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外面怂家里横如何改变(孩子家里乖家外横)
孩子外面怂家里横如何改变(孩子家里乖家外横)这本是同卵双胞胎,性格上本不该有那么大的差距,正是因为他们充当的“角色”不同,妓女的儿子从小充当的就是“小混混”,钢琴家的孩子从小就要充当的就是“艺术家”。成龙主演的电影《双龙会》中有兄弟二人,一出生因为一起意外事故,双胞胎分别被一个妓女和钢琴家收养,多年以后,兄弟两个重新见面,妓女收养的孩子性格独立、混不吝、满口脏话;而钢琴家的孩子内向、温柔又做事积极。“角色效应”就是人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因为需要不同的角色参加社会活动,这种社会角色的不同导致心理、行为上的差异现象。最早发现“角色效应”的是日本人长岛真夫,他在一个小学的班级里,选择了八位学生作为班干部,并且在班级活动中予以指导,让孩子可以顺利完成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实习,八位孩子在班级中的地位都得到了提升。在第二学期民主选班委的活动中,又有其中六位成为新一届的班委。并且试验对比前后孩子的性格,有一个发现:这八位孩子,无论
邻居最近向我诉苦,说孩子在家很乖也很听父母的话,按时回家,作业完成的也很积极。没想到的是,最近总是接到老师的电话,老师反应说,孩子在学校表现蛮横无理,不但和同学之间经常发生口角、小摩擦,甚至对任课老师也是非常没礼貌。
他苦恼的说,是不是因为孩子是独生子女,自己一个人过惯了,性格比较内向,会不会因为性格上面的缺乏,导致不喜欢过那种校园里的群居生活啊。
其实,孩子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并不是孩子性格不好,而是因为“角色效应”的作用。
角色效应是何物不难发现,生活中内向的孩子上了高中之后,突然特别的活泼外向,见人就打招呼,简直换了个人,了解后才发现,原来这孩子高中当上了班长。
“角色效应”就是人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因为需要不同的角色参加社会活动,这种社会角色的不同导致心理、行为上的差异现象。
- 早期发现
最早发现“角色效应”的是日本人长岛真夫,他在一个小学的班级里,选择了八位学生作为班干部,并且在班级活动中予以指导,让孩子可以顺利完成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实习,八位孩子在班级中的地位都得到了提升。
在第二学期民主选班委的活动中,又有其中六位成为新一届的班委。并且试验对比前后孩子的性格,有一个发现:这八位孩子,无论是在行动力、信心、关怀度、灵活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
- 双胞胎的不同结局
成龙主演的电影《双龙会》中有兄弟二人,一出生因为一起意外事故,双胞胎分别被一个妓女和钢琴家收养,多年以后,兄弟两个重新见面,妓女收养的孩子性格独立、混不吝、满口脏话;而钢琴家的孩子内向、温柔又做事积极。
这本是同卵双胞胎,性格上本不该有那么大的差距,正是因为他们充当的“角色”不同,妓女的儿子从小充当的就是“小混混”,钢琴家的孩子从小就要充当的就是“艺术家”。
性相近、习相远为什么不同的角色扮演,会那么大程度的影响孩子的性格呢?正如哲学家洛克所说,“人生下来就像一张白纸”。不同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经历,就像一支画笔在上面涂上不同的颜色。孩子周围的环境其实圈子是很小的,家庭-学校。
- 家庭的引导
家长们囿于自己的教育和经历,对孩子的角色预期会有不同。比如,《小团圆》中,小孩子的爷爷是一个大学的教授,因为自己的留学生涯,总是对自己的孙女有“海归”这个角色的期待,那么,孩子就对西方的东西特别的感兴趣。
一提到中国的古诗词,她就特别的反感,认为都不如爷爷说的西方的东西那么妙不可言。直到有一天,小孩子终于被送到美国接受西方教育,她自己的角色发生新的转变,她寄宿的这个家庭也是个大学教授,对中国的文化非常的感兴趣,这个时候的小孩子扮演的是“中国文化传播者”的角色,她又开始燃起重新学习中国古汉语的热情。
