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c性能怎么样(新款iMac使用一个月后的体验)
imac性能怎么样(新款iMac使用一个月后的体验)21.5 英寸款 iMac 的 Retina 4K 屏幕规格如下:全新 iMac 的屏幕在这两方面升级之后,用苹果的话来说就是“Mac 上迄今最明亮、最多彩的 Retina 显示屏。”Mac 中的最佳显示屏2017 款 iMac 的更新中,显示屏同样得到了重要的更新,至少屏幕追求“绚丽显示屏”的决心从未动摇。这一次更新,21.5 英寸 iMac 和 27 英寸 iMac 均配备 Retina 显示屏,前者是 4K 分辨率而后者是 5K 分辨率,但两块屏幕默认都是比一般 sRGB 更广的 P3 色域,可呈现比常见色域更丰富的色彩。根据苹果的介绍,新 21.5 英寸 iMac 和 27 英寸 iMac 主要更新在亮度和色彩两方面。其中,亮度提升到了 500 尼特,相比去年的机型提升 43%,跟去年的 MacBook Pro 屏幕升级持平。同时新 iMac 屏幕支持 10 亿色彩,带来更加鲜艳亮
今年的 WWDC 意外地迎来 iMac 的更新,而且还是三款机型。iMac 自上一次更新已经是 2015 年的事儿了。虽然从外观看不出 iMac 有多大的更新,但从性能来说,苹果带来的更新就不是一点点了。这次更新的 iMac 机型包括 21.5 英寸非 Retina 显示屏的机型、21.5 英寸 Retina 4K 显示屏的机型,以及 27 英寸 Retina 5K 显示屏的机型。我们将对 4K 的 21.5 英寸机型和 5K 的 27 英寸机型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深入体验。
沿用多年的外观
自 2012 年 iMac 的薄边框惊艳登场之后,这个设计就被沿用到现在。然而,因为苹果秉承简约线条的设计理念,这样的外观放在今天仍能让人眼前一亮。新 iMac 的边缘厚度仅 5 毫米,当然,苹果聪明地将大部分零部件放到了机身的中间。尽管如此,iMac 从侧面看的弧度还是很美观。
对于外观唯一要吐槽的依然是不能调节的屏幕高度。我们可以调节屏幕的角度,但是那么美观的铝制底座不能调节高度,真是可惜了。随着现在站立办公的流行,如果 iMac 自带调节高度的功能,将会更受办公室的欢迎吧。
Mac 中的最佳显示屏
2017 款 iMac 的更新中,显示屏同样得到了重要的更新,至少屏幕追求“绚丽显示屏”的决心从未动摇。这一次更新,21.5 英寸 iMac 和 27 英寸 iMac 均配备 Retina 显示屏,前者是 4K 分辨率而后者是 5K 分辨率,但两块屏幕默认都是比一般 sRGB 更广的 P3 色域,可呈现比常见色域更丰富的色彩。
根据苹果的介绍,新 21.5 英寸 iMac 和 27 英寸 iMac 主要更新在亮度和色彩两方面。其中,亮度提升到了 500 尼特,相比去年的机型提升 43%,跟去年的 MacBook Pro 屏幕升级持平。同时新 iMac 屏幕支持 10 亿色彩,带来更加鲜艳亮丽的色彩表现。
全新 iMac 的屏幕在这两方面升级之后,用苹果的话来说就是“Mac 上迄今最明亮、最多彩的 Retina 显示屏。”
21.5 英寸款 iMac 的 Retina 4K 屏幕规格如下:
- 21.5 英寸 (对角线) Retina 4K 显示屏
- 分辨率为 4096 x 2304 像素(940 万像素),支持十亿色彩
- 500 尼特亮度
- 广色域 (P3)
27 英寸款 iMac 的 Retina 5K 屏幕规格如下:
- 27 英寸 (对角线) Retina 5K 显示屏
- 分辨率为 5120 x 2880 像素(1470 万像素),支持十亿色彩
27 英寸款 iMac 最突出的自然是 5K 的分辨率,像素数量比 4K 机型的显示屏高出 67%。单单这方面就足以让其显示效果令人难以置信的清晰,确实在浏览网页或文章时,文字更加锐利和清晰,包括高分辨率的图片亦是如此,因为像素密度足够高,总像素达到 1470 万之多,肉眼已经难以分辨出单个像素了。即便再凑近细看,也几乎看不到像素点,这对于用 iMac 修图做设计的用户来说是一大优势。
