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民国时期的乱世悲欢(民国十八年年馑纪事)

民国时期的乱世悲欢(民国十八年年馑纪事)过去人去庙中向观音乞子,当然乞富贵之子,而兵荒马乱中出生的孩子,何来富贵之相!婴儿呱呱坠地之时,大多瘦似麻雀,干瘦的形象令人目不忍睹!其饥饿之状,啼哭之声,揪其亲人心肺,一些衣食无着的穷人,苦苦挣扎于饥饿与死亡线上,自顾不暇,忍痛弃子,不顾其死活者不乏其人!一个活生生的孩子,被弃于野,其父母非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谁人能忍心如此!清末以来,山河飘摇,社会历经丧乱,百姓苦苦求生,能存活到大饥荒时的孩子,多为家境尚可的人家子女,或子女稀少的穷人家孩子,在大饥荒之前,他们都还属于幸运的孩子。而遇到“民国十八年年馑”这道难以逾越的硬坎,他们多数人的命运,还不如那些早早死去的婴儿——饿罪难逃,死相痛惨!明月不知离恨苦,苦愁渐行渐无穷,多少似海深情,终成人间陌路!大饥荒中的百姓,生不容易,活着更不容易!在饥民的认知里,活下去就是生命的全部,至于生存的过程,已无从谈起,更无从选择。生命的情状,就像一群活在

民国十八年年馑,事实残酷,真相惨烈,大饥荒中的百姓,都以自己的方式承受苦难,承受着神仙也躲不过的苦难!生不容易死非甘,但又能怎样啊!失去了生存的基础,大饥荒中的人,原始本性复生,一切举动都是为了活命。活着是第一要务,吃饭才能活着,苦苦求生的民众,为了活命以致卖儿卖女,卖儿卖女不仅是为了自身活命,更是为了给孩子借一条生路。

民国时期的乱世悲欢(民国十八年年馑纪事)(1)

常言道:“父爱如山,母爱如水”而一旦山倒水枯,爱又如何执行?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为慈母,虽为慈父,却不得保其子!怜子慈母,护子慈父,最后一点吃的必让子女,犹先饿死自身。兴平城南一幅活生生的惨状:破庙门口,一个哭泣的幼儿,向躺在地上的母亲索哺,幼小的生命尚不知道,母亲再也不能哺育他了!慈母的一只手,至死还护着自己的孩子,绿头苍蝇伏在脸上她已浑然不觉,她可怜的灵魂,带着深深地遗憾,已离开这饥饿的世界……

饥儿对母亲之死全然不觉,吸吮不出奶水,小手在母亲身上乱抓,哭诉得不到母亲响应,又去口衔母亲的乳头。可怜的孩子,吮吸不出奶水,啼哭声难止,一直嚎哭到嗓子变哑,不知是哭得过累睡着了,还是已经饿死了。生不逢时的孩子,伏在母亲胸前不动了,绿头苍蝇向破被一样,覆盖了他们母子,幼小的灵魂,随着母亲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位年纪较大女乞丐,一双小脚一路颠簸着奔过来,手里的破碗端着一点讨来稀汤,呼喊这地上母子,不见他们响应,想抱起这可怜的孩子,发现儿媳的身体已经发凉,孙子的身体也正在变冷,老婆再也站不起来了,随身倒在这母子身边,哭喊了几声苍天,到奈何桥边追赶他们的魂灵去了……

民国时期的乱世悲欢(民国十八年年馑纪事)(2)

恶劣的环境下,人还不如野草,草枯之后,一见雨水会再次勃发,而人却不能,一蹬腿只能见阎王了!草只需要土和雨水就能生存,即使大旱之年无雨,其枝叶和主根被人吃掉,而其毛细末根在土中犹存,以待来年发芽长叶,遇到一场雨便再生,而娇贵的人类有吃饭穿衣等各种需求,其生存能力自然低下。大饥荒中的人,实在不如野草,命比草还贱,人见草喜,人见人厌!多年之后,当地民间仍有“半大小子,吃死父累死娘”的熟语闻耳。

过去人去庙中向观音乞子,当然乞富贵之子,而兵荒马乱中出生的孩子,何来富贵之相!婴儿呱呱坠地之时,大多瘦似麻雀,干瘦的形象令人目不忍睹!其饥饿之状,啼哭之声,揪其亲人心肺,一些衣食无着的穷人,苦苦挣扎于饥饿与死亡线上,自顾不暇,忍痛弃子,不顾其死活者不乏其人!一个活生生的孩子,被弃于野,其父母非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谁人能忍心如此!清末以来,山河飘摇,社会历经丧乱,百姓苦苦求生,能存活到大饥荒时的孩子,多为家境尚可的人家子女,或子女稀少的穷人家孩子,在大饥荒之前,他们都还属于幸运的孩子。而遇到“民国十八年年馑”这道难以逾越的硬坎,他们多数人的命运,还不如那些早早死去的婴儿——饿罪难逃,死相痛惨!

民国时期的乱世悲欢(民国十八年年馑纪事)(3)

明月不知离恨苦,苦愁渐行渐无穷,多少似海深情,终成人间陌路!大饥荒中的百姓,生不容易,活着更不容易!在饥民的认知里,活下去就是生命的全部,至于生存的过程,已无从谈起,更无从选择。生命的情状,就像一群活在即将干涸水洼里的蝌蚪,掌控不了自己的命运,在呛鼻子迷眼睛的泥腥中,张大嘴巴,苦苦地挣扎,期盼水洼里降水。望着天上不止步的云朵,希望一再毁灭,里面满是悲伤和死亡的气息,此时有人向水洼注几瓢水(官方和民间的赈济),只能延缓一下蝌蚪的生命。此时如果有人要能将他们带离这绝望的地方,因为不知归宿生死,天性会使他们挣扎,但干涸的水洼中又无处逃生,最终只能随人而去!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