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剧真的没有盼头了么(当古装剧有了鲜明的现代价值观)
古装剧真的没有盼头了么(当古装剧有了鲜明的现代价值观)与之对应的是,《长安十二时辰》开播不到一个星期,豆瓣吸引超6万人打出8.7的高评分。除了精良的服化道、电影质感的镜头以及演员外,也许与剧中这些角色各自坚守的价值观,构架起丰富立体的人物形象也不无关系。此外,剧中其他角色的台词也同样精彩。简单的一句话,勾勒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李必为官的动机是“不良人帅能守长安百姓,宰相能守天下百姓”;张小敬作为死囚即使完成任务后仍然要赴死,也会答应李必的原因是“为了能再做一天长安不良帅,再守一天长安”;以及小人物丁瞳儿,作为一名风尘女子,也有情有义,杀伐果断,遇人不淑之后,愤然回头......“...长安好吃、好喝、好生活,当然让人想留下,可让我真的觉得活的有意思的是,就是在长安里再普通不过的这些人,大家没有读过什么书,没有多少钱,也说不上有什么了不得的前途,可他们,不,可我们都在尽心做自己的事,所以只做旅帅不够保护他们,位子还得高一些,至少要进右骁卫....
作者 | 程梦
“为什么留在长安?”
“想升迁。”
“倒是毫不避讳?”
“...长安好吃、好喝、好生活,当然让人想留下,可让我真的觉得活的有意思的是,就是在长安里再普通不过的这些人,大家没有读过什么书,没有多少钱,也说不上有什么了不得的前途,可他们,不,可我们都在尽心做自己的事,所以只做旅帅不够保护他们,位子还得高一些,至少要进右骁卫......右骁卫能守长安。”
这是《长安十二时辰》中张小敬(雷佳音饰)问崔器(蔡鹭饰)留在长安原因的一段对话。在此之前作为剧中出镜率并不高的崔器,因每次出场多是冒进、智商不在线,行动时拖延救援等行为,成为弹幕上重点的“火喷”对象。
然而此段对话之后崔器的形象,至少在小影(ID:maoyingtv)心中立即发生改变:不再那么令人讨厌,反而正向可爱了起来。当然崔器之前的莽撞行为并不是因为这一段台词被“推翻”,而是这段对话中所体现出的崔器的价值观,让这个人物开始被理解。
此外,剧中其他角色的台词也同样精彩。简单的一句话,勾勒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李必为官的动机是“不良人帅能守长安百姓,宰相能守天下百姓”;张小敬作为死囚即使完成任务后仍然要赴死,也会答应李必的原因是“为了能再做一天长安不良帅,再守一天长安”;以及小人物丁瞳儿,作为一名风尘女子,也有情有义,杀伐果断,遇人不淑之后,愤然回头......
与之对应的是,《长安十二时辰》开播不到一个星期,豆瓣吸引超6万人打出8.7的高评分。除了精良的服化道、电影质感的镜头以及演员外,也许与剧中这些角色各自坚守的价值观,构架起丰富立体的人物形象也不无关系。
此外,该剧在“限古令”依然波动的情况下,再次定档且成功播出,剧中正向的价值观或许也是支撑原因之一。而回看那些在古装剧限制政策颁布的浪尖时期播出的高收视、高口碑的大热古装剧,总能从普通的台词中寻到人物的价值观。
那些受官媒称赞的古装剧,传递的价值观是怎样的?
