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有塔的景点(温州的名塔你知道几个)
温州 有塔的景点(温州的名塔你知道几个)巽山塔32妙果寺千佛塔妙果寺位于温州市鹿城区松台山南麓。这里松林叠翠,环境清幽;面去通衢,楼鹿市内而不;近景山,眺云霭而瑞生;挹山川之秀丽,钟灵气之所英,妙果寺系东瓯著名古刹,始创于唐神龙年间(705),为一代宗师宿觉大师所建。妙果寺千佛塔建于北宋北宋大观年间,是浙南唯一一座舍利塔。塔身各面雕刻数目不等佛像,石塔外形高细,远眺层次分明,高雅玲珑。1951年3月7日被拆毁。
1
松台山净光寺塔
净光寺塔位于温州市鹿城区松台山山顶。经考古发掘并结合文献考证,此塔为唐代塔,始建于八零六年至八二零年间,宋代一零七四年重建,明代一四九九年被人为拆除。净光塔是永嘉宿觉大师真身舍利子塔。该塔是浙江省极为罕见仿唐古塔,铜铸塔刹高度为浙江之最。
令人惊诧的是,在净光塔建设过程中,原来确定的塔址下因发现地下防空洞而两移其址,却又发现更改后的塔址与一千多年前唐代所建古塔塔址不谋而合,真是惊人巧合。
2
妙果寺千佛塔
妙果寺位于温州市鹿城区松台山南麓。这里松林叠翠,环境清幽;面去通衢,楼鹿市内而不;近景山,眺云霭而瑞生;挹山川之秀丽,钟灵气之所英,妙果寺系东瓯著名古刹,始创于唐神龙年间(705),为一代宗师宿觉大师所建。妙果寺千佛塔建于北宋北宋大观年间,是浙南唯一一座舍利塔。塔身各面雕刻数目不等佛像,石塔外形高细,远眺层次分明,高雅玲珑。1951年3月7日被拆毁。
3
巽山塔
巽山塔又名“雁塔”,位于温州市鹿城区巽山山顶。该塔建于明神宗万历三年(1575),为六边七层砖塔。由于年久失修,塔身倾斜,于一九七四年五月十九日倒塌,仅存塔基遗址。重建巽山塔投资一百多万元,现复原为六边七层仿楼阁式砖塔,底层外边长三米、直径六米,塔高三十五点三五米,塔基为青灰色花岗岩须弥座。中空、有楼梯至顶。
4
江心西塔
江心西塔在市区江心屿西峰山上。始建宋开宝二年(969),一说建于唐咸通十年(869),明洪武、万历和清乾隆间曾多次修缮。塔系楼阁式青砖仿木构建筑,7层,高32米,底径7米。各层壶门内今尚留有十六尊石雕佛像。因塔身倾斜,1982年重修。
5
江心东塔
江心东塔在市区江心屿东峰山上。始建唐咸通十年(869),一说建于宋开宝二年(969),元至正、明万历、清乾隆间多次重修。六面七层,塔身砖砌,塔刹已毁,原高达30米,现高约28米,底径8.4米。清光绪二十年(1894),塔下建英国驻温领事馆。英人强令地方政府拆除塔檐、回廊,并盗走塔内佛经等文物。
6
海坛山金香塔
金香塔,位于温州市鹿城区海坛山公园内。当代新建石塔。海坛山又称上岸山,濒临瓯江,南与华盖山相望,海拔32.5米,面积6.57公顷。山巅原有杨府庙。1982年建望潮亭。南面支肇慈山有南宋著名思想家叶适(1150-1223)墓,解放后曾重修,"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1981年重建。
7
湖心观内铁塔
湖心观,在今锦绣路中段,原先此是一个小岛,建有道观,祀包公。靠河一侧建有戏台。旧城改建后部分河道被填,戏台也被移到观内。
8
瓯海南白象塔
白象塔位于瓯海区南白象街道,其始建于北宋年间(约976),共六层三十九米高,期间曾多次维修。一九六四年因塔身严重倾向,经省政府批准被拆。一九六五年考古人员在白象塔发现了有四十二尊北宋彩塑造像,其中有庄严的佛像、慈悲的菩萨、沉思的罗汉、威武的天王等,一时在我国考古界引起不小的轰动。文物专家断定,白象塔的这批北宋彩塑菩萨,根据其所采用的原材料均取于温州当地的特点,说明是北宋温州本地艺术匠师所制的作品。
