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为什么总是那么心烦(人为何莫名的心烦)

为什么总是那么心烦(人为何莫名的心烦)后来阿尔伯特满周岁之后,虽然阿尔伯特并没有办法在意识层面回忆起童年的经历,但是华生再给阿尔伯特看这些毛绒玩具和圣诞老人的面具,阿尔伯特也显现出恐惧和厌恶,甚至跟人接触都会便表现出消极和退缩。华生在做这个实验之后,承诺要给阿尔伯特做矫正,但是似乎后来并没有兑现承诺。(实验凭记忆写出,细节可能有所出入)接下来华生在阿尔伯特接触到毛绒玩具和动物的时候就在他旁边敲打一根大铁棒,阿尔伯特受到了惊吓哭了,一次两次……之后铁棒的声响消失了,但是就算没有了吵闹的声响,阿尔伯特却变得十分的讨厌和恐惧毛绒玩具。更可恶的是华生在这个时候戴着一个圣诞老人的面具给阿尔伯特看,可想而知阿尔伯特放声大哭。自动化思维的顽固之处在于它是条件反射式的,不假思索的,不需要经过意识验证的(精神分析应该把它称之为潜意识吧?) 我第一次看到蓝天就心情不好,以后多次就变成习惯,不再需要思考其中的原因,条件反射式的。例如,我们在骑脚踏车

为什么总是那么心烦(人为何莫名的心烦)(1)

人的情绪是受到看法所左右的,而非碰到的事情本身。

例如,你到公园散步,累了坐在长板凳上休息把包包放在一边,有个人走了过来一屁股坐下,你会有什么感受?这个人怎么这么不注意,这么粗鲁!太令人恼火了!如果我告诉你这个人是个盲人呢?也许你就会觉得没什么,也就释怀了,甚至还会为错怪别人而内疚。这个过程当中事情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只是你心中的看法变化了,于是你的情绪也随之变化。

常常会有人来 咨询室找我倾诉,说他/她经常莫名其妙的心烦意乱,心情不好。我应该是一个高度认知取向的心理老师(但并不排斥其他流派的技术和工具),所以我通常会先按照传统的方式反问“你想到了什么?”如果他/她能准确表达出当时的想法,那就比较好处理。但是得到的答复往往是"我什么都没想啊!“”我看着蓝天有时候都会莫名的烦躁!“

是不是认知疗法的这个理论出错了呢?当然不是,能不能觉察到情绪背后的想法这就考验你的自我觉察能力和自动思维的顽固程度。自我觉察能力跟个人的生活成长经历和训练有关,而自动化思维就有一定的形成原因。

自动化思维的顽固之处在于它是条件反射式的,不假思索的,不需要经过意识验证的(精神分析应该把它称之为潜意识吧?) 我第一次看到蓝天就心情不好,以后多次就变成习惯,不再需要思考其中的原因,条件反射式的。例如,我们在骑脚踏车的时候就是自然地骑脚踏车,并不会想着左脚蹬完,右脚蹬,手要怎么扶好之类的意识层面的思考过程。

发现这一点我们可以试着利用其他流派的技术,例如精神分析流派的自由联想。放松的状态,鼓励支离破碎的语言,自由的联想。 来访者也许就会告诉你”蓝天我想到了鸟儿,鸟儿展翅高飞很自由,而我的学校却像个鸟笼,我在过着苦闷的监狱生活。“这样我们就发现了问题,后续就可以从认知配合行为调整的做法,让他/她的生活不再过得苦闷。(你看这里我也不排斥行为疗法的技术)

人的自动思维的顽固程度有时候会超乎人们的想象。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曾经做过一个臭名昭著的实验。他去孤儿院找了一名3个月大的孤儿阿尔伯特,一开始给他各种毛绒的玩具、动物(小白兔、小白鼠),阿尔伯特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情绪看上去不错。

接下来华生在阿尔伯特接触到毛绒玩具和动物的时候就在他旁边敲打一根大铁棒,阿尔伯特受到了惊吓哭了,一次两次……之后铁棒的声响消失了,但是就算没有了吵闹的声响,阿尔伯特却变得十分的讨厌和恐惧毛绒玩具。更可恶的是华生在这个时候戴着一个圣诞老人的面具给阿尔伯特看,可想而知阿尔伯特放声大哭。

后来阿尔伯特满周岁之后,虽然阿尔伯特并没有办法在意识层面回忆起童年的经历,但是华生再给阿尔伯特看这些毛绒玩具和圣诞老人的面具,阿尔伯特也显现出恐惧和厌恶,甚至跟人接触都会便表现出消极和退缩。华生在做这个实验之后,承诺要给阿尔伯特做矫正,但是似乎后来并没有兑现承诺。(实验凭记忆写出,细节可能有所出入)

这就是最顽固的自动化思维,精神分析流派称之为童年的创伤,而后来的经历与创伤的链接被中断了,如果能修复这个链接,我们后续就有好多好的方法,创伤也就很容易化解。(现代咨询流派的边界应该没那么旗帜鲜明,趋向于大融合。)

以上个人观点,望轻拍。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