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现役反坦克地雷(俄罗斯展示智能反坦克地雷)
德国现役反坦克地雷(俄罗斯展示智能反坦克地雷)另外反坦克地雷这种武器的隐蔽性也非常好,比如压发式履带地雷,一旦把它埋在装甲车辆行进的路线上,除非使用工兵和排雷装备来清障,否则就很难发现它们。当然,无论这些压发式履带地雷最终是否能造成杀伤,只要能阻滞敌方机械化部队的行进,其实它的任务也相当于完成了一半。看似已经为己方的机械化或装甲部队提供了一个比较安全的作战环境,但实际上这种“安全环境”却是非常脆弱和相对的。比如反坦克地雷,它虽然是一款诞生时间比较早的反坦克武器,但由于其不仅廉价,而且作战效率也相当好,因此诞生已超百年的反坦克地雷至今仍算是一款可高效杀伤敌军装甲部队的武器。当然,在进入现代化战争环境之后,由于各种新型反坦克武器的出现和发展,因此也导致坦克这个“陆战之王”的生存空间被不断压缩,甚至还沦落到了几乎面临淘汰的境地。比如攻击机、无人机、末敏弹和单兵反坦克武器等等,无论再先进的坦克或战车,一旦被它们盯上并击中,那么结果基本都差不太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近日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向媒体表示,俄罗斯在埃及EDEX-2021防务展上展示了一款PTKM-1R型智能攻顶式反坦克地雷。据说这种武器不仅能够攻击坦克防御最薄弱的车顶部分,而且它还能够自主选择性地袭击包括坦克在内的各类装甲战车。
比如在触发方面,该智能反坦克地雷并没有使用简单的压发式,而是采用了一种根据噪声和地面震动等数据来决定是否引爆的方式;为此这种地雷的布放方式也相对简单,不用把它埋在目标行进的路线上,只需将其放置在距离目标行进路线5~50米的区域附近,它即可根据自身传感器的扫描来发现并对目标实施攻击。
比如当坦克和装甲战车等目标行进至距离该智能地雷约50米左右时,该智能地雷的传感器则会立即被触发,接着其自身配备的红外和雷达设备就会锁定目标,并将弹药发射至目标上方后引爆攻击。另外据说该地雷的弹药重量约为3公斤左右,一次即可击穿约70毫米厚的战车顶部装甲。
客观上说,当坦克这种陆军装备诞生以来,它不仅在战场上取得过众多骄人的战绩,而且还在某个时间段内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陆战之王”。比如二战时期的德国军队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横扫欧洲大陆,就是因为当时的德军一方面组建了大量的机械化部队;另一方面还拥有着众多领先世界各国的陆军战车。
当然,在进入现代化战争环境之后,由于各种新型反坦克武器的出现和发展,因此也导致坦克这个“陆战之王”的生存空间被不断压缩,甚至还沦落到了几乎面临淘汰的境地。比如攻击机、无人机、末敏弹和单兵反坦克武器等等,无论再先进的坦克或战车,一旦被它们盯上并击中,那么结果基本都差不太多,不是瘫痪就是车毁人亡。
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国军工为保住这款为数不多的陆战重型装备,只能想尽办法来提高其防御和感知能力,比如配备复合和爆反装甲,安装主动防御系统,甚至为应对空中威胁,很多国家还专门为机械化部队组建了防空、制空以及远程炮火支援等队伍。
希望借这种陆军装备协同配合作战的方式,来最大化地降低反坦克武器装备对其装甲部队所造成的威胁。不过,要说以往的陆军装备协同作战确实可以阻止一些来自外部的威胁,比如用防空炮火防范敌军空中侵袭;用陆航飞行器和远程炮火来清除战场上的反装甲武器装备等等。
看似已经为己方的机械化或装甲部队提供了一个比较安全的作战环境,但实际上这种“安全环境”却是非常脆弱和相对的。比如反坦克地雷,它虽然是一款诞生时间比较早的反坦克武器,但由于其不仅廉价,而且作战效率也相当好,因此诞生已超百年的反坦克地雷至今仍算是一款可高效杀伤敌军装甲部队的武器。
另外反坦克地雷这种武器的隐蔽性也非常好,比如压发式履带地雷,一旦把它埋在装甲车辆行进的路线上,除非使用工兵和排雷装备来清障,否则就很难发现它们。当然,无论这些压发式履带地雷最终是否能造成杀伤,只要能阻滞敌方机械化部队的行进,其实它的任务也相当于完成了一半。
因为通过压发式履带地雷的名字就可看出,它主要负责的就是摧毁装甲战车的履带,阻止它前行,而并非彻底消灭该战车。所以后期为了提升反坦克地雷的作战效果,各国军工又研制出了全宽式、侧甲式和非接触式反坦克地雷,它们不仅可进一步提高该武器的隐蔽性,甚至还能彻底摧毁敌军装甲车辆。
比如全宽式反坦克地雷,它爆炸后不仅可炸断装甲战车的履带,而且还能射出破甲弹药,进一步重创装甲战车;还有侧甲式和非接触式反坦克地雷,它们其实就是当下智能攻顶式反坦克地雷的前身。非接触式反坦克地雷的最大特点就是可通过磁场、噪声和震动等感应方式引发地雷,其引爆方式虽与智能攻顶式反坦克地雷相似,但它引爆后攻击的位置依然是装甲战车底部;
而侧甲式反坦克地雷的优势是它延续使用了非接触式反坦克地雷的感应式引爆方式,同时为了达到最佳的破坏效果,侧甲式开始针对装甲战车相对较弱的侧面装甲发动攻击,一般情况下它的攻击效果类似手持火箭筒。
比如把侧甲式反坦克地雷放置在路口或桥梁两侧,当装甲战车经过该地点时,侧甲式反坦克地雷的感应装置马上启动并开始向目标释放穿甲弹药,就像一个无人火箭筒一样向目标的侧面发起攻击。这种攻击效果虽然显著,但事实上它攻击的目标位置还不算是坦克装甲战车最薄弱的部位。
为此,接下来世界各国军工便在侧甲式和非接触式反坦克地雷的基础上又研制出了智能攻顶式反坦克地雷,它的引爆方式与非接触式反坦克地雷相似,而攻击方式则借鉴了侧甲式反坦克地雷,只不过换了一个角度是从坦克装甲战车顶部,相对更薄弱的环节发起攻击,同时释放出了一种类似末敏弹的弹药。
不仅如此,智能攻顶式反坦克地雷的布放方式也非常简便,即可通过人工摆放,也可通过布雷车撒放。据说俄军一辆远程布雷车可一次投放100~200枚智能攻顶式反坦克地雷,覆盖约数千平方米的范围。它们每一个都像“花朵”一样展开六个“花瓣”并竖立在地面上。一旦探测到附近的装甲战车,它们便会立刻向目标上方释放攻顶弹药,像下雨一样笼罩并倾泄破甲弹。
当然,既是地雷,那就有可能被提前排除,而此时该地雷的智能引爆方式(遥控)就会发挥一定的作用,或给敌军工兵或排雷装备带来很大麻烦。总之战场上一旦有了这种武器,那敌军的机械化部队可真要遭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