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首最美七绝唐诗(诗红人不红的九首经典唐诗赏析合集)
十首最美七绝唐诗(诗红人不红的九首经典唐诗赏析合集)共惜流年留不得,且环流水醉流杯。杜牧非常推崇严恽的这首《落花》,专门作了一首:《和严恽秀才落花》尾句“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常常面对着花儿,提出疑问:花儿啊,你到底是为谁开放?又为谁零落呢?花儿始终也不搭话。作者严恽,唐朝人,《全唐诗》仅存诗一首,就是这首《落花》,属于比较冷门的诗人。但他与号称“小李杜”的杜牧交往密切,相互心仪仰慕。唐代同时期的另外两个著名诗人——皮日休、陆龟蒙,也非常喜爱敬重他的诗作,为了当面讨教,曾专程造访。
《落花_春光冉冉归》作者:严恽
春光冉冉归何处,更向花前把一杯。
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
首句“春光冉冉归何处,更向花前把一杯:绚丽多彩的春日时光,慢慢流逝,不知归向何处。趁着春光尚在,抓紧时间,欣赏着娇艳的花儿,再次举杯畅饮。
尾句“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常常面对着花儿,提出疑问:花儿啊,你到底是为谁开放?又为谁零落呢?花儿始终也不搭话。
作者严恽,唐朝人,《全唐诗》仅存诗一首,就是这首《落花》,属于比较冷门的诗人。
但他与号称“小李杜”的杜牧交往密切,相互心仪仰慕。唐代同时期的另外两个著名诗人——皮日休、陆龟蒙,也非常喜爱敬重他的诗作,为了当面讨教,曾专程造访。
杜牧非常推崇严恽的这首《落花》,专门作了一首:《和严恽秀才落花》
共惜流年留不得,且环流水醉流杯。
无情红艳年年盛,不恨凋零却恨开。
可以说,杜牧的这首和诗,也非常的华丽经典。而我还是更喜欢严恽的《落花》,尤其是那句:“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花儿人的情感,更接地气,更打动人心。
2020年10月22号下午四点
《赠去婢》崔郊,唐朝元和年间的诗人、秀才,在灿若星辰的大唐诗人群里,他就是那颗不太耀眼的小星星,《全唐诗》中仅仅收录了他的一首诗《赠去婢》。据资料记载:元和年间,秀才崔郊的姑母有一婢女,生得姿容秀丽,且多才多艺,与崔郊互相爱恋,后却被卖给显贵于頔。崔郊念念不忘,思慕不已。一次寒食,婢女偶尔外出与崔郊邂逅,崔郊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赠去婢》。后来,于頔读到此诗,便让崔郊把婢女领去,传为诗坛佳话。
今天复习崔郊的《赠去婢》,原文如下:
公子王孙逐后尘,
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似海,
从此萧郎是路人。
这首诗的大意是:我的心上人,长得实在是太漂亮了,那些公子哥们,步其后尘,竞相追逐,天天围绕在她身边。自古红颜薄命,我的她,就像绿珠一样命苦,身不由己,整日以泪洗面,泪水都湿透了罗巾。我的她,只是苦命的下人,一旦进入深宅大院的侯门,就如同是鱼入大海,再也没有任何音信。我们就这样被生生分开,从此,心中爱恋的那个人,便成为了陌路之人。
下面小结一下。这首诗高度概括,寓意深刻,在创作手法上,含而不露,委婉曲折,旁敲侧击,怨而不怒,较为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所爱者被劫夺的悲哀,反映了封建社会因门第悬殊而造成的爱情悲剧,欲说还休。透过这首诗,我们能够深深体会到弱者的无力和悲哀,从而也更能引起人们的同情和共鸣。就像当今网上爆红的《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这首歌之所以爆红,就在于其足以引起社会大众的共鸣。“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诗人以侯门“深如海”的形象比喻,又以“一入”和“从此”作为两个关联词语,委婉地透过语气,表达出深沉的绝望,比那种直露的抒情更哀伤感人。“侯门一入深如海”,也因其比喻生动、构思巧妙,成为成语,为后世广泛使用。
2020年12月27号
《代悲白头翁》提到刘希夷,有些人可能不熟悉,说实话,没学这首诗之前,我也不熟悉。但提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大家就耳熟能详了。刘希夷,今河南临汝人,唐朝初年非著名诗人,年轻时就非常有才华,上元年间的进士,生活落魄,但很健谈,不拘小节,还是个音乐爱好者,善弹琵琶。其诗大多是写从军和闺情方面的题材,诗风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在初唐时期也是小有名气。他创作的《代悲白头翁》中,有个经典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相传,他的舅舅宋之问,对这首诗爱不释手,想要占为己有,但刘希夷不答应,宋之问竟然派人用装土的袋子把他压死。因为一首诗,而丧了一条命,终年不满三十岁,成为千古悲剧。