9
慈湖八福砖塔
慈湖八福砖塔位于瓯海区吹台山山顶一处道观内,始建于明朝,清代乾隆年间曾重修,二千年时,又进行过一次重修。塔身严重倾斜,犹胜比萨斜塔,塔顶长一小树。塔六面七层,高约十一米,塔身白色,平顶,由青砖砌筑而成。每层每面阔一点二米,南西壶门高零点七三米,阔零点四一米。塔身每层六面皆有漆铜塑像,分别是四大天将,十二门臣、二十四天尊、王灵官、救苦天尊,有的骑异兽,有的长有羽翼,栩栩如生。
10
仙岩慧光塔
慧光塔在瓯海区仙岩镇圣寿禅寺山门外,始建于北宋景祐元年,为砖木结构楼阁式六面七层,总高约四十二米,每层腰檐翼角飞翘,风铎叮咚,声闻数里,外施回栏,内设扶梯,可逐层登临远眺。“文革”期间被红卫兵拆毁,于塔壁发现北宋刻印书和金书、银书、墨书经卷,以及金器、银器、油泥堆塑漆器、玻璃器皿、黄杨木雕等珍贵文物百余件。现重建竣工的塔高四十九点九米,塔身直径十米,为目前温州规模最大佛塔。
11
宝严寺四塔
四座古塔位于瓯海区茶山镇宝严寺放生池旁,古塔高二米多,塔壶门内有坐姿各异的佛像。塔基和塔身上均有雕兽线条,刀法流畅,上面还有文字。
该寺宗圣法师介绍,古塔于文革时期被拆后,当地农民把一部分构件搬到山上。一九九六年至九七年间,宗圣法师与农民多次上山取石塔构件,但只找到一小部分,其余构件已经深陷泥石下,挖不出来。一九九八年,这些构件被一场大水从山上冲到宝严寺放生池旁,宗圣法师大喜,赶紧叫人抬进寺内,并于二千零六年对塔进行重新组搭。
据《永嘉县志》三十六卷“杂记寺观”第五十页载:“宝严院,在德政乡,宋祥符间建。”有史料记载,一代高僧弘一法师曾在该寺留下踪迹。
12
国安寺石塔
国安寺石塔在龙湾区瑶溪镇皇岙。《永嘉县志》载:“国安寺在膺符乡(今瑶溪乡一带),唐乾符间(874-879)建。”楼阁式青石仿木构建筑,六角九层实心,高十八点六米。台基由长方形条石铺就,周边雕刻“九山八海”纹,须弥座上下枭刻有仰覆莲,束腰各面浮雕形态各异狮兽,底层偏高,置木构副阶。从第二层开始,各层之间设有腰檐,上层塔身直接置于下层腰檐之上。每层转角处设角柱,分瓜棱形和六角形二种。柱间刻阑额、斗拱支承腰檐。壁面浮雕佛教造像,每层每面十八尊,分两排全跏趺坐于壶门内莲花座上。第一层则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每面两排六个小壶门,内坐佛像六尊,下部分其他各面相同,唯西面正中两柱间浮雕佛像二尊,全跏趺坐于须弥座上,并设背光、垂幔。塔身雕有佛像一千零六十二尊,与地宫内碑文:“贤劫如来像合一千躯,复镌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分身佛,盖表法华踊现之象”记载吻合。腰檐用石材雕出角梁、板桷和有筒瓦屋面,翼角起翘平缓,梁端留有孔洞用以悬挂风铎。塔刹早毁,一九八七年大修恢复,现铁质葫芦形。同时发现塔内造塔碑记十二方,载有北宋元祜庚午年(1090)、癸酉年(1093)等纪年,可见该塔建于一零九零至一零九三年。一九八九年列为浙江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13
观音寺石塔
观音寺石塔在瑞安市隆山乡周湖村万松山麓。原名千佛塔,建于北宋熙宁元年到四年(1068~1071)。仿木构楼阁式,实心,为叶腊石砌造,平面呈六边形。原高7层,崐后顶层坍落,现存6层,高7.8米。塔身各层宽度相等,未逐层收缩。除已坍落外,现存大小佛像472尊,均为跏趺坐式。塔身各层各面和部分倚住、木兼柱,以及坐佛须弥座上,刻有宋代题记68条。
