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是怎么写出来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是怎样诞生的)
滕王阁序是怎么写出来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是怎样诞生的)今天傍晚,主仆二人来到洪州城外,见天色已晚,只好先进城,找了一家客栈歇歇脚,准备明日再赶路。唐上元二年(675年)九月初八,一位二十多岁的书生带着一名书童风尘仆仆走进了洪州城(今江西南昌)。 这位赶路的书生名叫王勃,他带着书童从山西出发,准备去交趾(今越南北部)看望父亲。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通过文字回到唐朝,去结识一个个名垂青史的文坛大人物。在这里,课本上的一个个诗人姓名会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形象,你会对他们越来越熟悉,彷佛你也是他们朋友圈中的一员。
读懂他们,可以更好地读懂他们的诗。
接下来,就让我们逆着历史的长河溯流而上,先从一位才华出众得几乎没有朋友的人讲起吧……
唐上元二年(675年)九月初八,一位二十多岁的书生带着一名书童风尘仆仆走进了洪州城(今江西南昌)。
这位赶路的书生名叫王勃,他带着书童从山西出发,准备去交趾(今越南北部)看望父亲。
今天傍晚,主仆二人来到洪州城外,见天色已晚,只好先进城,找了一家客栈歇歇脚,准备明日再赶路。
落日余晖中,城内茶坊、酒肆、客栈鳞次栉比,大街小巷遍布商旅摊贩,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到处一派繁荣景象。
刚刚安顿好,王勃就听到客栈里的几位客人正在七嘴八舌的谈论。
“哎,你们听说了吗?江边那座滕王阁,在阎都督的主持下,经过好几年重建,前几天刚刚竣工。明天重阳节,阎都督要在滕王阁宴请好多宾客呢!”
“没错,听说好多文人武将都在宴请之列,有孟学士,还有王将军,这下可有热闹看啦!”
“嘿嘿,话虽如此,但这些人被请去,都是充个幌子,当个摆设罢了。”
“嗯?此话怎讲?”
“前不久,阎都督刚刚得了一位女婿。他有心让自己的女婿显露一下才华,于是提前叮嘱女婿写了一篇描写滕王阁的文章,然后邀请许多声名显赫的人做客。在明天的宴会上,阎都督会提议现场创作诗文,他的女婿只要把文章默写了出来,就能赢得满堂彩了。”
王勃听到了这里,笑了笑,转身吩咐书童去准备一份厚礼。
与此同时,都督阎伯屿正在自己府内,再三叮嘱女婿吴子章把提前写好的文章背得滚瓜烂熟。
但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如意算盘会被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全部打乱。
第二天,九月初九,重阳节。
王勃和书童带着礼物赴宴,见新修葺的滕王阁雕梁画栋、绣闼雕甍,果然气势宏伟。
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王勃来到阁内,见前来参加宴会的果然都是些颇有来头的人物,而阎都督正满面春风一一招呼着各位宾客。
对于王勃的到来,阎都督虽然表示欢迎,但并未放在心上。宴会开始后,阎都督与其他宾客频频敬酒,在王勃面前却一晃而过。王勃受到轻慢,心里很不痛快。
酒过三巡,阎都督说话了。
“各位,欢迎大家今天来捧场,老朽感激不尽。既然我们在这里庆祝滕王阁重修完成,在座的又有众多文人雅士,何不以滕王阁为题吟诗作赋呢?倘若留下几篇脍炙人口的作品,也是一段佳话啊。”
众宾客心中跟明镜似的,早就知道了阎都督的心思,因此客气连连,想做一个顺水人情。面对端上来的笔墨,个个推让,无人愿意动笔。
刚才,王勃从滕王阁向外远眺,已经有了不少灵感。这时,他懒得客套,从角落站起身来喊了一声:“我来写吧!”
