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叔本华对人生的哲学(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叔本华对人生的哲学(叔本华人生的智慧)总而言之,每种欲望,背后都隐藏着一种痛苦的可能。等到有钱有名了,突然发现自己精神匮乏,想要获得精神的满足,追寻的过程,也不会那么愉快。所以叔本华觉得,除了以受苦为生活的直接目的外,人生就没有什么其他的目的可言。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大多相似,不幸的各有不同。人的欲望不同,痛苦也就有所不同,想要钱的人,没有钱的时候痛苦,有钱了,想要名,名气不大,也令人苦恼。

叔本华对人生的哲学(叔本华人生的智慧)(1)

叔本华说:人生来就是痛苦的,痛苦是他的本质。

为什么这么说呢?

放眼望去,只见人生处处充满痛苦,欲望得不到满足令人痛苦,这个欲望满足了,下一个欲望接踵而至,一个接一个,无穷无尽,总也没有尽头,只有在欲望和欲望之间,稍稍松一口气。

只要人活着,就还要吃饭,还要睡觉,还要取暖,所以痛苦最原初的形式是贫穷,人穷了,就得为生活操劳,就得为生存努力,可是等到你摆脱贫困之时,痛苦还是没有消失,而是又以其他许多形式展现出来,比如,性欲、激情、嫉妒、情敌、敌视、恐惧、求名、爱财、害病等等。

所以叔本华觉得,除了以受苦为生活的直接目的外,人生就没有什么其他的目的可言。

叔本华对人生的哲学(叔本华人生的智慧)(2)

01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大多相似,不幸的各有不同。

人的欲望不同,痛苦也就有所不同,想要钱的人,没有钱的时候痛苦,有钱了,想要名,名气不大,也令人苦恼。

等到有钱有名了,突然发现自己精神匮乏,想要获得精神的满足,追寻的过程,也不会那么愉快。

总而言之,每种欲望,背后都隐藏着一种痛苦的可能。

欲望满足了就不痛苦了吗?

非也。

王尔德说:人生有两种不幸,一种的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一种是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得不到痛苦,可一旦得到了,新的痛苦又来了,因为必然会有新的渴望,会有新的期待。

所以史铁生断言:人啊,你的名字叫欲望。

人就是一团燃着的欲望之火,生命之火不熄,欲望之火就不熄,欲望之火不熄,痛苦之根就不断。

所以在叔本华看来,痛苦是人生的本质,而欲望是人的全部密码。

人是一团燃烧的欲望,欲望得不到满足,人就痛苦,一旦得到了满足,就无聊,人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一则是欲望得不到满足的痛苦,一则是欲望满足之后短暂的无聊,无聊过后,必然会在新的欲望里痛苦。

如此周而复始。

就大多数人而言,就是这样。

叔本华对人生的哲学(叔本华人生的智慧)(3)

02

极目望去,有人幸福有人痛苦,幸福的人想要尽力保持自己的幸福,而痛苦的人想尽力逃避自己的痛苦,让自己也能饮幸福之蜜。

总而言之,人这一生,都在竭力避免痛苦,而获取快乐。

陀思妥耶夫斯基嘴上虽然说我就怕我配不上我所受的苦,但在实际行动上,依然是在寻找欢乐,所以他写作,赚钱,他也赌博,在赌博之中获取短暂的快乐。

某种信仰里,将痛苦当做救赎之道,可是目的却在于痛苦之后的永恒的快乐。

没有人喜欢痛苦,但所有人都离不开痛苦,佛家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放不下。

再怎么幸运的人生,逃得开求而不得的痛苦,你也免不得要老,要死,死亡就是一把悬在头顶的刀,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落下。

当然,充满智慧的人可以坦然面对,因此他们看起来不痛苦,也不执着,那是因为他们的思想丰富,足以对抗人生的痛苦,使之生活不受影响。

但绝大多数人,可没有这般幸运。

不可否认,人世间欢乐和痛苦并存,喜忧参半,各有好坏。

但放眼望去,痛苦中的人要快乐,难之又难,不信你试图去安慰那些痛苦着的人,你说的话他多半不听。

而快乐的人要痛苦起来却极为容易,只要稍微有点不顺心的事情,眼前的快乐和幸福就会荡然无存,随之而来的就是痛苦,这个例子极多,前一刻还在快乐得大笑的人,突然收到一条不好的消息,诸如股票跌停、信用卡催还款、突发意外事故,洋溢着的笑脸立即就会阴沉下来。

快乐如此难得,本该记忆深刻,事实却又相反,人们往往更容易记住痛苦和不幸,而且因为记忆的原因,痛苦深刻弥久深刻,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就说感情之中,对方做了五件让你开心事,可是只要对方做了一件让你痛苦的事儿,这一件事就成了全部记忆。