2015年的一部《琅琊榜》是无数喜欢古装剧迷的最爱,经常出现在网友经典古装剧的排选名单中,剧中各个人物形象让网友们至今依然讨论不断。
主角人物梅长苏自不必多说,开始一句“既然我活了下来,便不会白白地活着”,临近结尾的“林殊应当死在战场之上”,就是其为家为国的赤子之心,剧中尽管使用了阴谋诡计,但自始至终内心依然充满了对自我的唾弃和反省,在家国大情怀上,价值观纯粹而不含有丝毫的庸俗。
除了家国情怀上,剧中众多配角身上日常生活的价值观也同样令人发省。剧中萧景睿知道被朋友利用后,尽显豁达的态度:
“我之所以这么待你,是因为我愿意。若能以此换回同样的诚心。固然可喜。若是没有,我也没有什么可后悔的。”
“凡是人总有取舍,你取了你认为重要的东西,舍弃了我,这只是你的选择而已。若是我因为没有被选择而心生怨恨,那这世间,岂不是有太多不可原谅之处,毕竟谁也没有责任要以我为先,以我为重。无论我如何希望,也不能强求。”
被利用后没有选择仇恨,而是依然保持自我温润善良的品性,放到如今来看依然适用,在受到背叛,伤害时,我们可以依然选择自我原本的样子,不被仇恨蒙蔽双眼。当然还有誉王“越是对手,越能心意相通”与对手的惺惺相惜;“情生自愿,事过无悔,既然抗不过天命,又何必怨天尤人”莅阳公主对待感情的洒脱;言豫津无条件支持朋友等。
用古装剧故事向观众传递着当代的价值观,引发大众讨论和思考,也收获到官方的称赞,如人民日报(为大众文艺的价值观探索点赞(文艺新视界)——以《琅琊榜》等三部影视作品为例)。
且彼时古装剧播出环境也不是十分友好,“限古”政策已经实施,一剧两星也彻底落地。但在卫视黄金档古装剧播出数量锐减的情况下,该剧依然拿到北京、东方两台卫视黄金档首播,此后又一直被各大卫视轮番热播。
同样因为剧中价值观受到官方称赞的还有在去年底“限古令”风声最盛时期,几经改档最终在湖南卫视黄金档播出的《知否》。剧中盛明兰面对“亲事”时提出的:“与人相守,最终依靠的,还是那最低处,品性的最低处。与人相守几十年,终究还是要看看最低处的那儿,能不能忍得下去。”这一符合普世价值观就受到《中国青年报》的称赞。
除此之外,明兰对于站队立场问题的“大丈夫当忠君爱国,何必无畏争执,不如做个纯臣”,对于夫妻相处的:“既然结为夫妻,自然就该同声同气,同心同命”,立身处事上:“凡事最好也别指望人,大家都有各自的难处,实在要指望,也别太多,太深,指望越多,难免会有些失望,失望一多,就心生怨怼,怨怼一生,仇恨就起。”......等观点全部都贴近现代人的价值观体系。
以及上个月播出的《大宋少年志》,同样也因为发人深省的台词,连带编剧都被送上了热搜。例如剧中王宽说的:“我知道掌院是想让我们学会猜疑身边人,可我觉得这样不对,就算黑暗里行事,心里也该有光才对”表现出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对同伴报以信任。赵简面对女子不都是要嫁人,活在别人的羽翼之前的问题时说道的:“女子为何就不能和男子一样建功立业,兴国安邦......我要为自己而活”,从一个古代女子口中传达出女子当独立的现代价值观来......
值得注意的是,该剧是在多档古装剧撤档、下架、停播的档口,被提档且上星播出,且剧中几乎全新人的情况下豆瓣评分打到了7.8。回看以上两部剧播出时,“限古”政策也一直存在,可播出期间仍然能得到官媒的肯定,一边限制古装剧的政策相继出台,一边又在对一些古装剧进行鼓励称赞,“限古令”真正想限制的是什么?
回看这一路“限古”政策颁布的时间节点或许能找到原因。
据网上查询,最早的限古政策是在2011年的12月份,广电颁布古装剧限播令,规定宫斗戏、穿越戏不得上黄金档,并在2012年1月至10月间不再立项这两类新剧。
可在该政策下达前一两年间,以《美人心计》、《倾世皇妃》、《甄嬛传》为代表的宫斗剧盛行,但此类型大部分剧多是表现宫廷之中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拉帮结派,互相利用,只有依靠最高权力者才能赢得最后的成功。除了令人痛恨封建王朝对女人的迫害,价值观也是消极导向。
另一类型穿越剧也是如此,2011年由《宫锁玉心》引起,《步步惊心》推向高潮的以爱情为主题的穿越剧吸引了众多女性观众。尤其女主意外穿越古代与当代人物之间惊心动魄的爱情故事竟引来一些未成年人的向往,彼时就曾有小学生自杀留下希望穿越的遗书事件发生。
所以在2012年2月广电总局再次提出,禁止古装穿越剧胡编乱造,限制但也不会一刀切。
此后的一年间穿越剧有所收敛,然而却出现新弊端。古装剧的剧集普遍增长,由之前的平均三十多集到动辄六七十集的体量,例如《陆贞传奇》59集、《隋唐演义2013版》62集、《天天有喜》70级,一部剧播完几乎要近两个月的时间,且有的剧情拖沓冗长,“注水”严重。
