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美剧单身指南(超百分之六十的人恐婚)

美剧单身指南(超百分之六十的人恐婚)中国的年轻人现在到底有多恐婚?2021年《中国青年报》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61.2%的受访者存在恐婚倾向。2021年9月民政部发布数据,2020年中国依法登记结婚的人数为913.1万对,比2014年下降了30.1%。首播:2021-07-11(美国)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集数: 10单集片长: 60分钟

美剧单身指南(超百分之六十的人恐婚)(1)

美剧单身指南(超百分之六十的人恐婚)(2)

导演: 约翰·威尔斯 / 恩辛哈·斯图尔特 海伦·谢费

编剧: 莫莉·史密斯·梅茨勒 / 马库斯·加德利 / 丽贝卡·布鲁斯

主演: 玛格丽特·库里 / 尼克·罗宾森 / 莱拉·内瓦·惠特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集数: 10

单集片长: 60分钟

首播:2021-07-11(美国)

中国的年轻人现在到底有多恐婚?2021年《中国青年报》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61.2%的受访者存在恐婚倾向。2021年9月民政部发布数据,2020年中国依法登记结婚的人数为913.1万对,比2014年下降了30.1%。

女性不愿走进婚姻的理由一般来自两个截然相反的认知:要么是内在的强大,要么是内心的胆怯。

强大到不需要一个男人和自己将就着去生活,盲从与一种社会普世认知的范式,走完一个女人被扣上一生的使命,为人妻为人母,唯独可以忘却自己;要么就是极度胆怯婚姻中深度的两性关系、亲子关系、婆媳关系等。所有在人性中存在的开放性大问题,都一定会在家庭这个封闭独立的小空间,变本加厉升级并急剧尖锐爆发。

那些迟迟不愿走进婚姻、在婚姻门口徘徊犹疑,或者已经走入婚姻的女孩都应该看看这部美剧——《女佣》。

美剧单身指南(超百分之六十的人恐婚)(3)

它是刊登在《纽约时报》的畅销回忆录,根据真人故事改编的小说。原著作者斯蒂芬妮·兰德,在现实中也是一位单亲母亲。导演约翰·威尔斯,更是制作了影响几代人的整整11个季的美版《无耻之徒》,一部宁愿让人错过《哈利波特》、《老友记》、《生活大爆炸》,也不愿让人放弃的现象级美剧。

这次约翰·威尔斯又通过细腻精致的手法打造一部直击敏感与禁忌的10集影片,成功塑造单人solo版的“女性挣扎实录”。豆瓣评分一路跃居至8.6。

首先,它讲了一种家庭暴力的变种,一种我们每个人在婚姻关系中都可能会遇到的暴力形式,情绪暴力、语言暴力和精神虐待,当不太严重的时候,很多人会忽略或者逃避,一旦严重,大多数女人是爬不出来的。

其次,一个人挣脱既定惯性和旧时依赖是非常艰难的,它需要巨大的勇气和定力。所谓不破不立,只是一个唇齿发音有点力度的别人家的词语罢了,轮到自己,就算一次次被家暴,一次次逃离,还是会有大部分女人最后选择回家。世间安好,并不是真的有多少你我安好的灵魂,而只是有太多的隐忍和妥协罢了。

女主亚历克斯在经历了种种地狱般地磨难后,终于爬出了那个喷着火舌要吞噬自己的家。这份觉醒是从她意外怀孕,被丈夫破口大骂要她去堕胎那刻开始的。

她可以不要一切 ,但是一切都不能阻止她成为一个好母亲 。

/ Part 01

爱情有时是地狱冥犬,母爱才是破碎灵魂的终极治愈方案

亚历克斯是一个没带人为的戏剧增益和主角光环,而是完全靠自己在生活去战斗的大女主。这样剧中的人设,请给我来一沓。

亚历克斯和很多深陷泥潭的女人一样有着多重身份,权衡来去唯一可以舍弃的只有自己。她不仅是3岁女儿的母亲,还是患有躁郁症需要照顾的自己母亲的“母亲”,更是一个要维系酗酒的、随时充满情绪和语言暴力家庭的妻子。当然她还是一个一直有梦想要成为作家的普通女人。只不过在结婚以后,她再也没敢打开这个梦想。

