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南怀瑾50岁(幸好还有南怀瑾)

南怀瑾50岁(幸好还有南怀瑾)这里的孩子我看到了另一副面孔,儿童的本真面孔。那种远离成功学、远离功名的淡定。相比之下,应试教育是中国孩子的灵丹妙药。虎妈、狼爸们将自己的社会压力全部压在孩子身上。孩子不快乐,长大后不快乐,社会能好吗?2012年,南怀瑾先生太湖大学堂应届毕业小学生说:“今天晚上诸位同学六年级毕业了,我就跟你们讲一些临别赠言。是不是名校毕业不重要,博士、硕士不重要,那些是虚的。学会做人和做事,将来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这个才重要。”没成想,这成了南怀瑾最后的道别。“夫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毕业典礼上,小学生抑扬顿挫讲演着自创的PPT,其古文学识和淡定神态令我这个硕士毕业生自叹弗如。太湖大学堂由南怀瑾先生创立,实行经典教育,包括中外经典。学生们一边培训扎实的古文功底,一边培育快乐人格。我作为记者,看到的是一张张稚气未脱的笑脸。“今天早上的水果是西瓜哎!”一个小萌孩召呼着她的大哥哥大姐姐。大学堂尝试的是混龄教

闫肖锋

好未来公益基金会约稿 2016年10月04日 09:05浏览 15.1w

南怀瑾50岁(幸好还有南怀瑾)(1)

南怀瑾在95岁高龄还在操心他的教育实验。图为2012年太湖大学堂应届六年级毕业典礼上,老先生作临别讲话。

本文系好未来公益基金会特约作者闫肖锋撰写,所有图片均为作者供图。

南怀瑾50岁(幸好还有南怀瑾)(2)

2012年,南怀瑾先生太湖大学堂应届毕业小学生说:“今天晚上诸位同学六年级毕业了,我就跟你们讲一些临别赠言。是不是名校毕业不重要,博士、硕士不重要,那些是虚的。学会做人和做事,将来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这个才重要。”没成想,这成了南怀瑾最后的道别。

孩子不快乐,长大后不快乐,社会能好吗?

“夫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毕业典礼上,小学生抑扬顿挫讲演着自创的PPT,其古文学识和淡定神态令我这个硕士毕业生自叹弗如。

太湖大学堂由南怀瑾先生创立,实行经典教育,包括中外经典。学生们一边培训扎实的古文功底,一边培育快乐人格。我作为记者,看到的是一张张稚气未脱的笑脸。“今天早上的水果是西瓜哎!”一个小萌孩召呼着她的大哥哥大姐姐。大学堂尝试的是混龄教育,以大带小,大孩子与小孩子一起住一起睡,以培养独生子女的爱心和责任感。毕业典礼上,小孩子抱着大哥哥大姐姐不放,哭成一堆,煞是感人。

相比之下,应试教育是中国孩子的灵丹妙药。虎妈、狼爸们将自己的社会压力全部压在孩子身上。孩子不快乐,长大后不快乐,社会能好吗?

这里的孩子我看到了另一副面孔,儿童的本真面孔。那种远离成功学、远离功名的淡定。

南怀瑾50岁(幸好还有南怀瑾)(3)

太湖大学堂实施快乐教育、经典教育,并且每个小孩都要在学习或生活中担任一定职责。

大学堂的学生不许用手机、电脑,不看电视,有不懂查字典。“太老师说用一次手机折寿一年”,“太老师”是同学们对南老的尊称。郭校长解释说,比如查“虎皮鹦鹉”,电脑是点对点一下子查到了,而辞典要经过什么科什么目,对同类鸟群也有了解。

那次毕业典礼,我见识了什么是文武双全的学童,他们拳法一招一式,有板有眼。他们还会生火做饭,野外生存。郭姮妟校长对我说,之前不敢对媒体开放,现在第一批29名六年级生毕业了,他们不是考出国就是被各省市重点中学录取,说明南老的教学方针是经得起检验的。

算起来,我应该是最后一个采访南老先生的记者了。那是2012年南老离世前三个月,还见他步履轻盈呢。我与老先生有过一番问答:

问:如果道家是药铺,儒家是粮铺,佛家是百货商店,那么西方的民主科学算是什么?

南:药铺粮铺的比喻说的是“五四”不能全盘否定传统。对西方你了解吗?哪个是西方,美国还是欧洲?还是古希腊?你不懂,你还年轻。

答:我不年轻啦。

南:你有多大,60岁有哇?

答:没有。

南:70岁我都叫你年轻。你知道两千年前西方是什么样子?

