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河街有什么好玩的(常德河街游记)
常德河街有什么好玩的(常德河街游记)到了河街的麻阳街,我仰头张望,楼阁上一排红色的“常德河街·非遗文化街区”标识牌,指明了我要到何处去。于是,在这条原来也是由青石板铺就的街上,我体验了一把芙蓉镇上描述的“集市”,体验了一次非比寻常的“聚文集市”。我选择性地逛了几家“带文化”的店铺和摊位。淌在人流里,只能抬头去找建筑物的尖尖檐角。到了一个大的十字路口,路口也是熙熙攘攘的。一伙人如果要并排是挺困难的,倘若只有一个人游街,那这会是最轻松的体验。河街一隅黄昏的河街很美,也很热闹。不知是否是因为此时正是旅游旺季,街上的游人比上次要多得多。可能是因为立夏快到了,所以天黑得较晚。等到快八点,天才全黑。这时,大小河街也终于等来了黑压压的人群。密密麻麻的人头在攒动着,人们乐此不疲地穿梭于各摊位之间。自神鼎门牌坊进去,左通大河街,右达小河街。又或者可以先沿着与牌坊相连、由青石瓦砖砌起来的城墙边走,那样的话,将俯瞰到整个麻阳街的街景了。我虽然没上
常德河街
在这个鸟语花香的季节,适逢五一小长假,我又去了河街。上次去还是在冬天,是我来到湖南文理学院就读的第一学期,那次刚好是跨年那天晚上,准确地说是在黄昏,因为天还没暗下来。街上也还没什么人在走动。那次单纯是为了在常德街上走一走,解解闷,感受下常德的年味儿。而这次不是去河街玩,是去“观”“赏”河街。
河街夜景
曾读到过名家笔下古城芙蓉镇上的人们逢集赶圩的场景。来自四面八方、各行各业的生意人都聚集在这儿,只为在赶集出货这天,拿出各自最值钱的“特产”,挣上些养家糊口的钱,往往一忙就忙到了天黑。那人声鼎沸、鱼龙混杂的场面真是好不壮观,好不热闹!这里的人们习惯把大河街、小河街、麻阳街通称为河街。
河街一隅
黄昏的河街很美,也很热闹。不知是否是因为此时正是旅游旺季,街上的游人比上次要多得多。可能是因为立夏快到了,所以天黑得较晚。等到快八点,天才全黑。这时,大小河街也终于等来了黑压压的人群。密密麻麻的人头在攒动着,人们乐此不疲地穿梭于各摊位之间。自神鼎门牌坊进去,左通大河街,右达小河街。又或者可以先沿着与牌坊相连、由青石瓦砖砌起来的城墙边走,那样的话,将俯瞰到整个麻阳街的街景了。我虽然没上去,但通往上去的路我查看过,从上往下看到的街道我去过,才敢如是猜测。
河街一隅
淌在人流里,只能抬头去找建筑物的尖尖檐角。到了一个大的十字路口,路口也是熙熙攘攘的。一伙人如果要并排是挺困难的,倘若只有一个人游街,那这会是最轻松的体验。
到了河街的麻阳街,我仰头张望,楼阁上一排红色的“常德河街·非遗文化街区”标识牌,指明了我要到何处去。于是,在这条原来也是由青石板铺就的街上,我体验了一把芙蓉镇上描述的“集市”,体验了一次非比寻常的“聚文集市”。我选择性地逛了几家“带文化”的店铺和摊位。
常德麻质画院
沿着街道直走,向右拐,进了一家店,门匾上写着“常德麻质画院”。我觉得好奇,油画、水墨画、水粉画这些我都知道,但就是从未听说过还有这样一种类型的画。进门便见到一幅幅团扇,有人在上面作画,画有幽兰、寒梅、荷叶、莲蓬、葡萄等等。但又不是画上去的,像是用彩色颜料印上去的,感觉它似画非画。
麻质画团扇
墙上还挂有其他画作,我记得印象较深的一幅是《桃花源里好耕田》。图里有一大片水域,在水的一方有远山、游船和房屋,在岸的一边有锦簇桃花,还有人在犁田和插秧。
武陵区紫菱小学的学生体验麻质画创作
紫菱小学学生现场创作的麻质画《童心向党》
根据店主的介绍,这种麻质画原来是在继承古代苎麻印花工艺的基础上,以现代观念和技艺在精织苎麻布上绘制而成的图画。想必这种画是融合了其他画种的特点于一身的,所以呈现出来的效果是“似是而非”的,十分精妙!