高分辨率的表现就不多说了,但不得不说的好处就是,在浏览高分辨率照片时,可以一次看完整张照片,无需像 1080p 显示屏那样放大才能查看细节,这种是直接一步到位的像素级别的细节展现,无论是 5K 还是 4K 款均是如此,但前者可以查看更多。而且,在同时运行多个应用程序时,也不会感到显示空间太过于拥挤。
如下图可以看到,同样是 6 个任务(视频、网页、文件夹、校准工具、系统设置和视频编辑工具),5K iMac 完全释放空间的情况下绰绰有余,这对于视频或图片这类素材的专业编辑者来说应该是好事,可预留更充裕的空间查看素材或剪辑工具。
相比之下,在 iMac 4K 下同样的 6 个任务,而且也释放了最高的屏幕空间,但明显要稍微拥挤一些,窗口缩到最小依然有重叠的情况,如下图:
摆在一起更直观的对比,iMac 5K 和 iMac 4K 在屏幕空间的释放方面,虽然只差了“1K”的分辨率,但明显前者更加具有优势,如下图:
而在播放 4K 分辨率 的视频时,那种生动逼真的效果,也远比 1080p 更进一步,这种视觉体验无论在 iMac 4K 还是 iMac 5K 上都能能体现出来,在像素那么高的显示器上看视频真心身临其境之感,更加真实。
下面是一组屏射,包括色彩和细节都很到位的还原了出来,黑就是黑,白就是白,红就是红,或许屏射拍不出来,效果大家自己看图吧:
从个人电脑消费领域的发展来看,iMac 5K 的屏幕算得上是领先的超高分辨率显示屏, 至少超过了 Windows 阵营的一体机产品,而且在消费级的显示器上,也少有如此出色的产品,否则苹果也不会联合 LG 单独开发 5K 显示器了。
这两款 iMac 的黑电平表现都极为出色,根据苹果介绍,在其中他们为屏幕加入了一种独特的光定向工艺和光学补偿膜,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观赏,屏幕呈现的黑色都更深邃,色彩也更逼真。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显示屏的优质特征,我们使用了老旧的民用级校色以红蜘蛛 4 进行测试。当然了,测试的结果自然不如苹果出厂前使用的三种先进的光谱仪,但也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了。
在关闭自动亮度,将亮度滑条拉倒最高之后,测出 iMac 的显示屏亮度最高达到了 498 cd/m ² 左右,4K iMac 平均为 493cd/m ² 左右 。显然,民用校色仪测出来与官方标称的 500 cd/m ² 还是有小小差距的,但如果从过同一校色仪对老款 iMac 测过的数据来看,的确有了 40% 左右的提升,这个亮度比很多高端和专业显示器都高多了,保证在明亮或有强光的室内环境下也能有较好的可阅读性。
iMac 4K 亮度、对比度:
iMac 5K 亮度、对比度:
至于对比度,上面的也显示了 iMac 4K 在亮度最高时,可以达到 980:1 左右的对比度。而 iMac 5K 则达到了 1050:1 左右。对于一款桌面液晶显示器而言,这个对比度已经相当不错,堪比很多高端显示器。
在颜色精确度上,两款新 iMac 的表现同样令人难以置信。说实话,既然苹果承诺出厂前使用的三种先进的光谱仪进行测试并精确校准。色彩精准性或精确性完全不用质疑,可直接上手即用,而我们民用级设备测出来的表现也体现了这一点。
iMac 4K 色彩精确度如下图,跑完 48 色的测试之后,Delta E 平均数值仅 0.78:
iMac 5K 色彩精确度如下图,Delta E 数值平均仅 0.66,比 iMac 4K 更加准确:
据说,苹果在这一批新 iMac 上,将标准的白色 LED 转变为更加先进的红绿荧光粉 LED,因此样可以更均等地表现红、绿、蓝三种颜色,从而更平衡、准确地呈现逼真色彩。的确正如苹果所说,两款 iMac 的色彩精确度和还原度相当惊人,从 Delta E 数值就可以体现出来。
