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家风故事127个(最美家风故事46)
优秀家风故事127个(最美家风故事46)首先,讲一讲“孝敬长辈”。我出生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从小家境并不算富裕,但却非常地温暖。在我还没有出生的时候爷爷就去世了。父亲弟兄三个。他排行老二。父亲的大哥也就是我的大伯,小时候因发烧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导致腿部残疾,后来也一直没有成家。当时父亲的弟弟还没有成家,养活一大家子人的重担就落在了父亲一个人的肩上。虽然生活比较艰辛,但父亲始终能够坦然面对,在他身上有种勇往直前、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人常说,“长兄如父”,后来父亲帮助二叔成了家,为了照顾好残疾的大伯,也为了不影响二叔家的生活,父母就让奶奶和大伯跟我们一起生活,外公外婆也经常对母亲说,大伯来一趟人世也不容易,让母亲要像孝敬长辈一样好好地对他。2002年奶奶去世后,因为父亲要外出务工,照顾大伯日常生活的任务就主要由母亲来做了,由于大伯身体原因,每日三餐做好后,母亲还得把饭为大伯盛好端到桌子上他才能吃;2011年
编者按:
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今年以来,市直机关工委始终坚持把加强党员干部家风建设作为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实践,作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有力抓手,结合建党 100周年庆祝活动和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安排,在市直机关积极打造“清风·家工程”,开展“清风传家”主题实践活动,并于2021年3月至6月举办了“我的家风故事”征文,从正心、养德、修身、明志、待人、处事等角度,推进好家风进机关,引导机关党员干部讲纪律、守规矩、倡廉洁、重家风。
征文活动开展以来,市直机关各党组织高度重视,市直机关党员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围绕“家风、家训、家教”创作撰写了 165 篇家风故事,经组织评审,确定“最美家风故事”65篇。为进一步深化征文活动效果,加强家风故事宣传,推动社会风气向善向好,我们将“最美家风故事”集结成册,以供学习交流。
我的家风故事
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朱文涛
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心灵,塑造着我们的人格,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我们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及生活习惯等,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
我家的家风是什么?回想过往,家中岁月平凡,柴米油盐,似乎没有惊世的波澜,也没有起伏的乐章,脑海中迸出的一个个简单的词语:温暖、和谐、勤奋、敬业、尊老、爱幼……和那一件件关于爱的故事。
我觉得我们家的家风总结起来就3句话,“孝敬长辈,勤奋敬业,温暖和谐”。下面,我向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家风故事。
首先,讲一讲“孝敬长辈”。我出生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从小家境并不算富裕,但却非常地温暖。在我还没有出生的时候爷爷就去世了。父亲弟兄三个。他排行老二。父亲的大哥也就是我的大伯,小时候因发烧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导致腿部残疾,后来也一直没有成家。当时父亲的弟弟还没有成家,养活一大家子人的重担就落在了父亲一个人的肩上。虽然生活比较艰辛,但父亲始终能够坦然面对,在他身上有种勇往直前、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人常说,“长兄如父”,后来父亲帮助二叔成了家,为了照顾好残疾的大伯,也为了不影响二叔家的生活,父母就让奶奶和大伯跟我们一起生活,外公外婆也经常对母亲说,大伯来一趟人世也不容易,让母亲要像孝敬长辈一样好好地对他。2002年奶奶去世后,因为父亲要外出务工,照顾大伯日常生活的任务就主要由母亲来做了,由于大伯身体原因,每日三餐做好后,母亲还得把饭为大伯盛好端到桌子上他才能吃;2011年我女儿出生后,母亲到部队驻地临潼帮我带孩子,为了妥善解决大伯的吃饭问题,我们出钱在村里请了一位邻居帮忙每天为大伯做饭,由于负责做饭的人家里也有事,不能长久坚持,为了不影响大伯的吃饭问题,孩子9个月大时,就被父母匆匆忙忙带回老家了,直到3岁上幼儿园时我们才把孩子接到西安。日子就这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平平淡淡地过着,直到2017年大伯去世。虽然对于父亲来说,大伯只是个比自己长几岁的大哥,但父母却像对待长辈一样,一直默默地坚持照顾了15年。父母照顾大伯的事在村里成了一段佳话,村里乡亲们都说,这确实了不起,有的人对待自己的父母都不一定能做到这样,更何况这还只是个大哥。从我记事起,父母就教导我和妹妹要坚守“孝道”,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我们兄妹也非常地孝顺,小时候每次一有什么好吃的,我们都会主动先给大伯吃;工作后,每次回家我们都会给大伯买些礼物,逢年过节给他一些零花钱,让他能够感受到晚辈们带来的快乐;大伯去世后,我们按照村里老人下葬的习俗,也为他办了一场既体面又节俭的葬礼,敬终如始地让他度过了完整的一生。