因此,叔本华断言,除了以受苦为生活的直接目的之外,人生就没有什么目的可言。

叔本华对人生的哲学(叔本华人生的智慧)(4)

03

目的或许没有,过程却大相径庭。

有人贫穷有人富裕,有人终日忙碌,却只能温饱,有人看起来悠闲,却活得舒适。

人生看起来极不平等,美丑一目了然,高矮一比就知,贫富就在眼前,善恶也能分辨。

看起来啥也不一样,更没有所谓公平。

可叔本华说,人生就是一场戏,在舞台上,有人扮演王子,有人扮演大臣,有人扮演士兵,也有人扮演将军,还有人扮演乞丐和贫民,这些都是身份上的差异,抛开这些外在的差异,所有人的内核都是一样的,都是可怜的演员,对自己的命运充满无能为力的痛苦。

生活之中,社会地位高低,财富的多少,决定了人扮演不一样的角色,可是都是凡人,在没有成为神之前,谁都有烦恼,谁都有痛苦,在痛苦面前,人人平等。

同样的,死亡面前,人人平等,都免不得要被死亡之刀命中,只是时间长短不一样罢了。

就是说,痛苦这东西,是人人都有的,逃得了活的痛苦,你也逃不开死的恐吓,就算不怕死,磕磕绊绊都会痛,只是痛苦程度不同。

人生各有不同,但所追求的终极目的,却大多相似,都是为了快乐,喜欢挣钱,不是因为喜欢那个数字,而是因为钱能带来很多快乐,并且可以免去人生很多痛苦。

喜欢名也好权也罢,都是在逃避痛苦,意在获得快乐。

叔本华对人生的哲学(叔本华人生的智慧)(5)

04

怎么获得幸福和快乐呢?

在《人生的智慧》里,叔本华将人所能拥有的东西分为三类:

第一,人的自身,就是最广泛的人的个性所具有的东西,包括健康、外貌、道德品格、精神智力以及人的潜能。

第二,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也就是人的财产和其他占有物。

第三,人对他人显示出的形象,可理解为人在他人眼中所呈现的样子,或理解成他人对这个人的看法,诸如名望、地位、荣誉。

与此三种拥有对应,人就有三种摆脱痛苦的方式:

第一种,也就是大多数人都在做的一种,赚取身外之物,挣更多的钱,买更大的房子,买更好的车子,辛辛苦苦工作一个月,发工资的那一刻最开心。

很多人拼命赚钱,因为钱能让人逃脱大部分的痛苦,有钱了,就可以活得更轻松,就可以吃得更好,就可以穿得更好。

这种外在之物带来的,是一种对抗痛苦的幸福。

第二种,是在他人面前获得一个好的形象,比如会在他人面前显示出自己身份优越,显示出自己人生幸福。

这种形象,和身外之物息息相关,他能帮助一个人更好地得到物质和金钱,而金钱和物质也能帮助人包装自己的形象。

一个好的形象,也能帮助人获得幸福,抵抗痛苦。

但通过这两样东西得到的幸福,是很容易失去的,而且是短暂的。

曾经没钱的时候,一星期下一次馆子,你觉得很幸福,但是有钱之后,天天下馆子,也未必能吃出幸福的味道了。

同样的,你做了一件大事,第一次有人夸你,你可能觉得自豪感爆棚,可以次数多了之后,难免不是味同嚼蜡。

所以叔本华说:一个人的幸福,乃至他的整个生存方式,最根本的就在于他自身内在的素质,这种内在的素质决定了一个人能否获得内心的幸福,而外在之物,只能间接地影响人的幸福。

正如哲学家伊壁鸠鲁的门徒采多罗斯说的:“我们幸福的原因在于我们自身之内,而不在我们自身之外。”

叔本华对人生的哲学(叔本华人生的智慧)(6)

05

苏格拉底在死前反省自己的一生,他说自己一生都是幸福的,再没有比自己更幸福的人生了。

可是苏格拉底并不算富裕,也不追求物质的享受,常年穿同一件衣服,很多时候赤脚行走,走在琳琅满目的大街上,他还感叹,这么多东西都是我不需要的啊。

自身的思想或者精神,决定了幸福的样子,境遇相同的两个人,所能感受到的幸福完全不同。

同等的物质条件下,苏格拉底能够幸福地生活,换做另一个一心扑在钱上的人,怕是要叫苦连天了。

但是如果在一个大家相互攀比的场合,人人都在互相吹捧中开开心心,而苏格拉底若在其中,怕也要苦笑连连。

人对世界的理解不同,所能获得的快乐和幸福就不同。

就说写作,路遥写到吐血,这种在别人看来,是不可想象的痛苦,可是在其中的路遥,感受到的多半会有外人难以理解的甜蜜。

再说塞万提斯,在监狱里写出了不朽的著作《堂吉诃德》,坐牢本就艰苦,他还要写作,这岂不是苦上加苦,可对塞万提斯来说,写作让他忘记痛苦,获得了无与伦比的快乐。

人生处处都充满痛苦,但人对世界的理解,决定了人生活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一个人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中,首先是由他对世界的理解决定的”