简单来说,常规或普通显示器,Delta E 数值只要在 10 以内的屏幕已经可以算得上合格水平了,但肉眼还是能感受到其中的色偏差异。正常在 5 以内可察觉性较低,而优秀的要求最大数值在 3 以下,此时绝大部分人肉眼已经难以细致察觉出色偏,而数值能够小于 1 的则是非常精确、相当完美的色彩水平。作为比较,一般的专业显示器,基本能够将 Delta E 数值控制在 5 以内,而两款 iMac 的数值都在 1 以内,绝对超专业水准。
接着看色调响应和灰阶,iMac 4K 在 100% 亮度时,gamma 光度为 2.3,与标准的 2.2 gamma 曲线几乎完全重合,仅偏差 0.1,输出不同亮度完全不会感到偏差,也说明从黑到灰再到全白十段灰阶中,色彩随亮度输出表现几乎平衡。但色温变化有点大,不同亮度的灰阶色温浮动有点大,从最低的 7740k 可跳到最高 7850k 左右。也就是说,本身观感上稍微偏冷的情况下,100% 亮度下显示越亮的图片这种感觉越明显。
而将 iMac 4K 显示屏亮度设置在最高 50% 的情况下,光度 gamma 值也是 2.3,偏差同样很小。不过,此刻不同灰阶下色温表现就平顺得多了,基本保持 7650k 左右的色温。关于偏冷的色温大家不必介意,因为很多研究称,亚洲人大多数人看 7500k 的色温认为更赏心悦目,而看 6500K 正常色温很多人认为已经偏暖。
iMac 5K 在色调响应和灰阶上,100% 亮度时 gamma 光度为 2.3,而 50% 亮度时达到完美的 2.2,色彩随着亮度变化输出绝对精确无误,其亮度变化与人眼察觉的效果一致,能够表现出真实图像的对比度,说明黑色层次的细节可以准确显示,不会黑成一片,白色的场景不会白茫茫一片无细节。至于灰阶波动也比较大,整体色温偏冷。
在 50% 亮度时,情况也与 iMac 4K 相同,色调响应出色,gamma 值 2.2,但不同灰阶下色温表现要平缓很多。
再看色域,iMac 4K 和 5K 的 sRGB 均达到了 100% ,Adobe RGB 色域覆盖也全都是 92%。由于测试工具没有纯粹的 P3 色域显示,再通过 HCFR 工具来测量,确实也基本完美覆盖了 P3 色域。
数据测试就到这里,再次说明,本次读取的数据只能做个参考,不同批次的 iMac 数据会有所不同,不能通用,完全不能一概而论,而且所测得的数据也与测试环境有关,至于 Spyder 4 Elite 也只是民用校色仪,谁也无法保证它是最准确的。
总之,iMac 5K 和 iMac 4K 算的上十分专业的显示器了,至少在未进行任何校色的情况下,色彩精确度在行业绝对顶尖的水平,这也符合苹果对消费者的承诺。因此,对于专业用户如摄影师、4K 视频剪辑师、3D 动画师这类视觉设计工来说,无论是 iMac 5K 还是 4K,显示器均足以满足他们的需求,而且购入即用,免色彩管理。而对于一般用户,这两款 iMac 绝对足以满足大多数人的 4K 视频盛宴,因为在桌面一体电脑上,新 iMac 提供了最顶峰的显示性能。
CPU 与图形处理器的升级
新款 iMac 均升级到了第七代 Intel Core i5 和 i7 处理器,处理速度有了很大的提升。非 Retina 屏幕的 21.5 英寸 iMac 采用双核 Core i5 处理器,Turbo Boost 可以从 2.3GHz 提升到 3.6GHz。Retina 的 21.5 英寸机型搭载四核的 Core i5 或 Core i7,Turbo Boost 之后最高可达 4.2GHz。Retina 5K 27 英寸的机型 Turbo Boost 最高可提升到 4.5GHz。
笔者测试的这台 27 英寸 iMac 搭载的是 3.4GHz 的四核 Core i5。通过 Geekbench 4.1 跑分测试,其单核心处理速度跑分 4757,多核心跑分 14036。与之相比,上一代搭载 3.3GHz Core i5 处理器的 27 英寸 5K 屏 iMac 单核和多核的跑分为 4214 和 13081,而上一代搭载的是英特尔第六代的 CPU。
新款 iMac 配备了 Radeon Pro 500 系列图形处理器。27 英寸配备显示屏的 iMac 拥有最高可达 8GB 的独立显存。21.5 英寸配备 Retina 4K 显示屏的 iMac 拥有最高可达 4GB 独立显存。