今天复习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原文如下:
洛阳城东桃李花,
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
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
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
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
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
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
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
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
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
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
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
惟有黄昏鸟雀悲。
这首诗的大意是:又是一年一度的落花季节,繁华的洛阳城东,桃花李花已然过了盛开的日子,风吹花落,落英缤纷,飘来飘去,不知飘向了谁家?正值花样年华的洛阳女子,有着娇艳的容颜,独自坐在院中,看着纷纷飘落的桃李花,不由自主的长吁短叹。今年,我在这里看着桃花李花,因凋零而颜色衰减;明年,花开时节,不知又有谁还能看见那繁花似锦的盛况?已经看见,俊秀挺拔的松柏,被摧残砍伐作为柴薪,又听说,那以前郁郁葱葱的桑田,如今变成了汪洋大海。过去的故人,现在已经无法再悲叹洛阳城东凋零的桃李花了,而现在的人,却依旧对着随风飘零的落花而伤怀。年年岁岁,花开花落,繁花依旧。岁岁年年,看花之人,却不相同。
转告那些正值青春年华的红颜少年,应该怜悯这位已是半死之人的白头老翁。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真是可怜,然而,他从前也是一位风流倜傥的红颜美少年。这个白头老翁,当年曾与公子王孙寻欢作乐于芳树之下,吟赏清歌妙舞于落花之前。亦曾像东汉光禄勋马防那样以锦绣装饰池台,又如贵戚梁冀在府第楼阁中到处涂画云气神仙。白头老翁如今一朝卧病在床,便无人理睬,往昔的三春行乐、清歌妙舞,如今又到哪里去了呢?而美人的青春娇颜同样又能保持几时?须臾之间,已是鹤发蓬乱,雪白如丝了。 只见那古往今来的歌舞之地,最后剩下的,只有黄昏的鸟雀,在空自悲啼。
刘希夷的这首诗构思奇特,抒情宛转,语言优美,艺术性较高,在初唐即受推崇,历来传为名篇。这首诗,从女子写到老翁,一方面,通过描绘洛阳女子感伤落花,抒发了人生短促、青春易逝、红颜易老的感慨;另一方面,通过描绘白头老翁遭遇沦落,抒发了世事变迁、祸福不定、富贵无常的感慨。最终道出一个真谛,就是不管是红颜女子,还是白头老翁,结局都是一样,终归难逃衰老的命运,人们都有共同的命运,所以,更应该互相关爱,同命相怜。这首诗最经典的莫过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由此不由想到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所写:“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个经典名句,具有很强的醒世作用,看似非常简单直白,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味,短暂与永恒,变化与循环,有限与无限,人生与自然,如此等等,都包含在这看似浅显的感慨之中了。我们每一个人,关于生命和人生的种种感受、感想、感慨、感悟,都会被这句诗勾引出来,也都包含在这句诗里。我们还能说什么呢?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坦然面对,好好生活,热爱所有美好的事物。
2021年元月15号
《江陵愁望寄子安》今天介绍一位女诗人,就是唐代最有争议的才女鱼玄机。这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女子,她的才情不输男子,写下了“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的千古名句;这是一个多情的女子,一生经历三个男人,每个都爱得刻骨铭心。也是因为如此,她受尽非议。鱼玄机,初名鱼幼微,字蕙兰,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曾嫁给李亿为妾,为李妻所不容,不得不出家于长安咸宜观为女道士,改名鱼玄机。后因杀侍婢绿翘,被京兆尹温璋处死。鱼玄机性聪慧,好读书,有才思,尤工诗歌,与李郢、温庭筠等有诗篇往来。
