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法讨不了的债(董法讨不了的债)
董法讨不了的债(董法讨不了的债)紧接着(国发〔2014〕43号)从立法层面明确了。直到,2014年,为了解决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中央在对地方债务进行摸底之后,推出了用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地方隐性负债,也就是城投债的方案。满屏都是凡尔赛体感.......复盘信用债的“暴富康波”:2011年到2013年,是上一轮信用债熊市底部。
跌宕起伏的一周过去了。
继续说债,这些天信用债动荡,一个做债的朋友跟我哭诉,说这些年就是踩着雷过来的,2011年城投债出事、 2014年超日债违约、2015年桂有色破产、2016年初东北特钢董事长上吊违约、年底国海证券搞萝卜章、2018年民企违约潮、2019年包商事件......
这十年年就TM没消停过,太难熬了!
要不是发了几千万奖金,否则早辞职不干了。
满屏都是凡尔赛体感.......
复盘信用债的“暴富康波”:
2011年到2013年,是上一轮信用债熊市底部。
直到,2014年,为了解决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中央在对地方债务进行摸底之后,推出了用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地方隐性负债,也就是城投债的方案。
紧接着(国发〔2014〕43号)从立法层面明确了。
于是,市场终于意识到城投债的信用,将会逐渐变成享有国家信用的地方政府债。
城投信仰树立起来,城投债重估的牛市高潮来到。
硬着高潮,二级狗们,必然是一顿强加杠杆。
有简单的借隔夜加杠杆,买一大堆高收益城投债,躺着。
然后招一个乖巧的资金交易员,每天去舔大行和包商银行的交易员,每天滚隔夜平头寸。
这种简单粗暴,但又岁月静好的躺赢模式,造就了20%以上的年化收益率。
信用债的赚钱效应,银行的资产荒,银行部分员工的个人利益,共同驱动了更大的行业系统性杠杆模式进入了:
银行委外大时代。
从2015年起,银行理财包括各家银行私行部,纷纷开展起委外业务,大量资金奔涌向债市,催生了2016年的“债牛”。
彼时,宇宙行的一位处长手上管理的资产规模随随便便可以高达上千亿元,若监督机制不到位,则寻租空间巨大。
陈琪,在债市上一度被称为:
“债王”。
简单粗暴的躺赢模式,为国有机构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私人机构的合伙人们,创造了巨额的财富。
这轮信用债造富浪潮顶点的2016年,债券投资人个个意气风发,叫嚣:
要买下半个陆家嘴。
2016年7月份,30年国债赚了最后一波最大的钱。
山西省政府带着成员到北上广路演说,“我们没事,政府支持。”后来两个月赚了300BP。
紧跟着2016年11月、12月“债灾”开始出现。其深层因素就是流动性的大紧缩。
利率债严重倒挂之下,曾经债券市场的丙类户,代持养券,权钱交易,妖孽们也,
纷纷现了原形。
宇宙行陈琪、浙商证券周悦等债市大佬们也黯然下场,等候他们的是冰冷的铁窗。
包商破产了,中融景诚破产......踩雷的机构更是不计其数。
直到,新一轮网红们,紫光、华晨、山煤等重新登场成为主角。
这一波的主题变成了:
国企逃废债。
如今是渣男横行的世代,你和他谈信仰,他告诉市场化,你要求市场化,他给你逃废债。
从我专业角度,债券维权简直是:
太南了。
债券管辖权被集中,立案难、开庭难、判决难、执行难。
地方保护成了恐怖的底色。
其诉讼权利形同虚设,相对比之下,债券这一经过严格尽调、备案、具有相当严格的信息披露义务的标准化产品,连债券的机构投资者们,也沦落为弱势群体,这与债券的初衷、定位显然是背离的。
债券产品、契约精神、法治理念的尊重何在!
还好,最近蹦的最夯的华晨,也等到了监管雷劈。
上午,有关华晨将于广州车展当日,宣布破产的消息开始在业内流传。
华晨副总齐凯还信誓旦旦的回应:
“没有,没听说”。
14:28,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债权人对华晨重整申请。
把华晨集团送上破产重整之路的格致汽车在此前名不见经传,但四年前与华晨集团的那份合同,却成了“推倒”华晨的第一块骨牌。
2016年6月,双方签署了总金额3400万元的模具开发合同,但当2018年10月模具交付验收完毕,华晨集团迟迟没有支付剩余的一千余万元货款。
呵呵,为此,格致汽车一纸诉状把华晨集团告上了法庭,多么熟悉的套路。
最搞的,华晨集团表示,本次重整只涉及集团本部自主品牌板块,不涉及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及与宝马、雷诺等的合资公司。
据市场小道消息,据称华晨集团连清偿率都提前内定好了,让人更气愤的是,据称该清偿比例比TMD当年东特钢清偿比例还要少。
今天唯一个令人开心的消息,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证监会对华晨出手了。
宣布对华晨采取行政监管措施,并对其立案调查,对相关中介机构进行同步核查,严肃处理违法违规行为。
金融委“零容忍”能否板子能否下,投资者其实不怕市场风险,大家愿赌服输,怕的是权力下的市场化。
愿天下没有讨不了的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