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州古城旅游攻略(千年前的崖州港竟然如此繁华)
崖州古城旅游攻略(千年前的崖州港竟然如此繁华)崖州古城出土的宋代、明清、近现代文物 宋代铜钱 古崖州地域面向大海,地处五指山以南,有诸多河道均源自五指山,然后经崖州境内入海,这些河道虽然短促,但也为崖州开辟水路交通提供了便利条件。历史上河道港湾甚多,桥梁津渡也不少,据明代正德《琼台志》所载,崖州的万里桥、平地桥、镇南桥、义兴桥、等均为元朝以前所建,多为木质结构,明清时又予以续建和整修。这些都反映了当时人们重视交通,地方政府在改善交通环境上做出的努力。所以据此来看,古崖州虽地处天涯海角却依水而兴,鱼米之盛,土壤之肥,颇有江南水乡之韵味。 崖州境内最长的河流当为宁远河,在宋元时期河岸就设立了多处停靠码头,这是当年水路的重要站点。《诸藩志》记载,南宋吉阳军周姓知军曾倡导黎汉之间互市,黎人“乘桴(小的竹、木筏子 )也来,与民贸易”,表明内陆少数民族也以此为交通工具。这个场景是否有点像今天的水上市场呢?不知当时是以物换物还是以铜钱相贸易呢?真
崖州中心渔港今天终于开港了!振奋人心之余,回想过去眼望着老三亚港满是渔船的情形,笔者百感交集,每次带外地的朋友途径三亚港,他们都会对满载着鲜鱼的大小渔船充满着兴趣,想必以后这样的充满“渔味”的场景只有在崖州中心渔港见到了。
首先看一下地图,带你“飞”回一千年以前。
崖州区宁远河流域
古崖州地域面向大海,地处五指山以南,有诸多河道均源自五指山,然后经崖州境内入海,这些河道虽然短促,但也为崖州开辟水路交通提供了便利条件。历史上河道港湾甚多,桥梁津渡也不少,据明代正德《琼台志》所载,崖州的万里桥、平地桥、镇南桥、义兴桥、等均为元朝以前所建,多为木质结构,明清时又予以续建和整修。这些都反映了当时人们重视交通,地方政府在改善交通环境上做出的努力。所以据此来看,古崖州虽地处天涯海角却依水而兴,鱼米之盛,土壤之肥,颇有江南水乡之韵味。
崖州境内最长的河流当为宁远河,在宋元时期河岸就设立了多处停靠码头,这是当年水路的重要站点。《诸藩志》记载,南宋吉阳军周姓知军曾倡导黎汉之间互市,黎人“乘桴(小的竹、木筏子 )也来,与民贸易”,表明内陆少数民族也以此为交通工具。这个场景是否有点像今天的水上市场呢?不知当时是以物换物还是以铜钱相贸易呢?真是给人以无限想象,真正最传奇的还在后面,听我慢慢道来。
水上市场资料图
宋代铜钱
崖州古城出土的宋代、明清、近现代文物
崖州与海外的海上交通,主要体现在崖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的作用上。这是由崖州的特殊地理位置所决定的。南宋人的笔记中说到崖州海滨旧有相公亭,船舶每泊其下,“且为番商游集之地云”。注意了,
番商指的是外国商人,他们主要来自海上丝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而相公亭(相当于今天的货运港口市场)乃是宋太宗时被贬崖州司户参军的丁谓所建。宋元时期,崖州境内的番坊港、望楼港、大疍港、保平港、临川港等都是有名的港口,在崖州对外海运交通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有不少番客因为各种原因落籍崖州,表明崖州附近过往船只比较频繁。
古代海上丝路上的崖州
古代海运的船舶模型
南海番舶前来中国贸易,时常途径海南岛停泊休息。崖州作为岛南重镇,自然成为停泊的重要站点,这也会给崖州带来商机。为了征收“船税”和管理海外贸易,宋朝还设立广州市舶司,海南各港也属于其管辖之内,为了加强管理海外商人,崖州还设立有番民所。这个
番民所是政府设立专门管理外国人的“社区”,可见崖州在当时已经具有一定程度的国际化气息,不知李白在长安写的诗歌“落花踏尽游何处 笑入胡姬酒肆中”所描写的故事能否出现在千年前的崖州番民坊呢?其中有多少传奇故事今已无法探究。海外人士不仅带来了异于中国的商品,还带来了多元的文化,促进了古崖州经济文化的发展。
古代波斯商人