湘绣现场
在麻质画院转了一圈出来,我到了一处人气爆棚的展架前,那架子好像是古代女子刺花用的刺绣架棚,我摸了下,竟是实木做的。
穿针引线
那位穿着锦绣汉服的女子正在现场绣图,我也因此见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湘绣”!低头看去,绣架的右侧有一张画稿,中央是她正在绣制的作品——一个身着华服的后宫嫔妃。那是一针一线地在刺绣,这是我第一次亲眼见到刺得那么逼真细腻的手艺。
“域见”文创生活馆
再往前走,是一家叫“域见文创生活馆”的小阁楼,我是被“文创”的字眼和“湖南隆飞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电影《翦伯赞》筹备办公室”的牌匾给吸引进门的。一进入门内,迎面扑来的是厚重的文化艺术气息和浓浓的墨香,最醒目的是重大历史题材院线电影《翦伯赞》的筹备和拍摄情况介绍,还有“域见文创生活馆”专家团队的简介,周星林、佘丹清、陈致远、梁颂成……这些人都是湖南文理学院的资深教授,是湖南赫赫有名的历史学、文艺评论等领域的专家。
游客在翻看文创生活馆内摆放的《常德名人》杂志
令我眼前一亮的是室内墙面张挂的“湖南文理学院常德会战艺术创作中心”的原创艺术作品,虽然我的艺术欣赏水平还处于“童蒙”阶段,但还是被这些艺术作品的魅力所深深地震撼,被“一寸国土一寸血”的悲壮所感染,被虎贲先烈们的英勇不屈和常德军民众志成城共御敌寇的浩浩正气而热血沸腾。
常德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文承保为文创生活馆题字
再往里走,便是临水的茶室,几个戴眼镜和不戴眼镜的长者在“品茶论道”,飘入我耳内的是“浯溪河大捷、石门县苏维埃政府旧址、黄爱、红二军、中共湘西特委、常德六女惨案”等字眼。
湖南省楹联家协会主席鲁晓川题字现场
茶室的一头挂着一幅飘逸潇洒的木刻联,是由湖南省楹联家协会主席鲁晓川先生书写的“月波寮”和常德市楹联家协会主席何首旺先生撰联书写的“月下凭栏思靖节,波前煮酒论人文。”再回过头来看室内悬挂的何首旺先生的一幅字“弦鼓首推域见,银屏高颂隆飞。”我猜想,这位未见尊容的何先生一定是一位对电影有情怀、对文创有厚爱、对“域见”“隆飞”情有独钟、喜烟好酒的文人骚客。
常德市楹联家协会主席何首旺题字
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原校长郭立纯题字
站在“月波寮”里,抬头便见波光粼粼的穿紫河,河面的一艘游轮正缓缓的驶过,一阵阵“常德丝弦”的音乐随风飘来,与河边轻轻摇曳的芦苇发出的“沙沙”声、河街商贩的吆喝声、“月波寮”的煮茶声交织在一起,融合成一曲美妙绝伦的《穿紫河交响诗》,令人神清目爽,心旷神怡。
常德本土文史著作展台
念念不舍地离开“月波寮”,伫立在“域见”门口,门前摊位上摆放着一系列的文创手工作品。眼瞅着各式各样的物件,确实有些文化创意。还有常德本土作家和专家的著作、手工针绣包、《趟过河街的红色先贤》《趟过河街的辛亥元勋》常德籍系列人物剪纸、国家级非遗“踏虎凿花”......也算是个文化小汇集地。
人物剪纸
人物剪纸
“域见”旁边“佳音小屋”的手鼓声正此起彼伏地叫嚣着,有人和着鼓点唱起了歌,跳起了舞。我迫切地移步过去,观赏这一动感的音乐世界。
佳音小屋手鼓表演
花岩溪榨笋
佳音小屋的绝味“文青鸭”
这世界里有“佳音の小屋”一出出的鼓乐节目,也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渔鼓的文化普及。接着到了一家花岩溪榨笋店。榨菜我倒是常见,纯手工制作的榨笋倒是头一次见到。当然大部分是拿瓶瓶罐罐装着的,摊位上也还有其他常德本地土特产干货。
抽奖现场