阎都督一愣,但又不便发作,只好说:“好,请王公子尽快完成,不得有误。”然后,他借口更衣,离席而去。
回到房间,阎都督想了想,对仆人说:“你去看看,他到底写了些什么,然后回来告诉我。”
不一会儿,仆人回来了:“都督,他第一句写的是‘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老生常谈,没什么稀奇。”阎都督微微一笑,“你再去看看,他又写了什么,继续回来告诉我。”
过了一会儿,仆人又回来了:“都督,他刚刚写了一句‘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阎都督听完,沉吟片刻,没作任何评价,只是说:“去,接着看。”
又过了一会儿,仆人再次回来报告:“都督,他刚刚写了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时,阎都督坐不住了,心中暗想:“王勃果然名不虚传,确实有真才实学,女婿是难以望其项背的。”
想到这,他赶紧换好衣服出去,走到王勃身边,目不转睛地看着他写。
不一会儿,王勃就写完了不朽的名作《滕王阁序》。
阎都督看完整篇文章,禁不住赞叹。众宾客互相传阅着,也连连点头。
吴子章见自己被抢了风头,心有不甘。他心生一计,大声质问王勃。
“你说这篇文章是你刚才当场创作的,可是我怎么感觉像是抄来的呢?这篇文章,我以前在别的地方见过,而且由于印象深刻,甚至还背了下来。不信,我现在就背给大家听。”
紧接着,吴子章竟然真的当众背出了王勃刚才写的内容,一字不差。
阎都督和众宾客都愣住了:难道这篇文章真的是王勃抄来的?
大家狐疑地看着王勃,王勃却笑着说:“吴公子,你说我这文章是从别处抄来的,那你可知道,这篇文章末尾还有一首诗?既然你看过这篇文章,那么肯定也读过那首诗。请你把那首诗也背一遍吧。”
“这……”吴子章一听这话,脸红到了耳根,结结巴巴地辩驳,“诗?哪里有诗?我只看到了这篇文章,根本没有诗。你说有诗,那你现在写出来让大家看看吧!”
阎都督也想给女婿挽回点面子,于是应声道:“王公子,既然你说有诗,那就写出来给我们看看吧。这样也好证明你不是欺世盗名的骗子,而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才子啊!”
王勃不慌不忙提起笔,写下了一首七言律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自流。
这时,有宾客出来解围:“王公子的诗文无人能及,吴公子的记忆力也堪称一绝啊。两人各有千秋,有自己过人的本领!”
其他宾客也纷纷附和,夸赞吴子章记忆力强。阎都督见众人纷纷给女婿找台阶下,也就借坡下驴装糊涂了。
王勃没有再说什么,起身向阎都督及众宾客告辞:“都督,各位,我还要赶路去看望父亲,先行一步,请大家多多包涵。”
说完,他不再理会众人,转身下阁去了。
王勃刚走了不一会儿,就有宾客发现问题了:“哎?王勃这首诗,最后一句怎么少了一个字啊?”
大家凑上来一瞧,可不是吗?“江”字和“自”字中间果真空着一个字。
“难道是王勃遗漏了?”有宾客猜测。
“不可能,王勃心思缜密,怎么会漏写呢?”阎都督已经领略了王勃的才华,立刻否定了这种猜想。
众宾客你一言我一语,开始猜测此处到底应该填哪个字,有说“水”的,有说“竟”的,还有说“独”的,但最后都觉得不合适。
阎都督没有办法,只好派仆人快马加鞭追赶王勃,请他把空着的一个字补上。
过了一会儿,仆人气喘吁吁赶回来报告:“都督,王勃说一字千金,望都督海涵。”
阎都督有些生气,这分明是在讹人!但他转念一想,怎么说也不能让这一个字空着,不如顺水推舟,自己也落一个礼贤下士的美名。
于是,阎都督命人备好钱财,亲自带着众宾客,赶到王勃住处。王勃接过钱财,故作惊讶:“都督,我什么时候少写了一个字啊?”
一位宾客问:“既然王公子没有少写,那么所空之处该怎么解释呢?”
王勃笑着回答:“空者,空也。”
众宾客听完,一个个恍然大悟:“槛外长江空自流,槛外长江空自流。妙,妙啊!”阎都督也意味深长地说:“一字千金,王公子不愧为当今奇才啊!”
这次滕王阁宴会,让王勃名声大振。
可惜第二年,王勃就溺水身亡,一代天才英年早逝,让无数人唏嘘不已。
《滕王阁序》这篇文章,不但成了唐代诗文的代表作,而且奠定了王勃在初唐文坛的霸主地位。
后人评价王勃,常常把他与同时代的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
以王勃为首的“初唐四杰”,反对先前华丽颓废的文风,提倡清新刚健、积极进取的诗歌风格,拉开了唐诗发展的序幕,昭示着唐诗兴旺时代的来临。
在这一方唐诗的舞台上,一位又一位诗人即将登场。关于他们的故事,我们留到后面慢慢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