这一现象出现后,2013年5月广电颁“限古令”,规定每年古装剧在卫视黄金档的集数比例在15%以内,两部古装不能接档播出,按照卫视黄金档剧集承载能力,古装剧每年不超过110集,但历史剧不在限制范围内。
留下历史剧的缺口,之后以历史人物为原型的古装大女主爱情剧盛行,例如《卫子夫》、《武媚娘传奇》、《芈月传》等等,甚至《巴清传》早先定位就是历史剧,后因与历史不符被“秦粉”(秦朝历史爱好者)举报。于是2018年,广电再次管控古装剧,规定戏说历史的宫斗类不能在卫视黄金档播出。
但古装剧巨大的造星能力致使其并没有因为政策的限制减退热情,大量古装剧开拍,题材也还更加丰富。除了《如懿传》、《延禧攻略》等历史宫斗剧,还有像《古剑奇谭》、《青云志》、《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玄幻剧,《云中歌》、《幻城》《锦绣未央》等网文IP剧。此时虽然卫视平台古装剧被严格控制,但还有视频平台可以“收容”它们。
古装剧确实也更能抓住观众“嗨点”。像近几年间盛行的大女主戏,多是女主从平凡小人物起与剧中反派势力斗智斗谋且一路开挂走向人生巅峰。当然期间会收获剧中多位男性角色喜爱,拥有着一份或几份惊天动地的爱情,这对女性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但有时剧中的人物价值观却立不住脚,往往为了凸显女主的光明磊落,更多是让反派没有理由的心胸狭隘、阴险狡诈,争斗中全是阴谋算计,人与人之间毫无信任可言。
随后,2019年3月22日,开始网传广电总局出调控新规,从即日起至6月,包括武侠、玄幻、历史、神话、穿越、传记、宫斗等在内的所有古装题材网剧、电视剧、网大都不允许播出。已播出的撤掉所有版面,未播出的全部择日再排。
至此主要播出平台都受到政策监管,古装剧看似没有了出路。但其实每条限制政策都有起因,都是在针对古装剧出现的问题进行限制和对市场引导。
限制古装剧不是目的,其中的价值观才是关键从官媒对于古装剧的态度也可以发现这一点,虽然不少剧遭到其深恶痛绝的批评,但如上文提到的几部剧一样,对于一些古装剧的夸奖也是毫不吝惜。猫影文娱(ID:maoyingtv)分别抓取近几年官媒批评和称赞古装剧时的点评词发现,剧中传递的价值观是决定官媒对其态度的关键。
在官媒批评古装剧的文章中就有:胡编乱造、误导、价值观偏离等词的出现,一篇半月谈(是中共中央宣传部根据新时期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委托新华社主办的、面向基层读者的党刊)官方微信发布,人民网、光明日报都转载了的《“宫斗文化”复燃,权谋学被一些年轻人奉为人生指南》文章中,就批判了一众古装宫斗剧奉行“权谋论”传递出错误的价值观。
而在对于一些古装剧的表扬中,也多能看到正能量、创新思考、现代价值观等字眼,且这些剧中也不失历史题材或架空背景的古装剧,如此来看,开始从题材上限制宫斗剧、穿越剧、架空剧、历史剧(禁止历史戏说),政策针对的从来不是古装剧本身,而是古装剧中内容传递的价值观。
然而大部分人却只看到了彼时被限制的这些古装题材,没有意识到限制政策的真正目的是在对古装剧传递的价值观进行引导,而在之后的古装剧的制作中,更多的是尽量避开“限制题材”的红线,努力开拓政策上未涉及到的“新”题材、“新”类型古装剧以求过审,而这些换汤不换药的“创新”古装剧招致的结果只能是:更加严控的政策监管。
当仅从题材上限制无法达到规范目的,政策便只能从播出平台下手,于是“一刀切”式的看似阻绝了所有古装剧。可以说,当前的“限古”局面是整个古装市场从一开始就没有意识到政策导向而造成。
走到这一步,古装剧市场发展局势是十分严峻了,但却也并没有到“凉凉”的地步。如今平台播出古装剧虽然受到严控,可并是非完全禁止,这几个月来也有多部古装剧顺利播出。
另一方面不再明文指出对于古装剧的禁止条项,这未尝不是政策在这一“冷却期”实行的引导,没有了题材上的形式限制,制作者们只有从能通过审核播出的那些古装剧身上寻找播出“秘诀”。当严控时,市场释放出的更多是具有正向价值观导向的古装剧,内容制作者们或许也能渐渐明白政策的用心。
不管怎样,可以肯定的是古装剧永远不会消失,作为深受观众喜爱的题材,既能展现我国古代历史文化,又能连接当今社会价值观,古装题材拥有其不可替代的题材价值。而担负这一重任,也更应该注重其内容带给观众的影响,向着正确价值观输出、更精良、更能展现文化思想的精品制作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