临了,老先生拱拱手,说:“得罪啦,得罪啦……”

两千年的西方文明,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面前都叫年轻。那么为何要跟着他们跑呢?我把南老在太湖大学堂的教育实验发到微博上,引来些许赞叹,但更多的是批判:让小孩远离现代世界,这不是把孩子耽误了吗?

太湖大学堂的大铁门外,是婆娑世界,车轮滚滚。“南家班”的孩子们,能从容应对这个“快”世界吗?

南怀瑾50岁(幸好还有南怀瑾)(4)

毕业典礼上,学生为厨房师傅们献上鲜花,以感恩其多年来的操劳与付出。

师者是灯塔,为人们照亮来时的路

所谓大师者,教授大学之道者,非技也。这大概就是英文 mentor与tutor之别吧,前者指精神导师,教授大道理,后者只是指导某门某科的具体技法。

在网上看完全套《南禅七日》,老先生对文章典籍可谓信手拈来。有学界人士说南老的学识谬误百出。这是屁话。人不是搜索引擎,怎么可能准确无误背诵每篇经典?要知道南师讲课全凭口述,并无教材,娓娓道来,误记在所难免。

关键在教授的道理。先生讲,“佛法的法,就是一切道理的道理。”而这些道理要经言传身教来完成。陶行之先生的知行合一来自阳明所谓“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对一件事不要等完全搞透,便要行,在行中求知,这便是知行合一。不要等明后便要行动!

说起来,南怀瑾是实干派,不但创建太湖大学堂,之前他筹资修建的金温铁路被当地称为义举。

但老先生最关心的还是中国文化传承。“一个国家的变乱,真正基本的错误,是文化教育。什么政治啊,经济啊,还是后面的事。”

当中国荣升全球GDP第二时,我们有过短暂兴奋,随即陷入沉思。我们依然贫乏,物质上的繁荣更映照出精神上的贫乏。

人们对文化的慨叹经常是,回不去了,格式化了,脉断了……所谓国学热,不过是虚热。

我们的城市建筑是克隆的,我们的街道是仿古的,我们的产品是山寨的,我们的思想空洞而乏味,我们的面孔矫饰而呆板,我们的脚步慌乱而匆忙……人往那儿一戳,失去了气定神闲、收放自如。我们虚张声势的现代化并未带来安全感。

南怀瑾50岁(幸好还有南怀瑾)(5)

大学堂的禅房,用于研习打坐养生。

“大国崛起”了你穿什么上国际名利场?如果穿阿玛尼你永远穿不过西方人。浅层次讲,文化就是一件衣裳,它让你有底气。

“中体西用”抑或“西体中用”,文化人所谓“体用之争”,如果欠缺怎样做人的前提,什么“体”、任何“用”都没用。引进西方这个制度、那个规章,如果人的底色太差,什么制度都走样。

万丈高楼平地起。搭起现代社会的大厦需要大量有底气的人、顶天立地的人。

这就是南怀瑾先生提倡学习做人的重点。

在南老先生身上我们读到了什么?

首先,先生是个学问上的“通人”,学贯古今中外而并不拘于书本。高僧都说大白话。他不会像那些国学大师那样用很复杂很术语的理论体系。他的学问直指人心,他的质疑一刀杀进来让人一个激灵。

其次,先生做人“通透”。有人问先生是信佛教还是道教,他回道:“我信睡觉!”人生起伏,上升期就工作赚钱,下降期就读书养心。现代人不懂修养身心之道。

南怀瑾50岁(幸好还有南怀瑾)(6)

与应届毕业生合影,南老右侧为郭姮妟校长。

再次,先生做事“通达”,帮家乡修铁路,办太湖大学堂,想好了就办,为天下人而办。办好了尽心,办不好自有天意。

先生自嘲是“一无所成,一无是处”,其实他是大视野、大境界、大智慧的人。只是,世人辜负了南怀瑾。

现代人唯西方科技马首是瞻。其实,比科技更大的是制度,比制度更大的是文化。文化成就人心。所谓世道人心,乱在人心。人心好了,社会不会差到哪里去。

南怀瑾最后吟诵的诗句是:“人历长途倦老眼,事多失意怕深谈。”此诗还有后半句:“明知众生度不尽,偏向红尘恒抛心。”令人想起他早年的感叹:“我们这一代人,是生于忧患,死于忧患啊。”但南老“虽然失望,但并不绝望。”他自称是“顽固地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老顽童”。

幸好还有南怀瑾。南老这样的人是灯塔,为你照亮来时的路。未来怎么走,要看你自己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编后记

做人是南怀瑾老先生的教育核心。唯有会做人,一个人才可以顶天立地站起来。追思老先生,感悟他的教育理念和做人之道,让我们得以重思教育意义。

好未来公益基金会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