根据官方给出的数据,以 27 英寸 5K iMac 为例,新的图形处理器使得视频编辑性能提升达上一代的 1.4 倍,游戏性能是上一代的 1.5 倍,3D 图形性能是上一代的 1.4 倍。
笔者使用 Unigine Valley 1.0 进行了跑分测试,这款 27 英寸 iMac 采用的是 Radeon Pro 570(4GB独立显存)的图形处理器,将测试条件设置为 Extreme HD,得出的最低帧数为 19.3,最高帧数 58.5,平均帧数 32.7,获得 1367 的总分。跑分结束后 GPU 的温度为 73℃。
新款所有的 27 英寸机型都配备了 Fusion Drive 数据存储技术。Fusion Drive 可以将常用的 app 和文件自动存储到高速闪存中,其他大的资料会转移到大容量的机械硬盘中。新款 iMac 的固态硬盘速度提升最高可达 50%,Fusion Drive 的提升最高可达 3TB。
我们通过 AJA System Test 来测试这台 27 英寸 iMac 的硬盘读写速度如何。将分辨率调到最大 5K RED,测试文件大小设置为 4GB,其他设置默认。
测出 27 英寸 iMac 的写入速度为 365 MB/Sec,读取速度为 403 MB/Sec。
那么实际的硬盘读写速度如何呢?我们通过实测拷贝一个 5G 的文件夹来估算一下时间。用 Apple Watch 计时得出的时间是 24.97 秒。
我们在一个月的实际使用中体验这两款新 iMac 的性能如何,分几种使用场景。
工作时
日常工作中直接要面对的就是 iMac 这块调校具佳的屏幕,由于苹果对新款 iMac 的 Retina 屏幕进行了亮度和色彩度的升级。新款 4K 和 5K iMac 显示屏的亮度都达到了 500 尼特。相比上一代 iMac 亮度提升了 43%。另外新 iMac 的色彩高达十亿,支持 P3 广色域,从标准的白色 LED 转变为更加先进的红绿荧光粉 LED,使得色彩更逼真。
即便是显示默认桌面的壁纸,画面的精细程度以及细节都会不由的让人赞叹。在如此高分辨率的屏幕上,文字的缩放显示完全不用担心会虚化或有锯齿的问题,在苹果原生的例如 Safari、Pages 等应用里文字显示细腻且充实,没有任何虚边,只是在第三方应用例如谷歌 Chrome 浏览器、微软 OneNote 笔记等应用上,因为默认字体的关系,字体渲染的看上去表现欠佳,但经过默认字体及渲染设置后,表现就和原生无差别了,只是略有些繁琐。至于其他的一些冷门应用,字体显示模糊及分辨率的适配问题,稍微留点耐心等待开发者去适配就好了。
日常工作面对这样一块优秀的屏幕,对笔者从 2015 年款 MacBook Pro 过渡过来的人来说,实在是太惊艳了,无论是可视内容还是多窗口平铺,都极大的方便了笔者的日常工作任务,提高几个档次的效率。比如多应用窗口同时平铺在桌面上运行,随时切换,而不是反复在从后台激活窗口到前台然后各种切换,浪费掉了不少时间。
使用 Photoshop 时,也自然可以打开多个画布平铺在工作区,即便是处理图片时也能随心所欲的来回切换。就连使用 iMovie 简单处理视频时,都不用再去频繁的缩放时间轴了,显示内容的宽阔使视野一目了然,就如同从 3.5 英寸 iPhone 4s 直接升级到 iPhone 7 Plus 时大屏幕的高分辨率可视范围带给视觉体验的痛快感受。
笔者在体验过 21.5 英寸和 27 英寸之后,明显更钟意屏幕更大的 27 英寸 5K 屏款。当然 4K 分辨率在 21.5 英寸的屏幕上,也是同尺寸屏幕中的顶级表现,相比 27 英寸 5K 款,抛开价格不谈,27 英寸 5K 屏自然是更有优势的。虽然 iMac 在外观上没有升级,但是背部弧面设计,边框最薄 5mm 的机身里,嵌入那么多零件,甚至包含了独立显卡,还是不由的去赞叹苹果的工业设计,这款设计从 2012 年 10 月发布的 iMac 上市至今已经有差不多近 5 年的时间,市面上至今仍没有同级别的产品能与其外观设计相媲美。此外就是桌面的洁净程度,只需要一根电源线,就可以在桌面上工作,这种极致的简洁体验追求,也只有苹果才能做到。笔者在简单的几天使用体验中,在对比其他同事的桌面和自己的桌面之后,小洁癖心作祟,这种清爽的感觉,一个字描述就是——爽!爽!爽!