今天复习鱼玄机的《江陵愁望寄子安》,原文如下:
枫叶千枝复万枝,
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
日夜东流无歇时。
这首诗的大意是:在一个凄清的深秋,枫叶长满了千枝万枝,漫山的枫树枝叶繁茂,郁郁葱葱,密密匝匝。极目远眺,江桥时隐时现,半明半暗,掩映于枫林之中,日已垂暮,咋还不见情郎晚归的船影。不见情郎归,我心焦灼,我对情郎的思念如西江之水延绵不绝。西江水日夜不停地向东流去,流水有多长,我的思念就有多久。
据记载,鱼玄机与当时的著名文人温庭筠是忘年交,追求温庭筠未果,却在温庭筠的撮合下,嫁给了李亿为妾,恋情刚开始的时候,自然是浓情蜜意,你侬我侬。两人过着二人世界,可是李亿的原配夫人也在等候着他回去,看丈夫多日不归,就天天来信催促,李亿在原配的重压下,迫不得已亲自东下去接自己的夫人。鱼玄机送别了自己的丈夫,从此便牵肠挂肚,常常在江边痴痴傻傻地望着,但仍是久盼不归,于是,就写下了这首《江陵愁望寄子安》。
鱼玄机这首《江陵愁望寄子安》是一首抒情七绝诗,通过对秋景的描绘,表达了女主人公因孤独寂寞而对远方情郎的思念之情。全诗运用句中重复、句中排比、反义字相起等手段,造成悠扬飘摇的风调,有助于加强抒情效果,深切地抒发了女主人公的相思之情。
诗的后两句:“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是千古名句,常常被后世热恋中的男女所引用。前面曾提到,鱼玄机一生经历了三段感情,但这却不妨碍她对每段感情全身心的投入,她的敢爱敢恨,哪怕到了今天,都令人佩服不已。正是因为她的深情投入,才会吟咏出如此动人的句子。
鱼玄机算得上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才女之一,可惜情路坎坷,是个不折不扣的悲剧h和悲情人物。一般而言,女人一旦认定了人,其执着和热烈往往胜过男人许多。鱼玄机才貌俱佳,几乎一生都是在思念中度过的,她不仅仅是思念自己名正言顺的丈夫,更多的是思念曾经的自己,思念美好的岁月,思念真正的爱情。
2021年9月20号
《渡汉江》宋之问,一名少连,字延清,今山西汾阳人,唐代诗人。年少时就很出名,19岁中进士,官至考功员外郎。曾先后谄事张易之和太平公主。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被赐死于徙所,享年56岁。他尤善五言诗,时称“三绝”,与韦善心并称户部“二妙”。他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他还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其诗多歌功颂德之作,文辞华丽,自然流畅,对律诗定型颇有影响。
今天复习宋之问的《渡汉江》,原文如下: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这首诗的大意是:自从流放岭南以后,就与亲人断绝了音信。熬过了一个冬天,又经历了一个新春。距离故乡越来越近,心里就越是胆怯。渡汉江时,遇到从家乡来的人,却不敢打听家乡的事情。
记得以前学习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一诗时,提到过宋之问,二人是甥舅关系,坊间传言,宋之问为将外甥刘希夷这首诗占为己有,残忍地将其用土包压死。其人品可见一斑。按照前面人物简介的情况看,宋之问还是相当有才的,但其人品就不好说了。据记载,在武则天称帝期间,宋之问为了个人仕途,攀附谄媚于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武氏去世后,唐中宗将其贬为泷州参军。泷州属岭南地区,极其偏远,条件险恶,被贬官员十有八九不能生还。宋之问被贬次年春即冒险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时写下了此诗。
宋之问这首《渡汉江》是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是他在逃回途中,渡过汉江时写下的抒情诗,是其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本来,他选择的就是逃回,就是为了回到洛阳。在离洛阳越来越近的时候,他反而心中不安了起来。正如诗中所写:“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如实地表现了他远归家乡时激动、不安、畏怯的复杂心理。
总起来看,全诗用高度简洁的抒情手法,集中体现了主人公在汉江边纠结、彷徨、忐忑的复杂情感。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直抒胸臆,自然至美;格律规整,情感真挚。读来能引起人内心的共鸣,传诵千百年经久不衰,足见其有自身的艺术魅力。同时,也让人们记住了宋之问这位诗人的名字。
2021年11月8号
