肤腠理之中,待到秋季,再被风邪所袭,疟疾之病就生成了。寒,是阴邪,风,是阳邪,人先被寒邪所伤而后又被风邪所伤,所以发作时就会先是寒冷打战之后又会发热,这种有一定发作规律的疟疾,叫做“寒疟”。

黄帝问:有些疟疾在发作时,病人先发热而后才会出现寒冷打战的症状,这是为什么?

岐伯说:这是因为病人先被风邪所伤而后又被寒邪所伤,风邪是阳邪,寒邪是阴邪,所以才会出现先发热而后寒冷打战的症状,发作时间也有一定的规律性,叫做“温疟”。此外,如果发作时只发热而没有寒冷打战症状的,是因为病人阴气不足,阳气独旺,造成气短、烦闷不适,同时手足发热,想呕吐,这种叫做“瘅疟”。

黄帝说:《灵枢 逆顺》篇曾说过,有余的实证要用泻法来治疗,不足的虚证要用补法来治疗。发热是有余,寒冷是不足。疟疾病人的寒冷,喝热水或烤火都不能温暖,可等到发热时,冰和冷水也不能让其凉爽,这些都属于或有余或不足的类型。当病人出现寒、热症状时,优秀的医生也不能阻止这些症状,必须等到症状自行衰退后才能使用刺治的方法来治疗,这是什么缘故?我希望听一听。

岐伯说:医书有这样的记载:热势炽盛时是不能使用针刺治疗的,脉象混乱时也不能刺治,病人大汗淋漓时更不能刺治,原因是此时邪气正盛气机逆乱,所以不可以治疗。疟疾刚刚发作时,阳气并入了阴分,此时阳气虚而阴气盛,体表卫气不足,所以病人会先出现寒冷战栗;待阴气逆乱达到顶点,就会复出阳分,阳气和阴气又并入阳分中,就会阴气虚而阳气盛,所以病人就会发热而且口渴。凡是疟疾的邪气,如果并入阳分就会让阳气偏胜,并入阴分就会让阴气偏胜,阴气偏胜病人就会寒冷战栗,阳气偏胜病人就会发热。疟疾,是风寒之邪没有按一般规律来伤人,发作时必须等待阴阳逆乱达到极致才能向相反方向转化。到病情发作时,发热就像火一样,也如同风雨一样无法阻挡。所以医书上所说:当病势极盛的时候,是不可强行攻击邪气的,强行攻击一定会损伤正气,而待病势衰减之时再行攻击,就能取得成功,就是这个道理。疟疾在症状没有发作时,阴气还没有并入阳分,阳气也没有并入阴分,对症给予适宜的治疗,正气得以安和,邪气得以消亡,所以医生不可以在病人症状发作时治疗,就是因为此时气机逆乱。

黄帝说:好。治疗疟疾的方法是什么?时间早晚如何定夺?

岐伯说:疟疾将要发作时,阴阳逆乱相移之即,必定会从四肢末端开始。如果阳气已损伤,阴气必然也随之受到伤害,所以在发作之前先将四肢的末端扎住,让邪气不得进入,阴气也不得外出,然后查看病人的络脉情形,在细小的络脉盛实充盈而有瘀血的地方刺治,令瘀血得出,这是抢在正气还没有与邪气相并前的一种治疗方法。

黄帝问:疟疾在没有发作时,病人体内是怎样的情形?

岐伯说:疟疾在身,病人的阴阳虚实就会更替交作,并随之邪气所在部位不同而不同。如果病邪在阳分,病人就会发热而脉象躁动;如果病邪在阴分,病人就会感觉寒冷而脉象沉静;病邪达到极致,病人的阴阳之气就会一起衰弱;当卫气与病邪分离时,症状就会暂时停止;卫气与邪气相合时,症状就又出现了。

黄帝问:有些疟疾病人症状会间隔两天甚至数天才会发作,有的发作时口渴有的不渴,这是什么缘故?

岐伯说:那些症状间隔数天才发作的,是邪气与卫气在到达风府穴的时间不吻合,有时没有同时到达并相合,所以症状才会停歇几天后才发作。疟疾,其实就是阴阳的更替相胜,有的病情重一些,有的轻一些,所以有些人会口渴,也有些人并不口渴。

黄帝内经温疟与寒疟讲解(通读黄帝内经之三十五)(2)

黄帝问:医书上有说夏季被暑邪所伤,到秋季时必定发生疟疾,但现在有些疟疾却不是这样的,为什么?

岐伯说:这个说法是指那些与四时发病规律相符合的情况。那些与四时发病规律不相符合,病情有异的,是反四时的。就像秋天发作的疟疾,病人寒冷的感觉比较重,发作于冬天的疟疾,病人寒冷的感觉比较轻,发作于春天的疟疾多会有厌恶风的症状,发作于夏天的疟疾则会出汗比较多。

黄帝问:温疟与寒疟,是怎样侵入身体的,又会在那个脏器中“安家”?

岐伯说:温疟,是在冬季时中了风寒,寒邪潜藏在骨髓中,到春天人也随着万物生发而阳气勃发,潜藏的邪气无法自行出来依然潜藏。到了夏季,如果遇到炽盛的暑邪,耗损阴气,人头昏脑涨仿佛脑髓都被消融,肌肉消减,腠理开大汗出,倘或再用力做事情,潜藏的邪气就会和汗一起出来。温疟的病邪潜藏在肾脏,邪气是先从内而出于外的。如果是这样的情况,阴气虚而阳气偏盛,阳气盛人就会发热,发热症状衰退时邪气又再进入阴分,邪气进入后阳气就会虚弱,阳气虚弱病人就会感觉寒冷。所以这种先发热而后发冷的疟病,叫温疟。

黄帝问:那么瘅疟呢?

岐伯说:瘅疟,是因为肺脏本就有热,有热则肺气壅盛,气逆就会上冲,导致胸中气机壅塞却无法外泄,倘若用力劳作,腠理就会开泄,风寒趁机侵入皮肤之内、分肉(指肌肉,肌肉外层为白,内层为赤,赤白相分,界限分明,故名)之间而发作,发作就造成阳气偏盛,阳气一直偏盛而不衰减人就病了。这种病的邪气独盛于阳分却不入阴分,所以病人发热但却不感觉寒冷,病邪向内潜藏在心脏,在外则滞留在分肉之间,令病人肌肉消减而身体消瘦,所以叫瘅疟。

黄帝说:讲得太好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