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散文征集(严春芳青未了散文奖获奖作品及大散文创作研讨会发言)
名家散文征集(严春芳青未了散文奖获奖作品及大散文创作研讨会发言)胶东散文年选平台有一个栏目叫大散文,每天推出散文作者的优秀散文。八年来,胶东已形成一个庞大的散文群体,已编辑出版一系列散文选集,形成了独特的胶散风格。最近我出版了两本散文与诗歌集《为荷而来》、《太阳与大海》,其中很多作品写于山东、写的是山东的人文景观、并发表在齐鲁壹点与胶东散文年选平台上。我在胶东乃至山东拥有很多粉丝与读者。大散文大众化文|严春芳在齐鲁晚报·青未了首届与第二届散文奖征文活动中,我两次获奖并成为签约作家。我入驻齐鲁壹点号近三年,发表了一百多篇诗文,十万多字,点击量达到500多万人次,被齐鲁壹点誉为爆款生产家。齐鲁壹点给我提供了与读者交流的平台。
严春芳先生平时居武汉,夏天夫妻俩则到小城烟台避暑,与我在龙湖文学工作室车程十分钟。因为都是齐鲁晚报壹点号的钢丝拥趸,我们自然成为了文学的好友。
严春芳先生在山东的文学名声比他在武汉的大。武汉疫情时,严春芳以齐鲁壹点为发表阵地,向全国的壹点读者推发了一百多篇有图有文有话要说的文章,刮起了严春芳式的写作旋风。
严春芳早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言语诙谐,思想深刻,他的《大散文大众化》发言,无遮无拦,直抵散文写作文的痛处:散文不应该归于神位,散文写作就是日常的烟火,是草根生活的一部分,散文写作应该回到有水井处就有散文的地方。他还是两届齐鲁青未了散文获奖者,严春芳先生过去二十多年游历了几十个国家,他身上的故事多于文章,期待严先生用他的生花妙笔继续为我们生活的世界打开一扇窗户。
——《黄海散文》总编点评
大散文大众化
文|严春芳
在齐鲁晚报·青未了首届与第二届散文奖征文活动中,我两次获奖并成为签约作家。我入驻齐鲁壹点号近三年,发表了一百多篇诗文,十万多字,点击量达到500多万人次,被齐鲁壹点誉为爆款生产家。齐鲁壹点给我提供了与读者交流的平台。
最近我出版了两本散文与诗歌集《为荷而来》、《太阳与大海》,其中很多作品写于山东、写的是山东的人文景观、并发表在齐鲁壹点与胶东散文年选平台上。我在胶东乃至山东拥有很多粉丝与读者。
胶东散文年选平台有一个栏目叫大散文,每天推出散文作者的优秀散文。八年来,胶东已形成一个庞大的散文群体,已编辑出版一系列散文选集,形成了独特的胶散风格。
我们之所以把散文冠之为大,是相对于小散文而言的。小散文指的是写一些生活琐碎、小感觉、小情感的文章。而大散文的内涵是具有时代性,要有生活实感,境界要大,题材开阔。
大散文已走向大众化趋势。散文这种形式自由的文体被大众所喜爱,作者已大众化。以胶散为例,这个散文群体既有专业作家,也有来自不同层次的文学爱好者,青年学生、退休人员等,散文已成为大众记录生活、抒发情感的最好文本形式。
大散文大众化的另一种体现就是发表形式多样化。现在发表文章不一定追求纸质报刊杂志,而随感而发的散文时效性更多的是即时通过自媒体发布在群、朋友圈、微博上、抖音、视频号都成为散文随笔的平台。这种大众化载体对散文的即时传播效果更好。
大散文大众化还体现在读者的广泛关注上。文学已进入碎片化阅读时代。那些大部头的长篇小说阅读者越来越少。而散文以短、精、可读性强深受大众喜爱。
我是胶东散文作者的一份子,也是它的忠实读者。胶东散文在焦红军主编的带领下已成为散文园地的一朵鲜艳的花朵,祝愿她越开越艳,香飘四方。
作者简介:严春芳,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散文写作与评论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在《人民日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作品被《中国作家》《人民网》《光明网》等网络转载,诗文收入多部选集。在《齐鲁晚报.壹点》专开个人号,发表大量诗文。优秀作品被入选多个平台、舞台、电视台朗诵节目。获湖北省团委特等奖,《齐鲁晚报》年度优秀壹点号、新锐壹点号、最佳民生奖,优秀散文奖。出版散文诗歌选集两部,散文精选集《为荷而来》由黄海数字出版社出版。
投稿邮箱:huanghaisanwen@163.com
壹点号胶东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