“人能得到的属于自己的快乐,从一开始就被这个人内在的东西决定了。”

叔本华对人生的哲学(叔本华人生的智慧)(7)

06

说了半天痛苦的哲学,但如果有人说受苦是好事,那受苦的一定不是这个人。

痛苦不是个好东西,是摧残人性的,但痛苦又无可避免,《白鹿原》里有句话说:人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的,因为这个世界太苦了,因为他不想来到这个苦难的世界。

于是大多数人都在寻求欢乐,可欢乐终究是短暂的,就像汪国真说的“欢乐是人生的驿站,痛苦是生命的航程”,在欢乐的驿站里,你可以短暂休憩,但是之后还是要继续前进,唯一能做的,就是祈祷两个驿站之间离得近一点。

在叔本华看来,最智慧的人不是去寻求欢乐,而是尽力避免痛苦。

避免痛苦的法宝,无法从外在获得,而只能内求己身。

正是因为内求己身,所以苏格拉底最后虽然被毒死,但是他回顾自己的一生,却可以放言说自己的一生都是幸福的,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可以告诫自己,我就怕我配不上我受的苦。

内在越丰富的人,所能感受到的痛苦就越少,所能感受到的烦恼就越少,不是因为这些烦恼不存在了,而是因为对于他来说,他有了更为美好的东西。

而就一般人而言,烦恼不断,抱怨不断,痛苦不断,他们怎么那么倒霉呢?答案不是上帝对他们苛刻,而是他们选择了追寻欢乐,而且追寻的是最为短暂的欢乐。

不可否认的是,短暂的欢乐比较容易得到,因此追求的人也最多。

不难从很多地方看到,有些人买的时候快乐,拆包裹的时候很快乐,可是随之而来的,必然是烦恼,有些是因为钱少了烦恼,有些是因为又看上了更好的东西,儿那东西还不属于自己。

有句话说:要进窄门,那路是窄的,走的人少,但却通向永恒。

而那宽的路,宽的门,走的人多,因为通往灭亡。

寻求外在的欢乐,就是那宽的路,宽的门,容易走,走的人也多。

而寻求内在的丰盈,则是那窄门,路窄,门小,走的人也少。

叔本华对人生的哲学(叔本华人生的智慧)(8)

07

叔本华说,痛苦是生命的本质。

他的思想无疑是悲观的,但是叔本华的一生,却是积极的。

他是富商的儿子,从小就锦衣玉食,不愁吃也不愁穿,二十多岁了,决定从事哲学研究,年纪轻轻就完成了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虽然这本著作在他生前没有得到哲学界承认,可是在他死后,却为他迎来了巨大的名声。

叔本华做过大学教授,和黑格尔竞争过,虽然在当时的经典哲学面前,一败涂地。

可是他却很积极地宣扬自己的“悲观哲学”,后来尼采在地摊上看到叔本华的作品,说“我一翻开他的书,就好像马上长出来一对翅膀。”

叔本华鼓吹悲观,说人生痛苦,自己一生却过得挺好,和叔本华不同,尼采鼓吹着强力意志,满世界呐喊人要做自己的主人,自己却过着悲剧的一生,直到最后抱着一匹马成了疯子。

叔本华在临终前也说:

人类从我这里学到了他们永世不忘的东西。

如今,其作品《人生的智慧》,却是很有营养的鸡汤,教人积极生活。

痛苦既然无可避免,“人生如同上好弦的钟,盲目地走一切只听命于生存意志的摆布,追求人生目的和价值是毫无意义的”。

死亡又如影随形,“人的生存就是一场痛苦的斗争,生命的每一秒钟都在为抵抗死亡而斗争,而这是一场注定要失败的斗争。”

那么人就更没道理浪费自己的生命,更应该做让自己快乐的事,做有意义的事情。

叔本华对人生的哲学(叔本华人生的智慧)(9)

08

人们理解人生的痛苦,不是为了活在痛苦里,而是为了活得更美好。

人们了解人生无意义,不是为了随波逐流,更不是为了破罐子破摔,而是在知道那么多无意义的事情后,可以去寻找意义。

同样的,人们知道死亡如影随形,也不是为了立刻去死,而是为了更好地活,把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活,身在地狱,心向阳光。

在阳光的照耀下,活出生命的意义,活出一生的价值,超越欲望的控制,成为自己的真正主人。

文|不有趣灵魂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