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一是否实行新教材(2022年入学高一新生使用新教材)
今年高一是否实行新教材(2022年入学高一新生使用新教材)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我省将有计划、分步骤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全面实施新课程新教材完成必修课后选择性考试科目走班教学
12月21日记者获悉
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
实施意见出炉
明确自2022年秋季学期起
普通高中高一年级
全面实施新课程新教材
完成必修课后选择性考试科目走班教学
我省将有计划、分步骤
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
到2025年新课程新教材理念、内容等
全面落实到教学各环节
到2025年新课程新教材的理念、内容等全面落实到教学各环节
意见明确,到2025年,新课程新教材的理念、内容和要求全面落实到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各环节,全省普通高中育人方式进一步转变,个性化教育和选择性学习进一步强化,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充分发挥课程在学校育人中的核心作用,促进课程、教材、教学、考试、评价、招生等环节有机衔接,全面落实新课程新教材的理念和要求,切实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未来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我省将统筹规划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含校本)课程,整体安排三年课程实施,保证选课走班、选科考试、课程与教学组织管理、考试评价等有机关联整体衔接。结合我省不同区域学校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实际,坚持省级统筹指导、市县保障落实、学校具体实施,有计划、分步骤、积极稳妥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
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本地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方案,学校要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结合办学目标、学生特点和办学特色,制订课程实施三年规划并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高一、高二年级每学期每周至少开设3课时选修课程
我省要求,要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各类课程,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体育与健康、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切实加强理化生实验教学。
落实好选择性必修和选修(含校本)课程设置,鼓励学校加强特色化、精品化校本课程建设,高一、高二年级每学期每周至少开设3课时选修(含校本)课程。强化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功能,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支持各地和学校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联合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构建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
意见提出,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探索科学的选课走班教学质量监测评价方法。及时调研评估辖区学校选课走班,合理统筹教师等关键资源,为选课走班深入实施提供保障。学校要从实际出发,使用信息管理系统编排课程,制订切实可行的课程说明、选课走班指南和学分认定办法,构建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方式和作业管理改革,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注重实验教学与现代新兴科技有机融合。
学校要科学安排每学年授课科目课时,确保开足开齐国家必修课程,高一年级控制并开科目数量及课时,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严格控制课时总量。健全完善行政班与教学班有效并行的管理模式。对接新高考科目选择模式和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推进学生选课选科指导。在完成必修课程后组织实施选择性考试科目的走班教学(一般在高二学年)。
建立发展结果与发展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意见要求,学校要制定学分认定具体办法,综合学生实际修习课时、学习表现、学业质量等规定要求,遵循客观、公正、透明原则,严格学分认定标准和程序。根据课程方案,合理分配各学年学分,科学安排课程学分,既保证基础性,又兼顾选择性,落实学生毕业学分要求。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省级统一标准要求,完善体育、艺术、技术类科目及实验操作合格性考试组织方式。减少统考统测和日常考试,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性材料的管理,积极搭建校内外学生素质教育活动平台,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发展学科兴趣和个性特长,形成整体衔接内在贯通的评价体系。
根据高中新课程和高考综合改革要求,建立发展结果与发展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习、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正确认识自我,提高选修课程、选考科目、报考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自主选择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成为必修课程
高中毕业最低要拿到144学分 学分咋认定
2022年秋季学期起,全省高一年级启用新教材和新课程。明确毕业生修不足144学分不能毕业,那么学分怎么认定?记者获悉,我省原则上不允许提前毕业。取得毕业资格须同时具备“在规定学习领域按照规定取得规定的学分”等5项条件。
普通高中学分分为必修学分、选择性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
普通高中学分分为必修学分、选择性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其中:
◆ 必修学分为88学分;
◆ 选择性必修学分不少于42学分;
◆ 选修学分不少于14学分。
原则上学生完成18学时(以1学时45分钟计)课程内容的学习可获得1学分。学生毕业学分最低为144学分。
要求学生至少在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学科选择性必修课程中选修4学分。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是必修课程,三学年持续开设。
◆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低修习8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6学分,社会实践(含党团活动、军训、社会考察、研学旅行、学生发展指导)等至少共修满2学分。
◆ 学生的劳动课程最低修习6学分,其中志愿服务 2学分,劳动实践4学分。
学分认定将综合考虑学生实际修习课时和学习表现
学分认定的意见分“同意认定”“不予认定”两种。学生完成规定课程的修习并通过考核或获得主管部门认可的证书,可获得相应的学分。学分认定由学生所在学校负责,学校应按照有关规定制定学分认定的具体办法,学分认定应综合考虑学生实际修习课时、学习表现,并达到课程标准或相关文件的要求。严格学分认定管理,对未按照方案修满相应学分的学生,不得颁发高中毕业证书。
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社团活动等都将被审核认定学分
学生完成规定课程的学习,课堂教学时间不少于规定时间的4/5、学习过程表现良好、参加课程考试(考核)成绩合格,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分。
学生参加经学校确认的社会机构包括行业企业培训,或参加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考试或比赛,获得某项资格或等级证书,均可提出学分申请。
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劳动实践等活动,有活动记录、总结或报告,有反馈评价,经同学互评,由学校审核认定学分。
学分认定工作一般在每个学段结束时进行,学校应当及时将学分认定情况分别记入学生档案。
原则上不允许提前毕业 取得毕业资格须具备5项条件
普通高中学生应在3年内完成学业,原则上不允许提前毕业。
学生取得毕业资格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
◆ 具有陕西省普通高中学籍;
◆ 符合中学生品行要求,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
◆ 在规定学习领域按照规定取得规定的学分;
◆ 参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试的各科目合格;
◆ 综合素质评价中的6个项目均为合格。
符合陕西省普通高中毕业条件的学生可获得陕西省普通高中毕业证书。
来源: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任娜
图/IC photo
编辑: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