“抽奖啰!非遗街区业主的抽奖活动现在开始!”一阵吆喝声把我唤了过去,只见“潘能辉藏品木雕馆”店面前围了一大群人,每个人手上拿着一张抽奖券,奖品展示台上摆放着非遗文化街区每位业主免费提供的奖品,包括周星林教授签名的著作、传义酒业的“散酒王”、木雕玩件、花岩溪榨笋、佳音小屋的文青鸭、湘绣手帕等,琳琅满目,确实诱人。
周星林教授在其著作上为粉丝签名
这次抽奖活动设置了50个三等奖、30个二等奖、10个一等奖,参与抽奖的票号到了800多号,中奖的人中有老人,有小孩,有中学生,有年轻人,有一对情侣双双中了二等奖,当场雀跃欢呼,还有一个长相清秀的中年男人抽中了一本周星林教授的签名著作、获得丁玲文学奖一等奖的《蒋翊武评传》,激动不已,告诉一旁的亲友,几年前常德拍《辛亥元勋》的电影时,他当过群演,知道了这部电影是根据《蒋翊武评传》改编的,一直想看看这本书,没有买到,今天终于如愿以偿,连说了三声“难得!难得!难得!”。
潘能辉藏品木雕馆
站累了,我便依立在木雕馆的门旁。馆前的街道两旁,是木雕馆的藏品展示,在灯光照射下熠熠生辉。初看时会让人误以为是拿机器弄出来的“玩具”,仔细看才发现,这原来是人工精雕细琢出来的木质工艺品。
木雕展示台前吸引了不少“好摄者”
最占地方的是一件叫《雀梅图》的木雕,这个庞然大物上,景是由梅花作背景,情是两只“比翼双飞”的雀。同时左下方还刻着那么一句诗“才下‘梅’头,‘雀’上心头”,这正是化用了李清照的话,放在此处,描述此情此景却也正好。
木雕作品《雀梅图》
此外还有一件木雕,可以说那是一张有仙气的画。画中雕刻了一位瘦骨嶙峋的长眉老汉,这长眉形象与十八罗汉中的长眉罗汉简直是完美契合。老人的头低垂,身体是依靠着的,闭着眼,面容安详的模样。双手环抱叉进长袖袍里,屈腿跪坐在一张大芭蕉叶上。叶面上还有他的一双草鞋,一鼎香炉。炉上直直地冒出一缕青烟,遂而化为了一团祥云。“日照香炉生紫烟”,我的脑中立即冒出了这句诗,缭绕着的烟云在夜灯下有些幽暗得发红发紫,此时天色正晚,此“香炉”也就非彼香炉了。
潘能辉木雕作品
游客们在现场观摩雕刻
这样一幅栩栩如生的“图画”,在以静衬动中,让人无形中体验到宁神静气、色欲皆空。这些木雕所带给我的,不仅有视觉的美感和享受,更是心灵的洗礼和熏陶。这一件件雕刻作品,不禁让我想到“工匠精神”。这样细心打磨出来的作品,是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物料、精力、成本才能完成的成果啊!
精雕细琢
被这些木雕艺术品所感染,我有了一种想知道和了解艺术品的创作者和木雕馆馆主的冲动。我的眼光向馆内游动,在《潘能辉藏品木雕馆简介》里终于看到了我想知道的信息。
木雕馆馆主潘能辉
馆主潘能辉,常德安乡人,常德市工艺美术大师。数十年潜心于中国传统木雕的研究创作,将中国木雕传统技法,结合西方古希腊班尔维依浮雕技法,以黄花梨木、乌木、金丝楠木、香樟木等优质稀缺木材为材料,设计,创作了大量木雕作品。作品多次荣获省、市、工艺美术大展金奖及优秀奖,深受市场的追捧和大众的喜爱。作品多次刊登于香港《大公报》《中国文化报》。
潘能辉在设计
“小朋友,进去看看吗?”一个声音在我脑后响起,我转眼一瞅,是一个五十左右的男人对我说话,一身休闲打扮,我平素就不喜欢和陌生人说话,便没有搭腔,他见我没有理睬,紧接着说:“我叫潘能辉,是这个店的老板,这里的藏品都是我和我爱人雕刻的”。他的话还没有落音,我立刻转过身,恭敬地回应到:“潘老师好!我是湖南文理学院的学生。我对木雕艺术也很感兴趣,今天看了您的作品,算是大开眼界了。”潘老师热情地向我介绍了木雕馆的基本情况,并把我带到大厅中央的一截十米长黑木头前,向我介绍说:“这是一根重10吨,长10米,直径1.8米的巨型红椿阴沉木。我们以沈从文的《湘行散记》为题,从寻找沈从文笔下足迹为切入点,常德河街为故事源头,将湘西北的特色文化用木雕展现出来。”
潘能辉在雕刻《湘西散记》
