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公孙策盗取兵籍名册结局(燕昭王欲求贤复仇)

公孙策盗取兵籍名册结局(燕昭王欲求贤复仇)这个君主名叫燕王哙,是燕国第一位王燕易王的儿子。直到战国时期,一个君主突然让燕国热闹了起来,成了列国关注的对象。这个故事要从一场闹剧说起。燕国地处北方边塞之地,远离中原。自西周初年建国以来,在列国之中一直没什么存在感,和它的气候一样,冷冷清清。

中国古代的政治是贤人政治,翻开历史书不难发现,明君贤臣是太平盛世的标配。

围绕如何选贤的问题,历代君主和大臣们也是想出了不少高招。

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燕国君臣也展开过一场关于选贤问题的大讨论。

其中一人的建议,不仅为当时的燕国带来了人才,也为我们后人创造了一个成语——“千金市骨”。

这个闹剧有点大

这个故事要从一场闹剧说起。

燕国地处北方边塞之地,远离中原。

自西周初年建国以来,在列国之中一直没什么存在感,和它的气候一样,冷冷清清。

公孙策盗取兵籍名册结局(燕昭王欲求贤复仇)(1)

直到战国时期,一个君主突然让燕国热闹了起来,成了列国关注的对象。

这个君主名叫燕王哙,是燕国第一位王燕易王的儿子。

他各方面的表现都挺好的。

据记载,他不近女色、不图享乐、勤政爱民、礼贤下士。

简直就是一国之君的典范。

可惜,就是有点时空错乱。

他非常向往儒家所描述的上古时期的禅让制,一心想从自己做起,把王位禅让给贤能的人,造福百姓。

在他身边也正好有一位贤能的丞相,名叫子之。

至少在燕王哙看来,子之是比自己更适合的国君人选。

子之也抓住燕王的这个心态,积极开始权力运作,让自己在燕王心中的形象更加高大伟岸。

于是,公元前316年,在另外两位大臣的撺掇下,心动不如行动的燕王哙决定把王位禅让给子之。

据《史记》记载,这两位大臣一个叫苏代,是苏秦的弟弟,另一位叫鹿毛寿,他们应是为子之收买。

他还把300石以上官吏的官印收回,方便子之重新任命官吏。

可是,这都什么年代了,都战国后期了。

(秦始皇统一中国是在公元前221年,大家感受下。)

就算你乐意,你儿子和被免职的官吏愿意么。

果然,被免职的官吏和太子联合起来,讨伐子之及其党羽,燕国大乱。

南边的齐国一看,这可是趁火打劫的好机会。

于是,齐宣王以讨伐子之、扶持太子的名义出兵燕国。

此时,燕国的老百姓痛恨子之篡位带来内乱,对齐军不但不抵抗,反倒是大开城门、夹道欢迎。

齐军因此很快就拿下了燕国首都,燕王哙被杀,子之被齐军擒获剁成了肉酱(醢刑)。

公孙策盗取兵籍名册结局(燕昭王欲求贤复仇)(2)

燕下都宫殿大门的铜铺首,摄于河北博物院

然而,齐军并没有就此撤退,而是留在燕国境内大肆烧杀抢掠,还把燕国的宗庙毁了。

本来只是内乱,现在,都要亡国了。

战乱持续了数月,死者数万,百姓流离失所,史称“子之之乱”

燕国上下一片愤慨,从此和齐国结下了血海深仇。

而其他列国看齐国如此插手燕国事务,独占便宜,自然也不乐意。

再这样下去,燕国之地不就为齐国所有了么。

于是,一代雄主赵武灵王决定出手。

他派兵护送在韩国做人质的公子职回到燕国继承王位。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燕昭王。

励精图治的燕昭王

燕昭王即位后,誓要振兴已然千疮百孔的燕国,找齐国报仇雪耻。

公孙策盗取兵籍名册结局(燕昭王欲求贤复仇)(3)

位于河北易县的燕昭王雕塑

振兴的第一步便是招揽贤才。

可燕国落后,又刚刚经历了战乱,地处边地,气候苦寒, 想吸引人才谈何容易。

燕昭王便前去找一个叫郭隗的大臣,让他出出主意。

中国古人说话喜欢有话不直说,用打比方、讲故事的方式阐述观点,特别是下对上的时候。

《诗经》就是讲究”主文而谲谏“。

郭隗也是深谙此道,便先给燕昭王讲了个故事。

古时候,有个国君以千金求取千里马,可是,三年过去了,连千里马的毛都没见到。

有一人便自告奋勇,说,交给我,我给您找。

国君也没啥其他办法,就答应了。

过了三个月,这人费劲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一匹千里马。

可惜晚来了一步,马已经死了。

他便花了五百金买下了这匹马的头,带回去给国君。

国君一看大怒:我让你买的是活蹦乱跳的千里马,谁让你买死马了,还花了五百金?

这人不慌不忙,道出了此中玄机。

他说,死马都花五百金重金购得,更何况活的千里马呢?

这件事一传出去,还愁找不到千里马吗?

果如此人所说,不到一年,就得到了三匹千里马。

郭隗讲的这个故事后来被人们总结为成语”千金市骨“,用以比喻重视人才、渴望求得人才的愿望。

故事不是目的,表达观点才是最重要的。

郭隗接着根据这个故事,给燕昭王出了个很有意思的主意。

如今,大王您想求得贤才,不如从我郭隗开始。

我郭隗这种没啥大本事的人都能得到您的重用,还怕那些比我本事大得多的人不来燕国吗?

燕昭王一听大喜,可真是问对人了,二话不说立马为郭隗修筑豪华的宫殿,还尊为老师。

而这个宫殿就是著名的”黄金台“,所谓”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公孙策盗取兵籍名册结局(燕昭王欲求贤复仇)(4)

河北易县黄金台,实际遗址位于定兴县高里乡北章村

果然,听闻此消息的各国士人争相入燕。

赵国的军事家乐毅和剧辛、齐国的阴阳家邹衍都来到了燕国,一时间,燕国群英荟萃,成为人才的汇聚之地。

而这件事也成为了历史上君主求贤的典范,引得后世无数怀才不遇的士子的咏叹。

如李白《古风·其十五》:“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雪耻

在燕昭王的带领和众多贤才的辅佐下,燕国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物阜民丰、文修武备。

公孙策盗取兵籍名册结局(燕昭王欲求贤复仇)(5)

河北唐山白羊峪长城,原为燕国所建

而齐国此时,正在攻打宋国,意欲独吞这块膏腴之地,引起了列国的不满。

燕昭王觉得报仇雪恨的时机到了,联合秦、楚、韩、赵、魏等国,由燕国将领乐毅统帅各国联军,共同伐齐。

双方大战于济水以西,齐国军队无法抵抗,全线溃败。

除燕国外的其余各国见好就收,撤兵回国。

而燕国与齐国有不共戴天之仇,并未就此撤兵。

在乐毅的率领下,燕军独自北上,深入齐国腹地,攻下了齐国都城临淄。

齐国国君齐湣王出逃,最终为楚将所杀。

如同当年齐军在燕国所为,燕军“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

最终,燕国占领了齐国除莒、即墨两城以外的全部土地。

齐国后来虽借燕国的内部矛盾,趁机复国,但自此元气大伤,再无力参与列国争霸,名存实亡。


千金市骨:用重金购买千里马的骨头,比喻重视人才,渴望求得人才的愿望。出自《战国策·燕策一》:“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 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 千里之马至者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