新款 iMac 在硬件上的提升是有目共睹的,开机时间 5 秒,笔者入座办公桌,按下电源键开机,稍微挪动一下椅子,调整到舒适的坐姿后,iMac 的桌面已然已经准备好。输入密码进入系统就可以打开应用开始工作了。如同 Mac 的休眠功能激活后便可以使用一样快速便捷。经过此前的测试及跑分的良好性能表现,在日常的工作使用中也无时无刻不在向你反馈,打开 Safari 少于 1 秒,启动 Pages 等 Work 套件皆少于 1 秒,启动 iMovie 少于 2 秒,打开 PhotoShop 约 3 秒,Final Cut Pro 启动约 2 秒,内置原生应用启动基本已经实现“秒开”,第三方大型软件启动耗时则稍稍长一点点。同时在后台进行任务切换时,同样也是极佳的响应速度,暂时还没有发现任何滞后或卡顿的表现。
在用 iMove 进行简单的视频处理时,笔者进行了简单的视频渲染导出测试,一段时长 4 分 34 秒的 TCL 原生 4K 四色演示视频,用 iMovie 略微修改了音轨之后,用默认设置进行导出实测, 21.5 英寸 4K iMac(i5/8G/Redeon Pro 560)导出 4K 分辨率用时 3分 43 秒,27 英寸 5K iMac(i5/8G/Redeon Pro 570)导出 4K 分辨率用时 3 分 43 秒;一段时长 9 分 15 秒的 1080P 延时摄影视频,用 iMovie 添加 BGM 音轨之后,用默认设置进行导出实测, 21.5 英寸 4K iMac(i5/8G/Redeon Pro 560)导出 1080P 分辨率用时 2 分 07 秒,27 英寸 5K iMac(i5/8G/Redeon Pro 570)导出 1080P 分辨率用时同样是 2 分 07 秒。两款 iMac 表现一样,同时长同分辨率视频在笔者之前使用的 2015 款 MacBook Pro 上耗时分别是 9 分 13 秒和 4 分 40 秒,在处理 4K 视频的过程中,MacBook Pro 的风扇狂转到 6000 转以上听到明显的啸叫声,才能将 CPU 温度控制在 80 摄氏度一下,iMac 渲染 4K 视频时表现相对温和不少,触摸机身背部都未感受到明显的温度提升,风扇转速均未超过 2000 转,虽然对比的设备是不同类别的,但由硬件性能升级所带来的使用体验提升还是显而易见的。
使用 Photoshop 进行图片处理的时候,无论是多图层多分组的大尺寸 PDF 文件,还是上百帧的 GIF 表情包导出,都如某品牌巧克力广告中所述如同众享丝滑一般的流畅,很少出现反映滞后和卡顿的现象。当然,目前新款 iMac 出厂默认系统还是 macOS Sierra 10.12.5,待下半年更新到 macOS High Sierra 后系统流畅度能否有现在的表现暂且就不得而知了,但笔者还是较为期待届时新版 Safari 的表现。
玩游戏:
虽说我们都知道 Mac 电脑的主要定位从来都不是游戏,但毕竟 iMac 不同于 Mac Pro,并不是完全的专业定位,再加上 macOS 平台上的游戏阵容虽不能说多但也肯定不少了,所以使用 iMac 玩玩游戏,这也没有什么不好的。而且,2017 款 iMac 无论是 21.5 英寸版还是 27 英寸版,在配置尤其是显卡上都有了不小的升级。所以,今年的 iMac 的游戏性能,其实还是值得我们去看一看的。
正如之前所说,这次参加测试的 iMac 是 21.5 英寸版和 27 英寸版各一台,分别是 21.5 英寸版顶级选择,拥有 3.4GHz 第七代英特尔 Core i5 处理器、8GB 2400MHz 内存、4GB 显存 Radeon Pro 560 显卡,以及 27 英寸版入门选择,拥有 3.4GHz 第七代英特尔 Core i5 处理器、8GB 2400MHz 内存和 4GB 显存的 Radeon Pro 570 显卡。
对比 2015 年款,2017 款 iMac 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采用新的架构之后,Radeon Pro 500 系列的显卡进入了桌面级的范畴。单拿 21.5 英寸的版本来说,2017 款顶配的 Radeon Pro 560 显卡就比上一代的核显 Iris Pro Graphics 6200 不知道要高哪去了。同样的,27 英寸版光说入门选择,Radeon Pro 570 也明显优于上一代的移动级显卡 R9 M380(显存 2GB)。所以这一次的游戏评测应该是很有看头的。
