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纳德数学家(打开互联网大门的伟人)
伦纳德数学家(打开互联网大门的伟人)(李志民,图片源自网络)伦纳德·克兰罗克获奖无数,其中较为著名的奖项共30多项。2001年,由于克兰罗克对计算机网络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理论领域,与其他三位科学家一起获得美国工程院德雷珀(Draper)奖,并共称为“互联网之父”。[2]1966年,罗伯特·泰勒(ARPA网负责人)迈出了实现互联网设想的第一步,他首先想到了劳伦斯·罗伯茨(“拉里路线”的提出者)。为寻找联结计算机的“拉里路线”,罗伯特·泰勒邀请了一个时代的精英们共同创立了ARPANET(互联网的前身)。保罗·巴兰提出了“分布式通信系统”理论;鲍勃·康和文顿·瑟夫起草了人类史上涉及面最广的文件TCP/IP协议;而伦纳德·克兰罗克带来的是信息块,也就是日后的分组式交换技术。如果网络就是一张存在无数节点的渔网,在这张渔网上,信息不再是点对点的整体传输,而是把不论怎样规模的信息,分切成一个个轻巧的碎片,让它们在网状
伦纳德·克兰罗克(Leonard Kleinrock)是计算机网络领域非常有影响的专家,特别是在网络理论领域。他最出色的工作是建立了一套关于数据包网络(packet networks)的数学理论,人称数据网络之父。伦纳德·克兰罗克敲击出的“LO”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的信息,给这个世界打开了互联网的大门。
伦纳德·克兰罗克(Leonard Kleinrock)1934年6月13日生于美国纽约。少年时代的克兰罗克即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了一台不用电池的矿石收音机。24岁的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全额奖学金,进入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也许是好奇,或是带着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伦纳德·克兰罗克为自己的博士论文选择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数据网络。1961年,伦纳德·克兰罗克(Leonard Kleinrock)发表了第一篇分组交换(packet-switching)的论文。
1964年,伦纳德·克兰罗克的博士论文《通讯网络》出版,首次提出“分组交换”概念,并创立了分组交换网络的数学理论,为互联网奠定了最重要的技术理论基础。毕业后,克兰罗克进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工作,并担任计算机科学教授。后来,克兰罗克领导主持了人类社会第一次分组交换通信网络的试验,从而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
伦纳德·克兰罗克涉猎领域广泛:分组交换网络、分组无线网络、局域网、宽带网络、千兆网络、游牧计算、智能软件代理和对等网络等,共撰写6本著作,发表250余篇论文,并申请了18篇技术专利。
1966年,罗伯特·泰勒(ARPA网负责人)迈出了实现互联网设想的第一步,他首先想到了劳伦斯·罗伯茨(“拉里路线”的提出者)。为寻找联结计算机的“拉里路线”,罗伯特·泰勒邀请了一个时代的精英们共同创立了ARPANET(互联网的前身)。保罗·巴兰提出了“分布式通信系统”理论;鲍勃·康和文顿·瑟夫起草了人类史上涉及面最广的文件TCP/IP协议;而伦纳德·克兰罗克带来的是信息块,也就是日后的分组式交换技术。如果网络就是一张存在无数节点的渔网,在这张渔网上,信息不再是点对点的整体传输,而是把不论怎样规模的信息,分切成一个个轻巧的碎片,让它们在网状的通道里,自由选择最快捷的路径,在到达目的地后自动组合汇聚,还原成完整信息。[1]
1969年10月29日22:30,科学家们终于迎来了历史的一刻,克兰罗克在洛杉矶向斯坦福研究所研究员比尔·杜瓦传递一个包含五个字母的单词LOGIN,意思是“登录”。在输入字母G的时候,仪表显示传输系统突然崩溃,通讯无法继续进行,“LO”成为世界上第一次互联网络的传输信息。“ARPA网出现的第一条信息是LO”,伦纳德·克兰罗克风趣地解读:“呦,您瞧!”,“这真是注定要发生妙事啊,我们没预先设计这条信息,但它呈现的东西是这么有先知的意味,有力而简洁,纯凭运气,我想我们大概为互联网的开端,传出了一条最佳的消息!”
“伟大的历史时刻,常常出人意料的简单”,这是后人对这一事件的评价。
伦纳德·克兰罗克获奖无数,其中较为著名的奖项共30多项。2001年,由于克兰罗克对计算机网络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理论领域,与其他三位科学家一起获得美国工程院德雷珀(Draper)奖,并共称为“互联网之父”。[2]
(李志民,图片源自网络)
参考文献:
[1] 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互联网时代》主创团队:《互联网时代》,《北京文学》2015年6月
[2] 红豆粥:《斯德哥尔摩大学的尖叫》[J],《现代班组》2017(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