不难发现,在不同的家庭中,成人对孩子角色的期待,会导致孩子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正是角色效应产生出来的结果。
- 学校的熏陶
在家庭中,孩子面对的都是比自己年长的,处处可以谦让他,让他可以作小王子。与家庭中的氛围不同,他在家庭中面对的是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同学,他要作的就是融入这种集体。
邻居家的大儿子正在上初中,他抱怨说孩子天天嚷着买电脑,因为自己的同学都在玩一种叫英雄联盟的游戏,自己也想要玩。
此时的孩子压根对这款游戏是什么都不了解,为什么嚷着买电脑呢?其实还是角色效应,小孩子慢慢也意识到,从家庭到学校的角色转换,他只有扮演好同伴们喜欢的那个角色,才能获得一种“许可证”,可以和大家玩在一起。
在我还在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学校里面特别流行一种“古惑仔”的角色效应。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可以成为抽着烟、捏着砍刀、身上有纹身的样子。
这个时候,即便是父母,也没有办法说服自己,因为自己也想成为校园里最靓的仔,小孩子的这种心理作用,是一种角色效应,只不过这个时候小孩子,还没有辨识力,分不清什么是好和坏。
父母如何利用角色效应教育孩子明白孩子行为背后的“角色效应”,调整孩子在家和在外表现的不一致,家长可以尝试一下的办法。
- cosplay(角色扮演)
这个词不单单在动漫中出现,其实也应该出现在我们的亲子关系种。从前面对“角色效应”的了解中,孩子处在不同角色中,他的心理和行动都会发生变化。
家长不妨和孩子有意识的进行cosplay,放下自己的身段,作一会小孩子,从他们的视教看你自己的教育和你的生活轨迹在孩子眼中,究竟是什么样子;孩子也可以从父母的角度看一下自己是什么样子的,有没有那么的好教育。
邻居和自己的孩子曾经玩过一次角色扮演,孩子作“妈妈”,妈妈就扮演一个调皮的孩子,其实这个孩子的原型就是孩子自己,小孩子自己当然也是知道的。
作完这个游戏之后的孩子特别的听话、乖巧,孩子说,没想到我的衣服是妈妈天天辛苦洗好的,很累。这就是角色扮演后的孩子,发生的行为变化。
- 做一回演员
家长不妨让孩子在家里多扮演不同职业的人。很多孩子喜欢在家里模仿自己的老师,这是孩子对老师这个角色的再创造。
家长在家可以多多鼓励孩子,演一个国王、省长、商人、老师、船长等等,我还记得的有一次找朋友,他正在陪着孩子玩这种游戏,孩子扮演的是一个服务员,并且规定他不能够和“顾客顶嘴”,半个小时的游戏,孩子说,服务员真不容易!
朋友说,以前去餐厅,孩子吃饭的时候总是丢的哪都是,现在他总是收拾的干干净净,别人都说我们怎么教的那么好,其实只有我知道,是因为孩子体验到服务员的辛苦。
其实,就像卢梭在《爱弥儿》中说的那样,孩子成长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不要矫枉过正,更不要以成年人的思维去限制他,而是扩张他的眼界,让他感受自己身边的一切,他一定会自己积极反馈角色效应无疑就是孩子感受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并且积极的改变、回应。
《银河补习班》中,邓超饰演的父亲怎么教导自己的孩子写作文呢?他说,你去感受这个世界,此时的你,就像那个大草原的羊,嗅着青草的香味、泥土的味道,你感受到什么,就写什么。善用角色效应,无疑是给寻觅育儿方法的人送来福音。
回到开头的那个案例,小孩子的变化,只不过因为不太适应学校的角色,而角色转换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过程,家庭和学校,对孩子的“角色”都有不同的转换,孩子在形形色色的人中,也会自动的更换自己的角色,作为家长,擅于把握这种现象,使育儿更加顺心如意,轻松化解教育的难题。不管孩子角色怎么转换,都应该有底线和原则,不能伤害别人也不能压抑自己。
我是育妈记的作者,2个孩子的妈咪,喜欢读书,乐于分享科学的育儿知识,坚持每日更新,如果你有育儿方面的困惑和烦恼都可以来问我,我很乐意帮助你,衷心祝愿我们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如果您喜欢这个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