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菜烹饪大师黄志富(闽菜大师杨伟华)
闽菜烹饪大师黄志富(闽菜大师杨伟华)2004年,他曾经在广交会开幕晚宴上制作了530份佛跳墙。这道菜获得了中外贵宾的一致好评,从此不仅他有了名声,佛跳墙这道菜也再度名扬海内外。可是制作过程却充满了艰辛。虽然非常辛苦,可是杨伟华凭着自己的毅力始终坚持着。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几年后他从众多学徒中脱颖而出,师傅总是会带着他。3年后,他正式成为一名学徒。初出茅庐的他跟随着自己的师傅学习手艺。当时他的老师是聚春园的名厨姚信锐。学徒是没有资格上灶台的,所以杨伟华就做各种各样的杂工,洗碗、洗菜、添煤、做卫生、洗灶台,并且还和其他人抢着做。在学习中,他常常偷师学艺。因为师傅有很多徒弟,没办法兼顾每一个人,所以他经常偷偷看师傅做菜。
福州名菜佛跳墙价值几百元,寻常人无法经常吃到它,但是它的身影在每一次国宴上都会出现,就是这么一碗汤,甚至要耗时半个月才能制作完成。多年来杨伟华始终尽心尽力,从勤杂工开始,苦练技艺,逐渐成长为闽菜大师,2009年,被选为聚春园佛跳墙制作技艺第八代传人。
讲述匠人故事,品鉴独运匠心,传播华夏文明,本期子牙童趣匠人观察就为大家介绍这位杨伟华的故事。
01
杨伟华是土生土长的福州人,1989年在福州高级烹饪技术学校学习技术。还没有毕业,他就学会了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来到聚春园实习。
3年后,他正式成为一名学徒。初出茅庐的他跟随着自己的师傅学习手艺。
当时他的老师是聚春园的名厨姚信锐。学徒是没有资格上灶台的,所以杨伟华就做各种各样的杂工,洗碗、洗菜、添煤、做卫生、洗灶台,并且还和其他人抢着做。
在学习中,他常常偷师学艺。因为师傅有很多徒弟,没办法兼顾每一个人,所以他经常偷偷看师傅做菜。
虽然非常辛苦,可是杨伟华凭着自己的毅力始终坚持着。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几年后他从众多学徒中脱颖而出,师傅总是会带着他。
2004年,他曾经在广交会开幕晚宴上制作了530份佛跳墙。这道菜获得了中外贵宾的一致好评,从此不仅他有了名声,佛跳墙这道菜也再度名扬海内外。可是制作过程却充满了艰辛。
因为数量太多本来就是一个难题,再加上不同国家对于吃的口味不同,还有很多忌口的食物,所以他就必须要做出530道不同的佛跳墙,可是又不能改变它原有的味道。
这就像是大海捞针,鸡蛋里挑骨头一样困难。然而即使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杨伟华仍然迎难而上。
他请来了省内非常挑剔苛刻的美食专家前来试吃,不出意外,他一次又一次被美食专家批评得体无完肤。
可是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在经过了无数次的尝试之后,杨伟华终于找到了替代猪肉牛肉的最佳食材。
杨伟华还是一位非常严谨的人,本着节约的原则,他做出的佛跳墙就连汤汁都一滴不多,一滴不少,计算得非常精确。
这次会议成为了杨伟华的转折点,然而一夜风光过后,他还是他,并没因此浮躁。
他拒绝了其他酒店10倍的工资,依旧在这里坚守着。在他看来只有沉下心来,慢慢磨炼,才能做出一手好菜。
02
2009年,他被列为聚春园佛跳墙制作技艺第八代传承人。
佛跳墙被称为闽菜之首,与它丰富的食材有着极大的关系。
有鲍鱼、海参、鱼翅、花菇、瑶柱、蹄筋、墨鱼、鸽子蛋、猪、牛、鸡、老番鸭等十多种食材,山珍海味飞禽走兽皆汇聚于此 。
都说慢工出细活,仅仅一坛佛跳墙的制作就需要七八天的时间。首先要将鱼翅、干鲍等等干海鲜泡发。