第二,讲一讲“勤奋敬业”。父母虽然没有太高的文化程度,但思想境界却是比较高的,从小就教育我们要刻苦钻研、爱岗敬业、勤奋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父母的谆谆教导下,我和妹妹们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也逐渐增强。军校毕业刚去部队报到时,父母再三叮嘱我,到部队之后一定要踏实认真,努力把工作干好,不要辜负单位和领导的期望。我也始终谨记父母的教诲,无论是之前在部队,还是转业到中心工作,我都坚持把辛苦付出当作成就事业的前提和成长的一种砺练,有苦不怕苦、有苦不言苦、有苦不叫苦,踏实工作,认真履职,无论在哪个岗位都努力当好坚强支柱。妹妹在工作上也毫不含糊,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当时那么危险的情况下,她毅然主动报名,作为科室仅有的2名出征队员之一,随交大一附院其他同事一道驰援武汉。出征前害怕父母操心,第一时间给我打了电话,让我以后找机会再告诉父母。说实话在当时那种形势下,不担心是不可能的,我也不例外,除了在电话里说几句安慰的话之外,更多的还是鼓励她在完成好任务的同时,要照顾好自己。妹妹奔赴武汉后半个月的时间里,母亲一提起来就伤心难过,我和父亲就经常安慰她说,在这个社会大家庭里,每个岗位都需要有人来干,就像我们当时在部队一样,遇到反恐维稳、抗洪抢险等危难险重任务,总得有人去付出。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能和平稳定,妹妹夫支援武汉也是一样,因为她不仅是一名医护人员,更是一名共产党员,这是她的职责与使命,我们应该为她感到骄傲和自豪。交大一附院驰援武汉整建制接管的是武汉人民医院2个重症病区,后来听妹妹说,她们每天连续工作8个小时,期间不能吃不能喝也不能上厕所。穿着3层厚厚的防护服,3个小时以后就像登上海拔4500米以上高原一样严重缺氧,后边近5个小时一直在缺氧状态坚持工作。对于这我倒还没有太难过,最让我心疼的是,当我看到她发给我那一张“没有头发”的照片时,我的心一下子就碎了,为了减少被病毒感染的机率,她被迫剃掉了一头乌黑靓丽的长发,这对于女生来说是最伤心的事,但为了工作和健康,只能忍痛割爱,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每次与母亲视频,她都戴着上班时的帽子,免得老人看见伤心。就这样,前后在武汉抗疫一线最危险的岗位上连续奋战了56天,真正是“为大家、舍小家”,坚持把职业当事业追求,把岗位当阵地坚守,不顾安危,甘于奉献,不计得失。
第三,讲一讲“温暖和谐”。我们家和大多数家庭一样,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全家人互敬互爱,家庭和睦,欢乐温馨。尤其是在婆媳关系的处理上,相处的是比较好的。父母现在与我们一起生活,给我们帮了不少忙,也解决了我们不少后顾之忧。每天他们要帮我们接老大放学,白天还要照顾我家老二,尤其是老二现在一岁多,正属于调皮捣蛋的时候,一天下来挺辛苦的。这些妻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非常地感激。每年妻子都陪我父母逛街为他们买衣服,张罗着为父母过生日,定期带父母出去吃顿饭,周末与母亲一块做做饭、聊聊天、拉拉家常,相互之间非常地和气,家庭氛围也非常地和谐,也让我省了不少心。这些和谐氛围的形成,除了妻子的换位思考和贤惠懂事之外,一定程度上还有岳父岳母的功劳,他们也都是非常朴实、善良、明事理的人,无论是打电话还是见面,他们都会提醒妻子,要学会换位思考,尊重老人,懂得感恩,凡是妻子遇到不顺心的事,他们都会主动劝一劝,从不火上浇油。在夫妻关系处理上,我们也是相敬如宾、相濡以沫,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凡事都能主动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抱怨,多一份宽容、少一份计较,结婚这十几年来从一无所有,到买车买房养孩子,这一路走来,虽然经历了不少辛酸与付出,但吵架拌嘴的次数越来越少,欢乐和谐的时光越来越多,家庭快乐和谐的氛围也越来越浓。
家风如细雨,润物细无声。在温暖和谐的家风影响下,我们一起成长,逐渐走向成熟。如今,我们牢记家训,传承家风,一起学习,共同进步,现在我们也在无声无息地教育感染着我们的孩子,塑造着孩子的品格和性情。我们坚信只有将健康、清廉的家风世代相传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找到人生的方向。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让我们携起手来,传承优良家风,构建美好家庭,共建和谐社会!
编辑:李 楠
制作:张静静
校对:张钦堂、李 蕾
转载请注明出处
-
最美家风故事(45)|尚萌:我的家风故事
-
最美家风故事(44)|朱晔:与人为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