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园博苑最近有什么活动(璀璨明珠点亮新城)
厦门园博苑最近有什么活动(璀璨明珠点亮新城)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个“水上大观园”,原先竟是一片烂泥滩、臭水湾呢!作为国家重点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福建省重要湿地,有“水上大观园”之美誉的园博苑,早已成为厦门的一张重要城市名片,吸引无数游客竞相来打卡,单日最高可达3.5万人次。吹填造地 沧海巨变昔日烂泥滩中“长”出水上大观园“虽为人作,宛如天开。”用这句话形容厦门园博苑再合适不过了。
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子落而满盘活!
15年前,乘着跨岛发展的东风,厦门园林博览苑(简称“园博苑”)应运而生,犹如一颗璀璨明珠在杏林湾冉冉升起。
15年后,围绕着园博苑这个“水上大观园”,不仅杏林湾中洲岛的命运被改写,一座高素质高颜值的现代新城也拔地而起,这就是集美新城。
今天,在园博苑开园15周年这样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节点,由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指导、海峡导报社主办、厦门园林博览苑支持、保利联发·锦上协办的以“璀璨明珠点亮新城”为主题的厦门园博苑开园15周年特别对话即将盛大举行,活动将特别邀请一批园博苑及集美新城的新老建设者代表一同共情过往、共话成果、共叙未来,挖掘园博苑的选址魄力、建设智慧、战略作用,多维度展现集美新城跨岛发展的重大成果。
吹填造地 沧海巨变
昔日烂泥滩中“长”出水上大观园
“虽为人作,宛如天开。”用这句话形容厦门园博苑再合适不过了。
作为国家重点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福建省重要湿地,有“水上大观园”之美誉的园博苑,早已成为厦门的一张重要城市名片,吸引无数游客竞相来打卡,单日最高可达3.5万人次。
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个“水上大观园”,原先竟是一片烂泥滩、臭水湾呢!
21世纪初,杏林湾中洲岛因周边居民长年累月的围湾造地、未加节制的水产养殖,生态环境脆弱不堪。
昔日中洲岛
自明确厦门市为第六届园博会主办城市后,为切实做好各项筹建工作,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园博苑项目列为福建省、厦门市重点建设项目,成立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专门组建园博会筹建工作现场指挥部,由时任厦门市副市长潘世建任总指挥,举全市之力,千方百计加快建设步伐。
建设中的园博苑
没有占用耕地,也没有占用城市发展用地;半年时间完成征地拆迁;半年多的时间清淤吹填800多万立方米沙土,造出如珠9岛;一年半的时间,15座造型各异的景观大桥遍布园博苑……两年时间里,一个又一个的“厦门新速度”,让昔日网箱遍布的中洲岛水域,完成了沧海桑田的伟大变迁,中国城市建设史上也多了一页崭新篇章,中国乃至世界园林史更是多了一个丰碑。
如今,在园博苑里,一幅“园在水中,水在园中”的优美画卷徐徐铺开,是城市发展“以人为本”的生动实验,到处是鸟语花香,连消失144年的紫水鸡都于2014年在园博苑被发现,生态环境美如画。
有“水上大观园”之美誉的园博苑,已经成为厦门的一张重要城市名片
跨海铸城 化岛为湾
声声“开山炮”奏响新城发展曲
一张蓝图干到底,跨岛发展天地宽!2002年,厦门“跨岛发展”战略诞生。
蓝图高擎,厦门开始探索由海岛型城市向海湾型城市转变的发展道路,厦门城市建设的中心向岛外蔓延。而乘着跨岛发展东风诞生的园博苑,成为“一个项目带动一个区域发展”的经典例子,带动周边土地升值,助力集美新城的建设与发展,对推动厦门海湾型城市的建设发展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2010年,彼时的杏林湾西岸,园博苑刚建成不久,园博苑以西、以北都是还待开发的荒地,遍布着大大小小的鱼池、虾池。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强有力领导下,一批批爱拼敢赢的新城建设者、奋斗者,肩负起跨岛先行的使命,勠力革新,顽强拼搏,交出了一份不负时代使命的恢弘答卷。
一年全面启动,三年初具规模,五年基本建成,十年集聚成城,如今的集美新城在天风海韵下、山水连廊中,早已化为一座高素质高颜值的现代新城。
这里是厦门岛外最早开通地铁的区域,立体交通畅达全城;杏林湾商务营运中心、软件园三期、电子城国际创新中心等产业载体,吸引大量高精尖人才、项目汇聚;世茂广场、iOi MALL、云城万科里等一批大型商业项目开业投用,人气、商气渐旺;在集美市民广场,一批嘉庚风格的集美新城文化公建群相继崛起,市图书馆集美分馆、诚毅科技探索中心、嘉庚艺术中心……早已成为岛内外知名的人文地标;这里更是名校跨岛的教育高地,华侨大学集美附属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投用,不仅进一步扩展新城教育格局,更是为新城宜居度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15年沧海桑田,于园博苑的建设与运营,于集美新城的诞生与发展,有太多的故事需要诉说,让我们一起期待厦门园博苑开园15周年特别对话的到来。
来源:海峡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