她和肖恩结婚5年,丈夫一直在金钱、精神和行动上对其进行严格控制,他们住在郊区山林一个破旧的房车里。最后亚历克斯只能带着仅有的10美元带着女儿离家出走。

美剧单身指南(超百分之六十的人恐婚)(4)

她在决心逃离那个无底洞的家以后,最艰难的时候,靠着仅有的3.5美元,和女儿在外流浪了整整3天,还要用从嘴里省出的饭钱,给女儿在1元商店买一个弄丢的娃娃。

她一边带着3岁的女儿,照顾着生病的母亲,还要和丈夫在法庭争夺孩子的抚养权。为了生存,她从要价最低的女佣做起,流浪的半年里她刷了388个马桶,接受了7项政府救援项目,断断续续搬家9次,因为被房东赶出来,又丢掉工作只能在轮渡站地板上度过一夜。她觉得那一晚好像她女儿的整个3岁这年这么漫长。

她要和《当幸福来敲门》中的父亲一样,为这种绝望的环境编一个充满希望的故事,做一个美好的游戏,让女儿赶紧在自己怀里睡去。好给自己一点点流泪的时间。

一次次跌落到谷底,生活总能让你再遇到些什么继续往底下再深陷几米,亚历克斯没有被打败,反而逐渐的找回了身上丢失已久的力量。

如果没有女儿麦蒂她好几次都活不下去了。无论经历多少压抑彷徨、痛苦绝望、对原生家庭的愤恨,在看到自己的母亲在她们的过渡房中偷偷为女儿画的插画,女儿欣喜地在墙皮掉落的破房子里蹦来蹦去的时候,她原谅了生活。因为女儿就是生活给她的最惊喜的礼物。

在一切为了女儿这种强大的信念中,她一点点拾起曾经的梦想,重新申请当年为了结婚自动放弃的大学,把逆转的人生轨迹,一点点向正确的方向搬了回来。其实很多时候不是为母则刚,而是不得不刚。

美剧单身指南(超百分之六十的人恐婚)(5)

这部剧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弱者终于变强大的可复制性结局。没有为了制造戏剧性而让女主逆袭飞上枝头,没有绝处逢生的英雄救美,没有朋友关键时候的拔刀相助。一切让我们以为试图伸出拯救她的手,其实最后都缩回去了。

因为每个人都是自私的,不会有人为了拯救你,而无条件无限度的付出一切,这就是真实的生活。没有更好的爱情和友情,只有更好的自己。一切都可以背叛自己,唯有钱和赚钱的能力会永远效忠。

这里的强大是说她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喜好去过一个正常人的生活了。和获得更多相比,她的胜利更来源于对绝望过去的彻底告别。有些断裂会很疼,开启新的人生也依然充满着各种未知和恐惧。但至少它一定会有向阳的一天。

不像固守在旧日的囚笼中,一定会被家庭暗涌的负能量和暴力让自己失掉自主呼吸,继而彻底拔掉最后的呼吸器。

听到最后音乐响起,彻底自由的亚历克斯开着从二手市场买来的充满馊臭牛奶味儿的小破车,带着女儿麦蒂驱车900多公里,翻山越岭,却一路欢歌笑语,要去蒙大拿的密苏拉开启自己四年的全新大学生活时候,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怀着对单亲妈妈深深的敬意,偷偷写下了明早要第一个被完成的搁置已久的计划。