那么这两台 iMac 的对比呢?尽管 27 英寸版所用的并不是顶配的 Radeon Pro 580,但从硬指标的对比来看,Radeon Pro 570 的性能仍旧比 Radeon Pro 560 的高出一大截,至少光从浮点运算能力来看,3.6 TFLOPS 的前者要比 1.9 TFLOPS 的后者多近一倍。因此,正好我们也能够看到 21.5 英寸版 iMac 的顶配和 27 英寸版 iMac 的入门之间有多大的差距。
那么,接下来就开始游戏评测吧。本来计划中有一款《武装突袭 3》作为一个 CPU 和 GPU 并重的测试,无奈本作对 macOS 的兼容性并不好,只能作罢。
首先我们从人气大作开始吧,这里选用的游戏是《Dota 2》。那么, 27 英寸款 iMac 来打头阵。将画质选项设为最高之后,基本上帧数能够维持在 80 左右,非常流畅,而且表现很稳定,明显能感受到作为人气大作的良好优化。不过到了打团战的时候,帧数会有较为明显的下降,但仍然能够维持 65 至 70 的帧数。
然而 21.5 英寸版的表现有些让人意外,同样的情况下其帧数只能维持在平均 35 帧,到团战的时候直接跌到 25 帧。至少就玩《Dota 2》而言,看来这个机型不算是好的选择。不过还是那句话,适当关闭一些特效,流畅度还是有些保证的。
接下来,我们可以来尝试一个有趣的游戏,那就是《群星》。《群星》和“硬件杀手”这样的称号虽然完全靠不上边,但它是一款来自游戏公司 Paradox 的策略游戏。懂得的玩家都知道,Paradox 的策略游戏因为牵涉到大量的运算,经常是很吃 CPU 的。我们这次测试的两款新机搭载的都同样是 3.4GHz 的第七代英特尔 Core i5 处理器,所以可以一起测试了。
总的来说,《群星》在新款 iMac 上的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在画质全开,并且游戏采用 1000 颗星系,30 个 AI 对手这种很少有玩家会尝试的吓人规模时,游戏时间流逝速度开到“最快”一档,游戏仍然始终保持 60 帧左右。游戏发展到后期时随着系统运算量不断提升,游戏的卡顿也会渐渐变得明显,但总的来说还在可接受的范围,更何况我们一般玩《群星》时也不会使用那么大的规模来进行游戏。
最后大家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评测全都是在 2560×1440 的分辨率下进行的,这也是绝大多数游戏在新版 iMac 上使用的默认设置。尽管 iMac 以 4K 和 5K 分辨率作为卖点,但并不意味着它们适合 4K 或 5K 游戏。《Dota 2》在使用 4K 以上分辨率后帧数跌至 30 帧 —— 这还是因为它优化好。《群星》在开启 4K 以上分辨率后帧数直接掉到 17 帧左右,游戏体验变得很差。
这个事实其实不会令人感到惊讶,因为即使是到了今天,像新 Titan 这么强的卡皇,单卡仍然疲于应付 4K 分辨率。27 英寸 iMac 的 Radeon Pro 570 性能比 Nvidia 的 GTX 1060 只稍强一点,自然我们就不能奢望它的 4K 甚至 5K 体验了。
不过有那么一款游戏倒是值得一提,那就是《地铁 2033:重制版》。这款游戏的原版 2010 年推出时就以“硬件杀手”著称。2014 年重制版发售,带来了更加复杂的场景和更逼真的光影表现,配置需求也就上了一层楼。
由于《地铁 2033:重制版》的 Mac 版并不支持分辨率调节,默认就是桌面使用的分辨率,因此我们只能在 27 英寸版 iMac 上用 5K,而 21.5 英寸款则用 4K。让人惊讶的是,前者在 Very High 的画面设置下,也能达到一个 35 至 50 的帧数区间,总的来说还算是可以玩。21.5 英寸款在 4K 分辨率下表现则不太好,20 至 30 帧的区间可以说并没有达到一个基本的流畅。
不过这个例子至少可以说明,只要游戏有相应的优化,27 英寸版 iMac 在 5K 分辨率下还是能有一个基本的流畅度的,如果是顶配版体验肯定会更好。不过,毕竟 5K 游戏实在是一个困难的课题,要找到合适的游戏只能说看缘分。
另外再来说说载入时间和发热量。因为采用了 Fusion Drive 硬盘和高速内存,游戏的载入体验都让人满意,玩家不会等待太久。5 秒左右的载入时间并不过分。至于发热这块,iMac 的控制很不错,至少在一段时间的游戏后后盖上都只是微暖,并没有让人难受的热度。