《陇西行四首·其二》陈陶,字嵩伯,自号三教布衣,今两广一带人,唐代诗人。早年游学长安,研究天文学,于诗也颇有造诣。举进士不第,遂寄情于山水之间,曾漫游江西、福建、江苏、浙江、河南、四川、广东等地,无疑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践行者。35岁那年,开始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学仙,享年76岁。陈陶终身处士,广有诗名。但一般人对他并不熟悉,不过,那两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却是出自他的杰作。
今天复习陈陶的《陇西行四首·其二》,原文如下: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这首诗的大意是:将士们誓死要横扫匈奴,人人争先,个个奋勇,不怕流血,不怕牺牲。五千装备精良的精锐之师,战死在胡人境内,命丧黄泉。牺牲将士的尸骨散落在无定河边,让人十分痛惜。而牺牲将士的妻子们还被蒙在鼓里,仍在梦中深深地思念着他们。
陈陶这首《陇西行四首·其二》是其四首组诗作品的第二首诗,也是对当时及后世影响较大,四首组诗中最广为传诵的。该诗借咏叹汉朝李陵伐匈奴而全军覆没的史实,深刻地反映了唐朝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寄托了他对和平安定生活的渴望。
总起来看,全诗虚实相对,用意工妙,语言精炼,诗情凄楚,吟来让人不禁唏嘘。特别是:“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更是千古名句。征人战死得悲壮,少妇的命运就更值得同情。不幸已经降临到身上,不但毫无觉察,反而满怀美好希望,这才是真正的悲剧。
2021年11月11号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字文房,今河北人,唐代诗人。因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青少年读书于嵩阳,天宝中进士及第。先后经历了四代帝王,一直在官场摸爬滚打,两次被贬,享年80岁。其诗气韵流畅,意境幽深,婉而多讽,以五言擅长,称“五言长城”。有《刘随州诗集》。
今天复习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原文如下: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首诗的大意是:傍晚的时候,暮色苍茫,笼罩着山峦,青山影影绰绰显得很远。适值冬季,天寒地冻,借宿的简陋茅草房显得更加贫困。忽然,柴门外传来狗叫声,一声紧似一声。在这个风雪交加的夜里,原来是借宿的这家主人回来了。
据记载,唐代宗大历年间,当时刘长卿已年逾古稀,受人诬陷获罪,幸亏时任监察御史明镜高悬,主持正义,才从轻发落,贬为睦州司马。在遭贬赴任途中,正赶上天寒地冻,心有所感,于是就写下了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这是《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一首五言绝句,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先写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后写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全诗语言朴实浅显,写景如画,用笔凝练,刻画生动,诗中有画,画外见情,情非直抒,事不明写,情在景中,事在景中,看似字字“明白”,实则言简意约,含而不露,叙事虽然简朴,含意却十分深刻。
整体来看,全诗纯用白描手法,语言朴实无华,格调清雅淡静,却具有悠远的意境与无穷的韵味。表面上看,全诗描绘了四幅不同的画面,既可单独成画,又相互关联,形成一幅凄美的风雪夜归图。实则是隐约表达出自己被害得走投无路,希望获得一席净土,可是,在冷酷的现实之中,哪有自己的立身之所。绝望中遇上了救星,也就是那个大义凛然的监察御史,给自己带来了一点喘息的机会。全诗以景寄情,最终反映了刘长卿政治生涯的酸楚和不堪。
2021年11月20号
《己亥岁》曹松,字梦徵,今安徽桐城人,晚唐诗人。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附建州刺史李频。李频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七十一岁中进士,特授校书郎,享年七十三岁。
今天复习曹松的《己亥岁》,原文如下:
泽国江山入战图,
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
这首诗的大意是:农民起义几乎遍布全国各地,战乱殃及江汉流域的大片水域。老百姓想要打柴割草,维持日常生计,都无法做到。行行好吧,请你不要再提封侯的话啦。一个将帅的成功,是靠牺牲成千上万士兵的生命换来的!