崖州还通过海路与内地进行商贸往来。在元代,吉阳军的棉纺织品、藤竹产品和木材不仅在内地极为畅销甚至成为外销商品名扬海外,出现了海洋经济的萌芽。明代时期,本土的特产比如槟榔、椰子、沉香、贝壳、黄花梨木都是“航货于广”“货及海北”,从福建广东运来的船只满载金银匹帛,有时竟达万余贯,当然也包含一些药品和米粮、酒、瓷器、漆器、丝绸等物品。崖州的望楼港(在州城西80里,流经望楼村汇入海)、毕潭港(今三亚港)在明代的时候也曾一度作为占城国(是古代存在于中南半岛上的一个古代王国,后为越南阮氏王朝吞并。)的贡船停泊港口。《琼台志》记载,按照当时的制度安排,崖州军民在贡船到来之时,会安排专人将贡品护送至广州,然后由广州到北京。想想路途的遥远,这必定是一个苦差事,但是客观上也加深了明代中央政府对崖州地理位置重要性的认识。
古代占城国遗址
千年崖州港是在何时衰落的,目前没有详细的记载,笔者查找了一些资料可做参考。
在晚清,两广总督张人骏较早的提出了开发榆林和三亚的设想:“榆、亚山水环抱,形势天然,地土亦颇饶沃,实擅琼崖之胜。”但是因为清廷的覆灭,很多设想未能实现。在上世纪30年代,崖县各港口的发展进程中,三亚的地位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当时的三亚街和三亚港市这两处紧邻的市镇代表民国前期海南城市贸易的两种类型,一种是对岛外的贸易。一种则是对岛内周边地区的贸易。贸易兴港,港兴则城兴,三亚自民国以来,经济地位逐渐超过崖州,直到1954年10月崖县的行政中心从崖城彻底搬到三亚。
清代琼州地域图
崖州的渔港后来又是什么状况呢,拿大疍港举个例子,大疍港又叫崖州港,是古代海南岛南端崖州湾的一个大海港,位处宁远河流入南海的出口。它北距崖州城八里,南距鳌山及其风景名胜小洞天四里,西距保平港四里,正东二里是水南大疍村。大疍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为古崖州文明建立了辉煌业绩。由于人为和大自然的原因,大疍港在清代中叶完全淤废而终其历史使命,可见港口的基础建设是影响港口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现代化的崖州中心渔港
穿越了千年,今天的崖州肩负着三亚“西拓”的重任,按照三亚“东精、中优、北进、西拓”的策略,三亚将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好崖州湾新区,使之成为三亚西部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城市建设亮点。三亚2005年12月启动客运、货运和渔港“三港分离”工程。2013年建成的南山货运港投入使用。新建成的崖州中心渔港规划用地1663亩,未来将建成集生产作业、后勤补给、加工、防灾减灾、休闲渔业及旅游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中国离南沙渔场最近的综合性中心渔港,并且以中心渔港建设带动三亚西部发展,促进港城、产城一体化发展。
未来的三亚港也将建设成为“海上会客厅”,成为游艇、邮轮、游船集中的国际性旅游客运港口。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作为“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城市的三亚,直面南海和东南亚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在国际化的发展需求下,协同在建的新机场,港口作为重要一极,将共同构筑三亚的海、空“两港驱动”。同时,崖州、南山两港的辐射,有助于解决崖州区发展落后问题,为三亚经济拓展出新的发展空间。中心渔港与创意产业园、崖州区形成‘港产城一体化’融合发展格局,建设三亚崖州湾新区,带动海南西部整体质跃提升。相信不久的将来,崖州湾将会重现昔日千帆竞浪的场面,繁荣富裕的新崖州会屹立于世人面前!(作者:山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