总的来说,27 英寸 iMac 入门款的游戏性能要高于预期。不仅仅是 1080p 分辨率,它能够以让人满意的流畅帧数应对 2560×1440 分辨率的主流游戏,甚至高配大作,这点就相当不错了。虽然 4K 以上的游戏体验总体来说并不好,但事实上 2560×1440 的分辨率配合 iMac 优秀的屏幕表现,整体的视觉效果已经相当出彩了。更何况,其实 4K 或 5K 时的游戏界面和文字过小,反而不如 2560×1440 时恰到好处。
至于 21.5 英寸版 iMac,因为它的 Radeon Pro 560 和 Radeon Pro 570 相比差距较大,即使是顶配版也不能在游戏体验上和 27 英寸款的入门版相提并论。如果想要用它来玩游戏,避开配置过高的大作和适当的降低特效就是必要的了。
专业 App 的使用体验
在标配的 2017 版 iMac 上试用了 Final Cut Pro X 和 Adobe Audition 两个软件,一个是 Mac 端专业的视频编辑软件,来自苹果本家,另一个则是 Adobe 在收购 Cool Editor Pro 之后推出的多功能音频处理软件,相信很多做视频音频的朋友对它们都不陌生。
笔者先体验的是 2017 版 iMac 用 Final Cut Pro X 进行视频剪辑、合并、特效以及渲染等一系列工作。这款软件从发售后的反响就是非常吃硬件,至少在老版(2015)iMac 上确实如此,不过更新升级到 Final Cut Pro X 后,从软件层面上解决了太吃硬件的问题,现在主要的要求是针对 CPU 和显卡。
最新版本 Final Cut Pro X 包含进行后期制作所需的一切功能,导入并组织媒体、编辑、添加效果、改善音效、颜色分级以及交付,所有操作都可以在该应用程序中完成。
得益于 Radeon Pro 500 系列图形处理器和大容量独立显存,27 英寸 Retina 5K 屏 iMac 和 21.5 英寸 Retina 4K 屏 iMac 运行 Final Cut Pro X 过程都非常流畅,在此过程中,笔者还保持着 Photoshop、Lightroom 等好几款软件的后台运行,为的就是测试 2017 款 iMac 固态硬盘的性能,事实证明它们很好地经受住了考验。当然,酷睿 i7/i5 处理器 Turbo Boost 技术加持也不可忽视。
尝试导入了索尼 A7SII 拍摄的 4K 超清视频,速度还是蛮不错的,27 英寸和 21.5 英寸 iMac 之间在处理速度上差别比较小,不过这里要特别赞一下 27 英寸的工作站式 iMac,宽裕的屏幕空间带来了几乎无顾忌无束缚的工作窗口排布,Final Cut Pro X 标准的项目窗口及大小可变的双监视器窗口跟 27 寸大屏简直相得益彰,时间线的浏览包括其他点选切换操作也更为便利了,感觉十分的舒爽,在这样一块屏幕上做视频,让工作俨然变成一种享受。
官方宣称 2017 款 iMac 最多可支持达 5 个 4K 全分辨率视频流编辑多机位项目,从单纯运行上这绝对没问题,唯一存在问题可能在于存储空间上,毕竟大家知道 4K 视频渲染真的要做起来的话那可能就是按 T 计算的了,刨开这一点,2017 款 iMac 在高清视频编辑的读取速度、处理速度和渲染速度都令人满意,全程无太过明显的滞后,没有出现顿卡。
大家不要忘记了,这还是 VR 视频首次在 iMac 系的亮相,在 macOS High Sierra 10.13 下,我们将有机会在专业软件中直接编辑 360 度视频,还可以创建精彩的 3D VR 内容,可是说是苹果首个迈入 VR 编辑时代的工作站(官方推荐使用配备 Radeon Pro 580 图形处理器的 27 英寸 iMac 进行 3D VR 内容创作),可惜条件所限暂时还没能实验全景视频和 VR 视频,有机会的话等到 macOS High Sierra 正式推送,并且软件也有了相应的更新优化之后,我们再来试一试这把炫酷。
接下来是 Adobe Audition CC 2017,Adobe Audition 这款软件就是原本的 Cool Edit Pro 被 Adobe 全方位加强后推出的版本,是非常强大的音频软件,有多音轨、波形和光谱显示等丰富的工具集,可以对音频内容进行混音、编辑和创建,无论是音频修整还是制作精美混音它都能胜任。