据记载,以及本诗题注介绍,唐末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唐王朝进行穷凶极恶的镇压,大江以南也都成了战场。于是,曹松根据当时活生生的社会现实,创作了这首《己亥岁》。
曹松这首《己亥岁》共有两首,这是第一首。他用诗的艺术语言,形象地再现了战乱造成血流成河、尸横荒野、庐舍为墟、民不聊生、惨不忍睹,给老百姓和普通士兵带来巨大伤害的景象,成功地揭示了一小部分人的功名利禄是建立在广大民众和普通士兵的灾难之上的这一残酷事实。
总的来看,全诗文字简明,精简凝练,委婉曲折,耐人寻味,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字里行间却有斑斑血泪。特别是最后一句:“一将功成万骨枯”。词约而义丰,掷地有声,字字千钧。既写出了古代将军是以千百万的士兵生命换取封侯的封建本质,又道出了战争的残酷无情,可谓振聋发聩。千百年来,口耳相传,脍炙人口,成为不朽佳句。
2021年12月12号
《终南望馀雪》祖咏,今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唐玄宗开元十二年进士,长期未授官。后入仕,又遭迁谪,仕途落拓,后归隐汝水一带。与王维友善,其诗多借状景绘物宣扬隐逸生活。王维在济州赠诗云:"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其流落不遇的情况可知。
今天复习祖咏《终南望馀雪》,原文如下: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这首诗的大意是:从长安城南望,终南山北坡一片清丽,景色秀美。终南山高耸入云,阳光照耀下,皑皑积雪似乎浮在云端。雨雪晴后,山顶上的树林表面被夕阳微光染红。黄昏笼罩了整个长安,城里又增添了阵阵寒气。
据记载,这是一首应试诗。祖咏年轻时去长安应考,文题是“终南望馀雪”,必须写出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长律。祖咏看完应试题目后,思考了一下,写出了四句就搁笔了。他感到这四句已经表达了完整意涵,若按照考官要求写成六韵十二句的五言体,则有画蛇添足的感觉。当考官让他重写时,他还是坚持了自己的看法,就是不改,考官很不高兴。结果祖咏未被录取。想想也真是有性格。
祖咏这首《终南望馀雪》是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句句咏雪,句句从“望”字着眼,描写终南山的雪景和雪后增寒的感受,通过望中所见和望中所感,表达了祖咏自身的凌云壮志。这首诗咏物寄情,意在言外,清新明朗,朴实自然。
后世诗评界把这首诗和陶潜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王维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等并列,称为咏雪的“最佳”之作。通过学习这首诗,不禁深深体会到,作诗也罢,做学问也罢,既要有严谨的精神,又不能拘泥于形式,尤其不能死守清规戒律,必须因地制宜。
2021年12月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