讲起巨型木雕的选题,有一段故事。15年前,潘能辉和他的妻子胡美华在四川采风时,偶然发现了这根红椿阴沉木,当场决定收购运回湖南常德老家。原计划雕刻乾隆皇帝御用画家郎世宁的《百骏图》,由于不是原创,潘能辉放弃了这个选题。去年,他准备以湖湘百年为素材,雕刻湖南的历史人物和抗战画面。随着资料越来越丰富,雕刻内容从湖湘百年历史慢慢地延伸到了中华五千年。于是,潘能辉组织了多名文化艺术人士组成的考察团队,从常德出发,依沅江逆水而上,途径沅陵、泸溪、辰溪、麻阳、凤凰、花垣边城等地采风,收集沿途人文风貌、民间工艺、传统风俗、特色木质建筑等素材。现在图纸设计已完成,他和妻子胡美华将共同创作,预计花6年时间雕刻完成。“5、6寸的小东西,一年也只能雕几个。”潘能辉带我参观藏品展示间时说。
木雕伉俪
他妻子、同为木雕师的胡美华也走了过来,“你们年轻人要多学习,多历练,我老公身上有很多值得你们年轻人学习的地方。”她自豪地夸起了潘老师,我也从她的讲述中更多地了解了潘老师的一些“往事”。
潘能辉木雕作品《百骏图》一角
从小,家住常德市安乡县黄山头镇的潘能辉就跟着爷爷学画画、做泥雕。爷爷是当地一所小学的美术教师。当时,酷爱雕刻的潘能辉,苦于没有属于自己的刻刀。他见伯伯是名铁匠,便谎称有人要打一套刻刀,打完后再来结账。“当伯伯把刻刀给我后,我拿起就跑。”潘老师插嘴道。用这套工具,潘能辉独立雕刻了人生第一件作品——女革命家秋瑾。
非遗街区现场雕刻展示
1991年,20岁的潘能辉独自前往深圳台资企业工作,从事工艺美术品的设计、雕塑和研发。“1993年他的月薪已经涨到1万多了,算是深圳同行业中工资最高。而那时候,很多在老家工作的朋友月薪才300元。”同年,加拿大绘画雕塑大师LINDA找到潘能辉,想让他雕刻一批木雕收藏品。“LINDA说,她曾在台湾找其他人雕这批藏品,雕了三个月,效果仍差强人意。没想到他只花了一个月就雕出了她想要的效果,第二年她又邀请我家老潘开一家工作室,跟她去香港创作。”1994年――1997年、2000年――2004年间,潘能辉分两次赴香港,创作了不少精美的木雕收藏品。
胡美华在木雕馆前现场进行木雕展示
从深圳返乡回常德后,7年间,他雕了10多匹马、5件中型作品,跟妻子共同创作了3件巨型木雕。“《十八梅雀争艳图》他雕了4个月。别看这麻雀虽小,每一只麻雀的神态都不一样。作品采用了圆雕和深度镂空的雕刻手法,镂空雕的层次越多,对技术的要求越高。”胡美华带我走到这件作品前,这是一件约1米5长的木雕作品,18只麻雀站在梅花枝头,或俯身、或展翅,神态各异,仔细瞧过去,就连翅膀尖上的片片羽毛和鸟喙里的舌头都活灵活现。“
潘能辉木雕作品《十八梅雀争艳图》
目前,我正在设计具有常德文化元素的《七里桥》《司马楼》《龙舟》《皮划艇》《河街吊脚楼》《乌篷船》等木雕图纸,想推出一批有地域特色的文创木雕艺术品。” 潘能辉说,“每一名艺术工作者都肩负着传播历史文化的责任,每到一个地方,就应该弘扬这块土地的文化。更何况常德是我的家乡,我理应如此。这也是我创作《湘行散记》巨型木雕的初衷。”
河街非遗文化街区一隅
离开潘能辉木雕馆,已经快晚上十点,非遗文化街区的街道上依然游人如织。街区其它店面的展位上还有泥雕、石雕等工艺制品,我大致走马观花地去看了一遍。在这场以文聚友的集市里,我看到了传统的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的今天,仍能以创意创新展现她的风采和雅致。在我眼前的非遗,脱离了一份俗气,增添了一道高尚,让我切身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非遗文化街区的泥雕作品
在汲取了充分的精神食粮后,我便匆匆折返,去了左边的大河街一饱口福。那里有老常德的钵子菜、酱板鸭、擂茶、麻花,也有奶茶、米粉、酱饼、糕点。
晚风微凉,月色朦胧。这次逛河街让我得以“一日看尽长安花”。细细游览下来,我算是既见识了大小河街的本地特色文化,又享受了当下的吃喝玩乐。
夜逛河街,所见之景,美不胜收;所到之处,兴尽而归。