实际上在 2017 款 iMac 上运行 Adobe Audition 非常游刃有余,不管是录制音乐还是为视频做后期配音都很轻松,笔者使出玩坏 Au 的劲儿包括同时开启多轨录音,20 音轨的花式拖拽和拉动,音轨切割合并,声音采样,降噪,单独音频和多个音轨的效果器控制等等都试了一遍,感受是单个音频波形的读取速度非常快,无论是降噪还是调音的预览都是秒开,相当惊人。即便是多个音轨的混缩也基本无需等待时间,声音细节还原细致,再加上宽裕的工作窗口,编辑流程轻松顺畅,节省了很多等待时间,大大加快了效率,体验相当不错。
最后笔者还试了一下 Mac 端的字幕软件 AcrTime Pro 和 Aegisub,前者测试视频压制的速度和成品画质,后者主要用来制作带特效的 ASS 的。
Aeg 的视频载入速度向来是出了名的慢,这里载入的是 1.3G 1920x1080p 视频,用时不到 10 秒钟,已经非常可以了。然后载入以前做的 ASS 特效字幕,再配一首正经的歌曲,得到一个相当非主流的实景 MV(大误)。单纯做字幕特效对硬件没有太多要求,Aeg 在高端设备上的表现也很整齐,全程流畅无迟滞。接下来就看字幕压制了。
字幕压制换 AcrTime Pro 进行,这个软件需要安装 Apple 提供的 JAVA 6 才能运行,注意它与 Oracle 发布的 JAVA 环境不兼容,安装的过程颇为麻烦,不过这个软件自带字幕压制,弥补了大部分字幕软件没有压制功能的缺陷。所谓字幕压制其实就是将字幕变成画面的一部分,并且一直保持压制时的视觉效果,在不同设备、不同播放器所呈现的效果始终一致。由于字幕加入了画面,画面就产生了变化,所以需要对视频进行重新编码。
带特效的 ASS 字幕加高清视频压制对很多字幕组小伙伴的电脑是一项挑战,因为压片的过程本身很吃 CPU,所以我们顺便试试用 2017 款 iMac 进行字幕压制的效果如何。Arctime Pro 采用的 FFmpeg x264/x265 视频编码方案,本身在画质和编码速度等方面就做得不错,笔者分别尝试了 H.264 和 H.265 压制,输出格式为 1080p MP4,音频为 AAC 编码,用较慢速度解析,成片质量和字幕效果表现令人满意。
此外选用高级压制模式,分别进行 ProRes 编码的视频,DNxHD、DNxHR 编码的视频压制,以及 MOV、TS、FLV、MKV 封装,在软件硬件的配合下,同样非常流畅,导出画质基本达到原画水平。这证明 2017 两款 iMac 不仅能完全发挥专业软件的性能,而且还能让一些普通或者老牌软件发挥更加稳定,带动更好的软件效果。
其他方面的更新
新 iMac 配备了多个多标准的端口。三款新 iMac 的机身背后都标配两个 Thunderbolt 3 (USB-C)端口,数据传输速度最高可达 40Gb/s,是上一代端口 Thunderbolt 2 的两倍速度。Thunderbolt 3 视频输出和连接显示屏的带宽是 Thunderbolt 2 的两倍,可以连接两台 4K 显示屏或一台 5K 显示屏。
除此之外,机身背后还配备了四个 USB 3.0 端口,和一个 SD 卡槽,可以满足基本的需求,不需要额外添加转换器。
此次发布会还推出了新的 Magic Keyboard。新版的键盘增加了数字小键盘。但随机附带的键盘仍然是没有数字小键盘的 Magic Keyboard,中国区销售的 iMac 附带的是适用于中文拼音的键盘。随机附带还有更流畅的 Magic Mouse 2。
总结
看完我们的评测,有人可能会纠结,新款 iMac 那么强大,那 iMac Pro 不是更强大吗,我需要等 iMac Pro 再入手吗?虽说 iMac Pro 的性能要比标准 iMac 强大很多,但标准 iMac 在很多方面都是有可比性的。而且根据 iFixit 对新开 iMac 的拆解发现,21.5 英寸 iMac 可更换 CPU 和升级内存,这也给新 iMac 增加了优势。
如果你的 iMac 是 2015 年款的,运行 MacOS High Sierra 仍很流畅,倒不需要升级,但是 2017 年的 iMac 对那些还在用着 2015 年以前的机型的用户来说是一次更新的好机会。
欢迎关注威锋网官方威锋网(weiphone_2007) 汇聚最新Apple动态,精选最热科技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