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上海小囡你还会讲上海话吗(上海小囡走红毯)

上海小囡你还会讲上海话吗(上海小囡走红毯)这些题目在大人看来也颇有些难度?孩子们是怎么开展研究的? 电视机的彩色人生上海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国家历年体育成就的发展从吃得饱到吃得健康

他们做了什么与众不同的事?

他们是静安区闸北第三中心小学的小学生们,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这群小学生完成了一份份相当充实的课题研究,昨天在升旗仪式举行的“新城小导师”颁奖盛典上,他们被授予最高荣誉——走红毯领奖。你要问,小学生真的能做课题研究?他们都研究了些什么?

喏,别小看了这群上海小学生,先来po一下他们的研究课题,以三年级为例,都有这些课题:

与时俱进的上海衣尚

上海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国家历年体育成就的发展

从吃得饱到吃得健康

电视机的彩色人生

这些题目在大人看来也颇有些难度?孩子们是怎么开展研究的?

闸北第三中心小学教科研负责人陆琴老师介绍,11月初,学校的第五届阳光新城小导师课题研究开始招募,“阳光新城”是闸北第三中心小学的虚拟社区,学生“小导师”全员参与,自愿报名每个年级相应的研究课题,低年级有“小哈利魔法专场”等,中高年级以上的孩子就真正几人一组开展团队合作研究,三年级的课题围绕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运动”,四五年级则聚焦科技类课题研究,呈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发展和变化。

访长辈、做记录 引发全家“回忆杀”

上海小囡你还会讲上海话吗(上海小囡走红毯)(1)

对“吃”特别感兴趣的李烨玲同学,和同年级五个班共32位小伙伴一起加入了“从吃得饱到吃得健康”课题研究组,接到“十岁的你看餐桌”小任务,第一次正式闯入“课题研究”领域的孩子们都很兴奋,也有些迷迷糊糊:究竟要做什么?我们的祖辈、父辈们小时候都吃什么、怎么吃的呢?主食怎样吃才健康?什么是副食?调味品都有哪些品种?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小时候都喜欢喝什么饮品……

在智囊团课题导师、学校的心理教师陈来秀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开动脑筋,开展面对面访问、电话访问、网络视频访问……动用一切高科技形式,分别对祖辈、父辈、同辈开展了活泼生动的访问。

在这群肯钻研会动脑、有恒心有坚持的“萌新小记者”努力下,一幅幅带有中国情怀、上海弄堂味道的美食画卷正在展开——

祁亦青的外婆十岁时能吃的东西不多,她最爱吃猪油拌饭,猪油是这么来的:把肥肉切碎,放在锅里熬,还要用铲子压,把油压出来,然后把油和渣渣分开盛,就不仅有了猪油,还有了猪油渣……

徐梦泉的爸爸十岁时有一次去买瓶装橘子水,没有钱做押瓶费,就一口气喝完,然后被一口气闷到怀疑人生!爸爸十岁时最爱喝健力宝,有时候也喝点可乐。

王艺凌的外公回忆,“牛奶在当时的年代属于奢侈品”,“外公小的时候西瓜几分钱一斤,每次拿着一个汤锅去排队买西瓜,买回来的都是西瓜肉,西瓜皮却要作为出口食品,外销到国外去。”

张倚溥的奶奶,十岁时只能用胡萝卜、山芋充饥,到了妈妈身上,十岁时已经在吃甜心渣、云片糕啦。

陈梓豪访问了外婆,外婆小时候印象深刻的副食是冰棒,“那个时候不可以完整地吃一根,和家里兄弟姐妹轮流吃,但是觉得美味无比。”

“铁罐子的麦乳精,等不及外婆用开水冲,直接拿勺子挖到嘴里,牙齿都粘起来……”

“那个时候校门口有卖麦芽糖、棉花糖,还有干脆面……”

上海小囡你还会讲上海话吗(上海小囡走红毯)(2)

上海小囡你还会讲上海话吗(上海小囡走红毯)(3)

上海小囡你还会讲上海话吗(上海小囡走红毯)(4)

从明确课题、拟定访问提纲、访问并做好记录,组员们认真完成了任务单

没想到小学生的这番访问,让许多祖辈、长辈回忆满满,调查的背后,孩子们纷纷感慨现在的物质生活富裕了,更要追求吃得美味、吃得健康。

课题组智囊团陈来秀老师说,结合建国70年的跨度和同学们当前刚好十岁的年龄特点,让小研究者们透过对祖辈、父辈和同辈十岁时的饮食资源和相关故事的了解,来感知祖国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让研究有深度、有温度

上海小囡你还会讲上海话吗(上海小囡走红毯)(5)

小学生关注衣食住行 感知城市温度

再来看另一组小学生的成果,他们研究的课题是《上海地铁的飞速发展》

上海小囡你还会讲上海话吗(上海小囡走红毯)(6)

小研究员们展开辩论

五年级的一个课题小组在吴颖老师的协助下,研究的是《AI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与发展》,还在课堂上激烈打辩论,探讨“AI医疗技术VS传统医疗技术”,小学生直面灵魂拷问:“如果是你生病了,你是想要冰冷的技术,还是有人性化的温度?

三年级另一组同学在徐一清老师带领下研究的是“上海衣尚”,他们的展览、板面、走台、汇报惊艳了

从开课题策划会到在学校大礼堂汇报呈现,“小导师”们经历了制定计划、任务分解、收集资料,最后汇总资料、形成报告的过程,除了课题本身外,更收获了团队合作、互帮互助的协作精神。

少年生涯启蒙 培养团队合作

结合本学期“童心共筑中国梦”的大背景,闸北第三中心小学让“小导师”们有研究、有收获。闸北第三中心小学德育教导韦敏老师介绍,学校经过几年的探索,“小导师”从过去学生执教的拓展型课程微课堂,演变到了今天的分层课题研究。“发现孩子们更喜欢动手实践的课堂,如今一二年级小导师全员参与,利用两分钟预备铃和班会课作小导师讲微课;而三四五年级的学生则进行团队课题研究。”

韦敏老师说,结合今年建国70周年,对孩子们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找找身边70周年以来的变化,学校先由智囊团老师框定五个选题,在年级每班中自愿报名组合,智囊团老师进行开题课、中期指导和结题课三次指导,同学们则经历了一起讨论、角色分工、材料收集和整理、调查统计最后脱稿汇报。

上海小囡你还会讲上海话吗(上海小囡走红毯)(7)

“虽然有些环节需要家长搭一把手,但最后呈现的结果中,没有太多成人化的语言,孩子们真研究、真实践,在合作中培养团队意识。曾经有小组碰到矛盾,组员意见不一,这也考验了孩子们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组员们各自讲道理、再通过投票达成一致。哪个小朋友在任务节点没跟上,其他组员都会督促他。”

陈来秀老师说,小学生做课题,更多地是培养他们发现身边有趣的事物并加以研究,小学阶段是孩子们“生涯启蒙”的阶段,少年们可以带着这份经验,在未来做更多、更有意思的探究和实践,培养思辨、思变意识。在“破”与“立”中,形成创造性思维;在与人合作的同时,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少年不惧 未来可期

一起为他们加油吧!

(注:转载请联系上海升学授权)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