14
垟坑石塔
垟坑石塔在瑞安新江乡垟坑村悟空寺东。建于北宋熙宁四年(1071),仿木构楼阁式,实心,为叶腊石砌造,平面呈六边形。原高7层,底层有副阶,现存6层,损坏严重。塔身有浮雕佛像数百尊,题记8条。其建筑风格和形式,与上列观音寺石塔相同。
15
国安寺石塔
国安寺石塔在今龙湾瑶溪镇皇岙。国安寺建于唐乾符(874~879)间。塔系青石仿木结构,楼阁式,平面呈六边形,9层实心。塔残高17余米,顶早毁。1987年大修时,发现塔建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
16
真如寺石塔
真如寺石塔在乐清磐石镇重石村庵山麓。寺始建于唐文德元年(888),元大德二年(1299)重建。石塔建于宋代,现存四座,三座缺顶盖,仅一座完好,仿印度堵坡式,制作精致。
17
白象石塔
白象石塔在乐清白象镇。白塔院始建于北宋天圣九年(1031),明洪武六年(1373)重修。现台基为宋代遗物,塔身为明初建筑,为楼阁式青石结构,平面呈六角形,5层,高14米,内部呈筒状,整体逐层缩小呈锥形。
18
毛垟石塔
毛垟石塔在泰顺南院乡毛垟村笔架山顶,高5层,残高10米,为风水塔,重建于明正德六年(1511)。塔身直接出自地面,正面呈正方形,由块石垒砌成金字形塔。
19
护法寺单檐石塔
护法寺单檐塔在苍南望里乡护法寺村。寺建于唐大中年间(847~860),清乾隆、道光、光绪间多次修建。寺前原有塔7座,现存1座。全塔造型优美,砖刻线条流畅,颇有唐五代建筑特色。
20
隆山塔
隆山塔在瑞安城关东门外隆山之巅。始建于北宋大观年间,后毁。据塔砖铭文,塔重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原为砖木结构,楼阁式,抗战期间,塔刹、腰檐、副阶等全部拆毁,塔身仅存5层。1989年间,瑞安市政府拔款全面维修,并拓建台基,新砌石雕扶栏,现塔总高38.5米。
21
东塔院砖塔
东塔院砖塔在乐清城关东皋山顶。北宋熙宇间九山石塔被雷击毁,邑令葛逢重建塔于此。塔高约16米,砖结构,六面七级空心楼阁式。造型壮美。
22
瓯北罗浮双塔
罗浮双塔在永嘉清水埠镇罗浮东村南端龟蛇二山之颠。西晋元康五年(295)曾在此立浮屠,宋元丰七年(1084)重建。现塔为明代所建。双塔形式和结构大致相同,保存尚完整。平面呈六角形,砖构楼阁式。罗浮双塔隔瓯江和江心双塔相望。
23
宝胜寺双塔
宝胜寺双塔在平阳钱仓镇近郊北山麓。寺建于北宋靖康元年(1126)。寺前原有四塔,现仅存二塔,相距仅11.8米。每座残高约15米,六面五层。顶层残破,不见塔刹。80年代进行修缮。
24
广福寺双塔
广福寺(三峰寺)双塔在苍南云岩乡三峰山麓。寺建于宋,清康熙十九年(1680)整修,同治八年(1869)重建。双塔为宋代建造,相距11米,六面五层,高约7米,为楼阁式实心小塔,青砖砌造仿木结构,均残破严重。
25
灵鹫寺单檐塔
灵鹫寺单檐塔在苍南项桥乡桐桥村。寺建于宋重和间(1118~1119)。塔在寺前,并排3座,现存2座,均为青砖粘白灰浆砌造单檐小塔。属于宋代建筑物。
26
文祥塔
文祥塔在泰顺罗阳镇南门。始建于明代,清嘉庆十七年倒坍,道光廿三年重建。塔高19.5米,砖木结构,六角七层空心楼阁式。内有楼梯盘旋而上。1989年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