/ Part 02

和职场PUA一样,婚姻中控制和被控制都会成瘾

逃离之前,亚历克斯的躯体是被割裂的,一部分带有残存自主意识的她蜷缩躲在臆想的树洞里,好像被永久催眠一样,挣扎着醒不来,另一部分完全被丈夫的暴力控制的她,每天战战兢兢做饭,照顾女儿,不敢大声说话,更不能表达态度,她只是活在丈夫眼皮底下的一个移动皮囊。

她在剧中有两次逃离,一次是开场,等肖恩睡着后,稍事准备的逃离,第二次是她相信丈夫会真的改好,原谅他后再次被骗,肖恩甚至变本加厉,把酒吧随便认识的女孩带回家里亲热,对亚历克斯不断恶语相向。而且对其进行一切精神控制,把她的车和所有与外界联系的方式切断。

这一次亚历克斯的逃离,是徒步抱着麦蒂完全无意识的逃离,是对生的最原始的渴望和母亲对女儿舍去生命也要给予的拯救。她不能继续装在树洞里睡觉的行尸走肉,她要为女儿的人生,为自己的梦想,站起来,走出去。切断烂掉的手足一般,斩断了和家里的一切。

寒冬深夜走在空无一人的树林中,还在一遍遍给怀里的麦蒂哼唱着熟悉跑调的歌谣。后来她不得已打给曾经去做女佣的一个住在大别墅的富裕女人求助,倔强又自尊的亚历克斯并没有接受暂时住进她海景别墅的邀请。因为瑞吉娜在亚历克斯曾经最绝望要求当她的住家保姆的时候,毫不留情的拒绝过她。所以这一次她只是让瑞吉娜送自己重回救助站。

美剧单身指南(超百分之六十的人恐婚)(6)

她的生活,要寻找一个她当下所属于的世界,才能真正的重启。而不是刚逃离了一个泥潭,又把自己架到浮华的空中。

婚姻中,不会存在绝对的平等,长期极端化的表现就是控制和被控制的人最终都会成瘾,控制的人肆无忌惮地暴力相向,受虐者习以为常地满盘皆收。

这种强大的亲密惯性,像强力胶一样把你全部都牢牢吸附在这个非理性又封闭的空间,而控制者所有的意识都会如地衣一般长满你身体所有角落,吸吮着你自主精神的骨髓。最终这种婚姻中的变态关系,反而成了最“稳定”的社会存在。

近些年经常会提到职场PUA这种说法,这是一种隐秘的又极具渗透性的职场精神摧毁术。从你觉得没有别人帮助做不好这件事,到你周围的人不断告诉你,你就是做不好这件事,最终你停止所有努力尝试,接受了这种单向度的强势霸凌逻辑输入,你是不行的。你就成功被PUA了。

在家庭中这种行为就演化为一种变相家暴,我们每个人或许都活在家庭暴力之中。不一定是拳脚相向,可以是情绪暴力、语言暴力。或许后者更可怕。因为看得见的伤害,都能治,但是看不见的伤,才会从内到外击穿你,而别人有时候真的只能袖手旁观。这种暗暴力的施暴者往往以男性居多,他会把女性的自我意识一点点打散,然后按照自己的逻辑理论重新把对方构建成一个没有灵魂且只会执行命令的奴役驱壳。

在美国一些社会,政府救助是只针对身体因家暴出现严重伤害的女人,包括孩子的抚养权也会因此有所倾斜。但是后两种暴力都属于法律上的灰色地带,你很难去量化界定情绪或者语言对你的伤害到底有多大。和肉眼可见的抽筋断骨相比,你知道你的心多疼,但是别人看不到。

所以有些男人酗酒后虽然不会打你,但是会砸烂各种家里的东西,辱骂恐吓,特别是没有经济收入,又有孩子的女人,多半不会选择次次甩门而去。

她们会对施虐者从愤怒,痛恨,到惧怕,最后就是暗无天日的逆来顺受。这样的暴力对于摧毁一个女人的自我和意志完全不输给对你动手,而且往往会是演化为此的前奏。

美剧单身指南(超百分之六十的人恐婚)(7)

