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头脑思维敏捷(不如自己开动脑筋)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头脑思维敏捷(不如自己开动脑筋)作者照片《人工智能时代的超思考法》的作者是日本的野口悠纪雄。他1940年生于东京,工科男出身的他进入日本的大藏省(相当于中国的财政部)工作。之后可能是政府财政经济的工作经历让他对经济学产生兴趣,于是到耶鲁大学攻读经济学,最终获得博士学位。此后便跻身学界,在多所大学任教,并成为日本知名的经济学家。其实在工作和生活中,好想法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只是很多人每天一复一日地重复着相同的事情,新的想法对他们来说仿佛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怎样才能想出好想法?按照套路能想出好点子吗?对于这些问题,《人工智能时代的超思考法》给予了回答,并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思考的大门。
想问你一个问题:你是抖音、快手的重度用户吗?
手机刷不停
很多人一刷起短视频来就控制不住自己,看短视频的时候,脑中释放的多巴胺让自己很是快乐。
虽然多数视频并没有什么价值,只为博得观众的一笑,但也有的让人看完后仍回味无穷。面对这样的作品,我们不禁会发生这样的感慨:人家是怎么想的,能创作出这样的视频来?
其实在工作和生活中,好想法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只是很多人每天一复一日地重复着相同的事情,新的想法对他们来说仿佛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
怎样才能想出好想法?按照套路能想出好点子吗?
对于这些问题,《人工智能时代的超思考法》给予了回答,并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思考的大门。
《人工智能时代的超思考法》的作者是日本的野口悠纪雄。他1940年生于东京,工科男出身的他进入日本的大藏省(相当于中国的财政部)工作。之后可能是政府财政经济的工作经历让他对经济学产生兴趣,于是到耶鲁大学攻读经济学,最终获得博士学位。此后便跻身学界,在多所大学任教,并成为日本知名的经济学家。
作者照片
作为一名学术界人士,他始终保持着对时代最新趋势的关注。不时有新的作品问世。比如《信息经济理论》《泡沫经济学》《超级整理法》《区块链革命》《超级AI整理法》《比特币和区块链入门》等。他的作品曾获日经经济图书文化奖、三得利学艺奖、吉野作造奖等奖项。即便已逾古稀,他仍然有着旺盛的创造力。年近八十的他就出版了这本关于思考方法的书。
在日本,有一种类型的书很受人们欢迎:文库本。这种类型的书开本较小,便于携带,定价也很便宜,内容多以普及为目的,很多人在地铁、电车上阅读这样的书。本书也是这种类型的书。
虽然作者是著作等身的经济学家,但他的视野并不局限于经济学,时下火热的比特币、区块链他都曾涉猎。为什么他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这本书可以算作是他的回答。
作为一本“文库本”的书,本书的内容和结构看上去还是比较简单、轻松的,主要围绕“如何产生新的想法”进行阐述,引用了大量科学家、艺术家的例子。
虽然看起来比较简单,作者提出的一些观点颇让人耳目一新。如以下几个:
不管什么样的想法,其实质是已有元素的特定排列组合。
虽然我们不能穷尽所有排列组合的,但我们的大脑却有一种直观判断的判断能力,借助这种能力能够排除一些无用的组合。
不断思考是前提。
其实这一点并新鲜。我国有句俗话: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诗经·关雎》可以作为这一观点的真实写照:寤寐思服,辗转反侧。
“抄袭”是产生想法的重要途径。
当然这里的抄袭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抄袭,而是借助“模型”将现实加以抽象。
学会利用AI时代的工具进行思考。
语音识别技术已经日臻成熟,用语音输入做笔记方便而快捷。制作自用数据库作为输入的资料库可以用想出想法提供子弹。
避开错误的思考方法和想法的敌人。
有些所谓的思考方法轻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其实很难发挥出作用。而想法的敌人更多,拒绝思考、逃避思考的人,扼杀想法的机构。要想有想法,就要离他们远一些。
“模仿”是产生想法的重要途径
这些观点并不是作者的异想天开,是有着其理论基础的。
想法孕育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沉浸期、潜伏期和启示期。那些看似偶然的发现,如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并非偶然。只有经过不断思考的沉浸期,才能经由偶发事件的触发,产生重大的发现。而所谓模仿就没有创造,则是建立在套用已知的模型解决新问题的基础之上。
作者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思考方法。如为思考而进行对话和讨论,包括头脑风暴、与书籍展开对话等,再如逆向思考的步骤,还比如如何让走路产生想法等。
如果一下子记不住书中的内容,不妨记住作者总结的关于思考的五个基本法则:
一、创造并非独创,而是来源于模仿——看你会“抄”不会“抄”。
二、不要遵从“指南式思考”方法——按所谓套路思考是行不通的。
三、头脑中装入必要知识——保持足够输入。
四、创造益于思考的环境——排除干扰,寻求外脑。
五、有强大的动力——好奇心是思考的最大原动力。
如果还是对想出想法没有概念,每一章的后面都附有一个思维训练的小游戏,开动脑筋试一试吧。比如,改变上下班的通勤路线,搞搞无伤大雅的恶作剧等等。
这本书不是教你直接拿来用的思考“套路”,正如中国俗话说的: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遵循作者的五条基本法则,并不能保证你立刻就能取得想要的结果,但它可以提高想法出现的概率。只有不断去实践,才会有好想法的涌现。
最后吐槽一下这本书的书名。作者用了“超思考法”(超発想法)的说法,但并没有对其进行解释,我觉得这个“超”字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涵义,只是在AI时代多了几个基于AI技术的工具,这个“超”更像互联网刚兴起时流行的“超链接”中的“超”。
顺便说一句,看抖音、刷快手打发时间可以,但并非一个好的激发想法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