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书十宗罪:追杀作者 强力查封 放火焚毁
悬疑书十宗罪:追杀作者 强力查封 放火焚毁▼▼▼今天,书单君就和“书米”们分享6本劫后余生的禁书,看看是怎样的力量让它们摆脱了被禁的命运,一步步走向不朽。遭禁最多的当然是色情类书籍。毕竟很多地区的人类曾长期生活在宗教的保守意识形态下,越是性压抑,就越容易激发出讨论性的渴望。此外,和色情类书籍在数量上旗鼓相当的,就是威权统治下的思想类禁书。出于钳制思想的目的,当权者常会害怕如细菌一般的文字和疾病一般的书籍,比如有名的焚书坑儒或纳粹烧书。被禁止并不一定等于是佳作,但就像曾经被禁止的火种一样,有一部分禁书不仅经过重重审查、销毁后得以幸存,甚至在后人的不断阅读、流传中成为了经典。
微信公众号“书单”独家原创稿件(BookSelection)
开卷有益——相信“书米”们都会同意这句话,但在某些人看来,书籍也可能会变副面孔,成为毒害思想、蛊惑人心的“毒草”。
是“毒草”,当然就要铲除,于是就有了“禁书”。
毫不夸张地说,有书的地方就会有审查:
遭禁最多的当然是色情类书籍。毕竟很多地区的人类曾长期生活在宗教的保守意识形态下,越是性压抑,就越容易激发出讨论性的渴望。
此外,和色情类书籍在数量上旗鼓相当的,就是威权统治下的思想类禁书。出于钳制思想的目的,当权者常会害怕如细菌一般的文字和疾病一般的书籍,比如有名的焚书坑儒或纳粹烧书。
被禁止并不一定等于是佳作,但就像曾经被禁止的火种一样,有一部分禁书不仅经过重重审查、销毁后得以幸存,甚至在后人的不断阅读、流传中成为了经典。
今天,书单君就和“书米”们分享6本劫后余生的禁书,看看是怎样的力量让它们摆脱了被禁的命运,一步步走向不朽。
▼▼▼
《少年维特的烦恼》,这本现在被各种“中小学生必读书目”收录的经典名著,在刚问世时可不那么受欢迎,一度更被视为引发社会恐慌的“死亡笔记”。
书的情节很简单,主人公维特爱上一位已经订婚的女孩,最后难以承受失恋之苦而选择自尽。只是,在歌德的笔下,这个故事却有极大的艺术能量,让每一位翻过的读者都不免动情。
出版后,维特的悲惨故事不仅广为流传,更是超出歌德的预料,形成了一股“维特热”——有不少人走上了维特的道路,选择一枪结束自己的性命。
心理学的“维特效应”就是概括这种现象,意为一个地区的轰动性自杀事件必会引起一小波模仿的风潮(例如前几年轰动一时的“富士康连环跳楼”事件)。
另外,由于此书对自由恋爱的描写极大地冲击了当时的主流道德观,因此也一度在欧洲多个地方遭禁。
尽管已经出版两百多年,但我们现在重读《少》,依然会被歌德优美的文笔所感染,这也是为什么有人戏称此书为“前半部小清新,后半部暴风雨”——这锦里藏针的功夫,难怪当时读惯传统小说的人们会对它既痴迷又恐慌。
相关类似禁书
▽
J.D.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哈珀·李《杀死一只知更鸟》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难以逾越的巅峰,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但这样一部堪称“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的杰作,其命运却颇为坎坷。
曹雪芹在写作时的生活状况可以说是穷困潦倒,而他又花费了大量心血,“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后来英年早逝,是否完成了全书都无定论。
清道光和同治年间,《红楼梦》又在一些地方成了禁书,罪名是“诲淫”,“败坏闺门”,“蛊惑人心”等。幸好查禁力度有限,我们还能看到比较完整的《红楼梦》前八十回。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原因之一,在于其内涵的丰富性。
鲁迅就曾说过,读《红楼梦》时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闺秘事。它内涵的丰富和可解释的空间之大,甚至日渐发展出专门的学问——“红学”,这在古今中外都是罕见的。
《红楼梦》的经典之处,自有众多“红学”研究的材料去阐释,书单君只谈一点阅读感受:读红楼,就像进入一座高大广阔的中式古典宫殿,你会惊叹它布局之气势、结构之严整,更会陶醉于它雕梁画栋之雅致、机关格局之精巧,每读一遍,你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
所以,不论两百余年来世事如何变迁,它始终具有穿越时间打动人心的力量。
相关类似禁书
▽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