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脱碳层(冷变形珠光体钢丝渗碳体分解调控界面演变)
金属材料脱碳层(冷变形珠光体钢丝渗碳体分解调控界面演变)图3 (a)轧制样品中Fe3C/Fe界面的HRTEM图;(b)界面位错;(c)应变分析图2 渐进变形应变下PSW的微观组织演变本文使用的PSW碳含量为0.8 wt.%,钢丝样品直径为1.25mm和0.91mm,对0.91mm钢丝进行多道次冷拉拔,制备出渐进应变试样。为了研究较小应变下的组织结构,将直径1.25mm线材抛光成0.85mm厚线材,中间夹有不锈钢片,然后冷轧,根据厚度折算应变约0.07。研究发现在原始样品中,Fe3C/Fe界面原子平坦,且与晶体取向一致[010]c//[111]f,(101)c//(11)f。冷变形在ε<1界面上产生了大量的位错;在ε=0.07的轧制样品中,在界面附近发现了薄薄一层无序的渗碳体。当ε=0.18时,Fe3C/Fe界面出现波动,且存在复杂的位错网络。界面构型随变形应变而改变是位错/界面相互作用和界面附近应变诱导渗碳体分解的综合结果。图1 PSW中珠光体
冷拔珠光体钢丝(PSWs)具有超高的强度和足够的延性。在实验室阶段,钢丝的极限抗拉强度甚至接近7GPa。由于其显著的力学性能,PSW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工程价值。多个学者研究了PSW的微观结构及其与优异力学性能的关系,全珠光体钢由纳米铁素体和渗碳体(Fe3C)片层组成,高密度间相边界作为位错滑移的障碍,显著增加了材料的流动应力。随着变形应变的增加,层间距离减小,冷拉钢丝的强度进一步提高。在珠光体中,虽然渗碳体/铁素体界面的结构已经研究了很长一段时间,但直到近年来,原子水平的结构-性质相关性才受到重视。目前珠光体钢丝界面结构如何演化还未明确,这严重限制了界面变形对力学行为影响的研究。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探讨了随着变形应变的增加,PSW中Fe3C/Fe界面的结构演变。研究了界面原子构型和应变形态,并重点分析形变诱导渗碳体分解对界面重构的影响。相关论文以题为“Structure evolution of the Fe3C/Fe interface mediated by cementite decomposition in cold-deformed pearlitic steel wires”发表在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jmst.2021.05.061
本文使用的PSW碳含量为0.8 wt.%,钢丝样品直径为1.25mm和0.91mm,对0.91mm钢丝进行多道次冷拉拔,制备出渐进应变试样。为了研究较小应变下的组织结构,将直径1.25mm线材抛光成0.85mm厚线材,中间夹有不锈钢片,然后冷轧,根据厚度折算应变约0.07。
研究发现在原始样品中,Fe3C/Fe界面原子平坦,且与晶体取向一致[010]c//[111]f,(101)c//(11)f。冷变形在ε<1界面上产生了大量的位错;在ε=0.07的轧制样品中,在界面附近发现了薄薄一层无序的渗碳体。当ε=0.18时,Fe3C/Fe界面出现波动,且存在复杂的位错网络。界面构型随变形应变而改变是位错/界面相互作用和界面附近应变诱导渗碳体分解的综合结果。
图1 PSW中珠光体结构的TEM图
图2 渐进变形应变下PSW的微观组织演变
图3 (a)轧制样品中Fe3C/Fe界面的HRTEM图;(b)界面位错;(c)应变分析
图4 不同拉伸应变下珠光体片层的EFTEM图与分析
图5 Fe3C/Fe界面的位错滑移示意图
本文揭示了变形诱导的渗碳体分解在界面重构中的重要作用。对于ε≥1.13,渗碳体发生了明显的分解,导致单个渗碳体层由单晶纳米晶转变。然而,由于非晶/晶界面的形成,界面位错和应变大大减少。渗碳体的部分分解伴随着珠光体的整个变形过程,有效地降低了界面应变浓度,从而提高了变形后PSWs的延性。本文促进了多层膜的力学性能研究,并为更好地设计其它多层膜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文:破风)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材料科学与工程”。欢迎转载请联系,未经许可谢绝转载至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