7次,你会不断在家与救助站之间逃离与奔赴。你甚至不知道离开哪里算是逃离。大多数人都在7次以内,再也不会回到救助站了。没有人知道她们是死在了家里,还是彻底被暴力摧毁了意志,已如行尸走肉般,连挣脱的残存意识都没有了,没有人知道这些女人的后来。

但是如果一旦有人大于7次,再从家里逃出来,那么她们的人生可能真的会从此不同了。我不是说这些女人以后会一帆风顺,她们还是会遇到人生中很多的磨难和挫折。但是最终,她们是在第一次艰难的和自我的较量中,赢了。

最难打的仗,往往都是和自己的斗争。以后的路好与不好,至少是一个独立的灵魂在度过,而不是一具干瘪的驱壳在苟活。

从庇护所到过渡住房,从优惠手机到免费购物店,从安抚救助组到法律援助,这张打捞受虐女性的网要多密实牢固,才能接住这些络绎不绝坠落的人呢。

人,贵在自省、自助、自救。总是等待被救助的人,前提往往就是已经承认自己是二等公民。

/ Part 03

我们为何会不由自主地复制父母失败的婚姻

亚历克斯和肖恩的婚姻,很大程度是他们父母失败婚姻的复制版,因此毫无悬念地会决裂。

全剧看上去最不正常的是亚历克斯的母亲宝拉,她是一位患有严重躁郁症的不知名又狂热的艺术家,她一生极其沉迷浪漫的爱情和疯狂的作画。

6岁的亚历克斯就得在家开始学着照顾自己的母亲了。但母亲也一直是爱着亚历克斯的,只不过并不是传统母爱的表现形式罢了。她后来带着5岁的亚历克斯逃离之前的家庭,为了不在心灵上给亚历克斯带来伤害,她从不说离家的真正原因,只说为了寻找艺术的灵感要去拥抱世界。

但是亚历克斯从小时候躲在橱柜里断断续续的回忆片段,回想起了母亲当初为何要拼命抱着她出走。

全剧看上去最正常的父亲到底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呢?他好几次在亚历克斯身处绝境的时候,伸手相助,并劝说肖恩戒酒。这个人设处处模范的父亲,其实是剧中很隐晦交代,也非常深刻的一个角色。

全剧最恐怖的两个镜头。不是真正的暴力毒打,不是亚历克斯绝望的一次次带着女儿被赶出住所,不是住在满墙发霉的过渡房,带着发烧的女儿蹲在急诊室,因为没钱治病而只能再送到丈夫肖恩那。这些都是绝望,不是锥心的恐怖。

美剧单身指南(超百分之六十的人恐婚)(8)

一个镜头是亚历克斯在打扫别人房间的时候,爬进窄小的阁楼忽然犯了严重的幽闭恐惧症,这使得她一下子想起了自己小时候躲在橱柜里看到妈妈被家暴的情景。她对母亲这些年风颠的流浪彻底理解了,泪如雨下。

还有一幕是你站在以为最爱你的人面前,被人欺负的时候,最爱你的人一言未发的纵容着施暴者的为所欲为。这就是亚历克斯父亲扮演的角色。

丈夫用拙劣的言辞逼着身体不适的亚历克斯坐在她亲生父亲和自己面前吃饭,但亚历克斯的父亲看着女儿如此受欺负竟然一言未发,还在饭桌上牵着彼此的手,为当下的幸福祷告。并劝说亚历克斯要理解肖恩一边戒酒还要做调酒师工作的艰难。这点真的是把夫权和父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演绎到了吃人不留骨的地步。

当然这个剧所有的人设都是带着灰度前行的,都是过渡光谱的左右晃动,没有非黑即白的上下边界。没有彻底的坏人,也不存在绝对的善意,你怒其不争,也怜其不幸。很多人的不幸,是几代原生家庭沿袭下来的,没有强大的自我意识,是很难把家庭种在你心里的毒瘤连根拔起的。