同时还要不断地用水滴入其中,以此反复数日去掉它们本身的腥味。
由于刺参这种食材非常娇贵,并且怕油,所以在盛放的瓷碗里不能有一点油渍。先用纯净水将它泡涨到1.5倍大,然后用热水让它在大容器里自然舒展,冷热交替才能让刺参达到最佳状态。
在蒸煮的时候,每种食材的摆放顺序也是有讲究的。鱼翅鲍鱼这些高端食材放在最上层,花菇、脆笋一类有脆感的食物铺在海鲜的下方,这样在吃腻了海鲜之后突然吃饭生脆的食物就会有不同的体验。
再准备好猪上排、猪手、老母鸡肉、老番鸭等各种肉类,用大火翻炒,再加入生姜去腥,等到温度极高时,加入一坛黄酒。酒倒进锅里的瞬间,食材在火焰里相互碰撞。这是杨伟华的独门秘笈,可以让各种美味于火焰中融合。
最后一步就是煨汤,把高汤浇入坛中,然后再铺上荷叶,将坛子封好,最后用文火煨制。
虽说佛跳墙是一道非常受欢迎的菜,可是如果想要长久发展,就必须在传承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创新。根据现代人的胃口与需求,他对佛跳墙的汤汁、调味大胆创新,对香料的用量也做了调整和规范,在制作工艺上尽可能地变繁为简,吃起来更加鲜美。
他还吸收融合了南北菜肴精华,发明了“明炉烤鲍贝”“酥炸菠菜球”等菜品。
虽然有了很大的创新,但主要是以闽菜为根本,万变不离其宗,创新后的菜品仍然保持着闽菜的味道。
03
如今的市面上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佛跳墙,可谓是鱼龙混杂,杨伟华有一种直观分辨检验它是否正宗的方法。
正宗的佛跳墙不仅汤汁荤香,上手触感刚开始却是有些黏,等到将它抹开被皮肤吸收后,手上却是非常光滑,看不出一丝残留的痕迹,并且也没有了之前的黏腻感。
杨伟华在聚春园坚守了20多年,多年的经验让他明白了想要让佛跳墙经久不衰,那么必须走标准化的道路。
尽管他的厨艺已经非常精进了,但杨伟华却始终将自己定位于“厨工和学生”,对于任何人的批评他都虚心接受,并且当作是难得的建议。
除此之外,他还担任了许多学校的教学工作。因为他认为要传承和推广闽菜,那就必须要有足够的人才。
所以他经常会开设一些讲座,通过这种形式把文化和技艺两方面都进行传承。
曾经有一家监狱的管理人员在听说了杨伟华之后特意找到了他,希望他能够为一些特殊群体教授烹饪技艺。杨伟华非常爽快地答应了。
每到周日他总会坐着长途公交来到目的地,对这些特殊的学生倾囊相授,认真负责,早上6点多就出门,一直到中午12点多才急急忙忙地赶回来。
对于杨伟华来说,只要付出有收获,无论多么辛苦他也会坚持。很多学生就利用从他这里所学的这门技艺,有的开了小饭馆,有的成为了厨师。
由于杨伟华非常热衷于培养人才,所以他手把手培养出了数百名的高级烹饪师,他们散布在全球各地,为中西饮食文化交流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虽然杨伟华急于培养人才,但他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他对于自己的传人提出了三个简单却又困难的标准,那就是敬业、技术全面、能约束自己。
对他来说烹饪是一门需要时间去沉淀的艺术,在经过了时间的沉淀之后,展现在人们眼前的不仅仅是细火慢炖而成的美味佳肴,更是厨师那沉稳的心态。听了他的故事,你们认为他身上有着什么样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呢?如果有机会你们想不想品尝一下他做的佛跳墙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为我点赞并转发,你们的每一份鼓励,都将是我做出更好视频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