丈夫肖恩,也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恶人。至少他从未对亚历克斯动过手,而且在关键几次麦蒂抚养权的争夺上,他也都做了让步。并且也多次试着为了更好地做一个丈夫和父亲,努力戒酒。当然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因为从他懂事开始,他的母亲就经常拿他出气,把他天天扔在酒吧,自顾自买醉哀叹被抛弃的婚姻了。

家暴的人有一套理论就是,我的行为后果不能算数,因为它们不是我能控制的,就像亚历克斯的父亲的谬论一样,你不能怪我或者肖恩,是酒精使我们变成这个样子的。只有我的动机是我能控制的,那就是你要相信我们都是爱你的。

美剧单身指南(超百分之六十的人恐婚)(9)

这真是典型的柏拉图这个孤独哲学家的信条,他鄙视世界,总是能够用至高的道德信条把自己从人与物的锁链中解放出来。

男人自由的扩大,往往伴随着女性群体自由的受限。他们行为的不受控制,就使得女人或者子女行为的极大受控。女人的自由总是要从摆脱某种控制物的专制中解放出来,而她们又总是被各种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诱惑漂亮脸蛋的后面,就是专制无情的大手。

从一开始女人不是被要求奋发向上,走自己的路,而是听说只要顺着滑下去,就是极乐天堂,但当她发现一切就是一片垃圾场折射出的海市蜃楼时,一切能量早已在失败的冒险中被耗尽。

亚历克斯最初在酒吧同时遇到工程师和调酒师的时候,显然理性告诉他前者更能有稳定的生活,可是她偏偏爱上了后者——肖恩这个不安定的男人,这就是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她忍受着母亲对自己的喜怒无常,冷嘲热讽,从小就觉得自己是不配得到一份好的爱情的。

所以对越是危险的东西,她反而越想去靠近。肖恩对她就是一份不可抗拒的可能紧紧抓住自己的巨大的诱惑。她真的跳下去了。

在婚姻关系中,再有能力的女人也会因为和男人生理结构的不同,在家庭这个封闭独立的空间中,大多处于弱势。原生家庭的影响会一口口被你吸进去喝进去吃进去。

长大后的你,就成为了小时候你最不愿意成为的不幸家庭里父母的样子。有多少夫妻之间会私下约定,我们绝不能像自己的父母当年那样去彼此折磨并打压孩子,我们要好好的活出我们曾经心目中父母的样子。

然后呢?大部分人还是活成了当年父母的样子。那种想扭转原生家庭对自己影响的冲动或许一直都在,但惯性使然和自主意识的消失,让被驯服被控制被暴力,逐渐成为一件可悲的顺理成章和不知不觉的事。

美剧单身指南(超百分之六十的人恐婚)(10)

家庭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单元,不仅仅是两性关系,还牵扯自体生命觉知的强度,很多女人嫁错人(或许她们自己是永远不会承认的),一辈子就不再寻找自我了,主体意识还没成型就被外力强行洗脑,她们会把压抑下去的欲望和对自由的寄托转移到孩子和家庭身上,认为自己的不幸至少增加了其他成分的幸福和完整。

但真的不要自欺欺人了,就好像放弃个体自由,会成全社会更大群体的自由是个酸葡萄的伪命题一样好笑。你自己活的不幸福,再小的孩子也会感觉的到,只是他们不会语言表达的时候,所有外界的消极和不幸都会被吸收到体内,在潜意识中伴随着他们每一步的成长,时间久了,这些隐形的负面情绪,就会外化成显性的性格缺陷,不可逆转。

所以那些牺牲个人幸福,也要维系这个不幸家庭走下去的妈妈们,还是早点清醒过来更好些。

【本期话题】:你恐婚吗,原因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